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票历年-比亚迪股票近十年数据

tamoadmin 0
  1. 在比亚迪工作10年能7.8万一月吗
  2. 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按技术先进程度排序,该怎样排?为什么?
  3. 为什么我坚信比亚迪未来一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1)
  4. 在比亚迪十年了,能跟工厂预支工资吗

文|章丽娟

编辑|袁桂远

一直把市场视作战场的比亚迪老总王传福,在他一声令下,近期让比亚迪喜提“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的新称号,从毫无口罩制造经验到全球量产巨头,也就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的比亚迪,用实力告诉我们“impossible”在它那就是“I’m?possible”。

比亚迪股票历年-比亚迪股票近十年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0年,比亚迪迅速生产口罩、消毒液的新动作刷新了公众对其认知。国内疫情即将结束,比亚迪又组织了另外一个重磅的新动作:官宣成立弗迪公司。

该公司成立,核心目只有一个,就是为提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对外销售业务和品牌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弗迪”一名,源于《诗经.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寓意着诚实有信,踏实精进。看名字的出处不难猜到这跟王传福的个人情怀有关,纵观所有的中国品牌车企,应该只有比亚迪在坚持使用中文标注按键和开关,而比亚迪的车型,也都是用唐、宋、元、秦、汉等来命名。

据比亚迪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宣布成立的弗迪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天眼查上也更新了最新的资料。

其实,早在去年12月31日,“五弗”公司授牌仪式就在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举行。此前,比亚迪几十年来一直遵循垂直供应链体系,公司零部件只供应比亚迪内部,但近几年比亚迪践行开放战略,比亚迪多年悬而未决的业务分拆,这一次变成了现实。

随着5家弗迪公司的接连成立,标志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零部件完成了业务分拆,也意味着比亚迪的开放战略由1.0向2.0进阶,独立的弗迪将拥有更多的自***,更有助于加快全球电动化的普及。

无实力,不“弗迪”

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头号玩家”,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力”,怎么敢断然让“五弗”独立,能帮雷军造手机,能为春晚建云轨云巴,自己还能造芯片(IGBT)。你说比亚迪不会啥?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可谓“得电池者得天下”,就拿其中的弗迪电池来说,比亚迪以电池起家,手握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虽然在2017年宁德时代击败比亚迪,拿下当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自此对比亚迪的电池制作产生了巨大威胁。但好在比亚迪痛定思痛,比亚迪将在今年再度祭出一张“王牌”——“刀片电池”,自这个新概念一诞生,就牵动了车市、股市、动力电池行业等多方的神经。

这是何方神圣呢?“刀片电池”是在比亚迪一直坚持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基础上,将电芯加长,使单个电芯形状扁平、窄小,虽仍保留了模组的结构,但其通过多个"刀片"捆扎形成模组,通过少数几个大模组的组合成电池,整体思路同样是减少模组结构和单体连接线束,提升封装效率。“刀片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50%,搭载首款车型“汉”续航可达600公里。如此性能卓越的“刀片”电池,我认为还是有机会在比亚迪在和宁德时代的竞争中扳回一城的。

还有弗迪动力。要问比亚迪前十几年都干了什么,能上台面的就是混动与纯电技术的钻研与突破了,接连4次豪夺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就是对这一努力的奖励。手握比亚迪纯电,混动,传统动力三大技术,这是弗迪动力直面市场的底气。比亚迪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走在自主品牌的最前列。

扛得住,才能持续发力

疫情的“黑天鹅”打乱了汽车行业的格局,新能源汽车行业又具有明显的“以销定产”的特点,汽车制造商无法生产,进而上游产业链企业无订单、无法排期、零部件供应不足等情况出现,最终导致整个产业链目前处于临时受到压制的局面。

然而,我们还必须了解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同于整体车市,更多是政策驱动影响,根据近期政策趋势,我们可以推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0年将迎来一波政策红利,叠加疫情解除后消费需求的释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内也必将迎来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

从全球市场来看,伴随各国技能减排政策推出及各大车企的紧密布局,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已成趋势。而比亚迪作为唯一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连续四年豪夺2015-2018年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桂冠。可见,弗迪公司敢于直面市场挑战的底气和自信并不是不是凭空产生的。

这些年,比亚迪不动声色的引领汽车新能源快速发展,作为是绿色出行方式的探索者与践行者,此次“五弗”公司成立也是比亚迪实现打造一个有绿色梦想企业的一环,王传福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就曾语出惊人地说过,“全面推广电动车,逐步禁售燃油车!将国内私家车电动化时间点设置在2030年之前。”

而此次弗迪公司的出场不仅从战略层面推进兑现e平台的开放共享,同时也带动e平台之外的零部件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这个e平台是比亚迪在2019年推出的电动汽车平台,其它企业可以与比亚迪合作,共同利用e平台,进行电动车汽车的技术开发和生产。这个高度集成化、高度标准化的平台,是比亚迪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未来比亚迪持续发力的重要基础。

是战略,更是自救

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局就陷入混沌,作为乘用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市场无一例外地也遭受了严峻的冲击。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79.1%,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同比下跌75.2%。

我们自然可以用春节期和疫情来势汹汹为那些难看的数据背锅,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已经连连下降,去年比亚迪汽车全年销量461399台,同比下降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06台,同比下降7.39%,当然其他新能源车企巨头也不例外。无疑,新能源汽车当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确实陷入一个瓶颈期,补贴大幅退坡,个人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形势不太乐观。

