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司宣讲会时间-特斯拉校园宣讲

tamoadmin 0
  1. 爱迪生晚年反面事例
  2. 宇宙起源
  3. 2022宝马财报,高收益下的电动化
  4. 聊聊我所从事过的通信行业
  5. 蔚来BaaS:谁说朝三暮四没有意义?

就业能力是国际生择选美国高校时候会考虑的因素,那么,就业竞争力给劲的美国院校有哪些?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2022十所就业能力最强的美国大学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TOP 1、麻省理工学院

 MIT位于美国波士顿,波士顿(Boston)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美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和MIT都坐落于此。

特斯拉公司宣讲会时间-特斯拉校园宣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校就业:

 MIT 有超过 13w 校友遍布全球各地,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咨询平台以及就业相关的帮助。在 LinkedIn 上扩展人脉时,校友也是最容易建立社交关系的,通过率极高,大部分会愿意抽出时间和你电话沟通甚至是推荐工作。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举办很多不同种类的专场招聘会,每年的大型招聘会都会吸引诸多世界知名企业前来参加,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高盛、花旗、BCG、麦肯锡、AQR……

  TOP 2、斯坦福大学

 位于帕罗奥多市,帕罗奥多市是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一座城市,是硅谷的中心,有着众多高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 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

 QS 世界大学排名:3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3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

学校就业:

 学校设有 5 个 Career Centers 提供相关协助,学生有机会去到行业 Top 的创业公司进行暑期实习,或是在 Mentor Program 中和硅谷大佬匹配共事。

TOP 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洛杉矶(Los Angeles),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是美国重要的工商业、国际贸易、科教、和体育中心之一,也是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QS 世界大学排名:40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13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

  学校就业:

 UCLA 已有超过 50w 名校友,career services 相当完善。Career center 会向学生提供充沛的内推实习名额,各项目也会有专属,例如名企进校开展讲座、提供 Network 机会,甚至给部分学生做定向宣讲。

 除此之外,UCLA 的 Career center 也提供:

 1.各种职业研讨会,方便你交流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全时间可用的 Vmock 工具,帮助你修改简历;

 3.专业老师在线进行一对一答疑;

 4.邀请业内大牛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5.在学生与雇主间牵线搭桥,加强联系。

  TOP 4、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哈佛大学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之一。

 QS世界大学排名:5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

学校就业:

 哈佛的 Office of Career Services 为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 (GSAS)、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SEAS) 和哈佛扩展学院 (HES) 学位课程的学生提供服务。

 除了最基本的帮助学生修改简历或求职信,OCS 也会根据企业招聘时间轴,安排各种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职业规划、接触更多研究机会、与校友沟通联系,从而获得暑期和毕业后的工作机会。

  TOP 5、康奈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另有两个校区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该校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始院校之一,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八成员之一。

 QS 世界大学排名:21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2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2

  学校就业:

 康奈尔强大的校友网络可以为学生们提供 career support。同时,你也可以在 Cornell Career Services 获得职业探索、简历、研究生和专业学校咨询、健康职业、法律职业、实习和全职求职、奖学金等方面的帮助。

TOP 6、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UChicago、“芝大”)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于1890年创办,坐落于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稳居多家世界大学排行榜前十位。

 康奈尔的学生还能在学校的 Canvas 平台上通过 NetID 登录免费注册职业发展工具包课程,利用网络、简历、面试等方面的互动模块进行自我学习提升。

 QS 世界大学排名:10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15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0

 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之一,拥有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和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学派。截止至 2019 年 10 月,逾百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芝加哥工作、求学过。芝加哥的金融和教育也十分出色。芝加哥证券规模仅次于纽约,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30+ 家落户芝加哥。

  部分知名企业:

 波音公司 Boeing

 美联航 United Contitental Holdings

 Allstate Corp

 艾克斯龙 Exelon Corp.

 麦当劳 McDonald’s

 卡夫亨氏 Kraft Heinz Co.

 艾伯维 Abbvie

 雅培 Abbott Laboratories

  学校就业:

 芝大的 UChicagoGRAD 是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专用,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个性化、灵活的培训以补充他们的学术追求。UChicagoGRAD 以公开演讲或在线授课等形式,提供全面的帮助:从奖学金、写作支持,到职业准备和实习,均有涉猎。

 学校每年也会整理所有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做成一个 resume book,发给了已经就业的校友。不少学生会收到往届校友发来适合的 interview 邀约,并在完成面试/笔试后顺利入职。

  TOP 7、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简称“耶鲁”“Yale”,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美国大学协会的14所创始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

 QS 世界大学排名:14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9

  学校就业:

 除了丰厚的学术,耶鲁也会给学生提供非常全面的 career support。Career Center 会给大家修改简历以及准备面试的培训;也会定期举办 networking events,请校友来介绍他们的工作和行业。强大的校友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大家一般请师兄师姐 refer,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TOP 8、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简称“普林斯顿”,创建于1746年,位于美国东海岸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是美国大学协会的14个始创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是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居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1位。

 QS 世界大学排名:20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7

  学校就业:

 普林斯顿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包含完整的从评估到实践的就业服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将向老师阐述他们的学术背景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解和研究各种职业领域的机会。

