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亚迪财务分析-比亚迪2019年财务分析总结

tamoadmin 0
  1. “拉踩”无人驾驶、发力驾驶,王传福看清比亚迪未来了吗
  2. 为什么选择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为论文题目
  3. 市值年内增长250%,比亚迪狂飙突进下亦有隐忧
  4. 比亚迪综合专员好进吗
  5. 比亚迪股票基本面分析2021
  6. 比亚迪应收账款,比亚迪存在哪些问题?
  7. 比亚迪开机器的部门

如今当全球汽车企业产、销盘踞低位,收入、盈利不断承压,比亚迪在保证营收的同时,似乎正展现出不同的经营思路。

4月21日,比亚迪发布2019年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4亿元,公司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41亿,同比增长17.71%,较去年同期增长的22.18亿现金流,成为上市车企中为数不多现金流正增长的之一。

比亚迪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集团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通过比亚迪近来的经营活动与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分拆业务已经成为比亚迪新的经营策略之一,简单来说,比亚迪准备对外销售更多的汽车零部件。

2024年比亚迪财务分析-比亚迪2019年财务分析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汽车预言家看来,从某种方面而言,比亚迪2019年度对于营收背后的调整、集团内部经营策略的变化以及人才制度的倾向等方面,是更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

1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保持第一

根据2019年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全品牌销量为46.1万辆,受整体车市下行影响,同比减少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万辆,同比下滑7.39%;燃油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滑15.02%。相比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略有下降,但销量结构仍然保持平稳,新能源、燃油接近50:50。

拆分来看,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量为228072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45653辆,根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数据推算,每卖出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比亚迪。

2019年6月底“补贴过渡期”结束,很多车企在第二季度争相卖车,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第三季度的销量,但可以发现,比亚迪在下半年仍然保持了较好势头,实现平稳发展。因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占率继续位列第一。

2

年度营收保持稳定?汽车业务占五成?

比亚迪2019?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滑1.78%。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达到632.6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9.53%,相比2018年760亿营收有所下滑。对此,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汽车及相关产品营业收入下降16.76%由车市下滑以及补贴退坡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等两大版块效益明显提升。

根据2019年财报,上半年汽车及关产品业务收入为322.38亿元,下半年为310.27亿元。很多行业人士认为,补贴退坡透支了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消费被提前释放。

汽车预言家通过对比亚迪财报不同季度的梳理发现,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万辆,在第三季度中,燃油车成为销量结构的主角,约6.08万辆,增长3%。但整体看,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上半年与下半年营收几乎持平,在第四季度中比亚迪车型逐渐显现出销量韧性。

3

汽车业务盈利能力恢复

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而这一数字,也是比亚迪过去5年净利润新低,其2015年至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50亿元、41亿元、28亿元。

比亚迪方面称,这主要为行业及政策变化影响和研发费用上升所致。财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补贴款23.32亿,而2019年下降至17.07亿。2019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

通过产品来看,汽车及相关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恢复,毛利率同比提升2.10%至21.88%,汽车业务毛利贡献138.46?亿元。

4

研发看重长线投入

财报显示,2019年研发费用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在业内人士看来,研发费用会影响当期利润,对于业绩提升的利好存在滞后体现的态势,但长期来看,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维持技术优势、巩固龙头地位。

当期研发投入84.21亿元,其中包括资本化投入27.96亿元,占投入比例33.15%,相比上年降低8.4%。一般来讲,资本化研发投入被看做长期研发,区别于研发费用的“一次性支出”,资本化投入会计入资产资本,通过折旧摊销在使用期内扣除。

根据研报显示,中长期投入将提升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和半导体等已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4月22日,比亚迪在电话会议上对外透露,2020、2021年比亚迪新车型产品将全部装载刀片电池。

5

现金流增22亿?连续三年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41亿,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亿,同比增长17.71%,持续三年保持净流入。同时,货币资金余额126.50亿,维持较高水平,现金相对充裕。

对此,比亚迪表示,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主要受益于集团现金流管理良好、进一步加快货币***速度,后续亦将持续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在行业人士看来,较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使得比亚迪更有效地应对肺炎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

6

8556万薪酬?技术岗高于管理岗

在10余家上市整车企业2019年报中,比亚迪以8556万的管理层报缴总额再度蝉联车企之首,成为民营车企中高管薪酬最高的企业。毫无疑问,车企高管薪酬既能从侧面反应汽车企业的财务和管理状况,也能反映出汽车市场资本、人才的变动及趋势。

财报显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为税前年薪为53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高级副总裁、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税前年薪为1056万元,副总裁罗红斌、副总裁任林分别为721万、704万。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罗红斌为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任林为轻轨研究院院长。可以发现,在比亚迪高管薪资结构中,技术类人员薪资占比更多。

廉玉波曾表示:“比亚迪已经形成了工程师文化,在比亚迪中,工程师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截至2019年报告期末,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增长至35788人,同比增长15.11%,占集团人数总量15.62%。

7

开放供销体系?培育300亿市值子公司

财报显示,经营策略方面,比亚迪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积极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深化业务供应链市场化进程。因此,比亚迪近期的动作引人关注:一是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宣传;二是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完成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业务分拆,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对外销售,加速市场化;三是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内部重组。

可以发现,比亚迪正在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在分析人士看来,此种举措将打开利润与估值空间,释放子公司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比亚迪曾表示,在2022年底前将旗下电池业务分拆上市。

目前,比亚迪财报将产品和服务划分业务单元,共分为三个报告分部。根据财报中“报告分部的财务信息”一项,“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收入包括对外交易收入与分部间交易收入(对内交易收入)。2019年财报中,上述对外、对内板块的销售额分别为105.06亿元和120.13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加17.39%、减少27.68%。

通过变动比例来看,该板块对外业务正在增长,这也印证了比亚迪希望从内销转外供的经营目标。此外,同动力电池业务相比,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的规模较小。***息显示,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主要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业务。4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通过下属子公司间的股权转让、业务划转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已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内部重组,比亚迪微电子受让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广东比亚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收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光电、LED光源和LED应用相关业务。比亚迪半导体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照此说法,比亚迪半导体将形成多元化股东结构,寻求独立上市。

金融机构花旗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若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独立上市,或将大力提高现在上市公司的现金状况,并为电池业务的IPO奠定基础。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乘用车电气化的市场空间约600亿,若比亚迪半导体能做到15%全球市占率,对应100亿营收,其拆分上市的市值约3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拉踩”无人驾驶、发力驾驶,王传福看清比亚迪未来了吗