可见,“弗迪系”的成立不仅是战略层面的布局,更是下沉到核心零部件市场的自救。种种不利的因素让比亚迪必须找到新的利润突破口去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低潮,而比亚迪公司引以为傲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就是摆在它面前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成立“弗迪系”则可以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成为快速增长的引擎。

还有一个猜测就是,宁德时代作为锂电池行业的“后起之秀”近些年迅速崛起,成绩亮眼。就算是面对疫情的冲击,在股市动荡、千股跌停的惨状下,宁德时代却数次刷新股价历史新高,这,比亚迪他能不酸吗?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其中宁德时代装车量为31.46GWh,排名第一,市场份额高达50.57%。已经远远甩比亚迪好几条街了。

想当初,比亚迪也曾是国内锂电池行业绝对的大哥,如今成立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加快动力电池技术开发和创新,即将面世的“刀片电池”大概也是比亚迪想从电池动力市场分得一杯羹吧。

比亚迪会成为汽车界的华为吗?

作为深圳最亮眼的几张名片之一,比亚迪常被拿来与华为做比较。比亚迪此举无疑在走华为企业改革的老路。一个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一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一个想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一个想推动全球绿色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是以世界为目标的追梦者。

华为的成功人尽皆知了,来看看比亚迪,作为一家后来居上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2005年从电池转型至汽车领域,凭借雄厚的电池研发技术及创新实力,掌握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核心技术,于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随后又陆续推出E6、秦、唐、宋、元、E1等多款新能源车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大陆第一,在市场上还是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在所有车企中属于闷声发大财的低调企业。

随着海外订单不断剧增,已于美国、匈牙利和法国等多个国家设立纯电动商用车工厂,满足全球各地的购买需求及售后服务。比亚迪不但拥有全球车企所不能及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凭借强大的电池研发技术及雄厚的技术团队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引领者。

比亚迪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成就,并不逊色于华为。单以交通领域而言,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比亚迪新能源布局最完整,产业链上从原材料,到最终端的回收全部自己掌控。车型应用上,7+4基本上把主流场景都覆盖到了,创建了绿色交通的新纪元。再加上云轨云巴在轨道交通上的优势,按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比亚迪的未来是可期的。

比亚迪会是下一个华为吗?无论是从其研发技术还是市场发展空间,比亚迪都可以称得上是汽车界的华为,可是从企业声望以及公司的运营效率来看,比亚迪还有一段路要走。

最后的话

据了解,新成立的弗迪公司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方面更高的市场自由度,使其有希望进入到更多车企的供应链,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促进比亚迪实现从零部件产品市场化到企业市场化,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在推动新能源的普及。

另一方面,把弗迪公司从比亚迪分拆出去独自面对复杂的市场局面也实属冒险之举,但从长远来看,是明智之举。一来,只有独立才面对风雨,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二来,商业空间未来可期。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每一家新能源公司都在如履薄冰,寻求破局之法。显然,比亚迪的弗迪公司就是其找到一种良策,也是它的野心。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够供应核心零部件的玩家不多,比亚迪做大做强弗迪,其利润也会水涨船高,甚至和比亚迪本身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并驾齐驱。比亚迪是的,即使一些公司嗅到了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商机,也无法如同比亚迪一样***“弗迪”。

这是一个关乎野心的商业故事,也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故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比亚迪工作10年能7.8万一月吗

2021年11月,小鹏售出15000辆汽车,理想情况下为13000辆,蔚来售出10000辆。

比亚迪销量9万辆。

其中比亚迪韩销售1.2万辆,累计销量14万辆。今年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0万辆。

四家公司都前途光明!

比亚迪是一家比较良心的企业,但这个良心是相对的:

对比亚迪工人来说很好,

对比亚迪工程师不好,

对比亚迪法务可有可无,没有发展。

在比亚迪,操作员六天休息一天,每天上班10小时左右,中间休息两小时,一个月大概6000-7000。

工匠,比操作员高一两级,工作时间和操作员一样,一个月5000-8000左右。

比如惠州比亚迪,电子事业部,当地的操作工和年轻夫妇,每个月的口袋大概1.5W,一年大概15万。五年前,我免费入住。在惠州比亚迪认识了很多运营商。18岁出来工作,在比亚迪干了十年。在惠州买了房,开了一辆比亚迪秦,或者开了一辆比亚迪唐上班。对于中专文凭的经营者来说,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比亚迪的口号是“比亚迪不会亏待你”,对于工人来说没问题。

但是对于工程师来说,可能就没那么滋润了。

Di整体环境不错,平台也大。如果没有体制限制,我很想去比亚迪工作。虽然一开始比亚迪应届毕业生的基本工资会略低于同行业,但按照比亚迪的风格,后期一般会有一个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大致调整金额。这个数额的多少取决于公司利润对各个部门的分配数额,各个部门可能会为了每个人的工作表现稍微上下调整。

一百个人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真的要纠结于别人说的这些吗?

一个生存了几十年的公司,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爬上今天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多少磨难?

当然我不会在那里夸大,也不想否定别人说过的话。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一定是一个既有技术又有人才的企业。不然这么大的产业怎么支撑,厂里怎么有十几二十万人养活?

