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应收账款管理-蔚来汽车应收账款

tamoadmin 0
  1. 国轩高科走到十字路口:行业步入寡头,现金流骤然恶化
  2. “被迫”IPO的阿尔特:国内汽车设计创业板第一股的隐忧
  3. 车企上半年财报:业绩普遍承压,超半数净利亏损
  4. 西雅特几番入华,结果均是折戟沉沙
  5. 从威马的“电池租赁”说起,这个新路数以后会成为主流么?
  6.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的财报?
  7.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
  8. 抄底生产资质的窗口已经开启 谁会成为下一个小鹏汽车?

[汽车之家?新能源]超级播报,每周都有料。本周热点可以说是从一家车企的声明所引发:博郡汽车在本周一发布了一则企业经营困难声明,并已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这可能是2020年进入“车市寒冬”之后,第一家公开宣布自家“窘境”的新势力车企。那么,其它造车新势力企业过得怎么样呢?在大浪淘沙的2020年,这些年轻的企业是否能够禁得起考验呢?

而本周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如期而至,各个商家都在这初夏的“购物狂欢节”上大显身手,打折、满减以及秒杀活动数不胜数。汽车这件对于消费者来说的大宗商品,也并没有放过这个涨销量、蹭热度的好机会,而且我们可以在一些电商平台的汽车板块中发现新能源车的身影。那么,在618的优惠活动中,电商平台中下单购买新能源车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吗?我们也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其实在6月13日,博郡汽车创始人、总经理黄希鸣就已发布声明称,博郡汽车目前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困难,该公司现已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从而控制和挽回给员工、股东、供应商等各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当我看到这则声明的时候,并不是赶到特别意外。因为回顾博郡汽车近半年发生的一些,其实早有蛛丝马迹表明这家车企的经营状态并不乐观。

早在2019年5月,博郡汽车就曾因欠薪、不发年终奖而被员工***,拖欠薪水员工多达800余人。随后,又陆续传出多位高管陆续离职的消息。转年到了今年1月,博郡汽车的供应商之一北斗星通发布的一则公告中显示,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其资金链紧张,整车整体项目目前均处于停工状态,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从客户的经营状况判断,回款可能性很小,公司对其所欠应收账款计提了减值准备。这再次从侧面反映了博郡汽车已经处在了比较危险的状态。

如果说以上种种情况只是博郡汽车在南京公司之“内忧”的话,博郡汽车与天津一汽夏利合资成立的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貌似成为了该车企的“外患”。虽然,两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都是为了能够达成双赢的目的,前者需要借此得到生产资质这张“准生证”,而后者则是想借助新工资延续生命力;但是博郡汽车并没能完成注资,甚至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新公司的经营状态已经恶化到了拖欠员工薪资导致员工***。

即使之前博郡汽车还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基于3大平台推出10款车型,实现轿车、SUV、MPV等全覆盖。然而近日的一封声明信,似乎代表着博郡造车的破灭。就连该公司旗下首款新车iV6,也将随着这一纸声明,其量产交付的时间变得遥遥无期。

近年来,车市的竞争本身就愈加残酷,而今年又由于疫情导致市场“寒冬”出现,更是让一些企业雪上加霜、难以生存。如果说博郡汽车是因长期以来的资金链问题不断发酵,导致其最终出现经营困难的结果。那么,下面这家车企可能则是由于今年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其步履维艰。

在今年4月,拜腾汽车宣布对其位于美国圣克拉拉(Santa?Clara)研发中心的数百名员工取停薪留职措施。该研发中心约有450名员工在职,此次停工大概有一半人员受到影响。除部分员工停薪留职外,拜腾领导层还将集体降薪80%,削减的工资将用来投资公司C轮融资,以展示高层员工对拜腾的信心,帮助公司度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难关。不过,拜腾汽车表示,停工将不会对新车规划造成影响,旗下首款车型M-Byte于年中正式上市。

拜腾汽车好在目前还没有遇到像博郡那样的窘境,虽然此前也有传言某汽车企业正在与该公司接洽收购事宜,但官方并未就此发声,我们也只能继续观望。

游侠汽车应该是属于当年比较受关注的“PPT造车”企业之一了,但是近一两年来很少发声。不过就在上个月,官方回应并否认了关于研发不实、工厂停摆、大幅裁员、拖欠工资等“罪状”。自2019年年底传出与地方洽谈收购的消息后,游侠汽车近半年时间都没有新的动静,确实让外界怀疑其发展状况。不过在去年年底,该公司确实进行了10%左右的裁员调整,今年因控制成本也做了全员减薪,目前重点工作是筹备量产。

虽然,之前游侠汽车在2018年4月,完成50亿元B轮融资后,位于浙江湖州市的游侠汽车超级工厂项目也开始启动。但是到目前为止,游侠的量产车、工厂一样也没有落地。即使该公司表示现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量产,不过针对今年市场现状不会太激进。那么,造车新势力中有没有适者生存的企业呢?

蔚来可以说目前的状态是步步为营,不仅是在新能源车补贴方面凭借着换电技术的优势,继续享受着“最后一波”政策红利,从其财报数据上看,也开始渐入佳境。根据蔚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蔚来第一季度总收入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5.9%。经营性亏损15.7亿人民币,环比收窄44%,同比收窄40%。

销量方面,蔚来2020年一季度共交付3838辆车,超出其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预计的3400至3600辆的目标。最新数据显示,蔚来4月交付新车3155辆,同比增长180.7%,环比增长105.8%。截至今年4月底,蔚来2020年累计交付量为6993辆。蔚来方面表示,预计今年二季度交付数达9500-10000辆,将创季度交付记录。

此外,广汽蔚来全球首家品牌体验中心——HYCAN?PARK将在上海北外滩正式开业。该品牌体验中心占地750㎡,拥有品牌形象展示、产品展示及体验等功能,还将为车主的互动提供线下场所。可见广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用的“和创模式”,即共享、各取所需,广汽主要负责整车的研发和生产,蔚来则提供智能网联技术和能源支撑体系也初见成果。

如果说蔚来是凭借着补贴以及多线发展站住了脚跟,那么“单线作战”的车企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也不尽然,理想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目前该车企只推出了一款车型,但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理想汽车近日也完成了又一“里程碑”,即第一万台理想ONE车型的交付仪式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举行。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2020年1-5月,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的销量表现,理想ONE以7775辆的成绩领跑榜单。这个表现不仅是在造车新势力中,即使是与传统车企相比,也是很不错的。

超级播报点评:

蔚来汽车应收账款管理-蔚来汽车应收账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适者生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下的造车新势力们我觉得再适合不过了,由于疫情导致的市场大环境整体下滑,加速了对年轻车企的优胜劣汰。老套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以及推广、发展节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或许您会觉得有些车企可能是生不逢时,遭遇了车市寒冬、资本冰封期;但是反观现在能够继续经营的车企,难道他们对如今低迷的市场大环境自带“免疫体质”吗?这应该是那些徘徊在生存危机边缘的企业,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又是一年618,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的加入年中大促的队伍,不求通过这一购物狂欢节赚得盆满钵满,也要在这个时间段里攒攒人气、蹭蹭热度。新能源车也同样是如此,一些“不甘寂寞”的车企在一些电商平台,比如京东、苏宁易购,乃至近两年更接地气的拼多多推出优惠活动。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两家比较大的电商平台上,新能源车都上演了怎样的“电商之战”。