撰文 / 吴 静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

“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于1个吉利和2个长城的总营收。

相比比亚迪财报会上展现出的意气风发,吉利财报会以谈不足、找差距拉开序幕,反思成为财报会的关键词之一。

相比前两家,长城汽车的财报沟通会就更中规中矩一些,但和吉利一样,长城汽车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自己乃至全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财报会上,比亚迪意气风发,吉利躬身自省,长城继续谋求稳健前行。可以说,从自主三强的财报中,我们也可以读懂中国汽车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长城内线求稳,外线加速转型

长城汽车是自主三强中最晚发布财报的车企。

3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73.4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营业利润79.67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

2022年度,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总额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收入的8.87%。其产销分别实现111.16万辆、106.17万辆,其中,海外年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

长城守住百万销量大关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毛利率分别达到12.94万元、19.37%,同比增长2.29万元和3.21个百分点。

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下滑、净利润反增,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建设的成功。2022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到86.1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

2023年,长城汽车预期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达到40%左右的渗透率,约60万辆左右。此外,长城汽车还在欧盟、巴西以及东盟做品牌的深耕以及销量的布局,海外销量目标在25万辆。

盈利预期上,长城汽车CFO、董秘李红栓表示,长城汽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坚守两个维度,以保证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

其一是基于技术迭代带来的降本和品牌力的提升;其二是保持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品类第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较好的利润。此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三电领域的整体布局,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

从盈利能力上来讲,长城汽车一直在整个市场处于中上游水平。2023年对于整个的市场表现,由于价格战,以及对新能源新序列、新渠道的打造来讲,长城汽车表示,他们将做部分预留,对2023年整体的净利润预期在60亿元的水平线上。

谈及如何发力新能源,长城汽车首先对市场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判断。长城汽车CEO穆峰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是哑铃型结构,从燃油车市场空白的A00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上更具盈利性的两个市场率先起步,但现在竞争已经来到了腰部的核心带竞争。

长城汽车判断,目前在1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划分为三元化市场:一是以18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原先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随着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产品正在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驾驶体验,开始和合资直面竞争,并且市场新能源化正在加速。长城汽车的魏牌将会以山等多更车型参与这一级别市场的竞争。

二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产品在14万—20万元,以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同价策略,成功开拓了这一级别的新能源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销售数据上看,都已经表明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同时,新能源在14万—20万元市场的发力,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下降可能带来更多的价格策略调整,会使目前主销在12万—14万元的燃油车主价格带下移1.5万—2万元左右,构成第三层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会不断被挤压,但短期内不会消失。

针对哈弗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燃油车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在哈弗的市场策略上划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即哈弗品牌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外线作战则是哈弗新能源实现独立的产品序列和独立的产品渠道,在产品端、消费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认知。

“哈弗的整体转型保持一种平稳的节奏和有序的动作,不会因为突然的市场转变而非黑即白,这会给公司整体经营,品牌的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偏向既兼顾了第一性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考虑到了相对稳健的一个战略。”穆峰说。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

“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

3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如此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成绩单。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22年财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一经公布,便引起行业关注。无论是从销量、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场份额等各方面表现来看,这都是比亚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2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且去年第四季度也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自此,比亚迪也彻底撕掉“增收不增利”的标签,开启狂赚模式。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钱?

作为中国汽车第一股,比亚迪的总营收几乎是吉利、长城和蔚小理的总和。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公告中将其归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其全年营业收入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

从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交付量、总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维度看,比亚迪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均遥遥领先。

对于车企而言,毛利率有多重要?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将毛利率称之为企业的经营的“血液”。他表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企业才可以“不怂”。“特斯拉即便是大规模降价,也能保持20%的毛利率,比亚迪也做到了。”

2022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20.39%,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如果以净利润除以销量初步计算,2022年比亚迪“卖一辆车赚9000元”,与2021年的“卖一辆车挣5000元”相比,其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以比亚迪过去5年的净利润为例。

2017年-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40.66亿元、27.80亿元、16.12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共计157.37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录得166.22亿元,过去一整年,比亚迪几乎平均每天日收11.62亿元,日赚超4500万元。

7年前乃至2年前的比亚迪,还陷于50万辆的魔咒中不能自拔,传统燃油车腰斩式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发力。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碰上新能源汽车井喷的大市场,这是它一骑绝尘的最重要原因。

汽车商业评论以同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为例。

回溯过去6年的数据,吉利和长城基本都是波动式渐进发展,而同一时间段,比亚迪几乎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2022年,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净利润,比亚迪都是5年前的4-5倍,且越往后,与吉利、长城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不仅实现反超且远超过长城和吉利。

今年开年,新能源车降价抢份额,燃油车降价求生存,面对激烈的“价格战”,王传福则表示,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面对竞争,比亚迪的策略分别是快、技术和战略。

吉利主动反思

“我们吉利汽车丢掉了中国民族品牌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车发展的道路上,被我们最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股价从最高时候36港元,掉到今天收市的9.5港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2022年财报会上,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反思,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都有明显不足。没有虚与委蛇,也没有拐弯抹角,坦诚的自省和反思贯穿整个沟通会。

比亚迪的一骑绝尘让竞争对手们都倍感压力,吉利认为其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较慢,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

吉利的反思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丢掉了自主一哥宝座,二是新能源汽车被领头羊甩下,三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桂生悦表示,此前吉利的产品存在问题,比如其去年推出的帝豪L插混版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没有快充。另外,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的销售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还在一个渠道中销售。“帝豪L这样不太成熟的混动产品,以后不会发生了。过去几年我们落后别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也在坚守战略定力,既要着急又不能太急。”

盈利能力是吉利的短板,根据吉利在2022年46亿元的净利润可推算出其单车利润大致为3244元,大约是如今长城的一半,差不多是如今比亚迪和巅峰期长城的1/3。

但吉利的财报其实算是相当不错,2022年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吉利品牌112万辆,领克18万辆,极氪7.2万辆,睿蓝5.6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车渗透率从上年的6.2%增长到22.9%。

其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毛利率14.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10.3万元,单车毛利润则增长11.1%达1.75万元。

相比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出身的友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2022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

这本来是相当亮眼的一份财报,怎奈友商一飞冲天,其他厂商的转型之路都被卷入“快进”模式。

吉利今年的“快进”包括2月23日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产品被重新梳理为三大系列:吉星系列专注燃油车,几何系列专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系列主打15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为什么选择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为论文题目

“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忽悠多少年了,有几个成了吗?”

