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碳排放盈利-特斯拉碳排放权价值

tamoadmin 0
  1. 个人如何参与碳交易?
  2. 「芯点评」“碳中和”进行时:绿色新基建成产业链下一个风口?
  3. 特斯拉上天了,马斯克飘了
  4. 特斯拉市值“起飞”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5个通用+福特
  5. 特斯拉如果倒闭了车还能开吗
  6. 特斯拉为什么那么火?

面对巨大的碳排放,马斯克本人和特斯拉公司选择了鸵鸟策略,拒绝承认这是企业行为,从而避免在这件事情上受到法律惩罚。马斯克在一封致美国加州州长的***中,将特斯拉的碳排放与Solarlake的区别对待,称后者主要是由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前者是?限制碳排放总量?,?两者有很大差异?。实际上,特斯拉与Solarlake的区别主要是排放的绝对量不同,而不是相对量。Solarlake的排放总量为90亿吨,特斯拉的排放总量为95亿吨。也就是说,特斯拉从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清除了约45%,而Solarlake则要清除90%。

根据此前的报道,马斯克在一份特斯拉的80亿美元的票据上,共认购了31亿美元的2021年50%息票,并获得了20亿美元的超额担保。这50亿美元的票息是特斯拉一年前发行的25亿美元可转股债券的20%,为期5年,可用于购买特斯拉的特斯拉股票。马斯克在去年9月就宣布以8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了可转股债券,并陆续投入了现金以支付提前到期的利息。然而,特斯拉的股票仍在下降。到去年年底,特斯拉股价已跌至44美元,现在更是跌破了60美元。而此前特斯拉还以16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英国一家由俄罗斯?库卡?银行和意大利最大银行Italia牵头组建的合资企业。

公司的碳排放会向下游传导,最终向消费者转移。由于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每个人都在尽力减少碳排放。截至2017年底,中国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占全球近30%。而在消费领域,中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大约是美国的5倍,欧盟的15倍,日本的25倍。中国人为什么会更多地选择绿色消费、绿色低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环境标准来解释。我认为,这背后有三个原因:其一,绿色消费的需求是被?逼?出来的;其二,的绿色标准不够严格;其三,绿色消费能力很弱。在中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购买力都很弱,导致企业只能通过加大投入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中国市场的整体格局是厂商一手扶起高高的价格,一夺市场。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中,厂商必须将自己的碳排放最大化。

特斯拉碳排放盈利-特斯拉碳排放权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人如何参与碳交易?

富士康和它的“造车代工梦”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蒋思憬

(封面图)

在“造车运动”如火如荼,各类玩家纷纷下场的当下,富士康此时的入局也并不令人惊诧。但结合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生产智能手机的印象,富士康此举也着实让人稍感新奇。 同时,或许也伴随着疑问——富士康真能造好车?

富士康急于造车为哪般?

富士康的造车野心,从近期的新闻中便可一窥一二。 1月4日,富士康 科技 集团、拜腾 汽车 以及南京经济开发区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的内容,富士康将会为拜腾 汽车 提供制造工艺、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加速推进拜腾 汽车 旗下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工作。

1月13日,富士康 科技 又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 汽车 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汽车 整车、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 汽车 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图源:百度图库)

时间推进到1月29日,吉利控股发布再次公告称,与FF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富士康近期频频造车动作的背后,「智能相对论」认为,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富士康想要“转型”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也在此前有所表露。2019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提出了由劳力密集行业迈向脑力密集的“Foxconn 3.0”长期,强攻包括机器人、数位医疗、电动车、人工智能(AI)、半导体与5G应用布局等领域。

「智能相对论」认为, 这种转型想法的出现,部分是由于当下火热的造车趋势所致,而从更深层次而言,富士康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这种危机既来自其内部,也存在着外部力量所致。 从内部来看,富士康长年的低毛利率或许是“症结”所在

从财报数据上,苹果公司旗下产品的总毛利率长年维持在40%上下,富士康的毛利率仅为5%左右,仅为苹果的约1/8。在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2010年代,在代工业务量和规模不断逐年提升的宏观背景下,这种悬殊的利润分配模式或许还能接受。 但在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增量空间已经接近触顶的当下,低毛利的分配模式已经令富士康感受了发展的危机,因而也一直在寻找利润率和附加值更高的业务,在“造车风暴”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在此时入局电动 汽车 产业或许是一个理性的选项。

(图源:百度)