在京东的汽车板块中,单独开辟了新能源车的促销“展位”,其中北汽新能源、零跑、上汽通用五菱、江淮大众、新宝骏等车企都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活动。此外,中海电动也以经销商的身份参与其中,推出了其主打的优惠车型。

北汽新能源是唯一一家推出了***特惠车型的车企,优惠幅度达到了1.6-2万元,这中力度的价格直降在新能源车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只不过包括的车型仅为EC系列的产品,选择性还是比较少的。

而其它车企推出的活动则是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优惠券或支付定金为主,优惠券可抵扣的购车款从3000-5000元不等。其实,目前商家主要还是想通过电商平台增加品牌或产品的曝光率,并且让消费者通过极少的经济成本获取一定幅度的购车优惠,最终还是要引导客户前往店面体验、下定,回归到传统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当中。

在苏宁易购平台上,虽然没有开辟新能源车专区,推出优惠活动的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混杂在了一起,但是除了刚才提到的江淮大众、欧拉和新宝骏以外,还看到了哪吒、爱驰这样的新势力品牌。不过,推出的优惠活动与京东上的大同小异,还是买优惠券和定金为主,然后引导消费者前往店面看车、体验。

超级播报点评:

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属于大宗商品,并不像其它家电等消费品一样,仅凭电商平台中所展示的参数、买家的评论就能促成最终的购买行为。但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对传统的销售模式产生影响。而且,今年的疫情也使消费者到店体验这一环节大大受限,在加上直播带货的兴起,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家,都开始在电商、网销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否真的能替代传统的销售渠道,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文/汽车之家?许博)

国轩高科走到十字路口:行业步入寡头,现金流骤然恶化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他们迎来两种命运:一边正在崛起,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从6%提升至15%;一边深陷泥潭,赛麟、博郡、拜腾相继“暴雷”,已经进入濒死边缘。

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根本没有交付、量产能力”、“钱烧完了企业也就趴下了”,业内众说纷纭。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人才管理、产品规划、融资情况、资金链、生产资质、交付时机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本就脆弱的造车新势力走向覆灭。

面对造车新势力生死之问,与之紧密关联的供应商最有发言权。从拿出PPT,到产品研发测试,再到交付量产,都有着供应商的身影。谁在真造车?谁在“跑龙套”?谁有核心技术?谁在向上突围?谁又走向深渊?零部件配套合同见分晓。

拜腾、博郡、赛麟汽车的相继“暴雷”,昭示了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进入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后只能存活2-3家”的预判正在兑现。现存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存活的命门是什么?本系列策划将起底新造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

◆?“有人已经起飞,有人深陷泥潭”

7月以来,造车新势力圈子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蔚来、理想、小鹏作为业内知名的互联网造车“三兄弟”,这段时间捷报频传。

7月18日,蔚来汽车第5万辆量产车从合肥制造基地下线,成为首家量产破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共用时783天。就在不久前的7月10日,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签约,后者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坐在头把交椅上的蔚来,已经不再是“最惨的企业”,即使面对疫情,2020年上半年也是一路高歌。

理想和小鹏则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继小鹏汽车宣布完成近5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理想汽车也传出最新消息,将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

在产品交付方面,这两家企业也不落下风,以月均2000辆的交付量在稳步向前,理想ONE更是从2019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6个半月时间实现销量破万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的产品正在被市场接受,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7月,至少三家造车新势力深陷泥潭,他们分别是博郡、拜腾和赛麟,***风波我们不再赘述。但是,大厦将倾并非一日之功,他们早前在供应链层面已现隐忧。

5月下旬,博郡汽车闹出供应商“讨债”。博郡汽车购部在内部沟通群中发出求助,“由于前期与供应商沟通承诺五月底节点支付供应货款,但是目前未能支付。供应商来访集中,个别供应商情绪激动可能会取过激的行为。为更好的接待与处理,恳请各位领导大力支持购部工作。”

供应商中最为“惨烈”对象的莫过于北斗星通。2020年1月,北斗星通发布公告称,“因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对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北斗星通方面也意识到博郡汽车经营困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已放弃这家“高风险”客户。

北斗星通拥有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汽车业务板块,博郡汽车曾是其重要客户之一。汽车之家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博郡汽车对北斗星通欠款远不止已公布的金额,追回欠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由北斗星通自己承担亏损。”

赛麟汽车则闹到了法律层面,创始人王晓麟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晓麟本人则远走美国,留下数千名被欠薪的员工。在接受媒体访时,王晓麟则公开透露,目前赛麟汽车还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5亿元。

“现在看来,我们的判断十分准确。”一家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企业曾与赛麟汽车有过初步合作,其负责人田静(化名)向汽车之家表示,“谈合作的时候,我们很震惊,他们除了从美国运过来几辆跑车,谈一些口头上的规划,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由于风险太高,这家企业对赛麟汽车的合作态度十分谨慎,因此没有带来太大损失。

不过其他供应商恐怕就没有那么。汽车之家梳理***息后发现,前后有5家上市零部件公司与赛麟汽车有业务往来。其中,赛麟汽车是科达股份2019年财报中的第二大客户,收入6090.68万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20.5%。不过今年前4个月,赛麟汽车已不在科达股份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据田静透露,赛麟汽车欠款远不止5亿元,供应商欠款最终也只能成为坏账。

一场盛大的宴会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些陷入危机的企业,不仅拖欠员工工资,还有巨额货款尚未结清。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表示,在上百家新造车企业中,坚持到今天,能做到从不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估计不超过五家。

◆?“整零合作之初已见生死”

造车新势力有的正在起飞,而有的走向穷途末路。在零部件供应商看来,这一切似乎在配套之初就已经有了结局。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造车新势力走到今天,谁有机会,谁会出局,基本已有定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造车新势力销量达4万余辆,其中前5家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0%。业内根据销量将造车新势力分成三个梯队: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和合众为第一梯队;爱驰、零跑等企业为第二梯队;奇点、敏安、天际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发展艰难,博郡、拜腾、赛麟更是濒临死亡,统一划分为第三梯队。从整体发展走势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获得生存的机会最大。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铭奎认为,汽车产业归根到底是制造业。“我们从零部件企业角度看到,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入歧途。无论理念如何前卫,我们终究要回归到产品层面。拿着PPT炒作,没有把造车当作首要任务的企业,注定不会有前途。”

汽车之家了解到,零部件供应商评判造车新势力有三个方面的共性,在配套过程中,就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首先,看管理团队,他们是否有规划、踏实研发,能否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看企业的资金实力,融资情况是否到位,股东背景是否深厚;再则,核心技术实力是否过硬,能否与零部件企业进行良性沟通。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副车架总成供应商,小鹏、威马等企业都是其重要的客户。安徽万安副总经理陈志清告诉汽车之家:“按照正常的汽车开发流程,从软模交样,到正式工装,再到量产下线,至少要经历3年时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整车企业发挥的是集成作用,研发到量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只有上一阶段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造车新势力是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配套风险相比传统企业而言更大,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选择客户的条件都相对苛刻。

佩尔哲是全球领先的NVH和内饰系统零部件企业,同时也是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佩尔哲还为蔚来、理想这些头部造车新势力配套。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中国区副总裁陈向汽车之家表示,“我们给造车新势力配套十分谨慎,合作过程中会充分考量对方的资金实力、产品设计能力等。”