如此语出惊人,来自一向低调的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近日,在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王传福对自动驾驶侃侃而谈。在他看来,自动驾驶就是被资本裹挟的虚头巴脑的东西,高级驾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比亚迪官宣扩大与英伟达NVIDIA合作,将在下一代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的多款车型中使用英伟达DRIVE Orin高性能计算平台。“口嫌体直”的王传福无法彻底割舍自动驾驶,这背后暗藏比亚迪守护王座的焦虑与不安。

无人驾驶怎么扯淡”了

从王传福的发言来看,他把“扯淡”归为三点,即生产线搞智能化、无人生产尚且很难,何况工况复杂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出事了,责任谁来承担;自动驾驶是被资本裹挟的。

首先,工业智能化存在实践难点。王传福以比亚迪举例称,比亚迪现在有66万员工,最需要产线无人化,它没有法规问题,而且每天干重复的活。“能不能用机器来干,不用人来干?这样我省掉60万员工(工资),也不要交社保,也不要提供住宿”。王传福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连固定的东西都搞不定,更别提比这个难几万倍的无人驾驶了”,与其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无人驾驶,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提高产线的无人化水平上。这其中不仅要实现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质量检测、自动化设备维护等,而且也要注意人机交互安全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其次,无人驾驶的责任界定问题仍存争议。王传福用一组数据说明,全球每年因死亡110万人,深圳每月因死亡24人;因为比亚迪在深圳的市占率达到24%,那么按照比例算的话,有好多是比亚迪的车造成的。

“但我们接不到任何一个电话,为什么?因为产品转向和制动符合法规,这个与我无关”,在王传福看来,如果换成自动驾驶,一个就能让这款车卖不动,、企业和消费者都不愿承担这个责任,“说我承担责任可以,你们现在把全世界110万种死亡工况,都测一遍,谁来模拟?谁来做相关设备?”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别)和高度自动驾驶(L4级别)的车辆,应当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并配备驾驶人。只要L3级别或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开启状态下,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第一责任人均是驾驶员

此外,王传福从技术的角度认为,自动驾驶本质上就是一款驾驶的高级配置,却被业界传成悬乎乎的东西,被资本裹挟,让人类花了几千亿美金,最后到头来就是一个3000-5000块钱的高级配置。

总的来说,在王传福眼中,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只是当初没人把话讲出来,随着市值不断下跌才慢慢回归理性,回到高级驾驶的航道上。

高级驾驶自带上帝视角,比亚迪也心动?

“驾驶系统就像‘上帝’,他负责看着人开车,在人打盹、低头看手机、走神的时候进行提醒,不至于出现,但必须是人在驾驶。”

王传福的这一想法与地平线CEO余凯不谋而合。余凯认为,当前行业整体上都在回归理性,在回归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其实绝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真正地实现无人驾驶,而是需要驾驶过程中的轻松感,能够消除紧张和疲劳。

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驾驶系统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时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以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系统运算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据统计,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预计2023年将达到51%和20%。不过,2022年L4渗透率仅为2%,预计2023年将达到11%。

由于商用车对价格敏感度较低,B端付费意愿更高,加之政策鼓励与放开,限定场景下的商用车自动驾驶率先进入商业化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道路环境复杂,且法规方面仍存争议,乘用车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仍比较困难。

不过,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的实绩与“狂飙”的销量相去甚远。尽管王传福认为完全的无人驾驶是“胡扯”,但在自动驾驶浪潮的推动下,落后就要挨打,比亚迪也需要武装,而且早有布局。

2019年3月,比亚迪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其将华为HiCar系统、鸿蒙OS平台和DiLink在比亚迪汉上进行了深度融合。2021年3月,比亚迪又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并于2022年4月达成定点合作,将在其大部分车型上搭载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

2021年底,比亚迪官宣与Momenta成立智能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依托比亚迪的深度垂直整合能力及Momenta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积累,面向高阶自动驾驶布局。

尽管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用功颇深,但外界对其印象仍以“电动化”为主。然而,电动化并不代表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可以简单分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王传福曾表示,汽车行业百年未有的变革中,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下半场更精彩。

如今来到了下半场,智能化成为各新能源车企的关键点,“蔚小理”也频频加码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的压力可想而知,今年3月份,英伟达宣布从2024年开始,比亚迪将在旗下车辆中使用NVIDIA Drive Orin高性能计算平台,其是目前市场上性能最高的汽车级处理器,被大量国内厂商购并应用于高阶驾驶中央超算。

比亚迪开始补齐智能驾驶方面的短板,向着智能化迈进,而这背后则是它“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忧虑。

来自断层TOP1的焦虑

比亚迪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

销量方面,比亚迪2022年总销量为180.25万辆,同比增加149.88%。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79.66万辆,同比增加151.83%,依然取得断层TOP1的好成绩。

尽管如此,面对特斯拉这个劲敌,比亚迪还是不能松懈。2022年,特斯拉总营收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约125.6亿美元,同比翻倍。销量方面,2022年特斯拉全球共计交付电动汽车超131万辆,同比增长40%。

从财务表现来看,特斯拉还是要优于比亚迪。为了改善销量短板,特斯拉将2023年的预计全球产量定为180万辆,保持50%的年复合增长率目标。不过,马斯克称,他们自己的真正目标是200万辆。

王传福则给比亚迪定下300万-360万的销量目标,比之前传闻的400万辆有所下调。

当数据跳进现实,特斯拉给比亚迪带来实实在在的冲击来自低价车型,以及被王传福“吐槽”的智能驾驶。

今年3月初,在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特斯拉就曾表示,下一代车型制造成本将降低50%。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款低价车型是一个小号Model Y,特斯拉正在为其构建一个高达400万辆的年产能,其全球工厂都会参与制造,北美的超级工厂将承担200万辆,德国柏林工厂和上海临港工厂分别承担100万辆。

专业人士预测,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三季度在上海工厂开启投产工作,国产后的市场起售价有望保持在15万元左右,未来也将与宝马i3、比亚迪海豹等纯电动车型展开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A级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从产品价格来看,15万-20万元是市场最受欢迎的价位区间,2022年累计销量185.5万辆,同比增长达2.1倍。

这说明,15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将是新能源车企的发力点,特斯拉一旦放下身段在中国市场推出低价车型,首先感受到直接竞争压力的便是比亚迪,毕竟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也是它的主力车型区间之一。

更何况,这是来自断层TOP2的凝视。年初,特斯拉开启历史最低价模式,就曾引发中国车企集体开卷, 直至今日,降价潮的浪花还未退散。

特斯拉之所以敢于降价是因为其有着相当成熟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降低成本,如不断完善一体化压铸等标准化及无人化生产流程,来降低生产成本。而正如上文提到的,王传福坦言“生产线搞智能化、无人生产很难”,如何加强技术创新改善盈利能力依旧是比亚迪的待解题。

