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伤亡事故-特斯拉事故案例

tamoadmin 0
  1. 网红特斯拉“失控门”再现? 北京一辆特斯拉Model S意外撞楼
  2. 特斯拉撞树两人身亡,特斯拉的主动刹车系统真的不好用吗?
  3. 广州一特斯拉撞树后起火自燃,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4. 特斯拉“失控门”的关键先生:博世iBooster该不该背锅?

特斯拉因旗下车辆“突然加速、刹车失灵”而被投诉***的案例又增加了一起。

中的女主角张女士在接受当地河南广播电视台访时介绍称,2月21日,其父亲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3载着家人在国道上行驶。路过一个十字路口减速时,其父亲说了一句“刹车失灵了”。随后车辆追尾了两辆车,最终撞击路边的水泥防护栏才停下来事故造成张女士父母受伤并还在住院中。

事故发生后,据张女士表示,当地特斯拉4S店向其提供了一份“(车辆)在几点几分当时车速是多少”的数据。对于这份数据,张女士明确表示不接受。

特斯拉伤亡事故-特斯拉事故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这起事故,张女士称:“就是刹车失灵!踩下去了,没有反应,车辆没有减速。”

在“特斯拉女车主坐车顶***”在网端发酵后,特斯拉官方于3月10日发布一份“关于河南安阳车主***的说明”作为回应。

在这份说明中,特斯拉称,在事故发生当晚,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显示,事故发生于2月21日晚上6时,事故地点为341国道段村路段。认定张先生(上述***张女士的父亲)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此外,特斯拉还在这份说明中称,经过对车辆数据和现场照片查看和分析,车辆在踩下制动踏板前的车速为118.5km/h,制动期间ABS正常工作。自动紧急刹车功能发挥了作用,未见车辆制动异常。

特斯拉称,愿意协助张女士完成车辆维修和保险理赔事宜,却遭到拒绝。

据特斯拉在上述说明中透露,当地民警每日平均出警5次对张女士进行劝解,并在3月9日,由郑州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邀约了张女士和特斯拉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特斯拉方面表态称愿意垫付第三方检测费用,但张女士仍旧不认可交警判定结果,也不同意第三方检测。最终在市监局工作人员劝解下,终于同意选择第三方检测技术机构后协商鉴定事宜,并签署调节书。

“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未说过不同意调解。同时,我也从未不同意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来鉴定。”张女士在接受访时表示,“因为我觉得传统(燃)油车的鉴定和电动车是有区别的,所以希望能更慎重一点,找一家权威且双方均认可的机构来鉴定。目前,我正在多方咨询相关业内人士。”

此外,对于特斯拉所称的未见车辆制动异常情况,张女士表示,其父亲驾龄超30年,最基本的交通规则还是懂的,更不会拿家人生命来开玩笑。

“我曾多次向特斯拉方面要求提供车辆事故前的行车数据,但均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婉拒了。迄今为止,我仍未拿到一份完整数据。”因此,张女士对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对于该起事故的原因,或许只有等各方皆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出炉后方能最终平息各方不同声音。

3月10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似乎有所指地转发了一篇标题为“谁闹谁有理?最高法:让遵纪守法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解读最高人民***工作报告的文章。

事实上,网络上有关特斯拉“突然加速”、或“刹车失灵”的投诉或报道已经有不下十多起案例。对于这些案例,目前特斯拉与***车主也是各执一词。对于特斯拉出具的车辆“行车数据”也频遭质疑。

在相关案例中,虽然特斯拉往往第一时间通过提供车辆后台数据来自证清白,但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让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很难获得车主的信任。

由此,相关监管部门是否能够主动介入并承担起“裁判”角色?既往案例也显示,寻找双方均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往往最后成为了解决***的关键。

随着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智能电动 汽车 的销量不断增加,往后类似相关案例也只会增多不会减少。相关监管部门以往针对燃油车的监管手段或许不再适应。而眼下,成立扮演“裁判”角色的第三方权威检测平台已经成为智能电动 汽车 消费市场的迫切需求。