另一个不安的因素来自于其多年的合作伙伴——苹果公司,苹果正在寻求旗下产品供应链的多元化 。在屏幕供应链上,此前三星和LG是iPhone屏幕的固定供应商,而在iPhone12系列机型上,京东方已经成功“挤”入新供应商行列,iPhone12系列部分机型用的是京东方的屏幕。

而在代工领域也是如此。在Air Pods Pro的制造竞标上,富士康十分希望赢得这笔合同,并承诺愿意为此改装设备。但最终的结果却未能如常所愿,苹果公司最终还是将这份合同交给了富士康的竞争对手。

低毛利的利润分配模式,以及苹果公司的多元供应链策略使得富士康感受到危机,而 代工领域竞争对手的日益壮大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在富士康实施“南向策略”,在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建厂的同时,曾经的“小弟”比亚迪和立讯精密正在日渐崛起,成为代工领域的另一股势力。

2020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的营收为515亿元,净利润约为43亿元。从规模和体量上而言,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生产企业。此外,比亚迪和苹果公司的关系匪浅,二者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从苹果公司公开发布的供应商名单来看,比亚迪的排名位处前列。

另一个外部威胁因素来自于立讯精密,其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Air Pods无线耳机制造商,Air Pods这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帮助立讯精密成为2019年亚洲股市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值得玩味的是,其创始人王来春是郭台铭的"昔日小弟",而据说前期还是富士康进行的投资。 或许正是这些“内忧外患”,才使得富士康走上了造车的道路。

富士康的造车能力,究竟几何?

与智能手机代工的模式类似,富士康进入自动驾驶产业的方式也是通过代工的模式。富士康在制造 汽车 上不会推出全新的品牌,更多的是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以下简称“刘扬伟”)对于富士康造车雄心勃勃,此前曾表示预计到2025年,富士康将占据电动 汽车 代工行业10%的市场份额,综合电动 汽车 行业“群雄涿鹿”的竞争情况,以及传统燃油车品牌的市场渗透率来看,10%的市场份额可不算小。 不过,富士康造车的前景真能如刘扬伟所预想的那样吗?至少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恐怕还真未必。

1、造车伙伴多而不“强”

谈及富士康的电动车代工业务,不得不提的是其MIH电动车开放平台,这个平台由富士康推动建立,平台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分享电动车造车经验,以便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截至今年2月,MIH平台的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达到736个。 从MIH平台合作伙伴数量层面来看,富士康入局电动车行业所取的的打法,依旧是“广撒网”模式。 目前与富士康合作造车的企业中,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普遍的实力均不强,这是富士康目前造车所面临的的第一重困境

(图源:百度图库)

作为富士康的造车合作伙伴之一,拜腾的起点其实并不算低 。此前共经历了四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84亿元,背后的金主包括富士康、腾讯、苏宁和一汽集团等资本圈“大佬”。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拜腾早已“跌”出新势力造车企业头部行列。

2020年7月,拜腾就宣布了业务的停摆;据盖世 汽车 报道,2020年底,拜腾内部邮件显示公司停工停产时间将延至2021年6月30日。在此期间,中国区内地员工待岗,不予安排工作。 而在此背景下,富士康却依旧选择与拜腾展开深度合作。此前富士康曾向拜腾注资2亿美元;此外,拜腾 汽车 旗下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工作,也将交由富士康制造。刘扬伟更是直言,“与拜腾合作是我们布局电动 汽车 领域的重要一环。”

「智能相对论」认为,在特斯拉一骑绝尘,小鹏、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纷纷加大量产的大背景下,富士康却选择与“身陷囹圄”的拜腾合作,不免让人对于富士康未来在造车产业链上的位置和能力产生质疑。 而在「智能相对论」看来,富士康选择与拜腾展开深度合作,或许也正是因为其目前在造车产业的“尴尬”地位所决定的。

(图源:百度图库)

从入局时间上来看,富士康在此时才加大对于造车业务的投入,在时间层面上或许已经不算早。对此,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也有所表示:“现在才看清这个行业的趋势有些晚了,一二线品牌已经基本成形。”因而,富士康在造车伙伴的选择空间上其实并不多,“经验玩家”拜腾或许是最优解了。

2、富士康的“钱袋”禁不起“烧”

造车,可谓是一项“烧钱”的产业。这一点,从几大头部新能源 汽车 企业近期发布的财报就可管中窥豹。 蔚来刚公布的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年营收超162亿元,同比增长108%,但与营收的翻倍增长相伴随的却并非盈利,蔚来在去年全年亏损额53亿元。