特斯拉除了深入比亚迪低价车型腹地外,在智能化方面也存优势。据了解,这款小号Model Y将主要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这意味着特斯拉要把自动驾驶平民化,对于比亚迪来说又是一大冲击。

正如上文所述,比亚迪的智能化还远未符合市场期待。从2022年研发投入来看,研发费用为186.54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约4.4%。在所披露的11个主要研发项目中,主要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光伏等领域,智能化项目有全景自动泊车系统、智能网联系统DiLink 4.0和智能座舱平台腾势Link。

可见,比亚迪目前智能化投入主要在智能座舱方面,智能驾驶投入不足。王传福判断,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达到40%-45%,单月可能突破50%。这意味着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会更激烈,渗透率一旦达到峰值,增速就会有所放缓,届时对各家车企的考验更严峻。

“我是搞战略的,我看的比谁都清楚,我要看不清这公司就倒掉了”,比亚迪的销量给了王传福这样的自信,但清醒的头脑注定促其直面焦虑。

文中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91ch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市值年内增长250%,比亚迪狂飙突进下亦有隐忧

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需要。

1、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比亚迪的盈利能力为论文题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亚迪公司的商业模式、运营效率和财务表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比亚迪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职业发展需要:对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为论文题目的研究可以对比亚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模式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比亚迪综合专员好进吗

文?|?李阳?蘧毛毛

编辑?|?施智梁

“我长期看好比亚迪的发展,但当它飙至180?元/股,市值突破5000?亿时,?我不会继续买入,因为股价是对未来预期的体现,买股票就是找‘预期差’,市场对比亚迪的预期已经非常高了。”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者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

那天发生在11月5日,?比亚迪(002594.SZ)在A股和H股涨幅分别高达10%和16%,成为第一家在A?股市值突破5000?亿元的车企,距全球车企市值第三的大众汽车只有一步之遥,位居全球第四。一时间,比亚迪的市值成为业内热议话题。

截至12月10日,?比亚迪在A股市场股价已回落至169.52元/股,?但和年初的每股47.98元相比,?仍激涨253.3%,市值为4624.75?亿元,远高于国内市值排名第二的上汽集团(2846.09?亿元)。

对于股价一路高涨,比亚迪的回应是“得益于比亚迪汉和唐等为代表的公司车型的大卖,以及集团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被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看好”。

那么,比亚迪的实际价值,是否对得起这份天价市值呢?

从业务构成看,比亚迪有汽车及相关产品、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三大业务板块。汽车及相关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而手机部件及组装已建立起电池、手机玻璃、充电头、金属后盖及边框等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真正支撑比亚迪股价飙升的,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新能源正是比亚迪在大众认知中最深的印记,这种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股神巴菲特耗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占比亚迪股份约10%的股权,投资理由则是长期看好比亚迪新能源业务。

比亚迪这一轮股价飞涨,被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和整个新能源行业股市上扬的带动作用有关,包括疫情导致优质标的少,资金向新能源流入;国内外政策将新能源地位推向新的高度;特斯拉热卖对新能源产业的拉动作用等等因素。

何以飞涨?

先看一看今年比亚迪都发生了什么。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所有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抗疫成了全球经济的主旋律,比亚迪作为一家整车厂,口罩出货量全球第一。“汽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机械生产原理,能做口罩天经地义,但做到全球第一确实匪夷所思,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位比亚迪人士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感叹。

得益于口罩业务的飞速扩张,整个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比亚迪财报靓丽,?现金净流入155.38?亿元,净利增长14.29%。

今年2月,一则特斯拉将用无钴电池的传言,直接拉动了比亚迪等和磷酸铁锂紧密相关企业的股价,因为磷酸铁锂正是不含钴的锂电池。在业内惊叹磷酸铁锂复兴的当口,比亚迪首次对外公布了旗下“?刀片电池”通过***试验的完整测试,业内热议许久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终于露出真容。

电池安全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试验则是电池的最高安全保证,刀片电池的发布,也让在电池领域式微多年的比亚迪重新回到了一线电池供应商的讨论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宣传中,宁德时代“功不可没”,围绕电池安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上演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口角之争,让业内人士吃了一口大瓜,也让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更为人所知。

在比亚迪电池重回主机厂视野的同时,今年4月,比亚迪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突然宣布重组融资以寻求上市。这直接将比亚迪深耕多年的半导体业务暴露在公众视野面前,而国内车载半导体还处于荒漠阶段,90%的市场由外资占据。

进入下半年,比亚迪史上最隆重的车型汉进入市场,王传福本人对汉的描述是“十年磨一剑,汇领先技术之大成”。汉的发布进一步拉动了比亚迪股价。

也正是在这个月(7月7日),?比亚迪市值(2264?亿元)首次超过上汽集团(2243?亿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整车企业。

今年10月,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两大新能源行业“指南针”的发布,新能源概念股迎来巅峰,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市值水涨船高。

回顾这一年的行业大事,不管是行业政策的正面拉动,还是疫情的负面影响,最终都成了比亚迪的利好。

出了一个爆款车型

过去业内总将比亚迪和北汽比较,?但当行业处于低谷时,比亚迪的产业链技术优势则体现出来,尤其是汉的推出,?将比亚迪品牌形象推到了新的高度。

新品汉于7月上市,9月实现销量5600?辆,环比增长40%,10月销量继续攀升至7545?辆,继续增长34.4%,在20?万-30万级别新能源车型中,销量仅次于特斯拉。

目前制约比亚迪汉销量的最大因素是产能供应,汉的销量上限仍是未知数。目前比亚迪汉的销量每月以30%的速度递增,11月比亚迪汉销量已突破1万辆,称得上是现象级的爆款。

此外,比亚迪全新的唐、秦等车型,?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博纳咨询研究总监闻文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从新的唐、秦车型开始,比亚迪的产品设计,进步显著,现代化、科技感的元素符合当前潮流。从产品布局看,宋、元等SUV?的分布,与自主品牌主流SUV的产品层级分布的路线一致,摆脱了多年前S6等尺寸大价格低的产品印象,使品牌属性趋于主流路线。”

汉、唐等车型的畅销,直接改善了比亚迪产品销量结构,?高利润车型销量占比提升,低利润车型E5等有所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财报数据,比亚迪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62.7%,同时三季度毛利率为22.3%,同比增长8.5%,净利率为5.7%,?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1050.2?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16.8%。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全新旗舰车型“?汉”和改款旗舰车型“?唐”已累计大量在手订单,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42亿-46?亿元,同比增长160%-185%。

此外,比亚迪另一财务数据颇为亮眼,2020?年1月-9月比亚迪实现现金流量金额286.6?亿元,同比增长647.87%,?现金流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大环境下,如此高额的现金流净流入,体现了比亚迪未来一段时间的抗风险能力。