任何有头脑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个事实。

他们以前靠电池养家,现在借助电池技术进入新能源领域。近年来,他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他们的电动公交车,很多都出口到了国外,而其他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连续几年处于领先地位。很多车评人都在强调,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中国车了,他的名声早已传遍全球,被说成是新能源时代潮流的先锋。

比亚迪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在全世界推新能源产品,包括电池、储能、汽车、轨道。

换句话说,如果他没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怎么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成为知名公司?股王巴菲特已经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并前往比亚迪总部与王老板畅谈人生与未来!

比亚迪从一个小作坊起家,在一个非常简陋的环境中成长到今天。绝对不是运气。他们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挑选的人才,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这一成就。个人觉得不容易!

成绩不会说谎,业绩不会说谎,数据最有代表性!

目前我还在比亚迪上班。如果有人对比亚迪的工作感兴趣,可以聊聊!

百万购车补贴

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按技术先进程度排序,该怎样排?为什么?

在比亚迪工作10年不能7.8万一月。比亚迪公司在招聘信息网上显示公司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在7000元,即使每年都涨工资,在10年中也不会涨到7.8万一个月,所以在比亚迪工作10年不能7.8万一月。

为什么我坚信比亚迪未来一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1)

先谈奇瑞。

别看奇瑞这几年销量不行,但在早几年奇瑞的技术确实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好的。在 汽车 行业内,奇瑞的技术早几年是公认的No.1,被誉为 汽车 行业的黄埔军校,不少后来发展起来的主机厂比如吉利、长城等,其研发中高层很多都是来自奇瑞。为什么,因为奇瑞是最早一批从事 汽车 工业的企业,且注重人才培养,早期送出去了几批的潜力苗子去美国戴姆勒还是福特学习,回来后都相继成为了目前国内研发的中坚。还有一点,就是奇瑞注重的是基础研发与技术积累,它在NVH、CAE分析等性能研究方向一直是国内领先。只不过奇瑞早年不注重造型设计,生产出来的 汽车 都是叫好不叫座,也白白断送了国内销量老大的位置。

再谈吉利。

这两年吉利确实风生水起,收购了沃尔沃以后对沃尔沃开放技术的吸收转化做得淋漓尽致。李书福董事长的打法是通过收购消化吸收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招还真灵验了,这两年吉利的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得益于愿意花高价去聘请行业专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术吸收。从目前来看,吉利的技术应该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平均的,没有短板,它的研发中心软硬件投入都是国内含合资厂在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包括自己的碰撞实验室每天至少碰撞1辆车来验证其安全性,动力系统副总裁王瑞平又是国际响当当的动力总成专家,短板不上来了,吉利的技术就整体上来了。这从吉利目前投放到市场上的车辆的整体市场反馈评价中,就能够切身感受。

再谈比亚迪。

众所周知,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在电动新能源领域。事实上比亚迪集团的整体战略在做调整,他们目前把在往电池领域以及电动公交车、云轨道交通这方面倾斜,因此在 汽车 领域的自然就减少了。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 汽车 目前的销量基本都在百位、千位数,且以新能源 汽车 为主,这与比亚迪的整体战略转型分不开。比亚迪每年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如果论整体技术,比亚迪不比奇瑞、吉利,但就新能源来讲,由于王传福本身就是电池专家出身,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即使吉利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加大了投入,技术能力仍然比不过比亚迪。

最后谈一下长安。

长安其实从很早开始就两条腿走路,SUV和轿车的发展都很平均,这也是长安在去年前年吉利还没今年这么销量突飞猛进之前,霸占着TOP Sale的原因了。长安因为平均,所以在技术上并没有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面试他们工程师的时候,只能够感觉他们技术积累还是有的,毕竟有和福特合资,但总觉得哪里差了什么,这里对长安有深入了解的小伙伴也可以讲一下。

PS.题主为什么不谈长城?其实我觉得长城还是挺有意思的。

「国产 汽车 -五大品牌」技术先进程度排名大致如下

品牌排名:

国产 汽车 技术水平的排名应当是这样的,当然这是有些结果导向的评价;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奇瑞 汽车 」,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是家有些过程导向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

奇瑞 汽车 成立于19年,在自主品牌中属于有些资历的企业;不过初期作为车企却没有整车生产资质,首批车辆是以芜湖客车的目录登记销售,结果是只能作为营运车辆(出租车)使用;这对于车企而言显然是无法生存的,而想要获得生产资质就必须与其他整车厂合资,上汽则成为了奇瑞的目标。

然而上汽集团从年就开始与大众 汽车 集团合资,随后又与通用 汽车 有深度合作;对于奇瑞而言自然是缺乏兴趣的,不过最终在经贸委的协调下还是接受这个新手。于是奇瑞将3.5亿股份无偿划拨到上汽集团名下,这一阶段的奇瑞 汽车 叫做“上汽奇瑞”。

然而上汽对于奇瑞的未来并不看好,所以提出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分红,不管理,不担责,只是给了奇瑞 汽车 生产资质而已。由此可见奇瑞 汽车 早期是不受待见的,那么这家车企的“求生欲”也自然会特别强,结果则做出了一些让上汽非常难堪的事情,也就是大量山寨 汽车 。

奇瑞 汽车 早期知名车型均为山寨车,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是种最理想的低成本起步方式,绝大多少中外车企都是这么起步的,比如本篇点评的品牌一个都不例外。只是奇瑞山寨的原型车比较尴尬,车型如下。