 学校的校友志愿者每年都会回到学校中为学生开展讲座,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学校也会邀请出色校友共享他们的职业,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在线职业管理系统与这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校友)预约一对一的咨询。

 校友雇主会参与到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来,学生将完整地参与部门间的会议,深度了解公司和商业程序,在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职场关系、积累商业人脉。

TOP 9、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831年的私立大学,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坐落在美国纽约市,是美国一流的私立综合类研究型高级学府,美国大学协会成员之一。纽约大学在600多个领域提供了00门课程,位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绝佳地理位置以及自由、多元的学术氛围,使得纽大在金融、数据科学与艺术领域有着不同凡响的口碑。

 QS 世界大学排名:42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3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6

学校就业:

 wasserman里是NYU的职业中心,就是针对职场的快速通道。在Wasserman的网站你能看到:

 1.各类招聘信息

 2.预约免费修改简历

 3.各种 workshop的颁布

 er fair大型求职招聘会 (各大厂都会前来)

  TOP 10、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创建于1754年,是一所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学院以及教育学院等。哥大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QS 世界大学排名:19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6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1

  学校就业:

 在学校里拥有一个职业教育中心,这个职业教育中心会给学生提供就业上的各种帮助,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是通过咨询以及招聘会等等的形式,给学生们提供就业上的资料。另外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很多就业的机会,还有各种涉及到就业的讲习班。学校在关于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指标上,一直都有很高的分数,到了如今已经有无数的成功毕业生是从这所院校里走出去的。

爱迪生晚年反面事例

我认为笨人应该多读书,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

笨的人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从里到外完全改变自己,但是改变了又如何,做自己才是最好的。聪明人又怎么样?又不是一个很神圣的标签打在身上,聪明人就可以从高处俯视你们。

我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办法达到自己的极限,却在苦恼自己的极限不如别人高。

宇宙起源

1.交流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的时侯,爱迪生始终不承认交流电的价值。凭借自己的威望,爱迪生到处演讲,不遗余力地攻击交流电。

2.晚年的爱迪生已不再锐意进取,他曾说过一句令我们目瞪口呆的话:“你们以后不要再向我提供任何建议,因为你们的任何想法,我早就想到了。”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1882年,在白炽灯彻底获得市场认可后,爱迪生的电气公司开始建立电力网,由此开始了“电力时代”。 爱迪生的电气公司是靠直流电输电的。不久,交流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但爱迪生始终不承认交流电的价值。

但一时不等于一世。后来那些曾崇拜、迷信爱迪生的人们在铁的事实面前惊讶地发现交流电其实比直流电要强得多!于是人们愤怒了,爱迪生电气公司的员工和股东更是引以为耻,决定将公司名字中“爱迪生”三个字去掉。

2022宝马财报,高收益下的电动化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淮南子·原道训》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称为奇点),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至今没有被解决)。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因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关于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天文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了哥白尼、赫歇尔、哈勃的从太阳系、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学已经不再是幽深玄奥的抽象哲学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观测和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现代科学。

直到20世纪,出现了两种“宇宙模型”比较有影响。一是稳态理论,一是大爆炸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爱德温·哈勃发现了红移现象,说明宇宙正在膨胀。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发现给大爆炸理论以有力的支持。现在,大爆炸理论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编辑本段]大爆炸理论

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

目前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大爆炸宇宙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但是该理论存在许多使人迷惑之处。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当初仅仅是一个点,而它周围却是一片空白,即将人类至今还不能确定范围也无法计算质量的宇宙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的设只是一种臆测。况且从能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考虑,一个小点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从何而来呢?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在宇宙范围,时间没有衡量标准。譬如地球上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在宇宙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年的概念对宇宙而言并不存在,大爆炸宇宙论又如何用年的概念去推算宇宙的确切年龄呢?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哈勃定律只是说明了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距离呈正比关系。但他没能发现很重要的另一点--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质量也呈正比关系。

宇宙中星系间距离非常非常遥远,光线传播因空间物质的吸收、阻挡会逐渐减弱,那些运动速度越快的星系就是质量越大的星系。质量大,能量辐射就强,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红移量极大的星系,当然是质量极大的星系。这就是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星系因质量巨大而红移量巨大的原因。另外那些质量小、能量辐射弱的星系(除极少数距系很近的星系,如大、小麦哲伦星系外)则很难观察到,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系大多呈红移。而系内的恒星由于距地球近,大小恒星都能看到,所以恒星的红移紫移数量大致相等。

导致星系红移多紫移少的另一原因是:宇宙中的物质结构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一个中心按圆形轨迹运动的,不是像大爆炸宇宙论描述的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的直线运动。因此,从地球看到的紫移星系范围很窄,数量极少,只能是与系同一方向运动的,前方比系小的星系;后方比系大的星系。只有将来研制出更高分辨程度的天文观测仪器才能看到更多的紫移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出现不平衡时,局部物质结构会不断发生膨胀和收缩变化,但宇宙整体结构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仅凭从地球角度观测到的部分(不是全部)可见星系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不能说明宇宙整体是在膨胀或收缩。就像地球上的海洋受引力作用不断此涨彼消的潮汐现象并不说明海水总量是在增加或减少一样。