来源 界面新闻

编辑 杨阳

校对 夏寒

网红特斯拉“失控门”再现? 北京一辆特斯拉Model S意外撞楼

11月13日,“广东潮州一特斯拉失控致2死3伤”在网上发酵,相继有多段事故曝出。综合《汽车行业关注》此前报道,发生在11月5日清晨6点42分,一辆准备靠边停车的Model Y车型突然转向并缓慢加速,起初Model Y一度避让路上行人及车辆,但随着车辆速度急剧提升,驾驶员失去对Model Y的控制并连撞4人,最终导致2死3伤,其中包括一名高三学生。同日,事故车辆驾驶员詹先生接受媒体访,透露当天事故的详细过程。当然,对于特斯拉而言,尽快公布调查结果是对于品牌负责,也是对用户负责,如果车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而理应对外公布并取相关措施,避免相同悲剧的发生。

潮州特斯拉事故最早目击者发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特斯拉和肇事司机各执一词,真正受害者连发声机会都没有了!

潮州特斯拉事故仍在发酵中,目前车主和特斯拉双方各执一词。就网上的讨论而言,大多数人也都在关注车主有无踩刹车,特斯拉有无失控,并有不少专业人士给出专业的技术分析来推断此次事故的责任方是谁...

但特斯拉安全事故背后的罗生门早已不是一两次的个例,近年来类似安全不胜枚举。但是因为特斯拉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公共设施损害、社会安全威胁等问题,是不是更应该值得关注?

根据报道,此次潮州特斯拉事故造成2位路人现场死亡,3位人员受重伤!每一位受害者都牵连着一个家庭。可想而知,这起事故中不幸身亡的逝者给其家属带来的伤害更是毁灭性的,不可修复的。

例如其中一名逝者系饶平四中高三学生,正值人生最好年华。饶平四中校长表示,不幸遇难的学生读文科成绩不错,望交警尽快调查出事故真相,以安慰学生家属和同班师生。事故发生后不久学校领导已经组织老师对学生家属进行了安慰,希望能够尽量减轻家属的伤痛。

但是请问,一位父母的好女儿,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朋友,祖国的未来栋梁,还未来得及实现人生价值,阅尽人生风景,就此黯然陨落,这样的伤痛,谁能承受!是特斯拉,还是肇事司机?!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想在这场争辩中获得胜利,无暇他顾。

可这样的悲剧,还不止一个啊!在这起事故中,造成了2人现场死亡!3人重伤!逝者的冤屈谁来洗刷!伤者的余生,能否平安顺遂!

因此当特斯拉将责任强按在肇事者身上时,当肇事司机极力否认责任时,当网络舆论站成两派开战时... ...

是否能有一丝人性的关怀,来关心在本次事故中受到直接伤害的人以及身边亲人?甚至受事故影响被破坏的公共设施、事故见证者的心中阴影,谁来抹平?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等着错误一方去承担责任。但51君认为,这些对错在生命面前,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他们,都有不可推卸责任。

11月14日,潮州特斯拉事故肇事司机的家属通过对这起事故进行回应,交代事故发生过程及初步处理情况。访内容里有提到目前肇事家属垫付了18,000元的交强险,而商业保险理赔需要事故出具责任认定才能进行理赔。

11月16日,潮州特斯拉车主家属表示,他们至今没有拿到事故车辆的行车数据,如果不能在交警和第三方机构检测之前拿到数据,他们不会承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鉴定结果。

按照目前车主跟特斯拉双方焦灼的状态,不难看出调查结果还要等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受害者而言何时能获得理赔,更是遥遥无期。

可悲!可叹!可怒!可恨!

由此51君又想起过去一起起特斯拉事故,特斯拉固然胜诉有之,但无疾而终的罗生门也不胜枚举。

去年,“上海特斯拉女车主车顶***”轰动一时。时至今日,这起***案还没有正式的结果公布。女车主的诉求仍在网络发声,希望特斯拉能够提供其时的原始数据。目前女车主的事故车已停在特斯拉门店前一年多,如今被罩上了车衣。

特斯拉车顶***当事人微博截图

还有“林志颖特斯拉”,驾驶者林志颖后险丧生,经好心人搭救后捡回了一条命。后来通过救治后身体基本得到恢复。但交通事故的原因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仍然成迷。

也许有人会认为,车企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本是一场拉锯战。但不知各位是否注意,随着特斯拉与车主之间的***越来越多,已经渐渐从对特斯拉或车主的攻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51君了解到,因为新能源汽车起火,刹车失灵等事故频发,有些地方的小区已经贴了指示牌,禁止特斯拉汽车入内。

此外,国内某些机关单位、医院等地方,也禁止特斯拉汽车入内。具体原因为特斯拉车身安装了大量摄像头,会随时监控或周围的场景,存在隐私安全隐患。

网络上关于“***”、“看到特斯拉躲远点”、“好怕它刹车失灵”等言论更是不绝于耳。

是的没错,谁会明知危险而孤身涉险。网络上对特斯拉的揶揄,实际上是公众不安心理的体现。要知道,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量约为32.1万辆!过去10月的销量更是达到71,704辆!

