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商务拓展怎么样-特斯拉适合商务人士

tamoadmin 0
  1. 一个家庭两辆车,最好的组合是什么?有没有具体车型推荐?
  2. 亿纬锂能否认“供货特斯拉”,市值逼近2000亿
  3. 智能汽车越来越火爆了,未来智能汽车的领头羊会是谁?
  4. 纯电动汽车排名
  5. 风口都吹不动新能源货车
  6. 豪车电动化争夺战,谁能笑到最后?

1.1、新能源 汽车 :新品周期来临,消费层次升级

2018年 汽车 市场低迷,消费需求萎缩,市场景气度下滑。2018 年 1-11 月 汽车 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滑 1.7%。其中,乘用车销量 2148 万辆,同 比下滑 2.77%。在整体市场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成为 汽车 行 业为数不多的亮点。18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 与 2017 年同期的 60.9 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4.4 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 84.8%。

1.1.1、新品周期来临,产品品质提升

特斯拉商务拓展怎么样-特斯拉适合商务人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截至 2018 年11月,22 家乘用车厂商先后于 2018 年内推出了49款改 款换代车型,45 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共 72 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共 22 款。45 款全新车型在 18 年的销量为 18.7 万辆,占总销量的 21.1%。2018年 1-11 月,累计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有 9 款是改款或是全 新车型;累计销量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 7 款车是改款或是全新车型。

补贴政策推动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提高的作用立竿见影。2018 年 6 月新补贴政策正式实行后,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大幅提 升,从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18 年 1-11 月的 50.6%。18 年 6 月实施新 补贴政策后,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62.1%。

2018年,各大厂商对车型进行了换代或改款,提高车型的续驶里程。 表 1 列出了主要的改款换代车型。这批车型的续驶里程中位数从 200km 提 升至 301km,2017 年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数为6个,2018 年增加 至 15 个。

企业提升车型的续驶里程一方面是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但长期看是企业 为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力所作的主动应对措施。我们整理了2018年不 同续驶里程车型的补贴前价格分布。续驶里程 300-400 公里范围的车型价格 中位数与续驶里程 250-300 公里的相近。同时更宽的价格带反应出企业重点 布局的车型都在向续驶里程 300 公里以上的车型集中。高续驶里程车型相对 低续驶里程车型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1.2、消费层次提升

2018年 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88.6 万辆,同比增长84.8%。其 中,轿车累计销售 58.5 万辆,同比增长62.5%;SUV 累计销售26.2万辆, 同比增长 227.6%;MPV 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 37.5%。

因为 2017 年基数较低,SUV2018 年销量同比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大幅 提升,从 2017 年全年的 16.6%提升至 2018 年 1-11 月的 29.5%。SUV 的放 量主要得益于17后半年,厂商密集推出了 26 款全新 SUV 车型。全新推出 的 SUV在 18 年 1-11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1万辆,占 SUV 销量的 35%, 超过 2017 年同期 SUV 总销量。

2018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以微型车居多。2017 年微型车市场份额达 到 57.2%,2018 年补贴新政实施以后,18 年6-11月微型车市场份额下降到 31.8%。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车份额从 17 年的 4.6%增加至 13.3%,紧凑型车 份额从 17 年的33.3%提升至 42.1%。

2018年 6 月施行新补贴政策后,高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增长明显。1 月 份,补贴前售价 10 万元以上车型占比49.4%。在 6 月份,占比提升至62.1%。 在 10 月份,高价位车销量占比有所回落,但平均售价仍然保持高于上半年 的水平。整体看,18年消费者购车意愿逐渐向高价位车型倾斜。这与高级别 车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销量占比提升相互印证。

从供给侧分析,2018 年后厂商投放的新车型、换代改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整体高于过去的水平。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平均价格提高至 23 万左右;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逐步探入高端消费市场。以荣威 Marvel X、蔚来 ES8、比 亚迪唐为代表的新车型价格已经触及30万元以上。

1.2、动力电池:强者恒强,三元电池已成主流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36.2Gwh,同比增长 29.4%;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43.6Gwh, 同比增长 77.0%。总体来看,2018 年以来,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 比 2017 年提升 24.3pcts,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0.7pcts,专 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13.6pcts;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 2017 年提升 12.2pcts,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3.4pcts。

分车型来看:

按照电池技术路线来看:

按照电池形状来看,2018 年 1-11 月,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48Gwh,占比 75%;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78Gwh,占比 13%;圆柱 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37Ghw,占比 12%。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沃特玛,装机量分别为10.58/5.66/2.41Gwh,市占率分别为 29.2%/15.6%/6.7%。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 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 17.9/9.6/2.3Gwh,市占 率分别为 41.1%/22.0%/5.3%。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 场份额相对领先,且龙头份额不断提升。

2.1、补贴退坡难压消费需求

从 2009 年开始实行的补贴政策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 助推力。经过近 10 年的演变,补贴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2012 年):试点推广(公共服务领域25 个试点 城市 + 私人购买 6 个试点城市),私有购买和公共服务分开补贴,补贴金 额高,技术条件要求低,首次提出减免车船税;

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提出补贴退坡 机制,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不再享有补贴优惠,提出免征购置税,车辆根据性能高低分段补贴。2016 年建立了新的补贴车型目录,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 护,严查骗补行为;

第三阶段(2017 年—现在):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细,车辆安装监 控设备,非个人用户需满足规定行驶里程方可获得补贴。2017 年起地方补 贴不超过国补的一半。

2.2、双积分接力,助力增长

2017 年 9 月 27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 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 政策正式落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改善乘用车供给侧结构的惩罚性措施,目 的在于倒逼乘用车企业降低车辆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 汽车 供给。

根据双积分计算规则,企业提高新能源 汽车 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不但 有利于增加企业新能源 汽车 积分(NEV 积分),也能够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增加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其中,增加纯电动车 型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 年度中国境内 130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 乘用车 2469.29 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 均整车整备质量为 1438 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6.05 升/100 公里, 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1238.14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68.90 万分,新 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 179.32 万分。整体上看,2017 年不论是 CAFC 积分还是 NEV 积分都有充足的余量。但是,考虑到 19 年、20 年双积分规则收紧,届 时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下面我们将基于 2017 年的积分数据(2018 年积分数据还未公布)对2019 年和 2020 年的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进行预测,并以此估算未来两 年的新能源 汽车 缺口。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在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数据基础上,我们分别设置两种情 景设预测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通过计算使得 NEV 积分为 正,并且 NEV 有足够的正积分来冲抵 CAFC 负积分,从而求出新能源乘用 车生产进口量。

结果显示,在乐观预测油耗降低、纯电车型续驶里程提升显著的情景下(情景设 1),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需要达到 122 万辆。在 悲观情景下(情景设2),则需要约 155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 分要求。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同样的方式,在乐观预测下,2020 年需求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为 226 万辆。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7.3%,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9%; 在悲观预测下,则需要约 268 万量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分要求。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6.4%,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10.5%。

双积分接棒补贴,政策风格由奖励式鼓励切换为惩罚式要求,迫使包括 合资在内的更多企业加大对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投入。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优化 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和带动市场消费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推动 汽车 产业向 节能减排的方向快速发展。

2.3、新能源 汽车 需求旺盛,消费结构优化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调查报告》,首先对六个城市进行分类,北京和上海对新能源 汽车 给予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成都和武汉给予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石家庄和临沂仅有补贴政策。调查结论显示:

(1) 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和接送家人/孩子;

(2)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新能源汽 车主要作为家庭首辆车;在其他四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主要作为 家庭第二辆车使用;

(3)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号牌优惠 政策是激励购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取消号牌优惠政策,将有75%的车主放弃购买新能源 汽车 ;

(4) 在成都和武汉(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激励购车 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号牌优惠政策是决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要因 素,之后依次是补贴政策和限行政策。2018 年,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 接受程度在提升,愿意购买性能和品质更优的车型。相比于过去,补贴因素 对销量的影响在减弱。厂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良性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高品质产品投放加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形成这些市场特点 的背后,是政策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符合产业发展方 向,在未来 2-3 年内必然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因此,我们认 为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进一 步优化。

展望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新 能源乘用车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车型引领市场。新能源 汽车 消费 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考虑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约 140 万辆(同比+35%),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车型占比达到 80%,纯电动车型占比 25%。商用车市场受 19 年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依旧 增长乏力,预计 2019 年销量为 20 万辆。

3.1、锂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

我们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样本股的跟踪显示,绝大部分环节收入增速出 现回落,钴系正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017 年报的 94%下降至 2018 年中报的 41%;磷酸铁锂收入增速由 17.1%下降至 10.7%;隔膜收入增速由 29.7%下 降至 1.2%;电解液收入增速由 8.4%下降至 6.9%;负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8% 上升至 33%;动力电池收入增速由 44%下降至 32%。