零部件企业在配套中也会取不同的策略:与“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长期合作,与“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谨慎合作。按照牛铭奎的说法,对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他们不会启动实质性合作项目,即使有合作也是浅尝辄止,项目结束就立刻结款。

◆?“整零共担风险杀出重围”

面对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有着相对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大趋势下,他们希望出现“鲶鱼”给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并借此机会实现转型;另一方面,配套造车新势力,又有着极高的商业风险,选择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在众多零部件企业看来,优质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并不多。因此,业内不乏造车新势力资金的觊觎者。“他们造车成功不成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按照项目结算,把钱赚了就行。”田静指出,这样的合作方式风险也非常大,一旦造车新势力钱烧光了,或者融资出现问题,合作立马就会中断,欠款的概率也会非常大。

发展至今,造车新势力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即使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融资只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未来还需改善毛利率水平,使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实现扭亏为盈。

零部件企业盈利情况又如何?一家底盘部件供应商负责人张锐(化名)表示,给造车新势力做配套,底盘件都需要重新开发,做模具、做试验,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达不到3万、5万的配套量,几乎不会有可观的利润。因此,为了控制风险,零部件企业会向这些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

谈及盈利问题,零部件企业更希望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收益问题。陈志清直言:“哪家零部件企业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但是造车新势力要迅速实现盈利也不现实。未来2-3年,这些企业的交付量可能还不够大,但是5-7年之后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

牛铭奎告诉汽车之家:“造车新势力走到盈利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整个行业还处于培育期,企业在研发、渠道、工厂、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只有产品交付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最终走向盈利。”

市场波云诡谲,即便如蔚来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也难言最终的成功。汽车之家也在造车生死考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讨,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一时的胜利很难,想要取得长久的胜利更难。在不少零部件企业看来,现在就认定哪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胜出为时尚早,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爬坡期,配套风险依旧存在。

但是,零部件供应商追随造车新势力的信心也在。正如牛铭奎所言,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大趋势,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不能抓住配套机会,未来发展只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想法是长期投入,做好短期内不盈利的准备。前提是要找到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风险共担,走向共赢。”

◆?编辑总结:零部件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零部件供应商眼中的造车新势力,与外界看法有所不同。在他们的认知逻辑中,与造车新势力一道找寻中国汽车产业机会,是唯一的目标。所以,他们对于造车新势力看法十分务实,谁行谁不行,配套见真情。汽车产业链上,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整零关系从来都密不可分,甚至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如今,即便蔚来喜提5万销量,小鹏喜获5亿美元融资,理想远赴纳斯达克上市,造车新势力依旧危机四伏。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赚快钱不如布局长远,所以他们更看重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正如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

《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零跑还能走多远?》

《造车生死考|首车难?天际“高”处不胜寒》

《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爱驰的自救筹码》

《造车生死考|风口已过?难扭转的造车败局》

“被迫”IPO的阿尔特:国内汽车设计创业板第一股的隐忧

5月22日,深交所发布了对国轩高科出示的监管函。监管函称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均不准确,与实际净利润差异较大,且未能及时按规定对业绩预告进行正确修正,应及时将改正后情况予以披露。

2018年10月底,国轩高科发布2018年三季报,预计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8.5亿元至9.5亿元,2019年2月,公司披露的2018年业绩快报预计的净利润为8.52亿元,而公司2018年实际净利润为5.8亿元,预告的净利润与实际净利润相差达2.7亿元。

国轩高科利润“蒸发”2.7亿或许并非偶然。

2018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60%,各家动力锂电池厂商都想借此东风,不断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与此同时行业补贴急剧退坡,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利润大受挤压,行业剧烈洗牌。对于国轩高科来说,眼下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锂电行业走向寡头

国轩高科面临十字路口

2015年起,国内新能源 汽车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2018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别增长59.9%和61.7%,同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加速扩张。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65GWh,装机总量为56.89GWh,同比增长46%,增速与新能源 汽车 产销基本同步,产业规模达到820亿元。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资本大量涌入,同时也带来锂电等相关行业的激烈竞争。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国内排名前两位的锂电企业(宁德和比亚迪)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1%,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60%,2019年前四个月继续快速提高至75%。与此同时,排名20位之后的尾部企业市场份额则急剧收缩,从2015年的48%,逐步减少至2018年的14%,2019年前四个月进一步缩小到只有3%。

锂电池企业近年市场份额

由此看来,行业已经明显呈现出市场份额从尾部向头部迅速集中的趋势,虽然包括国轩高科在内的排名3至20位的企业在这几年中市占率总体变化不大,但未来一旦两家寡头公司继续壮大、蚕食更多企业的市场份额,国轩高科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补贴政策一直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指挥棒。

2019年在乘用车领域取消地方补贴之后,有券商测算新能源 汽车 总体退坡幅度约达60-67%,相比于2018年30%左右的数据,无论是退坡幅度还是金额均明显增加,多出的成本需要整个产业链进行消化,电池售价继续下降大概率难以避免。

国轩高科去年的情况也能佐证这一趋势。根据年报,公司2018年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加46%,但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仅为5.%,出货量大增而收入基本不变,产品售价的降幅可见一斑。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行业老三的国轩高科,未来到底是能够突出重围、跻身寡头行列,还是份额被寡头蚕食、逐步边缘化,公司眼下似乎已经走到了岔路口。

那么,公司目前的经营和业绩状况如何呢?

产品结构和客户分布存隐忧

首先从产品结构看,根据网络公开资料的整理,2018年国轩高科磷酸铁锂销售占比为90.4%,三元锂电池仅为7.8%,2019年前四个月两者比例变动不大,铁锂电池仍在公司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这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有明显差异。

前三名锂电池企业近年产品结构

然而从市场数据看,三元锂电池从2018年起开始占据电池装车的多数份额,铁锂电池已不再是市场最主流的选择,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之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比国轩高科优势将更加明显。

各类型电池近年装车电量

其次从下游客户看,国轩高科主要为江淮 汽车 和安凯客车等主机厂做配套。

公开资料显示,江淮 汽车 2018年亏损达到18.77亿元,是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年份,最近又陷“排放”,面临高额处罚;而安凯客车的处境更为艰难,不仅以亏损8.9亿元的数字创下19年上市以来最差业绩,还因连续2年亏损被ST戴帽。

反观另外两家龙头,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客户包括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和江铃等,几乎覆盖全部主流车企,此外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以及宝马、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海外车企也是公司客户;比亚迪则主要为自己品牌的电动车配套,销售有比较大的自主度和保障。

前三名锂电池企业主要客户份额占比

因此从国轩高科产品结构和配套客户来看,不用说抢占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市场,即使是要守住现有份额不被蚕食,难度也可见一斑。

现金净流出扩大15倍

客户劣势开始显现

市场空间扩大、产能急剧扩张的时期,现金流可以说是锂电企业的命脉,行业曾经的领先企业之一沃特玛就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下。

年报显示,由于“受到新能源 汽车 政策补贴影响和整车厂商付款延迟”,国轩高科2018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5.59亿元,同比2017年净流出额扩大了15倍,资金情况急剧恶化。

同期,宁德时代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13.16亿,净流入同比扩大近4倍,比亚迪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5.23亿,净流入同比扩大也超过一倍。国轩高科下游厂商“不给力”的问题已经暴露,客户劣势开始显现。