如此大的保有量,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变相埋下几十万“移动”!由此造成的潜在公共安全威胁,特斯拉真的能够置身事外吗?

实际上从众多“刹车失灵”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有的车主对特斯拉的操控、单踏板模式都不是特别的熟悉,才会导致接连不断的事故发生。而在车辆交付过程斯拉是否有对车主做出明确的告知义务呢?

例如小鹏汽车,同样具有NGP城市领航这类的高级别驾驶系统,但驾驶员首次使用必须在小鹏汽车官方APP上强制观看学习,并完成考试后才能开启该功能。加强用户对于该功能能力的认知与使用方式的掌握。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特斯拉在驾驶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其技术有无做到广泛普及又是另一番现象。这个过程斯拉是否存在失职?安全隐患问题该如何解决?

实际上,智能汽车可能引发的潜在危险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它不是社会学家口中讨论的未来可能性,已经切实影响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而汽车品牌,作为产品的生产方,有无限的义务对产品的安全及使用安全负责。

对此51君希望对特斯拉说,先进技术如洪水猛兽,如果还无法驯服这只猛兽的话,请用牢笼将它关好!尽快给出事故声明,还受害者和广大用户一份安全,并尽快消除这份不安全因素!

不知各位读者又是如何看待频频发生的特斯拉安全事故,同时对社会学有研究的读者朋友们能否讲讲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特斯拉”?

更多内幕!潮州特斯拉事故司机发声

11月13日,“广东潮州一特斯拉失控致2死3伤”在网上发酵,相继有多段事故曝出。综合《汽车行业关注》此前报道,发生在11月5日清晨6点42分,一辆准备靠边停车的Model Y车型突然转向并缓慢加速,起初Model Y一度避让路上行人及车辆,但随着车辆速度急剧提升,驾驶员失去对Model Y的控制并连撞4人,最终导致2死3伤,其中包括一名高三学生。

针对此事故,特斯拉官方接受红星新闻访时回应:后台数据显示:(1)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2)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3)行驶期间驾驶员四次短暂按下P档按钮,又快速松开,同时制动灯也快速点亮并熄灭。

同日,事故车辆驾驶员詹先生接受媒体访,透露当天事故的详细过程。据其描述,当天和往常一样驱车前往店铺,到了店里脚松开油门并放到刹车踏板上,正常情况下特斯拉有动能回收会自己停下来,但那天不一样,不会停,脚踩刹车后发现刹车踏板上硬的,于是又踩了两下,还是没有效果,那时候车辆还很慢,于是就按了P挡,此时车辆开始加速,一下子就冲了出去,出于本能反应躲避了来向的电动摩托车

后来,车辆已经控制不住,于是便想找障碍物将车辆撞停,此时车速已经飙到100km以上,那时候只能专注行驶,躲避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那时候方向盘还是可以用的。詹先生表示,那时候还很清醒,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怎么样,只是想着不要连累太多无辜的人,最后到了撞车地点的那个路边,撞了一辆三轮车后什么也不知道了,人已经昏迷了。詹先生坚称车辆失控,事故当天及前一天均未饮酒,而且事发时脚一直放在刹车板上,未踩油门。

据现场监控显示,Model Y车头严重变形,几乎看不出原貌,左右侧车门被打开,可见驾驶舱内蓝色的安全气囊。据了解,该事故造成2死3伤,其中死者包括一名骑单车准备去上学的高三学生。事故发生后不久,校方多位老师赶到现场帮忙。校长称,不幸遇难的学生读文科成绩不错,望交警尽快调查出事故真相,以安慰学生家属和同班师生。

目前,对于该事故双方各执一词,事故车主坚定“刹车失灵”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特斯拉方面则表示驾驶员全程未踩刹车。