1994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弗里德曼等人,用估计宇宙膨胀速率的办法计算宇宙年龄时,得出一个80~120亿年的年龄计算值。然而根据对恒星光谱的分析,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年龄为140~160亿年。恒星的年龄倒比宇宙的年龄大。

1964年,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是因为布满宇宙空间的各种物质相互之间能量传递产生的效果。宇宙中的物质辐射是时刻存在的,3K或5K的温度值也只是人类根据自己判断设计的一种衡量标准。这种能量辐射现象只能说明宇宙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在大尺度空间整体分布的相对均匀性和星际空间里确实存在大量我们目前还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至于大爆炸宇宙论中的氦丰度问题,氦元素原本就是宇宙中存在的仅次于氢元素的数量极丰富的原子结构,它在空间的百分比含量和其它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同样都属于物质结构分布规律中很平常的物理现象。在宇宙大尺度范围中,不仅氦元素的丰度相似,其余的氢、氧……元素的丰度也都是相似的。而且,各种元素是随不同的温度、环境而不断互相变换的,并不是始终保持一副面孔,所以微波背景辐射和氦丰度与宇宙的起源之间看不出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大爆炸宇宙论面临的难题还有,如果宇宙无限膨胀下去,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指出,能量从非均匀分布到均匀分布的那种变化过程,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能量形式和一切,在任何给定物体中有一个基于其总能量与温度之比的物理量,他把这个物理量取名为“熵”,孤立系统中的“熵”永远趋于增大。但在宇宙中总会有高“熵”和低“熵”的区域,不可能出现绝对均匀的状态。所以,那种认为由于“熵”水平的不断升高而达到最大值时,宇宙就会进入一片死寂的永恒状态,最终“热寂”而亡的结局,是把我们现在可观测到的一部分宇宙范围当作整个宇宙的误识。

根据天文观测资料和物理理论描述宇宙的具体形态,星系的形态特征对研究宇宙结构至关重要,从星系的运动规律可以推断整个宇宙的结构形态。而星系共有的圆形旋涡结构就是整个宇宙的缩影,那些椭圆、棒旋等不同的星系形态只是因为星系年龄和观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

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螺旋现象对于认识宇宙形态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大至旋涡星系,小至DNA分子,都是在这种螺旋线中产生。大自然并不认可笔直的形式,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结构都是曲线运动方式的圆环形状。从原子、分子到星球、星系直到星系团、超星系团无一例外,毋庸置疑,浩瀚的宇宙就是一个大旋涡。因此,确立一个“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比那种作为所有物质总和的“宇宙”却脱离曲线运动模式而独辟蹊径,以直线运动方式从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宇宙结构形

还有一点,大爆炸是循环的,有科学家声称:宇宙现在的膨胀达到极点时将又发生一场大爆炸。如同黑洞的形成过程一样,宇宙将变成一个高密度、小体积的球体。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将再次发生大爆炸。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宇宙的能量并没有消亡。但是,却没有人能解释,大爆炸每次循环时间、空间、分子结构等等,都是像上次一样(几百几千亿年以后,又有太阳系,又有地球,又有中国,又有你),还是重新排列(光凭空可以弯曲)

[编辑本段]稳态理论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关于宇宙是否并如何启始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记载的历史。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犹太教、***教和***教认为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这个数目是由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而得到的。)承认人类在文化和技术上的明显进化,是近代出现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个事实。我们记得那种业绩的首创者或者这种技术的发展者。可以如此这般地进行论证,即我们不可能存在了那许久;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应比目前更加先进才对。事实上,圣经的创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结束相差不多,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的时候。

另一方面,还有诸如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他们觉得这意味着神意的干涉。他们宁愿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某种不朽的东西比某种必须被创生的东西更加完美。他们对上述有关人类进步的诘难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难重复地使人类回到起始状态。

[编辑本段]两种理论的比较

两种学派都认为,宇宙在根本上随时间不变。它要么以现在形式创生,要么以今天的样子维持了无限久。这是一种自然的信念,由于人类生命——整个有记载的历史是如此之短暂,宇宙在此期间从未显著地改变过。在一个稳定不变的宇宙的框架中,它是否已经存在了无限久或者是在有限久的过去诞生的问题,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任何一种理论都对此作解释。1781年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写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也是非常模糊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他在这部著作中得出结论,存在同样有效的论证分别用以支持宇宙有一个开端或者宇宙没有开端的信仰。正如他的书名所提示的,他是简单地基于推理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管宇宙的观测。毕竟也是,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有什么可供观测的呢?

然而在十九世纪,证据开始逐渐积累起来,它表明地球系及宇宙是其他部分事实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学家们意识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花费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这比创生论者计算的地球年龄长得太多了。由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提出的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宇宙中的无序度的总量(它是由称为熵的量所测量的)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正如有关人类进步的论证,它暗示只能运行了有限的时间,否则的话,它现在应已退化到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万物都牌相同的温度下。

稳恒宇宙思想所遭遇到的另外困难是,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每一颗恒星必须相互吸引。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怎么能维持相互间恒定距离,并且静止地停在那里呢?