这些原型车主要都来自上汽的合资品牌,也就是说奇瑞多多少少有些挖人家墙角的味道;最终因引起大众 汽车 与通用的***,上汽一度承担了3000万马克的赔偿代价,结果当然是被上汽踢开了。但好在此时的奇瑞已经有生产资质,只是奇瑞似乎养成了这种坏习惯。

子品牌是奇瑞 汽车 的关键词,该企业近年来阶段创立过瑞麒、威麟、开瑞、观致、凯翼、捷途、星途等品牌;其中除了早期的“瑞·麟”因销量低迷而自然消失以外,开瑞的状态已经非常差,剩下的观致被宝能收购、凯翼被宜宾五粮液实际掌控,捷途销量尚可,星途销量低迷大有重演观致的味道,然而奇瑞 汽车 还是乐此不彼。

这也许就是早期因生产资质受制于上汽,与上汽分手又显得不是那么“piu亮”;所以奇瑞也就“沉迷”于倒腾生产资质,在技术研发方面真的是严重的言过其实。

参考奇瑞称之为自主研发的4T15B-1.5T多点电喷发动机,这台机器曾经还是不错的,在个人使用瑞虎的早期确实挺希望1.6L-DVVT能换这台机器;然而就事论事此机器并非真正的正向自主研发,因为技术源自AVL李斯特公司,这是家全球知名的提供内燃机解决方案与生产设备的公司,增压器是霍尼韦尔,电控来自联合电子,这就曾经的卖点。

变速箱方面是与吉利早期起步方式相同,甚至连收购的企业也相同的模式,收购的是澳洲DSI变速箱公司的团队;后期打造的产品包括4AT和无级变速器,很显然这都些低端机型,至此奇瑞在很长的阶段内都不再有优秀的产品了。

近两年推出的直喷1.6T说是不差,136.5kw的净功率(非最大功率)中规中矩,290N·m(2000~4000rpm)的水平也不怎样,因为国产1.5T发动机已经有更强的选项了;而且在1.6T机型中还有两台水平更高,比如冷门品牌海马和PSA高功率1.6T,这两台机器不论参数还是实际性能表现都更强。

但也不能否认奇瑞的1.6T在 紧凑级的SUV和中型轿车上还够用,然而奇瑞又没有适合匹配10万级以上车辆的变速箱;能选择的就只有面对二三流品牌的格特拉克7挡湿式双离合,基于优化水平一般造成量产车的实际性能表现都不够理想,这就是奇瑞 汽车 的技术储备了。

重点是至今也没有一台量产的直喷2.0T发动机,以小排量1.6T对标竞品的2.0T,这无疑是自不量力;所以奇瑞 汽车 的人设很不稳,该品牌的特点是首台车用户居多,换车用户往往是比较少的。

燃油动力四强

1:哈弗4B15B-1.5T直喷增压机,动力储备124kw/285N·m(1400~3000rpm),配合气门升程连续可调技术,装备于接近1.7吨的SUV上,性能表现不比瑞虎7/8逊色;这就是技术优势,要知道作为中型车的瑞虎8也才1.5吨多一点,推重比的领先没有性能的优势就很尴尬了。

4C20B-2.0T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为165kw/385N·m(1800~3600rpm),这台机器水平如何可以去体验6.6秒破百的F7x四驱版,以及H9这台笨重的硬派SUV;或者北汽BJ40PLUS也可以测试,长城 汽车 作为整车厂的产品能被竞争车企接受,这才是实力。

(变速箱有DCT450型七档湿式双离合,整体水平偏上,质量表现已经通过H/F和WEY品牌得到印证)

2:长安 汽车 的优秀机型并非大排量的直喷2.0T,因其实际性能表现并不是很理想,不过最起码还是有的;该品牌最优秀的发动机是NE平台打造的产物,比如JL473ZQ3/5,这一平台不仅有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同时能够OEM。

参考473ZQ5-1.5T,这台机器的动力储备有132kw/300N·m(1250~3500rpm);造成奇瑞1.6T上市没多久就算落后的原因,正是这些机器在2020年的不断推出。再加上长安 汽车 也有自主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整体表现偏平顺设定;同时还有东安研发的6AT手自一体,整体技术储备与水平显然要更高一些。

3:吉利 汽车 的技术储备也比较“偏”,比如逆向研发的主力优秀机型是「4G18TD-1.8T」,这种排量标准与1.6T一样奇怪;都是消费税标准较高,已经被其他车企淘汰的排量标准,但好在装备这台机器的车辆价格足够低,所以产品性价比还是有一些的,这就是在SUV阵营中排名仅次于哈弗和长安的基础。

同时吉利 汽车 还有与沃尔沃共享的内燃机技术,DriveE系列2.0T-T5发动机水平优秀;在变速箱方面有联合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有DSI的6AT手自一体技术储备,也与爱信成立合资工厂的继续学习,未来也是不可***的。

「新能源 汽车 」显然只有比亚迪值得讨论,电机自主研发也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奇瑞通过与日本安川合资“自主”研发电机,殊不知优秀的电驱系统主要在大陆;但是能做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且能够将NCM&LFP做到行业顶尖水平的就只有这一家了。

电控系统中的IGBT功率半导体,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打破垄断的车企;同时比亚迪还有研发28纳米级别的CPU,以及更高标准的技术储备,这就不是一般车企的话题了。