除此之外,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公司应收账款从35.5亿攀升至50亿、应收票据从8.46亿攀升至13.3亿、存货从15.15亿上升至22.77亿,周转率均有明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的存货以库存商品、也就是成品电池为主,在电池售价持续降价的背景下,存货跌价损失将不断扩大。

行业向前发展,企业不进则退,在激烈竞争、急剧洗牌的锂电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寡头企业的步步紧逼,国轩高科将如何应对还需拭目以待。

往期回顾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wujian1@staff.sina.cn

车企上半年财报:业绩普遍承压,超半数净利亏损

号称“国内汽车设计创业板第一股”的阿尔特(300825.SZ)于3月18日完成申购。此次发行总数约为7642万股,申购价格为6.14元/股,发行市盈率17.87倍。

“近期都在忙上市和发行的事宜,申购方面进一步情况还在等券商的消息。”3月18日,阿尔特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士对试驾报告表示。至于公司的相关规划与业务方向,该人士称,以招股说明书为准。

据了解,作为曾经的新三板挂牌公司,阿尔特此番在创业板IPO,募集资金4.03亿元于造型中心升级扩建项目、整车工程开发中心升级扩建项目和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3月18日,国泰君安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对试驾报告表示,对于企业而言,上创业板肯定比在新三板要好,毕竟交易方式、门槛、活跃度等方面都不同,“新三板活跃度没有主板大,同时,主板相对流动性更高、估值也会更高。”

不甚轻松的主板上市路

作为第一家获***核发IPO批文的汽车设计企业,阿尔特目前已完成IPO申购。如无意外,其IPO路程只剩上市敲钟这“临门一脚”。

资料显示,阿尔特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产品策划、造型设计、整车/发动机/变速器/零部件工程设计、新能源汽车开发等,号称覆盖汽车设计的整过程。

招股书显示,阿尔特曾经开展过的业务包括有华晨EV电动展车、众泰Z300、北汽BJ20、北汽C32/H32/C33/H33等车型的开发。并且2015年至今,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大幅提升,期间合作代表企业包括了本田、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车和家等,小鹏G3和理想ONE都是合作案例。

在阿尔特身上,有包括“国内汽车设计创业板第一股”、“中国独立汽车设计第一品牌”等多个标签。然而,阿尔特的IPO之旅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据国际金融报此前报道,阿尔特原本的上市节点是,先于2016年2月登陆新三板,随即在2016年5月左右申报创业板或战略新兴板,最终在2017年实现主板IPO。

然而,现实中这些节点却一再被延宕。

试驾报告梳理公开资料获悉,阿尔特于2016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直至2017年3月31日才正式开始接受中金公司的上市辅导。同年4月19日,北京证监局下发《辅导备案登记受理函》;2018年9月21日,***正式接收阿尔特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材料……至今,阿尔特仍在实现A股上市敲钟路上奋战。

值得关注的是,阿尔特主板IPO上市一再被打破,或与A股主板需连续盈利的上市条件有关。事实上,阿尔特直至2016年才实现扭亏。公开资料显示,阿尔特2014年亏损3965万元,2015年亏损647万元。

“从行业前景、业务方向等来看,此种独立汽车设计公司潜力较大,不过相关公司也面临人才、消费者口味趋势变化等困境。”3月1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对试驾报告表示。

73%营收依赖前五大客户

有意思的是,该公司创始人宣奇武此前在公开受访时曾称,上市是“被迫无奈”。

对于“被迫无奈”的理由,他解释道:稳健的发展方式将使公司处处受限,不甘心被那些通过IPO借力的同行超越。

不过,试驾报告查阅其披露的招股书发现,与目前国内独立汽车设计行业前列的三名竞争对手长城华冠、龙创设计及奥杰股份相比,阿尔特营收规模和势头力压群雄。与此同时,这三个竞争对手目前看来并无IPO举动,其中奥杰股份和长城华冠更相继从新三板摘牌。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担心被超越的情况下,阿尔特近年来在研发投入方面却有所“缩减”。

值得关注的是,2017-2019年度期间,阿尔特研发费用分别为9030.03万元、7328.09万元及5893.31万元,占营业收入分别为16.70%、9.22%和6.66%。

也就是说,近两年来阿尔特的研发投入占比正持续“缩水”。这对一家号称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并非好迹象。

此外,阿尔特营收情况虽仍保持着平稳上升趋势,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却较为严重。招股书中显示,该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及其下属企业。

2017年-2019年,该公司前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72%、56.17%?和73.56%。

“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发生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或者对本公司的服务需求减少,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招股书中说道。

招股书上14条风险提示

在阿尔特的招股说明书上,还一共提示了14个风险。

除提到研发、客户集中情况等与经营关联度较高的风险外,还包括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人才流失、技术泄密、公司治理、股权分散、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等隐忧。

“目前这个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来自于人才方面,其中职业教育还是不够强。与此同时,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可能还会在与车企合作时面临被‘挖角’的情况,造成稀缺人才的流失。”曾丕权说道。

与此同时,顺利上市后,能否持续盈利增长对阿尔特而言是一大考验。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阿尔特的净利分别为0.46亿、1.23亿、1.3亿,同比增长353.38%、165.67%、6.24%,净利增长同比大幅放缓。

此外,招股书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0?年1-3月归母净利润区间为2279万至2724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幅度为-44.01%至-33.08%。

张欣对试驾报告表示,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不容易,“目前汽车行业的总体格局还是以合资为主,在此背景下,车型设计大部分来自国外,而需求端存在的部分‘崇洋’心态,也让不少自主品牌希望能找国际知名设计师回来,而非本土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西雅特几番入华,结果均是折戟沉沙

受汽车市场下行及疫情因素的双重影响,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在销量不尽人意的背景下,上市车企的业绩也拉起了警报。有数据表明,在26家已发布业绩的上市车企中,仅有9家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企4家。车企业绩普遍承压,亏损已成主旋律。

巨头们自顾不暇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面对疫情,巨头车企也难以独善其身。纵观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上半年业绩,利润下滑已成常态。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营收2837.4亿元,同比下滑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3.94亿元,同比下滑3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71.76亿元,同比跌幅达42.57%。

销量上,上半年集团实现整车销售204.9万辆,同比下滑30.2%。其中,乘用车销售163万辆,同比下滑35.8%;商用车销售41.9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车销售5.8万辆;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13.2万辆。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团指出,尽管下半年车市仍具备诸多风险,但集团仍将力争实现整车销量跑赢市场大盘。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样的,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东风汽车自然难逃利润下滑的厄运。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风集团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30.2亿元,同比下降64.5%。其中,乘用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2%;商用车收入同比增长11.5%。

为应对疫情冲击,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东风集团也宣布,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创业板上市,这也是集团时隔15年以后的首个再融资。

广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56.42亿元,同比下降约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约23.18亿元,同比下降约52.87%;累计销售新车82.46万辆,同比下降17.51%。在这当中,广汽“两田”依旧是主要助力。其中,广汽本田实现营收47.85亿元,广汽丰田营收46.64亿元,二者贡献了集团总营收的近四成。

根据规划,下半年集团将推动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智能制造及电气化,不断提升顾客体验,加快培育新动能。以稳增长为要务,努力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不仅如此,作为民营巨头,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19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降43%。在此背景下,吉利将全年销售目标从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下调了6%。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将2020年称为“最困难的一年”。据了解,吉利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疫情因素、行政开支费用的增加以及较高的折扣优惠。根据规划,下半年吉利将推出几何纯电动SUV、领克06和吉利Preface,并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度推进全球化协同共赢,提升品牌竞争力。