牛顿晓得这个问题。在一封致当时一位主要哲学家里查德·本特里的信中,他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有限的一群恒星不可能静止不动,它们全部会落某个中心点。然而,他论断道,一个无限的恒星***不会落到一起,由于不存在任何可供它们落去的中心点。这种论证是人们在谈论无限系统时会遭遇到的陷阱的一个例子。用不同的方法将从宇宙的其余的无限数目的恒星作用到每颗恒星的力加起来,会对恒星是否维持恒常距离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现在知道,其正确的步骤是考虑恒星的有限区域,然后加上在该区域之外大致均匀分布的更多恒星。恒星的有限区域会落到一起,而按照牛顿定律,在该区域外加上更多的恒星不能阻止其坍缩。这样,一个恒星的无限***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果它们在某一时刻不在作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会引起它们开始朝相互方向落去。另一种情形是,它们可能正在相互离开,而引力使这种退行速度降低。

[编辑本段]虫洞喷发说

虫洞喷发说认为: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宇宙起源于一次时空之门的开启。在许许多多平行宇宙中,有一个极其普通的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中,质量最大的一个黑洞的不断地吞噬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它的质量不断增大,大到其万有引力可以摧毁一切物质形态,首先将其核心变为能量体,能量逐渐积蓄,最终冲破其外壳,向外释放能量,形成虫洞,时空之门打开。当能量释放完全后,虫洞停止喷发,时空之门关闭。而喷出来的高能粒子,经过漫长的演变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宇宙;那个喷发的虫洞则变为先前那个平行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这也是我们不能找到宇宙的中心的原因。

[编辑本段]新的怀疑

长期以来,“大爆炸”宇宙诞生理论一直被天文学界普遍认同,但近期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深处的照片却让科学家们对“大爆炸”理论打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

“哈勃”太空望远镜本次拍摄到了一些宇宙深处的星体,这些星体大概形成于宇宙诞生后的5亿年内(约130亿年前)。然而,这些星体的数量却远远少于科学家们原来的估计。

哈勃拍摄的照片

哈勃拍摄的这些照片可以说明以下二点:要么大爆炸发生后恒星物质的形成并没有科学家们原来设想的那么积极,这并不符合现阶段通行的理论;要么当时的物理环境与现在的截然不同。

由安德鲁·邦克博士领导的英国科学家小组在对哈勃拍摄的照片研究后得出了上述令人吃惊的结论。目前,安德鲁-邦克博士要求美国宇航局继续利用“哈勃”望远镜并对其进行升级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于解开上述这些迷惑。

根据许多科学家数十年来一贯支持的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大约诞生于140亿年前。按照该理论的解释,宇宙形成于140亿年前一个体积极小且密度极大的物质的爆炸,爆炸发生后喷发出物质微粒和能量,也正是从那时起才开始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在大爆炸发生前,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当然也没有生命。

近年来,大爆炸理论已经不止一次地遭受科学家们的种种怀疑。

[编辑本段]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范围可延伸到约1光年以外。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恒星)、八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的99.8%,其它天体的总和不到太阳系的0.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它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金星例外)。宇宙有起源也会有消亡,科学家预计,若干亿年后,宇宙会急剧收缩,以至于回到大爆炸以前的相貌。

宇宙变冷

宇宙会在逐渐的变冷。

聊聊我所从事过的通信行业

在财报发布不到一周后,3月15日晚上,宝马依例举行了2022财报年会。宝马CEO齐普策领衔的一众高管,宣讲了宝马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业务增长目标。气氛是热烈的,信心是十足的。至于盈利和战略在逻辑上能否自洽,需各自独立判断。

因为,盈利和战略是两码事,前者依附于后者的成功。如果两者产生时间冲突,逻辑上一定是以后者为重。但是在现实中,股东们却更喜欢前者,所以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压力之一,就在于说服股东放眼长远,展示出未来的可能性而已。就看股东是否愿意敢于大举花钱,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之于宝马,这里的未来,很明显,我们说的是电动化。

2022收益“一鱼三吃”

2022年宝马盈利增长气势如虹。数字很清楚——2022年宝马营收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息税前利润达到16.5%,增长2.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奔驰从13.1%增长到14.6%,就相形见绌齐普策对原因做了官方解读,即定价改善、积极的产品组合效应以及华晨宝马的全面并表。前两者似乎不足以撬动如此高的利润增长,后者才是重点。

正常情况下,传统车企的利润率增长,与既有业务规模扩张关联不大,而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务有关联。从财务角度,华晨宝马本身如果不是生产效率更高,就是单车毛利率更高,相信这个答案并不难以抉择。但这也意味着宝马的2023财年,如此高的增长或许不再出现。宝马也因此预计2023年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在8%~10%之间。而2022年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11.2%,远超预测。这显示了新资产加入利好的“一过性”。

华晨宝马的关键贡献,是去年为宝马提供了 50.11 亿欧元的现金流,并且为汽车部分提升了 110.71 亿欧元的自由现金流。对于新能源需要大笔投资的前景而言,不无小补。