整零拆分,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一直被诟病“闭门造车”,且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没有壮大,比亚迪所谓的“新能源自主技术”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但这现状正在被比亚迪的“拆分”?打破。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新书《价值投资》中,有一个观点备受企业家认可,?“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创造长期价值。”比亚迪的拆分正是如此,将深耕20?年的技术积累转化成汽车新时代迫切需要的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7年,产业闭环已久的比亚迪就已经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2017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剥离原有体系,独立旗下第二事业部,并将动力电池对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重新建立开放式供应链体系。

2018?年9月,?比亚迪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从电池开放走向全产业链开放。比亚迪宣布逐步开放系统内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同时比亚迪电动汽车e?平台所有技术,将全面对外开放。

2020?年是比亚迪彻底走向开放的一年。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成立弗迪电池、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模具五家弗迪公司,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这五家“弗迪系”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

除了弗迪系外,今年4月以来,比亚迪半导体经过重组,连续两次获得融资27亿元,估值已超过百亿元,将率先独立上市。

资料显示,比亚迪在进军汽车之前的2002?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器件,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产业链布局覆盖了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模块到应用,可提供以IGBT、Sic?器件为核心的功率半导体、MCU芯片等智能控制IC和车载LED?等光电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吴海平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对功率半导体需求巨大,中国功率半导体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另一方面,中国功率半导体的自给率只有10%,其余90%都来自进口产品。”

这意味着,国产车载半导体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比亚迪技术已趋于成熟。吴海平表示,“比亚迪自研生产的IGBT已累计装车超过60万辆,单车行驶里程最长已有100万公里,行驶地区包括中国、欧洲国家和地区。”

除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技术拆分供应外,比亚迪还在积极实现传统燃油车向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变。11月中旬,?比亚迪亮相了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并宣布即将推出全新的应用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

“DM-i平台技术就是为了在燃油车红海市场中杀出一片蓝海,其价值不亚于刀片电池之于电动汽车。”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访时表示。

无论是电池、半导体还是互动发动机,都只是比亚迪拆分大计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比亚迪而言,长达近20?年全产业链闭环的技术积累,是其面向市场的巨大优势。但也正因为从未直接参与过市场竞争,如何得到同行认可,则是最大挑战。

几重隐忧

不可否认,拆分后的比亚迪,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在企业的上升期,很多缺陷都会被掩盖,正如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目前来看,比亚迪没有太明显的隐患,或者说比亚迪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隐患还没有暴露出来。”

但从比亚迪的发展层面看,依然有着不少痛点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比亚迪昔日风风火火的云轨业务。

作为比亚迪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战略性产品,云轨自2016?年发布,并快速获得国内外众多城市的订单意向,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甚至在公开场合称云轨“?将再造一个比亚迪”。

然而2018?年后,多处云轨项目却被叫停,时至今日,比亚迪云轨业务已几近销声匿迹。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云轨业务何去何从,比亚迪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除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云轨业务,比亚迪的销量和品牌问题更应优先解决。

2019年新能源补贴下滑后,?新能源大盘大跌,比亚迪也不能幸免。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为46.1?万辆,同比下滑11.39%。这一下滑态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2020?年1月-10?月,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5.98%。这意味着比亚迪在2020?年结束前要实现销量增长,还有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据博纳咨询研究总监闻文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我们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对于比亚迪品牌依然停留在七八年前低端、廉价以及做工不精的印象中。这说明比亚迪产品进步了,但并没有传达到消费者身上。”

确实,汽车品牌历来就有着“固化”?属性,即品牌形象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已定格,后续极难通过产品的升级来提升。

打开和比亚迪4S店相关的论坛,也是吐槽居多,显然比亚迪在产品逐渐高端、丰满的同时,品牌运营和销售服务并没有跟上技术升级的脚步,这将极大程度上影响终端市场的销售。

尽管有着诸多挑战,?但比亚迪的基本面依然是好的,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从比亚迪的各项财务指标来看,不存在大的漏洞。”

至于比亚迪在股价飙升至如此高度后,是否具备继续买入的价值,业内人士则各执一词。

曹鹤表示,“?预计后面比亚迪股票会回调,不会无限制地涨下去。打个比喻,?整个汽车股是‘进三退二’地回调,新能源汽车股是‘进二退一’地回调,即新能源股价回调会相对慢一些,但是回调是大趋势。”

任万付也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疫情导致全行业萎缩,在没有更好标的下,?资本大量向相对可靠的新能源产业流入,?其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泡沫成份。”但在汽车分析师张翔看来,“比亚迪并没有被高估,以同样高估值的小鹏、蔚来等新造车势力为参照物,比亚迪的风险小的多。

原载2020年12月7日《财经》“汽车与出行”栏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股票基本面分析2021

不好进。

1、比亚迪是中国最著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发展迅速,业务范围广泛且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应地,比亚迪综合专员这个职位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比亚迪综合专员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在管理、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沟通、领导和组织协调等能力等。所以,比亚迪综合专员不是一个好进入的职位。

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企业。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主要业务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油车、电池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

比亚迪应收账款,比亚迪存在哪些问题?

