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规划-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tamoadmin 0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3.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4.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5. 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6.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
  7.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发展到高质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和企业思考和布局的重点。

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从而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根据规划,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规划-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这对于像恒大汽车这样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是一个极大利好。

从201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裂变,一是合资车企大肆进入新能源领域,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行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竞争者。

诚然,因为中国新能源发力较早,加上国家的扶持,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水平,但随着全球车企的发力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小。

中国新能源需要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的最大弊端是技术含量不够和过度信赖国家政策,造成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力不足,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企业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无疑是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因素。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读,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

此次顶层文件的出炉,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紧贴规划布局发展的车企,潜力已无须多言。

据了解,规划鼓励的技术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恒大汽车涉猎颇深,这些都是恒大引领中国新能源车企与国际车企巨头抗衡的重要基础。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合作,已在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动力总成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等领域,与世界顶级企业订立了合作协定,确保了研发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恒大汽车按将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已展现出了占据行业顶流的实力。比如首批公布覆盖乘用车所有类別的6款“恒驰”系列车型,不仅造型出众,与世界顶级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內涵”,同样让市场对恒驰的性能和品质抱有高度的预期。

此外,恒大汽车在全球计画建设多个按工业4.0标准打造的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广州两大基地已逼近具备生产条件,初期规划年产能100万辆,以匹配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恒大汽车还在全国700多个社区建设运营智慧充电服务,覆盖200多万业主,为恒驰走进千家万户做好了“预案”。

充电桩方面,恒大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恒大”,目前恒大全国1000多个社区中已有700多个社区运营智慧充电业务,覆盖200多万业主,而未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恒大的充电桩业务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恒大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在挑战特斯拉的同时,并带动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除了让恒大们获得良好发展机遇,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解决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从消费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在于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普通消费者的不满意,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面提升了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另一面明确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无疑会大幅提高消费意愿。

在崔东树看来,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站、换电站,这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对应行业的新增长机遇,出租网约车发展等都有有利作用。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百公里。

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利用先发优势,让比亚迪等企业迅速成长,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国,但随着世界各国发力,以及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他们的技术优势让中国新能源优势渐渐被蚕食。

而在中国新能源的自我发展中,由于一直是驱动,骗补和盲目投入现象造成新能源市场的混乱,再加上技术研发不够,市场驱动力不足,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升级愈发艰难。

面对当前产业和市场痛点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补齐短板,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

如此来说,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不言而喻。(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上周五(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要取四大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有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暂时困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第四项“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要求相关地区和区域强制使用新能源汽车,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扩大销售。

那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现有4个省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6年8月12日,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作为生态基础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被纳入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7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相继印发。?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迄今为止,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省。?

自十八大以来,国内各地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7年9月,环保部命名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湖州市等46个县市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2028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深圳市罗湖区与坪山区、大鹏新区等全国45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北京市密云区、山东省威海市等84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决定授予其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目前,共有175个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涵盖范围更大

2012年9月27日,院批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根据《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辽宁、山东城市群等13个区域为重点区域。?

《规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长三角、珠三角还要加强酸雨的控制,京津冀、江苏省和山东城市群还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重点控制区共47个城市,除重庆为主城区外,其他城市为整个辖区。

这些重点区域,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汽车保有量,包括公用领域车辆最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公用领域强制推行新能源汽车,无异是一重大利好。

4个生态文明实验省,再加上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几乎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城市。

国内新能源汽车只是暂时困难

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多年未见的下滑。今年以来,受肺炎疫情影响,汽车产销包括新能源汽车产销都遭遇重挫。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50万辆,比中国多了1.4万辆。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暂时困难,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阶段性下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还是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两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已经恢复到了每月10万辆的消费水平。

辛国斌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者应当笃定前行,坚定发展方向、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10月9日,据中国网发布消息,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由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从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规划内容如下: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随着未来新四化战略的推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相互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自主品牌在车机智能系统,网联智能化普及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品牌车企也都具有超前性的发展,例如比亚迪的“黑科技”刀片电池,在全球国际上都得到肯定认可,其技术能力都属前列。可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成绩还是相当可观的,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进一步赋能新能源技术产业,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

