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排行-中国汽车企业市场份额

tamoadmin 0
  1.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了吗?发展空间有多大呢?
  2. 国内新势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4%
  3. 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4. 目前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

引言?|?危中有机

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大跌82%,1-2月累计下跌44%。

1-2月乘用车的合计销量为183.1万辆,还没有2018年平均一个月的销量多。这是表现最差的两个月。

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排行-中国汽车企业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轿车下滑47%,SUV下降37%,MPV和交叉乘用车下跌57%。很明显,SUV最抗跌,轿车次之,MPV和面包车最惨淡。

因为疫情影响,2月库存数由月初64.3万降至月末61.9万。这个数字平时在70万-90万之间徘徊,旺季库存负增长,淡季正增长。而2月是罕见的淡季库存下降,原因是车企都没有完全复工,尽管销量不旺,但生产更是无法跟上。

北京奔驰曾在2月6日向天津发函,称公司只有一天安全库存,如果不能在2月10日复工,经济损失一天超4亿元,因此希望天津19家供应商尽快复工。而宝马经销商,也一度传出1系、3系、5系因供货短缺而将涨价的风声。

「轻库存」一度被视为管理高效的表现,如今在疫情之下成为产销不旺的特征。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908,同比下跌75%,1-2月累计下跌60%--跌幅超过乘用车整体表现。说明在补贴大幅退坡后,跟风消费降温,新能源销量深受影响。

这也是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延续新能源补贴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与插电车型的1-2月销量比为72:28,前者明显占了上风。如果单论2月则是81:19,说明在电池技术提升、充电网络逐渐完善、用户口碑有所改善后,纯电动车逐渐占据了新能源车的主流。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为72.1万辆,同比下降47%,表现弱于大市。市场份额为39.4%,跌破了四成大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但是,如果我们单看2月,发现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高达52.6%,为近年新高。其中原因,车聚君在2月做的一个读者调研能说明一些问题:

大部分消费者在疫情之下,首选性价比更高的车型--其实平时也是如此,只是疫情加大了这个选项的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的性价比之高一直有目共睹。因此,从纯代步角度看,疫后选择一辆更便宜的中国品牌车型成为很多首次购车者的选择。

这算是危机之中的一个机会吧。

从各系别的变化看,德系和日系是市场动荡的受益者。特别是后者,1-2月的市场份额相较去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相当于整个韩系的市场份额了。

原因是,消费者在疫情之下,本能趋向于购买有安全感的车型,即大品牌、可靠性高、有安全感的车。一些有在位优势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会取得优势,自主品牌中吉利、长城也有优势。

而作为代价,美系和韩系都有明显下滑趋势,法系更是处于边缘状态。

当然,自主品牌中一些弱势品牌,受到的冲击也非常大。如众泰、力帆、华泰、比速等纷纷进入0销量时代,在大盘上拖累了自主的表现。

车聚君觉得,这倒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让能活下来的自主品牌活的更好,客观上反而能增强自主品牌的整体实力。毕竟,这是一个求强,不再求大的时代。

车聚小结

最后,虽然2月充满了危机,但也有一些机会。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车型,这一方面自主品牌更有优势。而合资在几轮降价后,利润已经探底,再打价格战势必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上汽大众帕萨特A柱即是一个例证。

因此,市场再艰难对强者而言反而是一个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了吗?发展空间有多大呢?

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力,这样的建言已经不是朱华荣第一次在全国两会提起。只是,在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防线不断失守的背景下,这样的呼声显得格外振聋发聩!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开始飞速增长。如今,国内每一年的汽车销量都是稳居全球第一,全国范围内已有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

据公安部最新统计,2019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

我国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部分自主品牌取得了令国人自豪的成绩,实现了快速崛起。但即便如此,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差距依然存在。

宏观背景方面,中国正在紧紧把握发展的机会,驰而不息地奔向未来。而推动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上,助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仍是中国汽车产业重要的使命和担当。

在“制造强国”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的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在低增长、多维度、强竞争的新常态下实现转型与升级,巩固并扩大现有的市场果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提出了《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下文简称《提升品牌力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科普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建议》三项建议。

其中,《提升品牌力的建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朱华荣的建议中。

为什么还是品牌力?

在提升品牌力的建议中,朱华荣提到,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社会经济“稳定器”。历经二十多年努力,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并超越合资品牌,具备了品牌快速提升的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仍大,“廉价、低端”的负价值品牌现象还比较突出,难以全面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溢价能力与盈利能力差距大,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亟待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群体不难发现,2018年、2019年两会上,朱华荣均提出了围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提交的专项建议。其中,2018年两会上,还有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等也提到了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形象的议题。

由此可见,这也是中国汽车人一直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被反复提及,仍和我国汽车产业现状以及未来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密不可分。

2013年,SUV市场的井喷为中国市场带来了近30年内市场的第二次大狂欢。期间,SUV市场以连续多年远超市场整体增长率的速度为自主品牌创造了一个个风口。借助这股市场大潮,自主品牌在整体市场份额中来到了历史高位。

来自市场的阳光令自主品牌在产品研发、生产、品质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力和品牌力整体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品牌天花板也被不断提高。吉利、长城、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达到了年销量100万辆的新高度,且能够稳居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榜前十之内。

这些都是自主品牌取得的成就。但是,随着SUV市场趋于疲软,以及受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车市负增长影响,自主品牌整体抗压力不足的短板开始暴露。2020年4月份,60家自主车企中,有超过40家车企销量出现下滑。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份额开始持续下降。