而在内燃机方面比亚迪也不弱了,骁云米勒循环1.5T动力储备高达136kw/288N·m(1500~3700rpm),实际性能表现与循环方式的结果匹配;DMi平台的全新高功率2.0T有43%的热效率,这也是国产发动机的巅峰水平了。

所以比亚迪 汽车 在技术方面绝对是领军标准,目前的问题只是乘用车板块的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差;但是在商用车型、轨道交通、材料学、军工领域以及IT领域都有很高的水平,这是家不可估量的企业。

最后以企业市场价值来收尾吧:

奇瑞 汽车 没有上市,但是在增资扩股后也有上市的规划,目前的主要股东是青岛五道口、芜湖建***司等;按照五道口的持股比例和投入金额分析,奇瑞的市值应低于230亿。

天和MCN授权发布

按照我的排序,现阶段汽油方面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吉利:坐拥宝藏的潜力股

我认为吉利潜力最大,但也仅仅是潜力而已,但现阶段在三大件的技术积累上还不如其他三个对手。吉利坐拥着沃尔沃、莲花 汽车 的技术宝库,就像一个找到一堆宝藏的寻宝者,正往外一遍遍往外搬。另外都2019年了,还有人质疑沃尔沃的技术吉利能不能引进,吉利收购的只是沃尔沃乘用车业务(轿车SUV业务),这部分业务100%属于吉利,全资收购的公司技术不能引进?吉利-沃尔沃联合研发中心、CMA平台、领克、吉利星越都体现了吉利在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不然凭吉利能造出领克这样的车,星越上能用上沃尔沃的T5发动机?不光是沃尔沃,路特斯的技术也将成为吉利的战略储备。

但是吉利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我无法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就拿发动机这一项就能说明问题,曾经的吉利金刚直接用丰田的8A发动机,后来博越等用逆向研发EA888的1.8T,前阵子正向研发的1.4T距离国内顶尖水平都仍有差距,稍大排量的发动机一个都拿不出手,只能用沃尔沃的,至于底盘就不说了懂得自然懂。

奇瑞:稳扎稳打的实力派

就在大家对奇瑞的技术有所质疑的时候,奇瑞最新的1.6T横空出世,打消了人们的质疑。这款第三代ACTECO 1.6TGDI发动机,实力完全可以媲美合资品牌,它的参数为145kw(190PS),290牛米,从参数上看远超于同级排量的发动机,甚至可以媲美1.8T的发动机,独家的IHEC燃烧系统,应用了直筒型高滚流进气道、优化燃烧室、高压直喷系统以及高能点火系统等,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充分性。热效率37.1%和自主首台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直喷发动机,足以证明奇瑞的实力。

在底盘上,奇瑞是少有的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艾瑞泽7是奇瑞iAUTO平台的产物,全新的TX车型诞生于奇瑞全新的M3X平台,单这一点就已经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奇瑞扣分的地方在于发动机的产品线没有长安完整,2.0T还在研发阶段。

长安:被低估的绩优股

人们在提到国产 汽车 三大件时,总是首先会想到奇瑞,却对长安 汽车 选择性忽视,其实长安 汽车 的技术实力非常强。长安 汽车 已在中国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形成了“五国七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化研发体系。底盘方面,长安拥有P3、P4平台,P3平台上主要针对小型和紧凑级车型,以及在研高端中级轿车、在研中型SUV等;P4平台包括高端中大型轿车和SUV。并且在底盘***上,长安品牌位列自主品牌的前列,底盘的厚重感和支撑性不逊色于同级别合资车型。

发动机方面,长安蓝鲸系列发动机涵盖了1.4T、1.5T、2.0T三款汽油发动机,其中1.4T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1.5T最大功率131KW,最大马力178Ps,最大扭矩

265N.m

比亚迪:爱钻研的尖子生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是四者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从最近传出的丰田将于比亚迪合作,用比亚迪的电池就能看出来。我们重点说说燃油车领域,前阵子曾经传出消息,比亚迪的DM4.0-2.0T发动机点火成功,热效率可以高达38%,但是我们在衡量一个车企的技术水平时只衡量已经量产的技术。比亚迪目前拥有主流的1.2T、1.5T、2.0T发动机,目前来说只能说是主流水平。旗下车型沿用最多的代号BYD487ZQA的2.0T发动机,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最大功率151千瓦,最大扭矩320牛米,最大扭矩转速1750–4500转,数据水平只能说一般可以看出来比亚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混动车领域。

这就是我对这四个自主品牌技术实力的排序,你们怎么看?

这四个品牌,应该是自主品牌的前四名,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吧?有人说长城,说从技术层面来看,长城还真没资格和这四个站在一起。长城就是赶上好时候了,一款哈弗H6打天下。我外观好看,空间大,配置高,然后三大件不出大问题,油耗高点也没事。长城也好,哈弗也好,没啥过硬的技术沉淀,还是趴在原有的东西上吃老本。能守成就不错了。

第一名,比亚迪。

看最近股价就知道了,比亚迪风头正劲!股票的飘红,可以侧面反映出市场预期。比亚迪成为A股首家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车企,位列全球 汽车 厂商市值排名第四, 超过了奔驰、本田、通用,仅次于位列第三名的大众 汽车 。

要知道,比亚迪的销量可赶不上吉利长安,为啥市值这么高,股票这么疯涨?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而比亚迪为什么被看重?技术!