另据数据统计,蔚来每卖出一台车要亏损5.3万元。 理想 汽车 在去年的营收数据为95亿元,净亏损约为1.5亿元,且在第四季度首度报告盈利。相较于蔚来,在全年车辆交付量二者相差不远的前提下,理想的盈利状况是明显好于蔚来的。

但不可忽视的是,理想目前仅有一款车型, 且其在四季度实现盈利主要是因为利息以及投资带来的大量额外收入。 小鹏的2020年全年报目前尚未公布,从蔚来、理想的财报数据来看,虽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亏损仍是主基调,且这种盈利的改善也是历时好几年。

此前行业内人士曾预计,2021年将是新能源车从 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的关键一年,但从目前仅有的数据来看,「智能相对论」认为这种论调或许还为 时尚 早。 富士康虽不造整车,主导搭建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降低造车过程中的开发成本。但MIH平台本身的搭建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绝非小数目,这涉及到硬件和通讯模组、软件应用、计算平台设计方案等诸多环节。

这也导向了一个疑问——富士康真的有足够的钱可以“烧”吗? 从富士康( 工业富联「SH:601138」 )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三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8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为13.54%;此外,截至2020年9月30日,富士康的现存货币资金为695亿元,比9个月前增加了约26亿元。

(图源:工业富联)

695亿元的现金储备多吗?蔚来2020年年度财报显示其现金储备达到425亿元,体量稍逊的理想的现金储备约为95亿元。富士康此前向拜腾注资2亿美元(约合13亿人民币),这笔钱虽不少,但这放在造车领域却也并不算多。 蔚来四年亏了429亿,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才实现7.21亿美元的净利润。

富士康的盘子更大,在手机代工业务仍为重要收入支柱的情况下,在造车领域的资金投入也只能是很限的,虽然刘扬伟表示短期内不指望电动车代工业务能实现盈利,但究竟要“烧”多久的钱才能盈利?目前谁也不知道答案。

3、硬件能力抗打,“软件基因”缺乏

虽在造车代工生产领域入局时间不早,但这并非代表富士康没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智能相对论」看来,富士康在造车的硬件层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车载面板。 富士康于2016年正式收购夏普,而夏普拥有一条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目前全球仅有夏普、京东方和TCL华星分别拥有10代及以上的先进液晶面板生产线,而这也意味着富士康在液晶面板生产上位居全球前列。 除液晶面板生产外,在车机系统、连接器等零部件的生产上,也是富士康的强项。

但要想实现真正的转型,除了硬件实力的强悍,软件能力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软件定义电动 汽车 ”的大背景下。而富士康为苹果手机进行代工的也仅是硬件层面,系统的设计则由苹果牢牢掌控。 在造车业务上,富士康为突破软件这层软肋,选择了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形式。据悉,AutoCore将为MIH平台提供计算平台设计方案,Tier IV则负责定义软件应用层的功能需求。

(图源:百度图库)

但这种合作能否补齐富士康在软件层面的短板,这种合作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在「智能相对论」看来目前是存疑的。翻看富士康此前的造车 历史 ,虽从2005年就开始有所行动,但没有哪次行动是切入行业头部位置,大多以草率收尾。 在电动车行业基本格局已经日趋形成的当下,头部企业在车载系统等软件层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壁垒,量产的不断提升也意味着供应链的构建已经相当成熟,留给富士康试错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造车代工厂,富士康前途几何?

富士康为电动车进行代工生产,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另一次“创举”。在这个尚属新兴的行业,还未出现成型的代工厂。富士康此举的意图也很明显,想如代工生产智能手机一样,抢夺电动车代工生产行业的规则制定权。

只是, 手机代工的经验和技术,能否迁徙到电动车代工生产领域呢?「智能相对论」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智能手机和电动车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一方面是体现在零部件的数量 上,一辆传统燃油车的零部件多达3万多个,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虽只有燃油车的2/3,但其数量仍远远超过智能手机。这同时也意味着电动车零部件的精细程度更高,对于富士康的代工能力要求更高。 而更为重要的一层是, 造手机的底层逻辑和造 汽车 二者存在差异

做手机与做APP的逻辑类似,先做出一个60分的产品,再慢慢试错和迭代,发展到80、90分,因而手机通常以几个月至一年为迭代周期。 造 汽车 则与建桥梁类似,零部件一环扣一环,不能差之毫厘,否则轻则发生召回,重则车毁人亡。因而造车的周期通常以三年为一个单位,电动车的周期相较于燃油车有所缩短,但2至3年也是常态。由于底层逻辑的差异,富士康之前的经验或许派不上太大的用场。