2021年中国股市新能源板块表现亮眼,比亚迪作为市值最高的整车公司之一,股价涨幅也比较大。截至本文撰写日(2021年12月10日,下同),比亚迪a股股价为301.42元,今年以来涨幅为55.25%;如果以2020年比亚迪a股最低价46.61元为基数,不到两年股价上涨546.69%。 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营业收入等核心业绩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当年营业总收入达1451.92亿元,同比增长38.25%;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在比亚迪股价大幅上涨的同时,其盈利水平却没有明显改善,这就引发了人们对比亚迪“增收不增利”的质疑,以及其股价是否被高估。 根据比亚迪不同业务板块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预测,探讨比亚迪的估值模型和2022年的估值。本文认为,比亚迪应该用“分部估值法”对不同的业务分部进行估值。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业务,要按照市销比进行评估。因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资比亚迪的确定性,而不是试图证明投资比亚迪的高弹性或高回报率,所以在估算营业收入、PS值等关键指标时,应该取保守的方法。 根据上述估值原则和方法,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条件下,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分别为10400亿元、12992亿元和15585亿元,对应的股价分别为357.27元、446.31元和535.38元。对比本文发表之日比亚迪a股股价,预计2022年比亚迪股价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上涨18.53%、48.07%、77.62%。 一、估值模型基础知识 在对比亚迪进行估值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用不同的估值模型。 以下常用估值方法引自知乎: 1.资产导向型企业(如传统制造业)以净资产估值为主,利润估值为辅。 2.轻资产型企业(如服务业),以利润估值为主,净资产估值为辅。 3.互联网企业,以用户数、点击量、市场份额为长期考量,以市场销比为主要考量。 4.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市场份额为长期考量,注重市场销售比。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能用利润(PE,即市盈率)来估值。相反,如果所有企业都必须按利润来估值,那估值就太简单了。巴菲特曾经说过,“一个投资者只需要学会两个功课:如何理解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估值。”如果估值这么简单,那么炒股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显然,我们都知道炒股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不以利润来估值,而是以价销比来估值呢?这是因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利润水平差别很大。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萌芽阶段或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R&D费用做基础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厂和购买生产设备,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进行市场推广。但此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企业的产品成熟度和品牌影响力还比较差,所以销售收入还比较少或者还处于缓慢爬坡阶段。现阶段,一方面各种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必然导致利润率降低,甚至亏损。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企业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头部企业的销售规模会迅速放大,边际成本会随着规模的发展逐渐降低,然后利润率会逐渐提高。因此,对于高速增长但利润不稳定的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通常用市销率进行估值。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销量和利润曲线图如下(红框表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业务目前所处的阶段,即成长期): 二、比亚迪的估值模型 在对比亚迪进行估值之前,一定要对比亚迪不同业务板块的行业、发展阶段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不同业务板块的估值模型。 根据比亚迪2021年半年报中的描述,比亚迪的业务包括汽车、半导体、手机零部件及组装、充电电池及光伏、轨道交通等业务。其中,汽车业务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含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商用车(含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商品物流车、纯电动叉车、纯电动智能自卸车等。)和传统燃油车。从收入构成来看,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占52%,充电电池和光伏占8%,手机零部件、总成及其他产品占40%。 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众多,不同板块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组装是完全不同的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也不同。首先要确立“分部估值法”的原则,即对比亚迪的不同业务分部分别进行估值,汇总后即为比亚迪的整体估值。根据比亚迪不同的上市主体(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和业务板块,我们可以将比亚迪的业务拆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按照不同的估值方法进行估值: 1.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按市销比估值; 2.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按市销率估值; 3.传统燃油车业务,估值为0(比亚迪预计将很快退出该业务); 4.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以市销率估值; 5.Foday为备件业务,估值为0(估计目前外供业务量较小,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营收数据); 6.比亚迪电子(手机零部件及组装、电子雾化产品等业务。)已经上市,按照预测市值估值; 7.比亚迪半导体(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半导体制造及服务等业务。)拟在创业板上市,按照预测市值估值; 8.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按预计累计投资额估值。 注:以上第6项,比亚迪电子已在港股上市(股票代码285);上面提到的第七家比亚迪半导体,2022年上半年在创业板上市;其他业务属于比亚迪总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三。2022年比亚迪估值 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和方法对比亚迪进行估值: 1.用分部估值法; 2.对于以价销比(PS)进行估值的业务,在简要分析比亚迪竞争力和业务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结合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价销比预测PS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22年的预测业务收入计算估值。 3.因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资比亚迪的确定性,而不是试图证明投资比亚迪的高弹性或高回报率,所以应该取保守的方式来预测PS值。 我认为,价销比估值法是一种间接估值法,因为企业的最终价值来源于其盈利能力,所以在用价销比估值法时,要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在我看来,创新型科技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关于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我曾经在2021年6月15日写过一篇题为《投资比亚迪的核心逻辑》的文章。其中的核心思想仍然适用于目前对比亚迪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比亚迪目前的竞争力远远超出了我写这篇文章时的预期。以上“投资比亚迪的核心逻辑”链接如下:网页链接。 用以下分部估值法对比亚迪2022年各业务分部进行单独估值。 (1)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估值 1.1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数据,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全球统计排名中,比亚迪位列第二,仅次于特斯拉。如下图: 2021年10月月度统计,比亚迪高居榜首,特斯拉降至第二。如下图: 根据上述2021年累计数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二;根据2021年10月的月度销量数据,比亚迪销量全球第一。是数字神的语言(意思是最客观)。以上销售数字充分体现了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从核心技术来看,比亚迪的叶片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以及被誉为“下一代纯电车摇篮”的DMi平台和E平台3.0,技术竞争力突出,优势领先。在产品力上,比亚迪乘用车覆盖纯电动和超级混动两大系列。车型包括轿车、SUV等车型,价格从8万元到30万元不等,覆盖了90%以上的市场需求。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很多车型供不应求,销量遥遥领先除特斯拉以外的所有竞争对手。综合分析产品竞争力、产品覆盖面、产能、品牌影响力等因素,我认为比亚迪很有可能在2022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1.2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500922辆,其中11月销售90121辆。预计2021年比亚迪将销售6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其中2021年12月预测销量将超过10万辆。 预计2021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突破10万辆。考虑到合理的环比增长,预计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0万辆。按照15万元的ASP(平均售价)(与2021年ASP预估值相同)计算,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收入将达到2250亿元。 注:比亚迪2021年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随后又将销量目标下调至120万辆。我们的分析可能是基于预期管理层的考虑,有意调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 1.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由于比亚迪将于2022年基本退出燃油车业务,成为纯新能源车企,本文选取纯新能源车企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标杆企业。截至本文撰写之日,上述四家企业的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以上四家企业的简***均PS为:14.93。 1.4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估值。 从理论上讲,由于比亚迪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弱于特斯拉,但高于蔚来、小鹏和理想,比亚迪的估值水平应该介于特斯拉和其他三家之间,14.93的PS比较合适。但由于这些企业的PS可能被严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并对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进行评估。下表: (二)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估值 2.1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包括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商品物流车、纯电动环卫车、纯电动叉车、纯电动智能自卸车、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车、纯电动拖拉机等。 根据比亚迪2020年年报,“集团推出的纯电动公交车和纯电动出租车已在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成功运营,为洛杉矶、伦敦、阿姆斯特丹、悉尼香港、京都、吉隆坡等城市带来绿色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之一,产品布局全面,具备一定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2.2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2020年年报,比亚迪2020年销售商用车6651辆,销售收入69.73亿元。 在比亚迪2020年的商用车销量中,销售了6050辆客车和601辆其他商用车。如下图: 比亚迪2020年商用车销售收入约为69.73亿元,如下图所示: 考虑到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布局较早,产品线全面,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逐步从乘用车扩展到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也将快速增长。预测2020-2022年比亚迪商用车将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以此计算,2022年比亚迪商用车销售收入预计为: 69.73×150%×150% = 157(亿元) 2.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本文选择宇通客车作为标杆企业。宇通客车介绍,“宇通客车是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SH.600066),集R&D、客车产品制造和销售为一体。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公交、客运、旅游、团体、校车、特殊出行等细分市场。截至2020年底,宇通累计出口客车超过7万辆,销售新能源客车14万辆。大中型客车多年来畅销世界各地。” 截至本文撰写日,宇通客车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注:市销比由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计算的市销比1.57换算成全年市销比。 2.4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估值。 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对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进行估值。下表: (3)传统燃油汽车业务的估值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的燃油车业务逐渐萎缩。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共销售燃油车131181辆,其中11月销售7121辆。