引用谢灵运自吹的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换到 汽车 领域里,可以这么说,国有品牌技术算一石,比亚迪独占八斗,吉利、奇瑞、长安、红旗共得一斗,余者加起来都凑不齐一斗。

因为它是国产,因它起了一个很low的名字,让我们忽视了它技术上的 革命性创举 。我举个例子:奔驰推出一款发动机,2.0T,动力能达到百公里加速5秒,油耗百公里只需要2升,这技术是不是可以引起 汽车 行业的革命,是不是领先了其他车企一个时代?

过去,插电式混动就只有比亚迪一个车企有,而现如今,上到豪华品牌BBA保时捷,下到普通合资的丰田大众,再到国产的荣威吉利,都纷纷推出了插混车型。为什么?这是市场趋势,这是潮流。这是行业变革的信号。比亚迪已经走到了前面。

就好像奔驰,找比亚迪合资创建了腾势,腾势X完全就是唐DM换了个壳而已。丰田也是如此,宣布和比亚迪合资建厂,开发纯电 汽车 ,新车将贴丰田车标。

请问,奔驰、丰田找比亚迪合资,是看重了它什么?品牌吗?资本吗?都不是,是技术!

我们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国企和丰田、奔驰、本田等车企合资,是用市场换技术,现在因为我们国产的技术,人家主动找我们来了。把比亚迪排第一应该没人反对吧?

第二名,奇瑞

感觉奇瑞像是闷头研发的理工男,也不擅长营销,就一门心思的高技术。

奇瑞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正向研发的车企。知道什么是逆向研发吧?简单说就是拆人家发动机,然后仿制,山寨。因为装配工艺落后,没有核心技术,那时候国产车是真不行。而正向研发是自己设计发动机,最近奇瑞新出的两款中国芯发动机,热效率37.1%,代表了国内发动机的顶尖水平,不过有自主产权,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家奥地利人帮着研发的。包括底盘调校、装配工艺,奇瑞造车已经完全不输合资了,要不是变速箱和发动机调校匹配差,动力油耗表现还能上一个台阶。个人认为奇瑞是目前燃油车最好的国产品牌。

旗下瑞虎8P,捷途(保十年),都有过硬的产品力。

第三名:长安

长安的蓝鲸动力系统和奇瑞的中国芯一样,都是有自主产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英国人帮着给弄的,分和谁比,和老三菱比是强了不少,不过比奇瑞的中国芯还差了点。都是最让人恶心的是动力虚标,动力没强多少,油耗也不见低,让我对其观感大幅下降。不过长安的做工用料,装配工艺还是不错的。作为国企,愣是把合资的福特给干趴下了,不靠合资,光是自己的自主品牌混得风生水起,确有独到之处。

让我不能原谅的就是虚标的问题,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第四名,吉利

实话实说,吉利的技术积累其实并不怎么样,它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业务,不是技术。吉利是在福特手里收购的沃尔沃,18亿美金可能把发动机技术和平台技术给你吗?有点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像是帝豪、博越这些畅销车型,和技术没什么直接关系,大多是靠营销。从装配工艺角度来说,近些年是有很大提升,包括NVH也从沃尔沃身上学了不少。但是动力弱,油耗高,并没有哪里特别出众。你说帝豪有什么技术含量?博越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能走一个物美价廉。

不过旗下领克子品牌,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有资格和合资车一较高下。

我是车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传统燃油车领域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应该依旧是奇瑞,虽然这几年销量表现不佳,但是技术储备和实力依旧在那。例如自主品牌最先推出的T1X平台,热效率37%的1.5T发动机,以及接下来要装机的热效率40%的1.6T缸内直喷发动机。而且在变速箱领域也是自主品牌力为数不多有建树的企业。

而新能源领域技术最先进的肯定是比亚迪,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现在是燃油车的天下,但是未来的大趋势肯定是新能源,所以比亚迪是等于是第一个拿到未来 汽车 市场入场券的,所以这个技术储备肯定要为比亚迪加不少分。

至于吉利,虽然之前一直绑着沃尔沃宣传。但是在领克出现之前,沃尔沃对吉利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支持,最多在理念、管理和安全性等软实力上帮助吉利。所以吉利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进步。不过随着领克的CMA平台,以及最新的BMA平台推出之后,吉利的技术突破应该会越来越快。不过这一切仍需要时间。

至于长安,在自主品牌中一直是存在感不高的一个。虽然销量一直不低,但是并不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当然不否认其蓝鲸2.0T发动机不俗的实力。但是整体而言,并没有一个自己突出技术领域。比较中庸,没有明显弱项,也没有明显强项。

综上分析,我的观点是,近期来看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排序是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远期的排序应该是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不前进就是退后,五年前也许奇瑞可以谈什么技术领先,五年后的今天就再也谈不上了?从平台、发动机、变速箱来讲,吉利完成了1.0T、1.3T、1.4T、1.5T、1.8T、2.0T的矩阵布局!变速箱有6速干式双离合,CⅤT,7速湿式双离合,自家6AT,爱信家6AT,平台有CMA,BMA,DMA,总之什么样的车用什么平台,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都很有针对性,产品丰富!率先别人用上ACC,预碰撞系统,现在又领先别人普及L2智能驾驶,这些都说明了他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应用!反观奇瑞,一台中型SUV虎8上还用着小型SUV虎3一样的1.5T低效发动机,6速干式双离合!说他技雄厚?这有多尴尬