其实,导致该事故发生的原因无非只有两个,要么是产品出现问题,要么车主操作失误。当然,在更多信息或官方数据报告出来之前,无法判定这到底是车辆故障还是操作失误,而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显然该事故短时间内也不会有突破性进展。不过,EDR数据是调查事故原因的重要突破口,EDR可以记录车辆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三个阶段中汽车的运行关键数据,如车辆速度、车辆碰撞加速度、驶系统、驾驶人在发生时的反应动作等信息,但鉴于特斯拉掌握关键数据,且明确表态“驾驶员全程未踩刹车”的情况下,权威机构也很难做出鉴定。

《汽车行业关注》认为,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最好给自己的汽车安装行车记录仪或者黑匣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用来复盘当时的情况,来判定究竟是究竟是谁的责任。在官方结果未公布之前,我们不必妄自揣测、极端评判孰是孰非,真相自然水落石出。当然,对于特斯拉而言,尽快公布调查结果是对于品牌负责,也是对用户负责,如果车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而理应对外公布并取相关措施,避免相同悲剧的发生。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特斯拉撞树两人身亡,特斯拉的主动刹车系统真的不好用吗?

特斯拉,又出事了!

“失控门”再现?Model?S意外撞楼

日前,一位新浪用户爆料称,在北京市西三环航天桥附近一小区内,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S发生事故,直接撞到居民楼。

原因博主内容的说法,事故发生时车辆突然失控,以80km/h的速度撞向居民楼。现场显示,Model?S的车头已经钻入一楼阳台底部,巨大冲击力将阳台钢筯撞到外露。

好在,没有人员伤亡的相关报道,同时,特斯拉官方也未作出解释说明。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特斯拉在2020年的“第好几次”事故。

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将开始审查一份来自独立投资者Brian?Sparks的***书。

值得说明的是,该***书声称特斯拉汽车存在意外加速隐患,可能波及2013年到2019年生产的50万辆特斯拉汽车。其中包括Model?X、Model?S和Model?3车型。

对于这件事,特斯拉在早前也发布官方声明,表示特斯拉车辆不存在“意外加速”情况。同时,特斯拉称,***书完全是虚的,是做空者对特斯拉的抹黑。

另外,特斯拉还表示,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无意间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的优先级更高,此时加速踏板的指令不会发生作用,电机扭矩也会被切断,持续踩下制动车辆就会被停止。

如今,一次次“失速”事故,又再次让特斯拉的安全,成为了行业的焦点。

意外加速,特斯拉“失速”接二连三

最近这一年,特斯拉的“失控门”可谓愈演愈烈,虽然很多还没有结果,但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将矛头指向了“失速”。

今年6月,一则关于“疑似特斯拉Model?3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自动加速且刹车失灵,最终造成”的消息在网络中流传。

事后有消息称,该车主陈先生称,事发前车子在行驶状态下突然提速到127km/h,他踩刹车没任何反应,开了约8公里后,最终在道路尽头撞上土堆后起火烧毁。

针对该,特斯拉提供调查结论:事发前到事故发生,只有加速踏板踩下的信号,没有刹车踏板被踩下的信号,现场也没有发现刹车痕迹。

简而言之,就是这起事故并不是失速造成的。

两个月后,也就是8月9日,一辆特斯拉Model?3突然冲进上海杨思路上的一个加油站内,加油站内的防撞杆、立柱等设施被直接撞坏,特斯拉Model?3车头严重受损,车内安全气囊直接弹出。

三天后,温州也发生了一起事故,一辆特斯拉Model?3以超高的速度撞开了停车场的拦截杆,随后猛烈撞向停车场内的车辆,并反转停止。Model?3车头受损严重,车主经过7个小时的抢救,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当然,上面两个案例,指向的同样是“失速”。

除了国内,国外也同样有这样的发生。根据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9日,韩国首尔一辆特斯拉Model?X在一公寓停车场内突然撞墙并起火,事故造成一死两伤。

司机透露,在撞墙之前,这辆Model?X就已经失去了控制。

当一系列都指向“失控”的时候,我们就不由得对特斯拉的“驾驶”产生怀疑。

自动驾驶,是创新还是鸡肋?