2021年11月,比亚迪燃油车销量占当月98340辆整车销量的7.24%。 考虑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的逐月下滑,以及比亚迪DM和DMi车型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预计2022年比亚迪将基本放弃燃油车业务,因此2022年比亚迪燃油车业务估值为0。 (4)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以下简称“电池业务”)估值 4.1比亚迪电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目前量产最好的动力电池,原因如下: 1.与同行业磷酸铁锂电池相比。 叶片的能量密度是已经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中最高的。 1)汽车续航能力对比。比亚迪用2020技术的blade电池的“汉”续航已达605公里。作为标杆产品,特斯拉2021年发布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续航556公里,“汉”续航里程领先约9%。 SUV续航能力对比。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申报信息,用2021技术的刀片式电池的比亚迪“唐”续航已达700公里。特斯拉2021销售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Y作为标杆产品,续航545公里,“唐”领先28%左右。 上述基准车型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由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公司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其他企业中可以算是比较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虽然评价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包括电芯密度、电池组密度等不同的评价指标,还有重量密度、体积密度等评价指标,但在保持车型正常(外观正常,不侵占用户实际可以使用的空间)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以看做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综合指标。毕竟这是用户能够实际体验到的关键指标。我们认为特斯拉的电机、电控等技术应该不弱于比亚迪。因此,上述续航里程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差异。 2.与三元锂电池相比。 三元锂电池的优点包括:更长的电池寿命、最快的充电速度、最佳的低温性能等。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包括:更好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更少的限制等。(比如用于三元锂电池的钴,世界已探明的经济可开储量只有710万吨,只能作为950亿千瓦时电池;而2/3的钴矿依赖于非洲的刚果金)。 同行业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比较: 1)耐力。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已经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比如2021款比亚迪唐已经达到700公里),随着充电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快充技术的广泛用,高续航的边际效用递减,高续航的三元锂电池只对追求极高续航的小众车型意义重大。通俗地说,三元锂电池即使续航达到1000公里,除非解决了安全和成本的问题,否则实质意义比较小。 2)充电速度。理论上三元锂电池的充电速度更高,但随着800V快充技术的应用,充电速度的实质性差异已经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3)低温性能。根据比亚迪近期进行的冬季测试,由于用了全新的热管理技术,续航405km的海豚时尚版,在平均环境温度-7℃ ~ 4℃的续航测试中,续航实现率高达81%,充满电续航超过330 km。低温续航比同级机型高出2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三元锂电池的低温性能。 4)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成本、循环次数和减少限制方面比三元锂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 3.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迭代很快,但一般认为,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纳米离子电池,以及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至少在3到5年后才会大规模量产和应用。从专利申请等信息来看,比亚迪在这些技术路线上也有充足的技术储备。 刀片式电池与其他电池的对比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内补贴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国外补贴政策有待观察),磷酸铁锂电池必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三元锂电池将逐渐只应用于追求超长续航的小众车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有非常好的市场竞争力。 4.2 2022年比亚迪电池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32.873GWh,其中2021年11月装机容量为4.883GWh,预计2021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38GWh。 预测比亚迪2022年规划产能约165GWh,电池装机容量保守估计70GWh,其中外供约20GWh(含储能);预计装机容量约80GWh,其中约30GWh外供(含10GWh储能)。本文以中位数75GWh作为2022年比亚迪电池装机容量的预测数。 注:以上预测数据引自雪球用户“开心自在”2021年11月12日发表的文章《比亚迪近期概况及2022年展望》。文章链接:网页链接。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11月30日发布的消息,2022年纯电动汽车(ev)配备的锂电池价格可能出现调查开始以来的首次上涨。2021年为每千瓦时132美元,仅比上一年低6%。预计2022年将升至135美元。按照上述标准,2022年电池价格约为0.86元/Wh。 考虑到上述价格可能包含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对较低,再考虑到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本文以0.77元/Wh计算出比亚迪2022年电池业务的营业收入,即578亿元。如下所示: 0.77元/Wh X 75GWh = 578(亿元) 4.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本文选取a股上市的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营业务的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作为标杆企业。 截至本文撰写之日,上述两家企业的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注:营销率简单来说就是由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计算的营销率换算成年营销率。 以上两家企业的PS简***均值为:12.67。 4.4比亚迪电池业务估值。 从理论上讲,由于目前比亚迪电池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弱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但高于郭萱高科,比亚迪的估值水平应介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之间,12.67的PS较为合适。此外,由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较快,比亚迪电池业务继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给予其相对较高的估值。但由于标杆企业的PS可能被严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并对比亚迪电池业务进行评估。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电池业务很大一部分是内部销售,也就是直接供应给比亚迪汽车子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这部分的销售收入将被合并,不会反映在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中,而只会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外供部分的营业收入。但由于其他车企和作为标杆企业的电池企业基本不会同时生产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其PS只针对单一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或电池业务,所以本文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和动力电池业务分别按照PS进行估值。 (5)福迪零部件业务估值 2020年3月,比亚迪宣布成立福特电池有限公司、福特远景有限公司、福特科技有限公司、福特动力有限公司、福特模具有限公司五家福特公司,分别对应动力电池、汽车照明、汽车电子、动力总成、汽车模具,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领域。未来,福特企业可能会独立出来,为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零部件。 目前福迪的企业业务量还是比较小的,相关业务可能会纳入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或者电池业务。本文暂将福迪的备件业务估值为0。 本文的目的是将福迪的零配件业务单独列出,以提示该业务的增长潜力和比亚迪市值继续增长的潜在机会。 (六)比亚迪电子的估值 由于比亚迪电子已经上市,本文根据16家机构在富途软件上预测的平均目标价计算2022年比亚迪电子的估值,并根据比亚迪持有的股权比例计算这部分业务的估值。 截至2021年11月18日,富途软件上已有16家机构预测了比亚迪电子的目标价,目标价最低26.440港元,目标价最高65.400港元,目标价平均44.542港元。 按照上述平均目标价,2022年比亚迪电子的估值为1003.53亿港元。如下所示: 2.53亿股X 44.542港元/股= 1003.53亿港元。 持有比亚迪电子14.82亿股,占比65.75%,对应估值659.8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39亿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础上,本文用悲观、中性、乐观的方法,对比亚迪2022年持有的比亚迪电子股份分别评估为431亿元(0.8系数)、539亿元(1.0系数)、647亿元(1.2系数)。 (七)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请,预计2022年上半年在创业板上市。本文根据比亚迪半导体的发行价和比亚迪持有的股份数量,计算出比亚迪持有的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 根据CicC编制的《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比亚迪半导体是一家高效、智能、集成的半导体供应商,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电、光、磁信号的传感、处理和控制,产品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汽车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进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业务发展。比亚迪致力于共同构建中国汽车级半导体产业创新生态,助力实现中国汽车级半导体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发展。 根据上述招股书,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扣非净利润3184.44万元;2021年1-6月,比亚迪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扣非净利润16399.34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比亚迪半导体总资产为452,533.90万元,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42,898.31万元。 根据上述招股书,比亚迪半导体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按照常规理解,IPO后,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约为268.6亿元。 在比亚迪半导体IPO和发行新股之前,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0%的股份。比亚迪半导体IPO后,预计比亚迪持股比例将被稀释至65.07%。届时,比亚迪所持比亚迪半导体股份的估值约为175亿元。如下所示: 268.6×65.07% = 175(亿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础上,本文用悲观、中性、乐观的方法,对比亚迪2022年持有的比亚迪半导体股份分别评估为140亿元(0.8系数)、175亿元(1.0系数)、210亿元(1.2系数)。 (八)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的估值。 比亚迪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视为比亚迪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致力于为全球光伏发展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作为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亚迪的轨道交通和光伏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由于财报中没有单独披露轨道交通和光伏业务的财务数据,我按照预计累计投资额对比亚迪的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进行估值。 比亚迪显示,仅云轨项目,比亚迪就投入了50亿元。据非正式消息称,比亚迪在轨道交通和光伏项目上投资了数百亿元。按照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方法,本文对比亚迪轨道交通、光伏和其他业务的估值分别为160亿元(0.8系数)、200亿元(1.0系数)和240亿元(1.2系数)。 (九)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 综合上述分部估值结果,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条件下,比亚迪2022年整体估值分别为10400亿元、12992亿元和15585亿元。如下所示: 截至本文发稿日,比亚迪a股股价为301.42元,总市值约8775亿元(此处h股等于a股计算总市值,下同)。根据本文预测,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为1.04万(悲观)、12992亿元(中性)、15585亿元(乐观),对应股价分别为357.27元、446.31元、535.38元。预计2022年比亚迪股价分别为18.53%和48.00元。 四。比亚迪估值的其他参考数据 (1)券商对比亚迪的估值 以下是近期部分券商发布的关于比亚迪营收预测、盈利预测、估值的数据: 注:招行国际市值预测按港股目标价425港元计算,花旗银行市值预测按a股目标价461元、港股目标价536元计算,美国银行证券市值预测按目标价372港元计算。其他数据直接引自相关研究报告。 (2)比亚迪过去一年的定价 1.2021年1月,比亚迪以每股225港元(折合人民币183.71元)的价格增发1.33亿股h股。据悉,本次增发,高瓴资本有意以更高的金额参与认购,但并未得到比亚迪方面的积极回应,最终确定为2亿美元。可以合理推测,投资机构对比亚迪本次发行的价格认可度较高。 2.2021年11月,比亚迪以每股276港元(折合人民币225.35元)的价格增发5000万股h股。据