当然,购买华晨宝马股份的折旧和成本分摊,在2022年约18亿欧元(总计约40亿欧元),这导致了13亿欧元的中期利润抵消。但总的说来,2018年、2019年摊销少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欧元汇率去年的剧烈走贬,让宝马在这一笔交易当中,在汇率上就受益不少,这是典型的“一鱼三吃”(中国战略、财务并表收益和汇率收益)。

相比而言,2022年宝马花钱有点“抠”,研发成本66亿欧元,报表来看,研发/营收比只有4.6%。而2021年则为6.2%。这与宝马声称的大举投入电动,似乎有点名不副实。其实,研发比转弱,有合并报表的锅。

电动化的KPI

2022年,宝马的新能源在总体表现中占两成,看似是非常不错的业绩。其中EV21.57万辆,增长108%,占宝马总量的9.0%;PHEV21.8万辆,下降3%,占总量9.1%。而PHEV下降,和欧盟政策的调整有关。

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宝马在中国的EV销量,大概占据全球的1/3,主销车型i3(配置|询价)(1.45万辆)、iX3(2.66万辆)和i4(配置|询价)(暂无公开数据)。从数据上看,竞争力还说得过去。但又必须承认,2022年10月下旬一波大力度降价,才将单车型销量拉到月销500辆以上。

以价换量,只是产品运营的常规操作。但是,不同于其他传统品牌,宝马的电动化出发非常早,事实上也太早了。在动力电池PACK能量密度还在100Wh/kg的时候,i3、i8(混动)就都已经落地了。

不过,宝马梳理了过去的路线,将新能源转型划分为“三大段”。

简单说,就是将2016发布的“第一战略”作为“第一段”开端,一直划到2021年,算是第一大段执行完了。这一段的标志性产物就是i3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动产品。

而2021年推出的iX则是第二段的开始标志,一直超越我们所处的当下,延伸到2025年。

2025年,以内部代号NK1轿车(基于Neue Klasse EV平台,简称NK平台)发布为标志,将开始第三阶段。

在2021年,也就是“第二段”的开始,宝马树立了该段目标,即2025年全集团EV销量为2020基准年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2025年要实现200万辆EV全球交付。而2030年,EV要占据集团交付量的50%以上。

如此,2025就成了宝马二三段切换的时间。这一年,宝马要根据“新世代”进行调整。MINI(配置|询价)也开始推出末代燃油车型。而MINI的50%EV化,要在2027年实现,2030年MINI实现100%EV化。

从中不难看出,现在集团投钱,除了固投,重点就是“新世代”平台及衍生车型的开发。虽然宝马树了“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三个战略方向,但整个新能源战略,取决于NK平台的成功与否。只要NK1叫得响,随后24个月,宝马将迅速投产同平台的6款车。而2023年的12款EV,看似比2025要多,实际上它们来自不同平台。

只有届时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EV利润才有望赶上燃油车,这是宝马新能源战略的KPI。对电动多年的投资也有收回的希望,而非像现在这样赔本赚吆喝。

 信心的来源在于新电池

让NK平台实现众多超越当今产品的性能,诸如能密提升20%,续航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30%,总成本降低50%等指标,宝马将希望寄托在GEN6电池技术上。准确地说,如果GEN5顺利切换成GEN6,宝马3年后的利润、战略目标、转型投入,都不成问题。

自己造不造电池,是宝马和大众的主要分歧。宝马认为,主机厂研发电池是没问题的,但是生产应该交给专业供应商。前者在规模上无论如何拼不过后者,而电池成本非常“吃规模”。除非能让发展出服务于其他主机厂的垂直供应商。类似弗迪电池之于比亚迪,蜂巢之于长城。但是这两个电池供应商迄今仍然主要服务于本集团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从GEN5到GEN6,宝马从祖传的方壳,转向4695大圆柱电池。做如此根本性的转向,只有特斯拉尝试并成功了(圆柱转方壳)。需要主机厂掌握电芯有关的全知识产权,而非只是下单购而已。因为它涉及到平台预配置设计、BMS、车机软件等诸多方面,牵一发动全身。但是宝马为了追求既要“马儿吃的少,还要马儿跑得快”,就只能取大动作转身了。同时,大圆柱上没有构筑足够的专利壁垒(特斯拉也还在尝试),是吸引宝马的另一个因素,即自己掌握电池知识产权。

我们猜测,宝马可能在自己和供应商联合的小规模试制当中,得到足够的数据支撑。否则这么大的投资和中期战略都系于一点上,而这一点还不知道靠不靠谱,未免儿戏。

虽然在年会上,宝马对大圆柱没有着墨,但正是这个底层技术,支撑了宝马的信心。但是有舆论担心,能密的提升可能达不到宝马的期望值。附着于其上的续航和底盘布局,其实并非拥有100%的把握。这么一看,宝马的赌性还挺强的。

无论如何,宝马早就证明了,它在新能源转型上是积极行动派。转型的路线图和执行力本身也靠谱的。因此我们谨慎地预期,它有望继续实现中期利润目标。当期财报,就是自我印证的证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郑州车友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蔚来BaaS:谁说朝三暮四没有意义?