与网红一样,特斯拉在车主当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人设IP,那就是“智能科技”,再往小了说,那就是“自动驾驶。”

自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推出以来,其可靠性就一直饱受质疑,因为在业内看来,这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在一系列事故发生后,特斯拉针对其Autopilot开始弱化自动驾驶属性,强调该功能为驾驶,并不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

换句话说,在开启Autopilot?自动驾驶后,驾驶员仍需要对车辆进行主动监控,如果出现问题,特斯拉也是免责的。

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到底有用没?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曾作出测试,并表示,特斯拉的第一代自动驾驶能够将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减少?40?%以上。

如今,特斯拉的驾驶也基于原来的版本,推出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特斯拉为海外部分车主,推送了FSD?BETA套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特斯拉当前的Autopilot自动驾驶,FSD可以实现更多功能,也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基于此前曝光的来看,打开FED的车辆可以在市区轻松识别红绿灯并遵守交通规则,甚至还可以通过环岛路况。

不过,前面提到的只是理想状态。

在早前,还有不少海外车主,就通过实拍的方式,为外界展现了特斯拉FSD的“尴尬操作”。在测试的时候,如果不是车主强加干预的话,特斯拉就很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以美国特斯拉车主Raj发布的举例,中,车主在施工区域道路左侧摆放有锥桶,特斯拉识别出锥桶靠右边行驶,不过在路口中央,特斯拉并未放置路桩,此时,驾驶的特斯拉就有点“手忙脚乱”。

先是往右走,然后走到路口中间后,再又往左边靠,整个过程仿佛“画蛇”。而在另外一则中,特斯拉晃动的幅度就更大了。

总之,特斯拉FSD在城市路况中,可以较好地应对,但在施工等复杂区域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

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是否安全,还有待做进一步地论证。

写在后面的话

从安全角度出发,当前的自动驾驶似乎并不成熟。另外,在法律法规层面,尽管支持脱手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双手离开方向盘”的相关规定,业内并未有很明确的规定。目前来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想要真正去造福用户,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州一特斯拉撞树后起火自燃,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最近特斯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都在吐槽特斯拉的刹车失灵,这真的让人觉得非常的可怕。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刹车失灵的话,那真的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的。

一、不是每一辆特斯拉都出现了事故。

其实买特斯拉的人非常的多,但不是每一辆特斯拉都出现了事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来判断特斯拉的好坏。要知道一辆汽车刹车是必须的,不能够说有100万个人买了特斯拉,仅仅只有十个人出现的事故,就说这不是特斯拉的原因,这只是个别现象。要知道汽车加油和刹车是必备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买了这辆汽车刹车不能用是一个个例,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理论,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二、特斯拉的主动刹车系统,我们也不能够评判它好不好用。

特斯拉的主动刹车系统,我们也不能够评判它好不好用,但是一旦它出现了个别的故障,这也就在警惕的大家,他有这样的隐患存在。这也在告诉大家,你在买这辆车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你的刹车有没有失灵,你的刹车会不会每次都是有效的?这也是特斯拉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原因,他们不愿意承认错误,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永远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个别案例。

三、一辆汽车没有刹车是万万不能的。

一辆汽车没有刹车是万万不能的,要知道你在驾驶汽车的时候,主要就是控制油门和刹车这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不能有任何一个失灵。如果有任何一个失灵的话,对于驾驶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特斯拉出现事故也不是个例了,而且在上海的车展上面,有一个特斯拉的车主甚至还站在特斯拉的车顶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过度的抹黑特斯拉,也不要过度的追捧特斯拉。

综上,面对这个事情,我们要理智的思考,我们不能够过度的追捧破特斯拉,也不能过度地踩黑特斯拉。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特斯拉“失控门”的关键先生:博世iBooster该不该背锅?

近日,一则?广州一特斯拉撞树后起火自燃?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那么,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表面的原因呢,就是因为这辆特斯拉超速驾驶了。这就导致了车辆失控,撞到树上之后就自燃了。其次,就是背后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大家应该也是能够想到,那就是刹车失灵,自动加速,这两大特斯拉特色功能。而官方的回答呢,则目前是还在调查具体的事故原因的,到底是车主的问题,还是特斯拉的问题还有待查证。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表面原因

首先,表面的原因呢,就是这辆特斯拉是超速驾驶的。警方通过调查其的车辆记录仪,能够大概的计算出当时这辆特斯拉的速度大概为150km/h的速度,非常的快。而警方检测了这个司机,是不存在毒驾,和酒驾的情况的。