比亚迪开机器的部门

进入2018年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汽车这一细分领域。在梳理数据时,比亚迪(69.65, 1.55, 2.28%)(002594.SZ/1211.HK)异乎寻常的应收账款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而比亚迪最大的问题也是应收账款账。

比亚迪作为行业中众所周知的大白马,背后又有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站台,业务横跨手机零部件、电池、汽车,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其牛到不行:不仅是新能源先锋,亦是股神的挚爱。但既然捕捉到财务上的一丝异样,我们就有必要刨根问底,一探究竟,看是否能打消自己内心的疑虑。

要给比亚迪找到能完全对比的企业并不容易。目前,比亚迪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汽车及相关产品。我们发现,比亚迪的经营模式在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都很难找到可以完全对标的公司。因此我们按不同业务来找可以对标的公司,并对它们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比较。

客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比亚迪的走势十分相似,近年来都呈逐年下滑趋势。除去宇通客车在2011年和2012年远高于同行的周转率外,2013年至今,上图中的客车公司与比亚迪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走势区间都十分接近,基本都是从5次左右降至2017年6月底的1次以下。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比亚迪的应收款攀升趋势与客车业上市公司更为趋同。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新能源客车业务的发展,是否构成了比亚迪应收账款迅速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月度产销数据对于投资者相当重要,在公布产销量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多年之后,比亚迪仍然不公告月度产销数据,大概只能有两种猜测:一是比亚迪自己不掌握自己的产销数据,因此无法公布;二是比亚迪掌握自己的产销数据,但坚持不公布。

近年来,比亚迪的经营性净现金流波动很大,比亚迪的收账款真的是谜一般的存在。

比亚迪公司设有20个部门,分别是:1、总经办2、人力部3、财务管理中心4、研发部5、购与供应链管理中心6、生产制造部7、品质管理部8、工程技术部9、营销服务中心10、客户关系管理部11、汽车工程研究院12、轨道交通事业部13、动力电池事业部14、汽车金融事业部15、新能源事业部16、通信电子事业部17、手机部18、汽车工业研究院19、智能驾驶事业部20、云轨事业部

比亚迪各个部门职责

比亚迪的职能部门有:1、人力部,负责公司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管理;2、财务部,负责成本控制、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融资及风险防范等管理;3、生产部,负责新车型开发、设计验证和量产交付等管理;4、研究院,负责汽车技术、造型设计等管理;5、购中心,负责物料购、库存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6、市场部,负责品牌建设与传播、市场营销策划等管理;7、国际业务部,负责海外事务管理、对外投资、项目并购等管理。8、总经办,负责行政后勤、法律事务、企业文化等管理。9、工会,负责员工关系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管理。10、党群工作部(纪委),负责宣传教育、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统战工作等管理。11、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标准实施、应急救援等管理。12、购供应链部,负责原材料购、仓储配送、物流运输等管理。13、质量保证部,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内审管理、产品认证等管理。14、信息系统部,负责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管理。15、安全管理部,负责综合治理、消防安全、反恐防暴等管理。16、法务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涉诉案件协助、***处置等管理

标签: #比亚

上一篇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邮编-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爱企查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