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目前,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使其发展前景相当乐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根本。而各车企充电设备的布局上,也一直依托国家政策发展方针,不断扩大投入规模,在多方位上支持新能源充电设备的普及与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也一直从未间断,尤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成绩得到国际技术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其中也不乏国际领先汽车集团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实力车企与国内先进技术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的合作。而且,在电池制造领域上,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频频传出与各大国际车企的战略合作。此次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内自主品牌对外合作的信心,在新能源技术上能相互借鉴,以求更快更稳定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四,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常会就促进汽车消费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极大的提振了各大车企投入新能源市场的信心。但是,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是长久性的,唯有跟随市场主流变化发展,通过优化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提升自身实力,只有提供高新智能的技术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汽车网评:国家政策规划的支持,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规模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虽颇有建树,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水准还是差距明显。如何引入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助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解决的发展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是一剂“强心针”,为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指引作用。在未来,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真正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机遇在哪里?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0到第一个100万辆的发展,补贴影响日渐退出,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说,能否在真正的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成为接下来国内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考验。那么,接下来新能源发展该走向何方呢?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此次会议强调,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从国家顶层设计战略高度倒推过来看,院在3月30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讲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支柱型产业,更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此,《规划》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更加充分的竞争中真正激发产业活力。

四大要求明确未来方向?关键技术仍是首位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由于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处于核心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等发展困境阶段。为摆脱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我国率先走上了汽车电气化转型道路,试图凭借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看来,在过去十余年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纯电动汽车在产业规模上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并拉动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但从技术水平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第二梯队”。

为此,最新出台的《规划》就明确提出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归纳起来看,关键技术攻关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此次《规划》当中最重要的两大方面。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

王秉刚表示,以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为例,未来的动力电池将不再单一地以高能量密度为引导,而将转为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兼顾性能、成本与寿命等指标。在这一方面,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电驱动系统也将是未来汽车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机电耦合系统技术方面则处于落后地位。王秉刚指出,要吸取内燃机产业的教训,重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控芯片(MCU)及软件架构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与此次《规划》要求中的第一条是相一致的。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不过,正可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看来,汽车产业如今已开始尝试打通原始创新到原理实现,再到工业化实现和市场推广的创新链条,全行业已经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根本。同时,他建议,“当前要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核心任务是确保安全,即确保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我国一定要实现国家全面开放与自主可控完整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

配套基建尚处起步?将成财政支持重点

至于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77.0万辆,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则为138.2万个,车桩比从2016年的4.6:1下降至3.5:1。

虽然车桩比具有明显降低,但相较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此前规划的车桩比近1:1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业内分析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产业规划中,“财政支持”的说法并未提及,而此次《规划》则明确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业内预测,未来充电技术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充电站将有可能向大功率充储一体模式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站将会普及。同时,无线充电、充电道路等新型充电模式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再加上此次《规划》明确提出的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以及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壮大的持续赋能,其作为行业内的顶层设计文件,对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发展无疑起到关键指导和促进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

公开征求意见近一年时间,11月2日,关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发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截图

站在新15年的起点上,本次发布的《规划》与2012年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定的产业发展背景已然不同,目前,在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面向未来15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本《规划》。

《规划》的发布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截至11月3日11时,新能源汽车板块普涨,其中,派生科技、汉宇集团、英可瑞等多只个股涨幅超过10%。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股价涨幅较为明显,截至美东时间11月2日收盘,蔚来汽车股价涨幅8.96%,小鹏汽车股价涨幅6.91%,理想汽车股价涨幅13.44%。

来源:富途牛牛理想汽车股价波动截图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定档“20%”