二.背后可能的原因

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呢,我觉得也许还是特斯拉的两大特色功能导致的。特斯拉一方面可以帮助车主?自动加速?,一方面可以让车主?刹车失灵?。最近这样的案例是不少的。这个特斯拉的案件是否是失灵导致的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三.官方回答

官方的回答呢,目前只是检测了这个男子没有毒驾、酒驾的行为。对于具体的事故原因是仍然还在检测当中,还没有出一个调查结果出来。大家可以持续的对这件事情进行追踪。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易车原创:?3.15已过,特斯拉没拿下3.15晚会汽车类“大奖”令不少人唏嘘不已,原因就在于最近正闹地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失控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河南女车主因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解决未果坐车顶***和海南男车主失控撞上护栏两起,而这两起指向同一个原因:刹车失效。

两位当事车主都在事故发生后与特斯拉官方联系,但均未得到满意答复。从特斯拉产品入华至今,就一直没停止过各种负面的声音。除了层出不穷的车辆故障外,傲慢的服务态度也让特斯拉饱受争议,甚至引来了五部门的联合约谈。而这次的“失控门”,更是将特斯拉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一时间,舆论场波谲云诡,特斯拉官方和车主各执一词,网络大V各执己见,越炒越热,但仍未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我们不准备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盲目站队发声,而是回到的核心:刹车失效,尝试从技术角度为大家找到接近真相的答案。两次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当事车型特斯拉Model?3的制动系统:博世iBooster。

它是否是造成事故的元凶?问题到底出在它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特斯拉二次标定?而这套广泛用在高端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制动系统未来是否将在其他品牌车型上重演“失控门”?

随着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真空助力式制动系统已经很难满足车辆在更复杂智能的驾驶工况下完成刹车工作,线控制动系统(即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应运而生。而博世iBooster则是这项技术的代表作之一,它于2013年发布,至今已经发展到2.0版本,包括当事车辆特斯拉Model?3在内,还有理想ONE、蔚来ES8等热门新能源车都是用了这套系统。

上图是它的机械结构图,它的工作原理可理解为:

驾驶员踩刹车踏板,

踏板接口输入杆6产生位移,

踏板行程传感器5探测到踏板接口输入杆6的位移,

并将该位移信号发送至电控单元2,

电控单元2计算出电机应产生的扭矩,

再由传动装置将该扭矩转化为伺服制动力。

伺服制动力、踏板接口输入杆6的源自踏板的输入力,

制动液存储罐4内共同转化为制动液压力。

简单来说,它的工作过程就是:踏板制动→提供位移信号→电机转动提供助力→实现制动。这也是它与传统的真空助力式制动的区别,它是靠电信号驱动电机带动电动真空泵提供刹车助力,而后者是靠发动机进气管的真空度产生助力进而完成制动。

由于电信号的加入,才有可能实现新能源车的动能回收、驾驶模式调节(舒适、运动...)、自动驾驶过程中车辆驾驶员完成包括日常自动制动、遇到突***况后的紧急制动等操作。

上文已经说过,新能源智能汽车想要摆脱纯人工操作,借由电脑的帮助实现更复杂的制动能力和驾驶员完成制动,势必要选择线控制动系统,而博世iBooster系统则是这领域的佼佼者。那它具体来说到底相比传统的真空助力式制动系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优点1:体积变小&减重,适应性更强

由于线控制动系统并不依赖发动机负压产生的压差或者真空泵,所以原先这些部件得以取消,减少了对发动机舱空间的占用,也减轻了制动系统的重量。对于正向研发的新能源车而言,对整车结构设计上能有更好的优化空间,实现更高效的布局。同时由于不依赖发动机压差,还避免了高原反应产生的制动力降低的情况。

优点2:功耗更低

由于是电机作为主要驱动部件,电机产生扭矩比起真空泵做工产生的功耗要低很多。而且即使用了线控制动系统,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依旧能获得真实的制动反馈,比如ABS的回馈力度和刹车片的衰退等。

优点3:刹车踏板力度可调

因为是电信号而非直接物理连接的真空助力,因此当你踩下刹车踏板时的力度是可调的。这就实现了很多车型上支持的“驾驶模式选择”功能中的自定义制动模式。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运动、舒适、经济等驾驶模式后,系统可根据不同模式设定刹车踏板的灵敏度。比如经济模式下刹车踏板设定为前三分之一行程为空行程,过了这个节点后才给到制动力,保证日常跟车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让刹车变得不那么神经质。而在运动模式下,我们常说的“刹车虚位”变得更少,同时初段就能提供强烈的刹车力度,满足高负荷驾驶工况下对制动力的需求。