说技术的话,目前能自己生产发动机,自己生产发动机电脑,而且发动机电脑的程序都是自己写,还有自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控制电脑,控制程序,都完全自己能做。时间最早的,我知道的只有比亚迪和奇瑞。吉利和长安,这几年也应该摆脱了供应商的控制影响。其他的大部分还是购买发动机,或者代工或者买技术。

比亚迪当年自己研发ABS,博士马上和比亚迪协商把两千多的价格降到几百块,后来比亚迪没有自己开发ABS,转而自己开发ESP。还有发动机,比亚迪和奇瑞都是最早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而且最难的是发动机管理电脑程序都是自己标定的。十年前左右,比亚迪F3是进口三菱发动机,现在的1.5,1.5T和2.0T发动机都是完全自己技术,自己生产,没有技术专利***。

还有新能源技术,传统 汽车 ,外资已经做了一百多年了,很多专利都在别人手里。可是新能源技术不一样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是领先世界的。电池,控制器,电机,我们国家都能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目前新能源大巴只有比亚迪一枝独秀,其他厂也想,可是没有技术。纯电轿车只有特斯拉可以比划比划,混动只有比亚迪。

你好,题主,这里是车之国产,不请自来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按照技术来说的话奇瑞排第一无可厚非,国内最早研发发动机的是奇瑞,并且有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奇瑞车发动机质保10年或10万公里证明了奇瑞发动机的底气,奇瑞也最早拥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观致,虽说定价高,销量低,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辆好车。

排第二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之所以排在奇瑞身后是因为新能源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就国内来讲,新能源技术比亚迪一家独大,从微型车e1到中大型车唐,比亚迪新能源也得到了完善,因为比亚迪做电池出家,电池技术、电机技术都是自家生产,而其他车企都是拼凑,另外比亚迪电池电芯终身质保也是其他车企做不到的。

第三吉利,吉利完全靠收购和营销创出了一片天地,收购沃尔沃难道不是为了他的技术吗?有些网友回答沃尔沃不会提供技术给吉利,但吉利领克 汽车 多少还是有沃尔沃技术的,不排除吉利在运用到自家轿车上,相信吉利慢慢研究沃尔沃,渗透沃尔沃,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技术

第四是长安,长安近几年的颜值在稳步上升,虽说长安是最早的军工企业,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颜值最高的国产车,硬生生靠颜值和内饰拉高了自己的销量,并且比起自主二三线 汽车 ,长安的技术还是过硬的

好了,这里是车之国产,选车用车,为您提供高性价比的国产车资讯

我来排一下,首先请把长城加上!第一,长城不能忽略,因为这不公平,毕竟是全国SUV第一名。第二,这个排名要分开,因为比亚迪是主打电动 汽车 ,伙在燃油车一起排名对他们也不公平。光从燃油车领域进行排名吧,又要分为轿车和SUV,轿车方面来看依次为:奇瑞(奇瑞发动机、变速箱可靠性最强)、吉利、长安、比亚迪。SUV排名:长城、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

一、如果按汽油机技术排行:1吉利、2奇瑞、3比亚迪、4长安。

理由: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技术转化了博越及领克01、02,接着收购了莲花等品牌,入主了奔驰,前途无量,技术转化应该是恐怖级的。奇瑞发动机技术在国内是知名的,其出口量也是名列第一的,比亚迪在发动机方面也是有所创新的,长安脱胎于面包车生产线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如果按新能源技术排行:1北亚迪、2吉利、3奇瑞、4长安

理由:比亚迪在三大电,特别是锂电池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力有目共睹。吉利最早与知豆合作积累经验,并宣布2020年90%产量为新能源。奇瑞在第一时间把QQ改为新能源EQ,市场反响也非常不错,当然与众泰E200销量还有一些差距!长安开始新能源还是晚了很久!

新能车悦:专注新能源 汽车 市场推广!

在比亚迪十年了,能跟工厂预支工资吗

我最佩服比亚迪的一点:它好像什么都能造,从电池、电子到 汽车 到新能源到轨道交通,还有半导体、口罩等。

在它身上,你仿佛能看到前四次工业革命。

如果要给中国制造业投票,一票我会给华为,另一票给比亚迪。

时间回到1995年 ,适时移动电话开始普及,但在中国还未出现拥有二次充电电池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国外的废旧电池在中国都是抢手货。

瞅准了这一机会的比亚迪说干就干,王传福带领着研发团队日夜煎熬,不仅填补了国内二次充电电池的技术空白,还一度超越全球电池巨头三洋、索尼,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最高时,全球每三个手机,就有一个手机使用了比亚迪的电池。

2003年1月,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收购“秦川 汽车 ”,进入 汽车 行业。媒体、股东、基金甚至比亚迪员工都不理解。很多基金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劝他放弃收购,甚至有人威胁他:“如果你坚持收购,我们就抛售比亚迪的股票,直到抛死为止。”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 汽车 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

同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这款双模 汽车 整合 汽车 制造、电池技术、电机系统、车载电子技术等多项顶尖的高 科技 技术,是节能、环保、 时尚 和 科技 的典范。

以上的成就不足以代表比亚迪的伟大,接下来我说的,一定能让你对比亚迪全新的认识。

·IGBT技术革命

IGBT是个啥?