再将焦点从底层逻辑拉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 。刘扬伟强调称:“特斯拉是电动 汽车 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 汽车 的Android。” 在实践上,富士康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但「智能相对论」认为,不无夸张地说,新能源车企(尤其是头部)都想成为电动 汽车 领域的iPhone。

特斯拉在全球建有7座超级工厂,每个工厂的职能与分工也存在差异,上海工厂承担着量产的主要任务。蔚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研发制造网络已经形成,蔚来全球总部和量产车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整车试制生产线在南京,整车制造技术基地不久前落户合肥。

特斯拉和蔚来都把从研发到整车制造的环节把控在自己手中, 这也是由 汽车 行业封闭的供应链所决定的。 汽车 和手机不同,组装能力影响性能,最终决定 汽车 质量,这是一个车企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 因而新能源车企,尤其是头部企业,很少将整车制造进行外包,都是进行自研自产。 新能源车企交付富士康代工生产的,或许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部件。 特斯拉的 汽车 制造业务净利润常年只有2%,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车联网功能、在线系统升级(OTA)和全自动驾驶等软件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是否又会重复其代工智能手机只能“喝汤”的利润分配模式呢?或许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芯点评」“碳中和”进行时:绿色新基建成产业链下一个风口?

如果你在蚂蚁森林种过树,那恭喜你,你就参与了碳交易。

你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购票等行为,都可以减少碳排放量。这些减少的排放量可以转化为能量,用来在支付宝养一棵虚拟的树,支付宝对应在需要种树的地方种下一棵树。

很多人看来,蚂蚁森林只是一种线上积攒能量线下种树的游戏。其实它的背后有一个隐藏着10亿元的碳交易市场。

19年,联合国给每个国家定了碳排放限了额。但是如果有企业的碳排放超额了,是可以花钱向其他企业购买的,于是不少企业便看准了这个商机。

特斯拉算一个,在过去五年里,出售碳排放额度为特斯拉带来了33亿美元的收入,仅2020年这项业务的收入就接近总额的一半。

支付宝也看到了这个商机,在支付宝里给用户设定了个人碳账户。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同时也顺手赚一笔钱。

现在已经有5.5亿人在荒漠地区种了2亿颗树,减少碳排放1200万吨。以北京的碳交易市场每吨90元计算,创造的价值是10.8亿。

也不能这么理解,虽然蚂蚁森林存在着商业利益,但是,是用户出力保护了环境,而且个人的碳节余目前是没有交易市场和渠道可以输出的,不给蚂蚁森林,也只能白白浪费掉。支付宝是收集个人碳节余,集中力量办了大事儿。

不过,以后我们或许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跟蚂蚁金服是有合作关系的,在蚂蚁森林种了好几棵树呢!

特斯拉上天了,马斯克飘了

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殆尽。美国宇航局的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的两倍。

这些数字让人类深刻意识到碳排放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因而“碳中和”的概念被推上了高峰。

高瓴创始人兼CEO张磊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指出,全球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 历史 时期,促成包括能源、制造、 科技 、等众多行业的价值链重构。

张磊也透露,高瓴按照“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深入布局了光伏、新能源 汽车 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

“碳中和”将“倒逼”企业的低碳转型,围绕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一条静默无声的新赛道已浮现身影。

“碳中和”进行时

“碳中和”即以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自身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自19年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

如今,世界各国都已制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大多数发达国家从达峰到作出2050年碳中和承诺的过渡期约60年,而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过渡期不过30年。

同时,国内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主动作为,去抓住“碳中和”这一 历史 机遇。

特斯拉去年光靠出售碳排放积分就获得了15.8亿美元的收入 ,这一收入源于美国11个联邦州要求当地 汽车 厂需在2025年之前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 汽车 ,如果完不成就必须从特斯拉等能源企业购买积分,否则就要受到巨额惩罚。与特斯拉相同的是, 国内的蔚来 汽车 在2019年便产生10万个新能源积分,折算下来能产生1.2亿元的收入。

亚马逊在2019年上架了大批贴有“气候友好承诺”标签的低碳商品,均使用了低碳环保技术。苹果在去年秋季发布会上宣布取消随机附赠耳机和充电插头,称将为生产和物流等环节每年会减少200万吨的碳排放,而苹果此前早已成立了绿色能源公司直接开卖绿色电力。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直接投资了很多碳中和相关项目如碳捕集、碳封存技术,他认为如果不能把碳排放扼杀在摇篮里,那就必须间接消碳。