本期文章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曾经从事过的通信行业吧。最近各方面信息的泛滥,包括和华为的同学聊天,自己确实也感慨颇多。想想我自己本科主修通信工程,研究生再修信息与通信工程,从本科开始就学过通信方面的历史和专业课程,后来校招去通信公司后也接受了一些通信方面的文化和情怀的熏陶。嗯,聊聊吧!

其实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中国的通信行业,其实做的还真不差,最起码 5G 时代是处于领跑状态。我们的通信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一路上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一代代通信人追赶和跨越的故事,那这也是下文即将阐述的。

要讲中国通信,最早当然也就是固话时代,也就是通信工程专业课课本上所说的程控交换机时代。因为这个时期,国内所用的所有通信设备都是依赖进口,毕竟关键的核心技术都掌控于美、欧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手。因此 20世纪 80年代,当时通信业流行的一个概念叫 “七国八制” ,也就是说我们市场上总共有来自七个国家的八种制式的机型或网络,分别是:日本的 NEC 富士通 、美国的 朗讯 、加拿大的 北电 、瑞典的 爱立信 、德国的 西门子 、比利时的 BTM 以及法国的 阿尔卡特 ,而中兴和华为则是到 80年代中后期才先后在深圳萌芽并成立的公司。

在今天,我们的父母辈应该记忆犹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能装一部电话机是何等的有身份,因为仅装一个固话也需要几千上万元的费用,原因就在于当时所有通信设备全靠进口、高昂的安装成本和通信资费的情况下,拥有一部家庭固定电话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90年,我国第一部由中兴研发的数字交换机 ZX500 面世,才逐渐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与壁垒。

那时候记得我校招入职后参加公司的培训,也听过 一些好玩的事情 。比如当时我们从人家买回来的一架通信设备上,一块铁板坏了需要更换,也需要向人家支出好几十美元。去国外投标,我们中方通信公司做了各种各样精美的PPT胶片来向客户宣讲我们中方通信公司所能提供的业务、技术以及服务,而人家爱立信的PPT胶片就一两页,那仅有的PPT胶片上展示了一张世界地图以及地图上插满了表示他们产品的小红旗…

这就是那样一个我们的通信产业被瓜分的年代!

所谓 1G 时代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哥大时代”,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谓的 1G 通信其实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且通信速率很低。在这一时代,我们移动通信行业几乎处于空白阶段,直到 1987 年 11 月,广东才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而中国大陆市场上才第一次有了砖头大小的移动通话终端,又名“大哥大”。直到 2001 年中移动在全国启动了模拟网转网,才正式关闭了 1G 模拟移动电话网。

随后到了快 2007 年,我们才开启了全新的 2G 数字通信时代。那这样就会有人问:从 1987 年的 1G 序幕拉开到 2007 年 2G 时代的开启,中间足足隔了20年呢?产品难道都没迭代吗?那是因为 1G 和 2G 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过渡产品和阶段,包括但不限于 1998 年前后的寻呼机、 2002 年前后的 IC 电话 以及 2004 年前后的小灵通。

2G 时代的通信协议主要分两种,分别是欧洲的 GSM 和美国 CMDA ,而通信速率大概为几十 kbps 的样子。因此 2G 时代也仅仅是欧、美在争霸而已。当然这一时代的中国,也开始了追随世界潮流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代最为知名的通信巨头莫过于欧洲起家的诺基亚和爱立信。仅仅用了十年,诺基亚就成为了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商。不知大家还记得与否,当年几乎大街小巷但凡有手机的,几乎都是诺基亚手机…

3G 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 1G 模拟通信和第二代 2G 数字通信,第三代则拥有更稳定、更快速的传输,并且服务的多样化开始逐步呈现, 3G 时代能“比较”快速地传输图像、音乐,但主要还是 时代 ,速度其实并不快,速率在 144Kbps-2Mbps 之间。

3G 时代欧、美、中三方斗法,大家注意到没,中国逐渐开始参与到标准制定里来,并获得突破。欧洲的 WCDMA 、美国的 CDMA 2000 、中国的 TD-SCDMA ,成为 3G 的三种主要制式。当然 3G 时代最主要的技术当属高通持有技术专利的 CDMA , CDMA 以其系统容量大、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2008 年底我们国家开始颁发 3G 牌照,但直到 2010 年前后 3G 终端才算比较普及。而那时候我们也就是利用手机聊QQ,发发文字和而已。还记得那时候我读本科,大家都用着诺基亚 N 系列的滑盖手机,当然此时安卓手机也逐渐兴起了,比如摩托罗拉的Defy手机。那时候最高端的 3G 手机应该当属 2009 年苹果发布的 iPhone 3GS 。

当然在 3G 时代,中国通信行业也开始迎来突破。三大运行商都开始发力, 2009 年中国发了三张 3G 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 TD-SCDMA ,中国联通的 W-CDMA 以及中国电信的 CDMA 2000 ,其中拿到了最好牌照( WCDMA 在 3G 时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联通,也在 3G 时代有一举超越移动之势。