而中国汽车市场彻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已是定局,这由行业以及市场规律共同决定,新常态下,自主品牌来到了历史真正的拐点之处,也是最危险、考验最为严峻的十字路口。

家国相依

说起德国制造,联想到的是品质;说起日本制造,浮现的是精细;提到法国脑海中浮现的浪漫也总会伴随着浓浓的香水味;提到意大利则总是有时装、奢侈品相伴。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无数行业的顶尖品牌形象塑造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同时,国家品牌与制造品牌可谓息息相关。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目标。

当下,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其中,品牌是由大变强最关键的因素。推动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向上,助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确实需要国家的助力。

在《提升品牌力的建议》中,朱华荣提出三点建议:1、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2、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3、重量级媒体引导,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共塑行业舆论环境。

法国总统的座驾总是来自雪铁龙/DS,英国皇室出行离不开捷豹/路虎,我国***在重要场合中也总有红旗的陪伴。而在全球性会议中,各国元首的出行工具总是离不开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因此,在汽车行业,德国的三驾马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对豪华车市场的绝对垄断。

由此可见,国家形象也会为自己的品牌背书。在我国,公共用车曾经长期在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体量。如桑塔纳、帕萨特、A6L等车型在公务用车市场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

“事实上,德系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有着较高的品牌认可度,与曾经的官车形象密不可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资深分析人士对《钟叔驾道》表示。

目前,中国品牌汽车在品质、规模、综合能力已具备能力,但国人目前对中国品牌汽车的认知度并没有匹配上行业的整体进步。因此,集中力量加快提升品牌、助力中国品牌显得尤为紧迫。

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和成长,公共事务出行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的身影,这显然是对自主品牌形象的加分项。而在消费群体中,这样的现象可以明显提升对民族制造业的信心。

钟述

2017年,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日”获国家层面批复,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部分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经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在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人也在为走向世界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本土市场注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大本营。纵观全球汽车巨头,无不是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说,对曾经的自主品牌爱不起来是一种无奈,那么现在,在一些细分市场中,自主品牌产品已经不逊色于合资品牌,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在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希望更进一步的当下,提升自主品牌的品牌力,大家都应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新势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4%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车市面临寒冬,产销量均大幅下降。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车市目前已经趋近于饱和,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小。那么我国车市是否真正饱和了呢?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又有多大呢?

首先,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市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17个月呈现销量下滑状态,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国车市已经饱和。按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来看,千人保有量数字目前中国只能排到第17位,其中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能够达到中国的4-5倍。也就是说,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其次,由于我国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地铁,公交,高铁等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导致消费者购买私人汽车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特别是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更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销量。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推广,消费者用车体验不断提升,汽车成本和价格不断降低,我国的车市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仅给予政策层面的推动,而且还大力的给予技术上的扶持与补贴。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不到8%,也就是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而想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政策导向期迈向成长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来看,虽然我国车市并不景气,但并不代表市场刚需已经完全饱和,我国汽车市场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只有不断的抓住机遇并且勇敢迎接挑战,才能够在汽车行业转型期站住脚跟,不断增大市场份额。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广发证券在12月2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年1-11月,国内新势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4%,超出特斯拉12%的市占率。

其中,蔚来汽车月销量攀升至5000辆之上,1-11月累计销量超3.6万辆,小鹏汽车1-11月累计交付超2万辆,?理想ONE累计交付超3万辆,威马汽车旗下EX5今年累计销量近2万辆。?

“纯电动车的新势力车企逐步成为新能源市场重要参与力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表示,今年11月,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和零跑)的销量已经占到11.8%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头部新造车势力的表现,东吴证券给出积极预期:销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比翻番以上,进入新产品周期,未来高增可期。广发证券也认为,随着新造车势力不断提高品牌力和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将继续释放增长潜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目前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最高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最大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

第十名:江铃汽车。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起步,江铃以开放的理念和富于进取性的发展战略从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商用车领域最大的企业之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连续三年位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类上市公司第一名。

第九名:力帆汽车。力帆汽车位于重庆市汽车园,总体规划用地700亩,一期建设300亩。力帆轿车将用民族品牌,力帆LIFAN。第一个产品定名目前,力帆汽车旗下的全线产品都实现了出口,从轿车到SUV,再到力帆微车,全线产品都在参与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竞争。

第八名:长安汽车。长安汽车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由洋务运动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

第七名:吉利汽车。自吉利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吉利先后拥有了经济型轿车美日、豪情;中级轿车自由舰、华普、金刚;以及跑车美人豹。

第六名: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是中国汽车企业中,或者也可以说是世界的汽车企业中,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最坚强的公司之一。

第五名:长城汽车。长城汽车以稳健经营而著称,已连续10余年创造高增长和盈利的业绩,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并保持了国内四项第一。

第四名:哈飞汽车。 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飞汽车,隶属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为中国微型车制造和研发的奠基者和先行者,是中国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和研发基地。

第三名:华晨汽车。现在,华晨旗下已拥有两大整车产品。它们分别是在国内同类车型中市场占有率接近60%的海狮轻型客车和以引进丰田高端技术生产的阁瑞斯多功能商务车。

第二名:奇瑞汽车。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股份制企业,19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第一名:红旗汽车。红旗是一汽红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旗下汽车品牌,公司成立于1958年5月12日,主要生产中高端商务车。

标签: #汽车

上一篇对新能源汽车的建议怎么写-对新能源汽车的建议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