国内互联网 科技 企业如腾讯、阿里、百度在数据中心等节能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基于各自的节能技术,每年能减少碳排2.33万吨,能耗降低七成以上。而它们与国外的 科技 巨头一样每年购买的清洁能源量都在逐年增加。

全球多家企业投身于碳中和的事业中,一方面是环保追求使然,另一方面是其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发展前景。

产业链的新机遇

张磊指出,实现碳中和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带来经济竞争力提升、 社会 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资机遇。

以“新能源 汽车 ”为例,涉及到整车、电池、电机和锂矿,覆盖领域之广,关联公司之多,在这条碳中和的赛道之上,受益的上下游企业都将呈现可观的增长态势。

推动绿色能源技术、低碳技术是新兴产业的增量创新,同时也是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较为弱后的传统产业的助推力。比如,像农业这样的行业,长期以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忽视乃至遗忘它,但技术创新为农业 科技 孕育新的生机。

技术的发展可以有选择性地倾向绿色和低碳。比如,为了帮助应对气候变化,IBM已经连续四年发起“代码集结号”全球挑战赛,吸引了17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万开发人员和问题解决专家加入,并开发了15000多个应用程序。IBM“代码集结号”倡议负责人Ruth Dis表示:“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集体创造力和尖端技术来取得持久的变化。”

去年获胜的解决方案Agrolly是一款旨在通过提供气候和农作物预测和建议来支持小农户的应用程序。自去年10月以来,Agrolly团队将其解决方案扩展到了新市场,并为蒙古、印度和巴西的500多农民提供了手把手的培训,这些农民正在测试并使用该应用程序来对抗气候变化的影响。Agrolly还与IBM志愿服务队合作制定了部署,在未来几个月改进和测试他们的技术。

今年早些时候,IBM 还宣布将在2030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其运营的175多个国家和地区优先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并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近期IBM研究院宣布在加速发现新的碳捕获、分离和存储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

张磊表示,对企业而言,低碳转型是打破发展惯性、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更是主动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 历史 机遇。因此,推进“碳中和”既是企业应对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将奠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势。

当绿色转型成为明天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 社会 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无论是层面的策略,还是企业自身迈入碳中和领域的举措,都预示着将来这条新赛道会上演激烈的追逐战。(校对/Carrie)

特斯拉市值“起飞”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5个通用+福特

文/一刘(创新观察者、创业分析师)

特斯拉上天了!

嗯,说的不是特斯拉的车,而是它的股价。

这两天特斯拉的股价大涨,再次逼近700美元大关,市值突破6500亿美元。

超过前五大传统 汽车 厂商,丰田、大众、戴姆勒、通用和宝马市值总和,而且是远远超过。

(丰田市值大约2000亿美元,大众约1000亿美元,戴姆勒约700亿美元,通用640亿美元,宝马560亿美元)

不仅如此,特斯拉的市值还超过了所有传统燃油车市值总和的一半。未来要获得全球 汽车 市场一半的份额才对得起这个股价。

看到这些数据,一刘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前瞻性,当初用猎鹰9重型火箭将特斯拉的跑车,带上天的时候也许就预见到了,特斯拉的股价也会上天啊。

股价上天,马斯克的身家也跟着飘了起来。

飘到什么程度呢?一年之内,财富大约增加1400亿美元!大概是国内富豪榜前三,钟睒睒(农夫三泉创始人)、马化腾、马云财富的总和。

全部身家达到1673亿美元,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仅次于亚马逊贝佐斯的全球第二富豪。

去年,马斯克的身家200多亿美元,仅排在全球富豪榜第36名,现在一下子窜到了第二。

论成为千亿美元富豪的速度,马斯克当属全球第一。

不仅如此,马斯克还将一夜暴富,不,一年暴富的标准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那真的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后来者了。

飘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他在特推上发文惊呼:特斯拉的股价太高了!

你以为他是真的这么想吗,完全不是,他是在向空头***:做空特斯拉,做梦吧!

7月份的时候,一个名叫多夫曼的基金在470美元的时候做空了特斯拉。

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信号,特斯拉在500美元的时候增发股票,说明公司股价已经见顶。

小马哥可能是对此不满,于是,他在特斯拉的商店里,推出了一款特殊的商品:红色短裤。

嗯,就是那个很多人喜欢本命年穿的那种红色。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跟超人学的。

为什么要卖短裤啊?