长城汽车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滑13.17%;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下滑25.6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下滑24.02%;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滑16.8%和16.9%。

今年初,长城汽车将年度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虽然上半年其并未达成目标的一半,但接下来随着市场不断回温、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全新H6、大狗等新产品的加持,长城的下半场还是值得期待的。

边缘企业艰难求生

在车市寒冬下,主流车企尚且自顾不暇,边缘车企更是艰难求生。

根据力帆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84亿元,同比减少69.42%;净亏损25.95亿元,同比扩大173.99%;基本每股收益-1.99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72元;净资产为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背景下,昔日的民营汽车第一股也面临着破产的风险。近段时间以来,力帆就曾多次因债务逾期问题成为被告。对于无法偿还债务,力帆曾表示,公司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经营方面的风险,且上述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此,8月1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已受理了力帆控股的司法重整申请。根据《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倘若重整失败,力帆股份将面临破产、退市风险。

与力帆境遇相同的还有众泰汽车,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7亿元,同比下跌76.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跌256.08%;产销方面,累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

对于上半年的表现,众泰汽车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流动***等因素导致公司整车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未达预期。由于销量大幅下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相对上升,导致经营亏损较大。”

而事实上,产销大幅下降仅仅是原因之一,对众泰汽车而言,最大的难关在于如何摆脱巨额的债务危机。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众泰仍有应付账款金额45.79亿元;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金额高达7.23亿元。此外,报告期内众泰还产生了28.67亿元的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众泰汽车指出,未偿还或结转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紧张。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众泰汽车在报告期内作为被告/申请人发生的诉讼仲裁共102起,累计涉案金额8.76亿元。此外,涉及和解或调解结案合计29起,未决诉讼总金额约为7.28亿元。

可以看出,在债务危机下,留给众泰的时间已然不多了,而根据规划,未来三年,众泰汽车将紧随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集中优势,全力打造全新3.0平台架构“ZFA”,同平台各车型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虽未达边缘车企之列,但其却成为上半年亏损幅度最大的车企。数据显示,上半年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2亿元,同比下滑6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63亿元,同比大跌2814.98%。

对于业绩的巨幅下滑,北汽蓝谷表示,公司营收下滑及净利润亏损主要受肺炎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出现下滑所致。据了解,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1.67万辆,同比下滑78.49%。

而对北汽新能源而言,能否扳回一城,下半年入市的旗下高端品牌ARCFOX的首款车型αT将至关重要。今年8月3日,北汽蓝谷曾发布公告称,将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募资55亿元,其中的26.2亿元将用于ARCFOX的建设,占比近五成。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的市场上,北汽新能源依托萨博打造的车型几乎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将重金投入到了ARCFOX,说明公司已将未来的希望已经完全寄托在了新品牌上,但从高端新能源市场来看,特斯拉一家独大,蔚来和理想也站稳了脚跟,东风岚图蓄势待发,北汽蓝谷要想夺回往昔的销冠宝座实非易事。

重压下的“花式盈利”

在车企一片哀鸿中,盈利的车企显得难能可贵。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盈利的车企中,靠主营业务获得净利润增长的几乎没有。其中,长安汽车一骑绝尘,以净利大增216%,位居乘用车企首位。而通过梳理财报数据可以看出,长安汽车的大幅盈利,除销量因素外,还在于投资收益和资产变动。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增长216.17%,扭亏为盈。而在盈利背后,长安汽车间接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上涨,收益17.75亿元;长安新能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净利润21亿元、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股权,增加净利润14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投资收益在内的非主营业务收益对长安汽车上半年业绩贡献巨大。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实则亏损26.17亿元,同比增加10.13%,亏损幅度进一步增大。

有分析认为,长安汽车三季度利润增长前景难料,一方面半年报的利润增长主要因为出售包袱资产以及投资收益,不具有稳定趋势;另一方面,其合资伙伴已度过低谷,而伴随着福特产品的焕新以及长安林肯国产,未来似有可期,但在短期内盈利依旧是难题。

除长安汽车外,受新能源市场下滑影响较严重的比亚迪也实现了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仅为15.8万辆,同比跌幅超过30%,但仍然实现了利润的增长,究其原因与其转而生产口罩以及其他非主营业务增长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605.03亿元,同比减少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

在比亚迪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320.72亿元,同比减少5.62%;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约233.8亿元,同比增长0.2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约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此外,口罩等防护产品业务收入85.7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目前,新能源市场遭受着巨大的压力,比亚迪也选择了技术突围。今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新一代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并推出了旗舰车型——汉EV,据了解,目前汉EV全国订单已超过3万辆。而根据规划,接下来,比亚迪将推出DM4.0全新混合动力系统,并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平价时代的到来。

除长安汽车与比亚迪之外,花式盈利的“鼻祖”海马汽车也在寒冬中再次实现了亏损的收窄。数据显示,上半年海马汽车实现营收13.50亿元,同比下降4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73亿元,同比减少3.06%。

而亏损减少的原因是,新能源补贴和其他补贴的发放,以及变卖房产所得。公告显示,海马汽车已售出344套房产,应收账款1.68亿元;其他收入同比增长91.88%,达4448万元。如果扣除包括卖房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上半年海马净亏损将到2.28亿元。

从上市车企的财报可以看出,上半年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即便如此,多家车企的财报都清晰地表明,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后,疫情所带来的压力正在减缓。而在疫情的作用下,车企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真正的考验已经来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威马的“电池租赁”说起,这个新路数以后会成为主流么?

大众汽车集团对于江淮大众无尽的犹豫也暗示着西雅特眼下将再度无缘中国。

也许是流年不利,也许是注定无缘,西雅特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命运将再度延缓。

日前,西雅特销售负责人Wayne?Griffiths在接受德国《汽车周刊》访时表示,西雅特将无限期推迟重回中国市场。

“中国新车市场规模在过去两年里持续缩水,小型车领域尤其受到冲击,再加上现在的疫情,因此决定推迟西雅特重回中国市场的时间。”这与日前集团年会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迪斯的说法一致。

“西雅特原本今年进入中国,但因为市场变化大众认为按原时间进入不太合适。”迪斯表示,2019年西雅特在全球表现得很成功,但他们在中国发现,在2019年市场整合过程中,小品牌受到的影响很大,比如斯柯达。

迪斯认为,西雅特暂缓进入中国市场是合理的,因为要面对挑战性环境,要进行大量投资。不过,迪斯认为它在欧洲可以提高销量,南美洲也是其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西雅特已经能进入更多其他细分市场。

所以,西雅特现在要实现在中国的量产,已是姗姗来迟。

自顾不暇

西雅特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1990年被大众汽车集团全资收购。西雅特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多年陷入经营困境。好在近几年来扭亏为盈,实现了净利润增长。

西雅特也并非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时候西雅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奇瑞、南汽、一汽大众都曾与其合作,沿用生产车型,但是三家厂商沿用西雅特的车型并不被中国消费者认可,最终在2000年左右接连停产

第二次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是2012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再将西雅特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先期导入的两款车型Leon和Ibiza主打高性能运动市场,目标消费者定位于年轻消费人群。