简单来说,是用在电驱动系统上的半导体部件, 相当于 汽车 动力系统的"CPU"。 这是电动车上成本仅次于动力电池的零部件,占到整车成本的8%-10%。

由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设计和制造工艺难度都很高,被誉为"电动 汽车 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新能源 汽车 市场,遗憾的是,在国内市场,中高端IGBT产能严重不足,一芯难求。

国内大部分电动 汽车 MCU、变频空调、电焊机和变频器等产品用的IGBT基本靠进口,价格和交货周期受制于国外。IGBT芯片近80%的市场份额都被英飞凌、法雷奥、三菱电机等欧美日企业垄断。

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的举动在当时极不被看好,一时间"知情人称比亚迪至少亏20亿元"、"芯片项目巨亏拖累比亚迪"等声音不绝于耳。

尽管研发过程极其艰难、外界质疑声不断,但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9年9月,比亚迪半导体自研的IGBT 1.0芯片成功通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组织的 科技 成果鉴定,标志着中国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2012年,IGBT 2.0芯片问世,基于此,比亚迪成功打造出了车规级IGBT模块。

2018年,比亚迪半导体成功研发出全新的车规级产品IGBT 4.0芯片,成为车规级IGBT的标杆。IGBT 4.0产品在电气性能、电流输出、综合损耗以及温度循环等多项关键指标上碾压国外竞品。

2019 年,比亚迪在中国共配套约19.4万套车规级IGBT 模组,市场份额18%,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

现如今,比亚迪半导体IGBT芯片产量迅猛攀升,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明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拥有了从设计、蚀刻、封装全流程化的IGBT芯片制造能力,而它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掌握IGBT核心技术的车企。

怎么说呢,比亚迪在IGBT领域的地位,就好比华为海思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地位。

与此同时,比亚迪半导体在IGBT专利方面也进行了布局,2007年,比亚迪提出其首个IGBT专利申请,截止2020年5月8日,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里一共有比亚迪公开的130个IGBT专利族,包括231条专利记录,其中70%的专利布局于中国大陆。

·刀片电池

了解刀片电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常识:

目前纯电动 汽车 上最常用的动力电池分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

科普一下:特斯拉目前用的是18650传统电池电芯,技术比较成熟,适配性很强,当前成本最低的一种 动力锂电池 。

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企业陷入了对“续航里程”的盲目攀比,天生热稳定性差,但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广受追捧,但是 三元锂电池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

在200 左右就会发生分解,且化学反应较剧烈,会释放氧分子,更容易引发热失控,最终爆炸。

好了,说到这,你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疑问:磷酸铁锂容量低,三元锂又容易自然爆炸,那电池岂不是无解了。

比亚迪偏偏不信邪,在磷酸铁锂被普遍不看好,搭载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比亚迪硬生生让铁树开了花,自主研发出了刀片电池。

为啥叫刀片?因为这个电池又长又扁,长度可在0.6-2,1米之间自由定制。

刀片电池的电芯通过栈堆的方式摆放,就像一个个刀片插入电池包中,这样电池不仅是能量来源,还成了结构件,相当于将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

这就好比啥?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你很瘦,房子必须有房梁支撑,突然有一天,你变胖了,胖到几乎撑满了整个房间,这时房子已经不需要房梁了,因为你已经变成了支撑物。

经过这样一番骚操作,比亚迪把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了60%,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最高达到了150Wh/Kg。

为了验证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搬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测试。

***测试有多难?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

这次实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样本选取了三元锂、传统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分别实验:用一根钢针直接刺穿电池,并在电池表面打了一个生鸡蛋用来观察温度变化。

测试结果如下:

①三元锂电池在穿刺的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出现迅速超过500度,生鸡蛋瞬间烤焦。随后电池热失控,开始剧烈燃烧,

②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穿刺后,无名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度。鸡蛋也被烤焦。

③刀片电池穿刺后,无名火,无烟,电话表面温度仅30-60度左右。鸡蛋竟然安然无恙。

比亚迪一战成名,刀片电池的亮剑,让比亚迪有了誓让“自燃”二字彻底从新能源的字典中抹去的底气。

除了上面提到的IGBT和刀片电池,比亚迪还有700V高压的电气化平台、量产车型中功率最大的永磁同步电机、升压快充系统等核心技术。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主研发,才使得丰田、戴姆勒等国际伊利亚车企愿意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联手合作的重要原因

王传福和比亚迪说道也做到了,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支持,坚守比亚迪股票的重要原因,比亚迪是巴菲特最近这些年唯一投资的中国企业。

他称赞王传福是他最欣赏的四位CEO之一(另外三位是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精密机件的马克·多尼根以及苹果的蒂姆·库克)

查理·芒格甚至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

坚持自主研发只是比亚迪立足行业的基础,不是全部,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商业的顶层设计逻辑如何让比亚迪一步步创造奇迹,我们下期聊。

喜欢文章的话,请帮我点个赞或者评论转发

推荐阅读:

如果你还在骂张坤们,建议你看完这篇文章

不可以的。

因为公司制度工资是实发的是不允许工资预支的,而且公司不能预先知道下一年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不知道员工下一的出勤和工作情况,下一年都是未知数,所以是不可能预支一年的工资,除非你对公司做出过巨大贡献。

标签: #比亚

上一篇特斯拉各车型-特斯拉各车型的报价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