因为“做空”的单词和“短裤”的单词都是“Short”。

“做空短裤”的售价不便宜,69.42美元,大概是455元人民币,后面印有“S3XY”的金色字样,分别代表特斯拉的四大车型Model S、Model 3、ModelX和Model Y。

据说,这款做空短裤上线三天就售罄了。

这种任性,是不是很有马斯克的风格?

股价上涨,你以为跟特斯拉盈利有关?不是的。

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都是来源于碳积分的监.管红利。

稍微解释一下碳积分。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推广电动车,要求传统 汽车 制造厂商,每年必须生产一定数量的电动车来促进转型。如果生产的量不够,可以去购买碳积分排放额度来让自己合规。

特斯拉没有燃油车,没有碳排放,所以就可以卖给传统 汽车 厂商。特斯拉就靠当卖炭翁盈得利。

那么特斯拉的股价上天到底跟什么关系最大呢?

当然是YI情!

YI情之下,全球经济低迷,货币增发,欧美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利率为负!

前不久,我们国家在欧洲发行了一个4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利息是负0.152%。

你没看错,是负的,也就是说我跟你借100元,5年后我只需要还你99元。

但没想到的是,竟然遭到疯抢!

这种亏本生意为什么有人愿意做,因为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还不如拿去炒股呢?

所以,美国股市大涨,特斯拉暴涨,都是YI情助推的。

那些做空机构,用盈利、销量、市场占有率等理性指标去衡量特斯拉,亏得血本无归也就不奇怪了。

YI情之下,行情都不太好,都是资产泡沫,怎么办?只能与泡沫共舞。而特斯拉恰好是那个坚硬一点的泡沫。当然,也是最大的泡沫。

股市上涨,是好事。但是像吹气球、滚雪球一样膨胀,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一旦气球炸裂,雪球融化,留下的,嘿,一地鸡毛都没有。

特斯拉股价上天,是好事吗?

对那些赚了钱的人来说或许是的,但是,对于特斯拉这家公司来说,未必是好事。

股价上天,并不意味着特斯拉上天,那些拥有股份的员工,趁着机会走人,谁还有心思造车,还奋斗什么?现在就是巅峰时刻啊。

华为不上市,任正非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当一个奋斗者失去了斗志,也就是一个公司最危险的时候。

一个公司走到顶点,也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特斯拉上天了,它的车早就上天了,股价如今也上天了,马斯克这个人迟早也是要上天的,嗯,我说的是他移民火星的事。

我们常说,在创业者面前,有三座大山,现在,可能更多了,创业者要想滚石上山,太难了。

那***嘛一定要上山呢,我就不能绕过去,不能挖个隧道,不能飞过去吗?

特斯拉,被誉为“ 汽车 界的苹果”,但它在 汽车 界的地位,远不如苹果在手机界的地位,它的颠覆者已经在路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一刘要跟你分享两款与特斯拉错位竞争的产品,看一些高明的创业者,是如何去超越、甚至颠覆特斯拉的。

特斯拉如果倒闭了车还能开吗

特斯拉是马斯克持有的唯一上市公司股票,而就是这一支股票,市值突破了5000亿美元,也让马斯克跃居全球第二大富豪。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特斯拉股价以555.38美元收盘,上涨6.43%,公司市值首次超过5000亿美元,达5264亿美元。

随着特斯拉的股价掀起一波飙涨行情,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彭博亿万富豪排行榜显示,马斯克目前的身价为1279亿美元,超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1277亿美元,仅次于亚马逊CEO贝索斯的182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富豪。

虽然今年车市整体遭遇了突发疫情的负面影响,但特斯拉的股价在今年反而一路狂飙,上涨了约550%。再加上一周前,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普500指数正式纳入特斯拉,使得特斯拉的股价上涨27%,在盘后交易中大涨9%。彼时凭借逾3800亿美元的市值,特斯拉成为华尔街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也因此,标普道琼斯指数表示,特斯拉将在12月21日开盘前加入标普500指数。原因在于,特斯拉市值过于庞大,还需咨询投资者应一次性加入或分两次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被纳入标普500指数,企业必须将总部设在美国、必须在纽约证券、纳斯达克或CBOE上市,且市值要在82亿美元以上。此外,企业还必须要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特斯拉今年的表现显然已经超乎要求。今年1月,特斯拉成为美国第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汽车厂商;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共交付13.93万辆汽车,创下新高,总产量同比增长了76%,达到14.5万辆;第三季度净利润总营收为87.71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虽然全球新能源品牌市值排行榜并不稳定,特斯拉的产量也仅为丰田、大众和通用等竞争对手的一小部分,但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远超这些行业巨头。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几乎是通用和福特市值总和的5倍,相当于2.5个丰田,6个比亚迪与蔚来的市值总和。