但西雅特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品牌定位上不及大众,而导入的两款车型售价相比同平台的高尔夫和Polo价格高出太多,最终也未能撑起中国市场。由于表现不佳,2014年西雅特最终败走中华大地。

不过无论是大众汽车集团还是西雅特品牌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中国汽车市场。于是大众汽车集团想要借助江淮汽车这个支点,为西雅特品牌找到了再度入华的一个新的落点,可以更多的基于本土打造合适的定位,避免重蹈覆辙。

2018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和江淮汽车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西雅特首次以合作方的身份出现,并拟定三方共同投资5亿欧元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一年之后的5月27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西雅特在西雅特总部西班牙马多力共同签署协议。协议显示大众中国与江淮汽车将会西雅特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明确了未来2年至3年内将西雅特品牌再次引入中国。此外,三方合资的新研发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将于2021年启用。

此外,协议中强调,这次合作希望大家认真对待,互相帮助,并明确了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而全新研发中心将为开发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目标奠定基础,整合各方,共同研发小型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并开展车辆技术应用研究

不过这次西雅特再和江淮合作已经是第三次入华,但其市场依旧不被看好。另外目前其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正陷入两难的局面。

据官方介绍,虽然在车市疲软的状态下,大众汽车集团的2019财年销售收入为2526?亿欧元,同比增长?7.1%。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为193亿欧元,创造了201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相比2019财年的“大丰收”,受疫情和车市下行影响,大众汽车集团2020财年无疑极为受挫。

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大众汽车集团史无前例地停止了在大西洋两岸的汽车生产,此举导致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每周损失20亿欧元(合22亿美元)。迪斯表示,果断行动对于战胜新型冠状疫情至关重要。

在上周四晚间的一次小组讨论中,迪斯向德国广播公司ZDF指出,作为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大众在中国的销售需求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的50%左右,但除中国市场以外的销售实际上已经陷入停滞。

迪斯认为:“大众可以忍受欧洲和美洲工厂关闭数周乃至数月带来的影响,但不可能是无限期。”大众财务状况良好,但他不排除在最坏的情况下,危机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那么大众将取“结构性措施”。

在整体商业状况仍难以预测的眼下,摆在迪斯面前的首要任务除了抗疫之外,还有就是“相信”大众能够按于2020~2021年推出15款全新电动车和18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毕竟大众汽车集团希望能在未来三年内销售100万辆无排放汽车,令自身超过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品牌先行者。

合作伙伴承压明显

除了暂缓西雅特品牌入华之外,Wayne?Griffiths还说了一段模棱两可的话。

Wayne?Griffiths表示,西雅特不会参与大众中国和江淮汽车的合资公司,但是“西雅特将继续和江淮汽车在研发项目上合作”,继续推动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除此之外,西雅特目前将集中精力在欧洲市场深耕以及拓展拉丁美市场。

有媒体认为,Wayne?Griffiths言下之意是西雅特不但无限期推迟入华,而且不会由大众江淮引入国内,只是跟江淮维持技术研发的合作。不过是什么原因让言之确凿的一场合资“搁浅”呢?这也得从合作伙伴江淮汽车身上找找原因。

根据3月18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江淮汽车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3.62?亿元,同比下降5.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扭亏为盈。

不过事实上,江淮汽车2019扭亏的“含金量”并不高。

从单纯反映经营业绩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数据看,江淮汽车去年实亏达9.78亿元。而非经常性损益当中,主要是来自补助的资金。

数据显示,江淮汽车2019年度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为11.17亿元。在此前的2017年和2018年,江淮汽车计入损益的补助分别为6.02亿元和12.78亿元。自2017年以来,江淮汽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续3年皆为负值。

看似盈利,实则难逃亏损的背后,是江淮汽车对新能源补贴的过度依赖。

一方面,江淮汽车作为地方重点支持的企业,在国家支持的项目上投入较大,且近年来大力度发展新能源汽车,获得了更多中央以及地方给予的补贴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江淮在过去四年里累计获得的补贴已超80亿元,其中补贴退坡的2018年,江淮获得12.78亿元补贴。据江淮汽车2019年年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新能源财政补贴资金余额?38.8亿元,在4年内收取完毕。

对于车市下行的当下,补贴或许能给江淮汽车一个喘气的时机。不过,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出,江淮汽车将面临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近几年江淮汽车除了“商乘并举”的车型全面覆盖之外,在车企合作方面通过“捆绑利益”大众汽车集团和蔚来汽车试图突破困境。

不过时至今日,江淮大众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根据江淮汽车2018年财报显示,总计20亿人民币资产的99%依然为现金类资产,几乎没有土地和厂房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在2019年年度报告数据方面,大众江淮项目数字变化明显,但仍以亏损为主。

数据显示江淮大众项目的资产总额缩水大约了3个亿人民币,原因在于江淮大众亏损3.6亿。因此股东双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中“江淮大众”项目各自产生了1.8亿的投资损失。另外,江淮大众项目94%的资产仍然为现金类、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依然没有看到土地和厂房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

江淮汽车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后,旗下首款纯电动汽车思皓E20X去年9月上市。不过这款车型在市场上也并未产生太大的水花。看似在夹缝中求生的江淮大众,也难以得到大众的核心技术。

尽管如此,江淮汽车2019年财报依旧表示,“与大众合作项目持续深入,合资公司研发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这也是财报唯一一处提及江淮大众项目进展的文字。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与蔚来、大众合作虽然有助于分散经营成本,但非长久之计。而且自主品牌在传统汽车领域承压明显,这让乘用车优势本就不明显的江淮汽车,想实现突破很难。

这样看来,大众汽车集团让西雅特品牌无限期推迟入华和脱钩江淮大众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而大众汽车集团对于江淮大众无尽的犹豫也暗示着西雅特眼下将再度无缘中国,毕竟现在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晚了太多。

文/不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的财报?

对于文章标题的提问,葫芦侠的观点其实是:电池租赁,会是未来电动车购车的主力选择,只是现有模式还有很大优化空间。

而之所以会有这篇文章,来源其实在这里。

这是威马发送给葫芦侠的一条短信,作为确实是在关注且考虑购买新能源车的潜在目标客户,这条短信无疑还是很诱人的,一是在于低价格,刨除电池后仅仅6.98万元起,二是在于又有新的套路,电池租赁,看起来有点像是蔚来那样的电池组无息分期付款

所以,抱着再多了解一点,万一合适后面可以下单的想法,葫芦侠就顺着短信的电话拨了过去。

通话内容可以省略掉,**姐的声音还是好评,最后也按了1,给了满意的结果。

咨询之后,大致的内容如下,根据客服**姐的回复,威马的这个“电池租赁方案”其实本质是属于“定额贷”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车型续航里程的不同,额度也会不同。像是EX5?400版本的,就是“电池租赁”定额8万元,而到了容量更大更贵的EX5?520版本上,“电池租赁”的定额额度就是10万元。同时,这个“电池租赁”暂时还不是常态化的,仅仅是活动期间从2020年1月1日到3月多少号来着,至于后面还会不会一直有,不知道。

也就是说,目前EX5?400电池租赁方案,就是原车价立减8万元,然后这8万元再分36期付清,而520版本就是原车价减10万元,10万元分36期付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葫芦侠反复与客服**姐确认过之后,确定这个定额贷是只能36期分期,不能延长也不能缩短。