2014 年开始迈入 4G 时代, 4G 时代被 ltE 一统江湖。 4G 时代得益于中国市场规模之大,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大力推进,打造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 4G网络 。而且 4G 的推行速度是非常快的,普及度也算很高,还没等我们经过漫长的期待与酝酿,手里就已经用上了 4G 的设备和终端。

当然除了 4G ,后来还有一个 4G+ , 4G+ 是新一代的 4G 网,可以说是升级版的 4G 网,网速峰值提高了很多, 4G+ 的下行峰值为 300Mbps ,上行峰值也能够达到 50Mbps 。 4G+ 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主流阶段,我们的主流手机正是支持 4G+ 的版本。

从 2018 年开始,由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联网 等等一系列关键词所打造的 万物互联时代 的序幕基本算是拉开了,中兴、华为在好几个实验局都打造并外场试验通过了好几张 5G 网络,并且 5G 终端也陆续亮相了(尽管 5G 终端的价格也到了平均 5 位数的水平)。这时不禁想起了网上的一个调侃的段子:“啊, 5G 时代,一晚上忘了关手机网络是不是都会破产”,这也从侧面形象地说明了 5G 通信的高速,相较于 4G 通信,有很多倍的速率提升。

提到 5G ,中兴和华为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也是可以和外界正面PK并领跑世界的两大中国设备商,非常地争气。

所以总结这三十多年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领跑 的辉煌之路。还是非常了不起和值得骄傲的!

大家一听到华为、中兴就想到手机,每次有新闻,看大家都高呼支持华为就买华为手机。应该说手机真的只是中兴、华为业务的一个方面而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终端业务里很小的一个部分,而且这还仅仅是对普通消费者展开的业务。比起手机,华为和中兴还有很多非常庞大的业务体系,各种对企业客户,对运营商客户等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也是不胜枚举,各种: 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光通信、多媒体、云计算、虚拟化 、甚至还涉及 能源等特殊行业 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另外通信设备和产品其实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体,涉及到一整个很长很长的产业链。包括华为中兴这些公司他们也没有办法避开长长的产业链和对各方外界的依赖,这必定是一个全球化合作才能持续共赢的局面。 特斯拉 的创新令人惊艳,但一直以来像Model系列的很多车型产能都不足,为啥呢,对别人有依赖呗; 三星帝国 强大无比,但是如果没有 ARM 的授权,可能某些芯片制造也会受到影响;就算是如日中天的 苹果公司 ,其优势也是集中在操作系统、生态链和整机产品的设计之上,去掉某些合作伙伴估计业务也会因此受阻。这种全球化合作才能持续发展的栗子实在太多,一举便是。

像以前中兴的那个事情,在那里东扯西扯的人估计都是不专业、甚至是根本就没有从事过通信行业的人。毕竟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都是无法做到上下游链路全覆盖的,因此还是要客观和公正地来看待这个事情。

很多人通过公众号私信和我交流时会问:通信行业到底怎么样呢?是不是夕阳产业?我都签约中兴或者华为了,该不该去,有点怕后悔等等之类的问题。我是这样觉得,通信行业只是那种爆发式的增长期已经过去,但绝对不是什么夕阳产业,最起码眼前的 5G 就很有搞头。大家想的真是太多了。

另外从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来看,华为和中兴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而且 华为和中兴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两家可以提供 “端到端” 解决方案的公司 。再放眼国际,像贝尔、北电、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等这一系列巨头,现在又在哪里呢。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就剩下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这几家巨头型的通信行业跨国公司了。

另外通信公司技术深耕得还是很不错的,肯定可以学到东西,不论是业务上的,还是技术上的,亦或是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方面的东西。就算再不济,华为和中兴也是非常优秀的跳板嘛不是。大家如果已经做了选择,不用多想,好好努力,肯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解析中国通信的崛起之路: ://.elecfans/d/686063.html

深度解析中国通信崛起之路: ://news.imobile.cn/articles/2018/0514/186513.shtml

在2018年年末的NIO?DAY上,李斌曾在访中聊起过“电池租赁”这回事,当时蔚来还只有10万元减免、月付1660元这种变相的“免息”的方式。

他那时候就开始宣讲电池租赁的好处了:

“蔚来这个电池租用方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像感觉大家觉得是电池的分期,分期的逻辑是你还是欠金融机构这么多钱的,你还是要还的,只不过是你可以分批还。而我们电池租用方案其实并不是这个逻辑,你可以说我这个车要转走了,保值的部分我就转走了,后续的费用我可以不付,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逻辑。所以也就是说把电池贬值的这一部分的风险,其实是用户不需要承担的……。”

时隔两年之后,蔚来的BaaS(Battery?as?a?Service)得到了层面的认可,明确了换电车型也可以享受到新能源购车补贴,至此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按照蔚来BaaS服务的说明:选择蔚来电池租用服务,车价立减7万元;全系车型均可享受国家补贴、免购置税、可叠加使用金融购车方案;电池用租不用买,每月仅需980元——这是最低价格,以选择70kWh电池包和服务无忧的用户为例——租赁电池,直至你卖出车辆。