而且,按金融市场的乐观预测,特斯拉新一轮涨势才刚刚开始,有分析师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特斯拉股价或许翻番。在最近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三年来首次给予了特斯拉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大幅上调62.2%至540美元。这意味着,以特斯拉周二的收盘价来计算,特斯拉还有22.3%的上涨空间。

不过,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Daniel?Ives也指出,购买特斯拉股份对于投资者而言依然存在相当大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的“收益质量问题”。

据了解,特斯拉的收益并非实打实地来自汽车销售,其中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向其他公司出售自己的“碳信用额度”。此前,特斯拉方面也表示过,出售碳排放额度是公司重要的一部分收入来源。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共计从售卖碳排放中获得7.82亿美元。行业也一致认为,上半年特斯拉能在疫情影响更为明显的阶段实现盈利,碳排放积分起了关键的作用。

“特斯拉的成就必须走在市场期待之前,目前特斯拉所要面对的是市场前所未有的积极预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对手,因此,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需求端,只要出现任何疏漏,特斯拉的股价就会遭受负面影响。”Daniel?Ives补充道。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估值升高的同时,存在更大的压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为什么那么火?

能开。第一,特斯拉会不会破产?

那么首先我们来聊一聊特斯拉会不会破产这个问题。据数据显示,特斯拉现在每分钟的花费超过6500美元,这不是说它一分钟要花6500美金,而是说它平均下来每分钟它的账面上会减少6500美金的现金,这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很有风险的一件事,因为大家知道比如说汽车厂商他们的营业额都非常高,都是几千亿人民币来计算,哪怕是合资车企,如果大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几千亿美金来计算的一个规模,那么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现金的流动,因为大家知道一台车它有很多无数层级的供应商,从消费者购买产品到整个的研发环节到整个的制造环节一直到整个的这个前端的每一个供应商的话,现金是在一直循环流动了,一个车企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他的现金流的效率高不高。比方说大家会发现大企业中丰田的利润是最高的,这跟他整个制造环节上对于精准化和时间标准化以及整个现金流的流动性上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那么特斯拉这方面为什么会有很大的问题呢?因为它车卖的少,就是从企业获取现金的渠道是少的,但是他企业的开支等等各方面以及供应商的各种开支又大,所以就会造成大家的直观印象就是特斯拉基本上卖一台车是亏一台车的钱,而特斯拉历史上的唯一一次盈利是因为它当时有美国有碳排放积分政策,就是他把他自己的碳排放的积分卖给了别的车企,回笼了一些资金,而赚了一些钱导致了盈利,所以从这里你就会看出不管是现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还是说已经造车造了很多年的特斯拉,实际上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破产,因为他是一家上市公司,他有各种各样的融资和重组渠道,它的股份也可以做一些更多的一些升值变现,只要他的产品能够持续被消费者买单,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只要特斯拉能够持续融到钱,他应该不会有破产的风险,但是如果,长期融不到钱或者说没有在制造领域上有更多的现金流回报的话可能这家公司也随时面临3到6个月真的会破产的风险。

第二,特斯拉会不会国产?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特斯拉会不会国产,关于特斯拉会不会国产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传闻很久了,但是从今年释放出来一些信号我们可以看到比方说合资股比会逐渐开放,包括像这个新能源的企业可以直接的做投资而不需要做合资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的国产应该是与其独资化密不可分的,而且特斯拉一直想希望能够在上海进行国产,因为在临港地区的话,其实有比较大的土地余量,可以让他早更大的生产厂,甚至于特斯拉曾经规划过在中国要实现20万台每年的一个产量。之前也有消息说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是在中国成立一家外商独资的一家公司,但是从目前来看特斯拉伤害有限公司更像是一个特斯拉将来在中国发力的一个总部可能是一个财务或者说用来将来持股特斯拉在中国各种生产制造领域投资的一个前提的一个股东,那么更多的可能性特斯拉还会在中国用合资的方式来建厂或者做投资,就像比如说通用有个通用中国,但是他在中国的制造领域这方面则是由上汽通用来合作,那么将来不排除可能特斯拉会去临港或者什么这些方面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去制造车辆,这样的话对于他的本地化和本土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支持保障的一个前提,否则的话如果你独资进来我为什么要给你提供这样的条件,让你在上海去制造特斯拉的车型,所以这一点上而言,小编认为特斯拉国产将来应该是大势所趋,但是国产的主体应该还是合资公司为主,而并非传言中的特斯拉自己单独建厂,单独制造车辆以及单独销售车辆。

第三,特斯拉的产品还能买吗?