此次《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早在2019年12月就已发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修改与编制,《规划》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在发展趋势、总体部署等方面大致相同,但在发展愿景等方面有一些修改,如发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此前的《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5%左右,近期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也提出,202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要占汽车总销量的15%-25%,由此来看,此次《规划》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低于征求意见稿中的25%,取了中间值。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为政策驱动市场,2020年到2025年该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发展向市场驱动为主体转移,且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还有可能面临一定阻碍,如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性、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所以降低目标能缓解这些瓶颈带来的压力,产业和市场各方面也能协同并进发展。他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个目标比较务实。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56%,考虑到今年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等,乐观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5%。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被重视

与此前《规划》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的标准被提升到了《规划》的发展愿景中,即到2025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要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同时,《规划》删除了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的目标。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规划》中的电耗目标给各类车型提供了发展空间,有利于车型多元化发展,如跑车、SUV等电耗相对高一些的车型,也能替代传统燃油车发展。

充电中的保时捷Taycan

据了解,平均电耗指的是平均电能消耗量,是按车型对应车辆数量加权计算得出的一组车辆平均电能消耗量。参考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11批)车型主要参数,经盖世汽车梳理后发现,进入该《目录》的纯电动乘用车有20余款,有12款车型的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高于12千瓦时,如蔚来牌换电式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为20.00千瓦时,ARCFOX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为16.3千瓦时。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低于12千瓦时的车型几乎占到一半,如长城欧拉牌纯电动轿车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为10.30千瓦时,比亚迪牌某纯电动轿车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为11.40千瓦时。

事实上,早在《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业内对于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指标就有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电耗不宜与油耗简单类比,设置电耗目标有可能影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随着智能网联化不断发展,更多的传感器等智能化器件将增加耗电量,这也会导致电动汽车电耗增加。

在此次《规划》中,盖世汽车发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愿景被相对弱化,相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规划》删除了“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的目标,而是提出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认为,《规划》将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目标去除,或与各方对智能网联的定义不明确有关,如果把L2级别的汽车也被定义为智能网联,那今年就有可能突破30%。他认为,高度自动驾驶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用化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律,所以《规划》还是以务实为首要出发点,修正了原先政策上的不足。

充换电设施、氢燃料建设再被提及

《规划》除了对未来15年发展愿景进行变动以外,还对充换电网络建设和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重点提及。在《规划》的第六章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中提到,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其中,《规划》提出,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对此,崔东树认为,《规划》对充换电设施的提出是在强化充换电服务,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慢充是未来发展方向,快充也要建立体系,换电模式有场景的特殊性,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了。”崔东树说。

来源:蔚来汽车

在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此外,还将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公布氢能发展规划与政策,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74座加氢站,在建32座,预计2020年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座。

结语: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从《规划》总体来看,未来15年部署的总体思路仍然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对现有发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提高,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等。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指明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等。2020年11月份,在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较好。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特斯拉的性价比车型Model 3的刹车系统频繁出问题,给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未来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多元化发展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将在不同领域占有市场,而我国本土的传统车企也将顺应汽车发展的趋势,逐渐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同时,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子化程度更高,为我国汽车自动驾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根据往年数据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汽车销量将以每年6%的增速进行增长,到2026年我国汽车新车销售量约为359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按2025年的20%来推算,约能达到718万辆左右。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冲刺。

10月9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和续航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充电桩的限制,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

据预测,2020年国内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同时,换电作为运营类车辆能量补给方式的补充会有进一步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经查阅,上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地;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快充成为重点,要求更加务实

去年12月3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截至发稿,本次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细则尚未公开。不过从报道中提及的四大重点内容来看,总体方向并未有显著变化。

对比征求意见稿来看,正式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两处较大改变,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要求更加务实,放缓了节奏。

具体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国常会通过的正式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快充的地位,提出要“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还明确了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

而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为:“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另外,这一次还在规划中明确了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此前虽有相关补贴政策,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充电桩建设也被纳入了新基建重点领域。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充电桩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便利性,缓解续航焦虑,如此又能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

另外,本次通过的规划对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更加务实。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在规划中,“全部”变成了“80%”,节奏进一步放缓,更加务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并有相应的措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汽车底漆增韧剂-汽车底漆加固化剂吗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