换句话说从2018年开始,蔚来BaaS服务就已经在酝酿和设计了,现在整套电池租赁服务的逻辑和李斌两年前讲的内容别无二致,只是说现在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价格。额外提一句的是,蔚来把这个电池租赁的减价定为7万元似乎也是故意而为之,原因就在于ES6裸车在减价和补贴后恰好是27.36万元。这个价格,明显是冲着特斯拉Model?3的标准续航版来的。

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之前蔚来给出的电池租用方案是10万元、分六年还,和现在的蔚来BaaS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蔚来BaaS和电池租赁的区别在于,两者是电池所有权的转移,前者的电池被打包给电池租赁公司,后者则依然属于用户自己。这带来的一个后果是,通过BaaS消费者可以对车体分期,而直接分期10万元购买电池的消费者则需要一次性付清25万元的尾款。

在最早的访文章中,驾仕派认为电池租赁这件事本质是“iTunes音乐下载和Spotify月费模式”的区别。

“毫无疑问,电池租用方案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更为“完美”的电动车消费方式,其实这有点像从iTunes的音乐下载模式向Spotify这种月费模式转变——只是可能蔚来目前也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完全拥有一首歌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听到音乐才是本质,而不是拥有一首音乐。”

这又引发了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租赁的方式是否划算?很大程度上讲,这不算个问题,因为电池租用服务本身就是绑定消费,这算是你换取7万元降价的代价。这就好像你要在QQ音乐上听周杰伦的歌,下载听还是都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你听这些版权歌曲的时候必须要是会员,否则永远无法播放。

在蔚来的App上,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太划算,他们认为车型降价7万元,每月给980元(实际可能是1060元),最终在五年多之后就会把这个减掉的金额消耗掉,这个和6年10万免息之后还能拿到一块电池相比,显然也并不划算。

实际上,这就是一开始讨论的新零售挑战传统消费认知的地方。在对大件商品的传统认知中,消费者对物品所有权的认知度很强,分期消费无论怎么调整,但都始终是建立在最终所有权基础上。尽管BaaS不含有物权,是通过月费的方式获得使用权,可是体现在实际的使用方式并不会有差别。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坚持获得所有权是否真的有意义则要打一个问号,就比如五年前你买的CD专辑现在还继续在听吗?同样的,如你拿到一块固定的70kWh电池,在使用了五年之后,其价值又能有多少呢?很可能是归零的,也就是说尽管10万元电池租赁方案看上去你最终获得了一块电池,可是这块电池的残值并不会真的抬升二手车价格。

不过,也不是说BaaS服务就是一个绝对划算的方案,在商言商,蔚来给出的千元左右的电池租赁价格不便宜,有人计算过差不多年化收益率在16.8%左右,从收益角度来说是很高了。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第一种方式-传统方式购车。总价为34.36万元的ES6,3年低息方案首付是51540元,月供达到8841元。

第二种方式、电池免息租赁。同样总价34.36万元的ES6,减去10万元之后,你需要支付24.36万元,之后每月是1660元。

第三种方式、电池租赁服务。总价34.36万元的ES6,减去7万元电池之后,价格为27.36万元,一样的3年低息,首付金额只要41040元,月供降低到7039元,即便加上电池租赁费用,月花费为8099元(按照不购买服务无忧计算)。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新的BaaS服务的购买门槛显然是低于原有的10万元免息电池租赁方式,可是和传统的分期购车相比优势就不那么大了。同样一款车,传统分期购买只会多出一万元首付款,每个月的花费也只多出740元,并且在3年之后选择传统分期购车的消费者就没有消费支出了,可BaaS会继续按照每月1060元付费。

如果按照常规车辆使用5年来计算,传统分期购车买家花费是369816元,而BaaS买家为358044元,更是相差无几。如果再往后使用10个月,那么BaaS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就会超过传统购车方式。看上去,这套方案有点“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感觉,一种是前三年支付少,一种是后三年支付少。

但是你也不能就此否认BaaS服务的意义,原因在于你还需要计算电动车残值。这个比较不能放在蔚来体系内部来比,因为每一年蔚来都可以转换成租赁方案,其电池组价值归零之后车辆依然有价值。可如果你和27万元的特斯拉Model?3相比,5年之后用BaaS服务的蔚来ES6残值显然会比特斯拉更有优势,毕竟车电分离不会有电池衰减的问题,二手车主租用新电池一样可以有足够的续航表现,而Model?3可能就很困难了。

除此以外,对蔚来而言,这一服务对于企业现金流层面的作用也极其值得关注,更低的车价能够帮助蔚来和特斯拉进行对抗,并且这种租赁方式应该也能够引起企业用户的注意。再说夸张一些,这个电池减价和租赁价格完全取决于蔚来自己,这只是一种利润调节的手段,如果把电池减价放得更多,比如加码到10万元,那相当于以凯美瑞的价格买一辆X3回家,那么对于整个汽车市场都是碾压式的打击。

确凿无疑地讲,BaaS的出现将真正改变电动车的消费模式、也会让电动车消费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扩大消费市场、可持续性消费、创造巨大的售后收益、更牢固的消费者关系等等——只是现在才刚刚开始,太多细节还需要完善。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宇宙

上一篇理想汽车型号区别在哪-理想汽车型号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