那么最后再来回答一个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特斯拉的车到底能不能买呢?会不会说我买了特斯拉之后过了几个月,然后特斯拉宣布了破产然后我的车没有超级充电服务了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便利支持,也没有软件的升级了,这怎么办呢?其实从目前市场上特斯拉在销售的车型而言我觉得不管是Model S还是Model X以及即将来到中国市场的Model 3而言就是说这个厂商它本身还是一个非常具有产品魅力的一个厂商,而且它的很多服务是跟他的企业所绑定的,比方说你希望享受超级充电服务,他有免费的超级充电桩以及他的OTA的在线的不定期的一个升级,所以就是说他不像传统的燃油车。

就是说大家以前比方说通用有几个品牌他倒闭了,比方说庞蒂克倒闭了,但是你的庞蒂克的车依然能开,依然能用,可能你特斯拉的车如果特斯拉倒闭了,你依然能够使用它,但是可能比如像类似于超级充电服务包括像软件的在线升级等等这些东西可能就不复存在了,甚至于你以后比方说要置换什么的可能也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就是车辆的价值会有很大的一个损失,因为特斯拉其实因为它的企业的明星光环效应在,其实他的车本身的售价上还是相对而言比较有竞争力的也有很多高端用户非常喜爱去够买的一个车型,所以小编个人觉得对于普通用户闻言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特斯拉这个品牌或者位置着迷的话包括像Model 3这样的产品我建议还是等到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或者在海外市场做得更好一些或者在中国真正国产落地之后你再去购买它,可能你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性价比以及更稳妥,因为这个企业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如果说目前这个时间段小编个人觉得如果你很喜欢它的Model S或者Model X这两台车的话,你还可以购买它的因为,我相信不管是从美国的角度还是从这个Elon Musk他本人的角度而言,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特斯拉这个企业继续运转下去,而且会提供更多的更好的产品,其实他的产品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以及汽车行业传统的批量制造,现金流,这些方面能够做一个很好的契合,这可能也是将来所有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当你的产量是一万台两万台,说你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你希望跨越到20万台30万台50万台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编个人觉得普通用户不用特别担心说我是特斯拉车主或者说我打算买特斯拉,特斯拉现在这个资金状况和企业状况到底能不能买,我认为问题不大,如果你喜欢他你去购买它,我相信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对于说你对特斯拉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好感或者怎么样的话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买电动车的话你还是可以买一些国内本土品牌的或者说造成新势力们将来会产生出一些电动车可能在中国市场这是更具性价比的,而且更适合中国用户的一个选择。

很多人特斯拉离职的原因:

1.特斯拉的车不赚钱

尽管特斯拉主营业务是卖车,而且特斯拉汽车的销量很大,但实际上特斯拉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自通过卖碳排放额度而得到的。如果扣除这部分收入,单纯看特斯拉卖车的收益,其实特斯拉一直在赔钱。尽管现在美国疯狂放水,股市热情高涨,投资者不怕赔钱。但一旦信贷收缩,股市泡沫破灭,在经济低迷时候,没有多少投资者愿意投赔钱的项目。

2.马斯克的太分心了

马斯克旗下的公司太多,每家公司的业务线几乎不重合,且大部分公司都从事前沿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马斯克对这些公司都亲力亲为,从长远来看,他的精力必然是不够的。

3.监管部门的关注

马斯克常常做一些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事情。例如前段时间宣布特斯拉接受比特币支付,又力挺狗狗币。这些行为事实上导致了马斯克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操纵。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他高调的言行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只是时间问题。

4.传统车企的竞争

目前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了宝马、通用汽车、法拉利、梅赛德斯和福特的总和。但和这些老牌的车企相比,特斯拉是否拥有更多的工程师、更优质的渠道、更庞大的和更忠实的用户?显然不是的。

5.苹果公司对于特斯拉的冲击

如果说特斯拉相比于传统车企,还有着自带的科技光环加成,那么苹果公司加入汽车行业的竞争后,特斯拉最大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苹果公司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基因还是产品的外形设计、炫酷程度,都足以对特斯拉造成致命的冲击。而且苹果公司有着更为成熟的供应链,它极有可能在价格上就击败特斯拉。

标签: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