不过这也不要紧,就像蔚来之前推出的电池租赁方案一样,威马的这个玩法也确确实实是拉低了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门槛,同时电池巨大的费用负担平摊到未来3年中,也就让购车后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结合前不久爱驰新车上市也有电池租赁的消息。看起来,这似乎会是未来电动车时代的一个巨大利好。

不过问题接着就来了。

为何电池这么贵,导致需要租赁

在之前的燃油车时代,油箱作为能量的存储工具,工程塑料是比较高级的,便宜的用铁皮也行,只要是能装液体的,都能拿来盛装燃料油。

但电动车就不一样了,电能只能是存储在电池之中,而电池的成本,分分钟吊打油箱成本。

之前,电池租赁大家比较了解的多半是蔚来,像是ES6这种车型,本来最低30万+的价格,电池租赁减10万,就变成了更多人能买的20万+车型,同时,新能源车还免购置税和车船税,一台20万级的新能源落地成本和一台15万级燃油车落地成本几乎一致。

只是,蔚来们还是贵了点。而这一次威马就不一样了,像是EX5,本来就是15万级别的纯电动车,算是高品质电动车中便宜的,租赁电池价格一减下来,最低6.98万买台车,是个人都能感受到价格变化的意义。

那么,一台15万+的电动车,电池就占10万元?

根据汽车之家的报道数据,在2019年电池商价格战狂压利润率导致电池大降价的背景下,目前行业第一的宁德时代,其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在0.8元/Wh左右,三元锂离子电池包在1-1.2元/Wh之间;换算一下,光是电池的电芯+PACK+成组,像是威马EX5?520车型这样的69kWh电池,其供应商成本就至少是在69000元-82800元之间,再经过一个流通环节后价格只高不低。因此,电池租赁一块10万元的价格是合理的。

而至于更深层次的电池组为何这么贵的问题,目前锂电池中,各项金属元素成本都居高不下,尤其是钴的价格,所以各家都在想办法提高镍的含量,降低钴的含量,比如配比从以前的523,到622,再到今天的811,这才使得电池价格有了明显下降,当然,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现有租赁模式还能再优化么?

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必然会导致纯电动车价格难以抗衡传统燃油车,所以这才有了国家+地方的政策补贴;不过,政策也在逼迫电池端价格下降,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底前,每Wh成本要降到1元以下。

同时,在之前,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就有说到“国家要求2020年把电池系统做到1元/Wh,2018年的时候大家对于这个目标都不相信,但就现在形势看,明年电池系统价格不仅会低于一块钱,甚至可能做到九毛钱。”

不过另一方面,又有数据表明,长期电池成本要到0.6-0.7元/Wh时,才能与燃油车抗衡,低于这个数据时,才有竞争优势。

直接说明了一件事,中短期之内,电池成本都会是电动车绕不开的成本大头,而电池租赁,会是绕不开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不过,现有的电池租赁方案,很明显还有优化空间。

首先是时间,我们可以看现有的几家能提供电池租赁服务的车企的付款时限,除了上文的威马是36期,也就是3年外;蔚来目前是84kWh电池包60期,也就是5年;新入局的爱驰也是60期5年。

换句话说,目前行业最高也就是60期5年时间,最便宜的话是一个月1677元的电池租用费用;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厂家对于电池组的质保期限,威马是8年15万公里,蔚来是终身,爱驰的电池质保也有8年15万公里。

很明显,电池的质保期限远高于最长租赁时间,如果车企能考虑在控制里程数的基础上,放开租赁时间到接近或持平质保期限的程度,那么必然能极大提升价格竞争力。举个例子,以10万元电池租赁总价格计算,5年60期是一个月1677元,而持平的8年96期,就能低到1041元。站在用户角度看,划算太多。

这是可优化之一。

可优化之二是更大范围的推广租赁,或者用全新的租赁架构。

原因在于应收账款。

在目前的可查询数据中,绝大多数电池供应商应收账款比例逐年上升,且因为行业原因,很多新能源车企在后继无力付款,导致电池商被迫“100%预计无法收回”而做坏账准备,同时,即使是能完成付款的部分,目前也因为付款周期长,导致电池厂商资金压力极大,应收账款又不能及时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经营现金流,非常不利于行业发展。

但是,在金融行业中,对于这类情况,尤其是极大额的应收账款,有一种处理方案是“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在金融资产选择所有权不转让的基础上,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

比如电池厂商联合车企推广电池租赁,然后将应收账款打包证券化,市场投资者认购后快速回流现金,同时投资者又能获得未来租赁的收益,比如还能结合后继充换电服务,进一步推广市场发展并且开辟新的收益来源。

好消息是,根据相关报道,目前在这一块,已经有厂商和投资人开始呼吁并且有所动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能看见相关市场的蓬勃发展,再往后,就是带动新能源租赁与新能源车市场整体的向好发展。

这样,新能源的大趋势才会真的是大趋势,即便是在国家补贴退坡之后,市场自发的力量也会持续的推动向好发展。

所以,感谢开篇这又一个入局新能源电池租赁的厂商,正因为有你们,新能源的明天,才更美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

财报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们快速浏览营业收入、成本费用(营业成本、三费、税费)、净利润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

然后在看看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议一个印象。

最后再看下现金余额的变动情况。

如果一家公司营收30亿元,净利润5亿元,那么其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同比增加了5亿元那?如果不是,我们就要去看下现金流量表,看他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有可能赚了那么多但是没有收回来,计入到应收账款了。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增加额占应收的比例较大,我们就要对其坏账计提的具体比例情况进行查询了。

在行业前景方面,每家上市公司基本都会在管理层讨论环节,进行简述,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公司管理层对未来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再去看看他的竞争对手对于未来行业的看法,综合比较基本能得出未来前景是好是坏了。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快速浏览,能帮助我们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有个大体的了解。

抄底生产资质的窗口已经开启 谁会成为下一个小鹏汽车?

文?|?姜富贵?

阿里拍卖网再次出现银隆新能源的身影,更确切地说,是董明珠的身影。

10月20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27元的价格,拍卖550万股股权。算上这次,今年7月以来,这家公司已经累计拍卖七次股权。当然,本月结束以前,银隆还要经历第八次和第九次的股权拍卖。

“十连拍”完成在即,不知道董**内心作何感想。截至目前,银隆新能源共拍卖股份3155万股,成交率仅为2%,共7万股。尽管降价出售,新拍卖下的围观和报名者依旧寥寥。

银隆新能源曾承载着董明珠的造车梦,结局却是一地鸡毛。如果说董**能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什么,那么大概是要选准投资标的。

格力最初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在2016年。彼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持续暴涨,2015年产销同比增长均超3倍,市场前景广阔。而同一时期,国内空调销售量与销售额却双双下降,市场天花板初现。已是空调届老大的格力,必须改变空调占大头的原有营收结构。

新能源汽车无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更何况,当时“跨界造车”的董明珠并不孤单——李斌、何小鹏、贾跃亭等一众互联网人分别成立蔚来、小鹏、乐视超级汽车等。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与传统车企合作,试图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汽车”。

别说造车经验了,互联网人连制造业经验都没有,被吴晓波称作“制造业未来”的格力凭啥不能造?再者说,有了车,格力就能顺势从家用空调切进汽车空调领域,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一切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造车!”董明珠一声令下。保险起见,格力并未像蔚来、小鹏一样走“从零开始”的造车路线,而是选择通过收购新能源车企的方式,完成“跨界”。