优点4:支持动能回收,提高续航里程

动能回收是新能源车的基本配置,也是相对传统燃油车而言对驾驶员更友好的一个配置。它可以通过松开油门踏板的操作以一定的制动力度使车辆逐渐减速,减少了驾驶员踩踏刹车踏板的频率,降低了驾驶疲劳度。并且在很多车型上都支持动能回收力度调节,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灵活调节甚至取消该功能。(Model?3在近期OTA中取消了动能回收调节功能,默认最大动能回收等级)

动能回收功能就是靠iBooster和ESP hev的配合实现的。通过调节电机助力,将多余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在ESP hev的低压蓄能器中,车辆在制动或惯性滑行时来提供制动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最大0.3g减速度的能量回收,使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高达20%。?

优点5:实现驾驶

当下汽车行业新四化进程中,电动化和智能化非常重要,而自动驾驶则是重要的一环。在自动驾驶的终极状态下,是完全没有驾驶员介入纯靠汽车自主完成行驶过程的,这其中车辆势必要主动介入刹车过程。而在当下L2+为主流的阶段,这套系统以驾驶员操作为主,但还是要适时介入,这也是传统真空助力式制动系统无法实现的。

在iBooster系统中,通过主动建压可以在无驾驶员踩踏刹车踏板的情况下实现制动。而且相比ESP系统,这种方式获得制动力的速度要提升3倍,比人为制动更要快得多,不仅在速度上大幅提升,还在制动力度的精准度上有更好的表现。

紧急情况下,iBooster可在约120毫秒内自动建立全制动压力。这不仅有助于缩短制动距离,还能在碰撞无法避免时降低撞击速度和对当事人的伤害风险。除了主动刹车场景外,在日常行驶工况下,该系统也能主动介入适时给予合适的制动力,在当下L2+级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辆已经可以实现直线、并线、进匝道等场景的自动制动。

缺点1:制动平顺性

有一部分智能电动车的驾驶员不喜欢动能回收或者不喜欢电动车驾驶方式的理由就是那种制动感受不自然,不如自己踩刹车可控。这是因为能量回收与液压制动切换过程中的减速度变化,由于制动源(电机制动和摩擦制动)属性完全不同,经历了长期的标定优化后,也无法实现在部分特定工况下的100%平顺衔接,还是会被敏感的体验者感知到。

缺点2:安全可靠性

新技术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直至目前也难说完善,就存在着潜在的安全可靠性风险。这也是本次讨论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事故的发生可能是博世iBooster系统的问题。原则上说,这套系统用双安全失效模式:

一.系统部分故障

1.1:车载电源不能满负载运行,iBooster 则以节能模式工作,以避免给车辆电气系统增加不必要负荷,同时防止车载电源发生故障。

1.2:iBooster发生故障,ESP会接管并提供制动助力。(ESP和ABS不同,ABS要有踏板输入才能起作用,ESP不用踏板输入也能起作用)

二.系统完全失效

当车载电源完全失去电力,驾驶员可以通过无制动助力的纯液压模式对所有四个车轮施加车轮制动,使车辆安全停止。(和传统的真空助力器失效相同)

但显然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它还是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早在2017年,东风本田2018款CR-V发生“刹车门”被迫召回,责任认定为iBooster软件存在设定问题,从而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产生误判导致事故。此后,宝马发布召回,称iBooster马达焊接出现问题导致系统报错进入故障模式失去助力。因此,此次事故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博世iBooster系统的问题。

了解完博世iBooster系统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回到本次当中。海南案例中那辆Model 3 在空旷水泥路面准备停车,过程中车主有一个向前驾驶调整车辆姿态的动作,当时车速在20 - 30 km/h,这时当车主要踩刹车准备停车时却发现刹车踏板不动,踩下后并没有制动效果,导致车辆撞向护栏。

期间车主声称踩了三脚刹车,前两脚是点刹没停稳,最后一脚踩死发现刹车踏板踩不动,车辆没有制动而直接撞护栏。尴尬的是,后续在相同环境下<a class="d0cb2a7262627338 hidden" href="://car.yiche.c

标签: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