坐标同于珠海的银隆新能源,成为“董选之子”。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银隆新能源也并不能完全称之为一家车企,目前其在售的艾菲、5024EV两款车型都是格力入局后生产的。

2008年成立之初,银隆新能源只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为主的小公司。要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有啥吸引董**的,或许是创始人魏银仓在2010年用不到4亿元人民币,从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换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要么说“走上成功路,包装第一步”呢。这种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的电池技术被银隆捧上天际——6分钟充满电、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

董明珠一眼相中:“银隆就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要把它挖出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2016年,“格力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的提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银隆伯乐”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拉来好友王健林、刘强东,共出资30亿元入股。

有了一众商界大佬加持,银隆新能源真的像金子一样发起光来。

但光芒都是董**赋予的。董明珠没看到的是,能量密度低且成本高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不符合主流电池发展路线,只勉强适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市场天花板低且补贴依赖性强。

技术路线外,公司内部也不太平

首先是人。当年董明珠入股银隆新能源时,其大股东魏银仓、孙国华、刘金良等,已经通过冒领公司补偿款、虚构建设合同、虚增购设备、还借款名义转账补贴等一系列骚操作,累计侵占公司利益超过14亿元。

其次是经营状况。2014~2016年,表面数据来看,银隆新能源的营收和净利润水涨船高,分别从2.48亿元增至78.98亿元、-2.66亿元增至8.36亿元。但实际上,两项数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逐年提升的新能源补贴申报额度——2014年申报5550万元,2016年则达到21.35亿元。这之后,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扼住了银隆命运的喉咙。

埋藏更深的,是银隆快速上涨的应收账款——该数字在2014年是3亿元,到了2016年年中,已经增至近50亿元。

以上种种,成为引发银隆日后塌方的错石,也为董明珠与魏银仓反目成仇埋下伏笔。

或许当初,董明珠并非没有看到这些窟窿,她自信能再次靠“铁腕”带领银隆走上一条正轨,却不想之后的故事越来越不受控制——急速扩张、大肆投建产业园、产能过剩、拖欠供应商款、谋划上市失败、股东内斗、抛售股权。银隆衰败得如此迅速。

复盘格力造车四年,跨界本身并无大碍,可惜银隆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回归造车三问:企业是否真心造车?技术路线正确与否?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银隆一项也没占上。

相似地,华泰、力帆、前途等曾经同样发光的车企,无一不是因此倾塌。当新能源“骗补”乱象不再,毫无产品力的裸泳者率先现形。

格力傍身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却并未在造新能源车上发挥多大作用。进入银隆的大多数时间,董明珠都在与老股东的纠缠不清中度过。

董明珠也选错了产品路线。以她个人强大的号召力,面向广阔C端消费者的乘用车显然更容易成功。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目前跑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或多或少都要借用点创始人的光环。就连还没造出来车的恒大汽车,也在许家印的IP下被大众熟知。

如果董**从未与银隆相识,最初选择从零开始造车,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抛开费神耗力的银隆,将心思用在产品与品牌打造上,很难说格力会不会进入如今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第一轮洗牌之后,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智能化”洗牌。经过几年的新势力洗礼,消费者也对造车这件严肃的事越来越“宽容”。既然无法从头再来,从智能化角度切入,董明珠也似乎还有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季度,中国车市迎来了最惨烈的时刻,中汽协高层预计产销量下滑45%左右,虽然预估二季度有明显改观,但上半年产销量仍将下滑25%左右。“彼之毒药,吾之蜜糖”,车市的惨烈带来了抄底的时机,对于还缺乏生产资质的厂家来说,现在正是“捡漏”的好时候。

本月下旬,小鹏汽车抓准时机将福迪收购,这事在圈内引起过不少讨论,最令人关注的是福迪的股东股权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在这次收购中,福迪汽车从董事长到法人、董事全数退出,公司实际上被小鹏汽车旗下公司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手拿下。

代工大佬的佼佼者?资质问题如鲠在喉

小鹏汽车对收购福迪一事,很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都在为小鹏汽车的供应链做努力,为将来公司的长足发展做好规划,这次的股权收购是小鹏与福迪为优质配置而做出的共同选择,这无疑是一次同赢的合作。

事情还得回拨到在2015年,当时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势不可挡。这些被称之为“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很多时候也被称之为PPT造车的品牌,他们从产生开始就颇受行业的争议,因为产品落地远没有PPT那么简单。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审查是很严格的,迄今为止实际上能够取得新能源汽车资质的厂家并不多。虽然很多企业造车资质受限,但选择“代工”方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在当时把“代工”这种方式搞得风生水起的企业还要数江淮代工蔚来和海马汽车代工小鹏,资质问题一天不能解决,它就随时会面临被企业断供的危机。

拿下牌照是摆脱“PPT造车”质疑的最好办法

对一些企业来说,代工有风险,代工不是长久之计。

在最开始的时候,蔚来曾打算在上海嘉定自建工厂,但因为特斯拉抢先一步获得了上海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资质。蔚来因为自己的资金问题所以不得不停止。而另一边的小鹏汽车早已好在肇庆市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于是在2017年小鹏将制造基地落户在广东肇庆,生产基地是落户了,但是因为没有生产资质,肇庆工厂并不能启动。迫于无奈小鹏汽车只好走上了代工模式,后来就选择了海马汽车为自己代工。再后来也就有了小鹏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小鹏G3。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一路走过来确实挺难的,但是自建工厂的想法一直没放弃过。等肇庆工厂投产之后,将会负责生产小鹏P7及后续车型。小鹏也将成为第一个同时拥有自产和代工方式的企业。

汽车生产资质一直是新造车公司自建工厂、自主生产的一道难关。小鹏汽车将福迪收购不仅解决了自己建立工厂的资质问题,而且也是小鹏汽车向更好方向迈进的一大重要决定。自建工厂收购资质早已是大部分新造车公司的不二选择。收购福迪是双方取得共赢的重要选择,并不是单方面的“临时起意”。

在最近几年,随着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和产品逐渐进入量产,许多的新造车企开始选择自建工厂,而且也在尽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生产资质。

最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能源厂家会天然的获得新能源汽车的资质,所以许多新造车企选择收购传统能源厂家,比如理想汽车收购重庆力帆汽车,为自己取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威马收购大连黄海。而拜腾以1元的价务收购一汽华利,但需承担8.5亿元的债务及职工薪酬。负债去收购一汽华利,拜腾的这波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趁低吸纳?抄底“生产资质”还得用现金流说话

有人指出,前期新造车企业在没有生产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的情况下,选择代工或许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拥有自己的工厂不仅可以对自家车的生产有绝对的话语权,关键可以把控质量、节约成本。这是企业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

话虽如此,但“代工”模式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在日趋激烈的在新能源行业竞争环境下,生产经验不足、资金链紧张,还要投入大把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工厂,对于实力薄弱的新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何况,在车市大环境艰难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造血能力不足、现金流吃紧和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出血搞自建工厂之类的重资产投资,将加大企业的风险。正如咱们文章开头所言,“彼之毒药,吾之蜜糖”正因为世道艰难,新能源汽车的资质问题才会有更大的捡漏机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谁会是下一个小鹏汽车呢?

“版权声明:本文系myauto原创文章,已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我们欢迎合作,但禁止任何形式改编转载抄袭,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汽车

上一篇长安汽车未来会突破万亿市值吗-长安汽车未来发展潜力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