毛利率变化方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各环节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钴系 正极材料毛利率在 2017 年+2.4pcts,而 2018 年中报-6pcts;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毛利率为-6.5pcts/-6.1pcts;负极材料毛利率为-1.3pcts/-5.9pcts;隔膜 毛利率为-3.5pcts/-14.3pcts;电解液毛利率为-6.8pcts/-11.8pcts;动力电池 毛利率为-1.8pcts/-4.6pcts。

3.2、锂电材料:静待调整,龙头优势显现

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等统计的数据,2018 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523)价格由 21-22 万元/吨下跌至 16-17 万元/吨,跌幅约 2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价格由 8.5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跌幅接近 30%;中端湿法 隔膜价格由 4.5 元/平方米下跌至约 2 元/平方米,跌幅为 57%;电解液价格 由 4.5-5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跌幅约 18%;中端负极材料价格由 5-6 万元/吨下跌至 4.5-5.8 万元/吨,跌幅约 6%。

3.3、动力电池:CATL 优势扩大,盈利稳定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补贴退坡影响下,动力电池价 格将在中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 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 为 1.41 元/Wh,同比下降 31.6%,2014-2017 年年均复合降幅为 21.3%。过 去几年,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持续 下降。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求关系变化、规模效应、 材料成本优化等。

补贴退坡背景下,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正处于行业产能出清的阶段,龙头效应正在显现。根据 GGII 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现 集中趋势。2017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16%,2018 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至 41%/22%,CR2 由 45%提升至 63%;第 二梯队中,市场份额变化明显,孚能 科技 等企业增长强劲,CR5 由 2017 年 的 62%提升至 76%。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厂商集中。

综上所述,(1)动力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占率合计已超过 60%,比亚迪电池仍然以自供为主,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继续增强。(2)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下行,动力电池成本端逐渐改善。因此,在补贴退 出之前,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总体依然强劲。

4.1、竞争升级,全球化竞争暗流涌动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面产能扩张到竞争升温、集 中度提升的过程,在政策保护下,国内、国外的发展相对独立。预计补贴政 策退出后,2021 年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将迎来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

2018 年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新兴造车势 力的代表,特斯拉 Model 3 在 2018Q3 的周平均产量达到 4,437 辆,其中最 后一周产量超过 5,300 辆,其生产系统在 2018Q3 已达到稳定状态。该季度 特斯拉实现净利润2.55 亿美元,结束了长达 7 个季度的亏损,Model 3 也成 为美国乘用车销售收入最高的车型,从销量排名来看,单季度销量排在全美 第五名。传统车企方面,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也在加快推进其电动车战略。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59.9%,其中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 57.62 万辆,占全球比重由 2015 年的 42.2%提 升至 2017 年的 47.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随着补 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主战场。

4.2、动力电池:直接竞争时代来临,欧洲、中国是主战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过去几年,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 存在,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竞争,但在补贴政策退出的预期下,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其中国产能的落地;同时,宁德时代等国 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正 在升温。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四家电池厂进行比较研究。

出货量: 2015/201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2.2/6.8/11.8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210.5%/74.1%;松下动力电池出 货量分别为 4.6/7.2/10Gwh,分别同比增长 70.4%/56.5%/38.9%;LG 化学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4/1.8/4.9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49.2%/149.0%;三星 SDI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1/1.3/2.4Gwh, 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18.2%/84.6%。从全球出货量排名来看,2015 年、 2016 年松下均为全球第一,但 2017 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配套车企: 宁德时代已覆盖国内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的主流客户。 在深厚的技术、工艺经验支撑下,公司已经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先发优 势,海外车企也已覆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松下动力电池的核心客户为 特斯拉,其他客户还包括大众、通用等。根据公司公告,2017 年,松下动 力电池已供货车型/已收到订单车型/待合作车型分别为 58 款/16 款/74 款, 2015-2017 年已供货车型逐年增长,分别为 45/50/58 款。其中,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配套客户中日本/欧洲/美国的整车企业分别为 6/4/2 家;LG 化学核心客户为通用、雷诺、现代起亚、沃尔沃、CT&T 等,主要配套车型 有雪佛兰 Bolt、Volt、雷诺 Zoe;三星 SDI 核心客户包括大众、克莱斯勒、 马恒达、Lucid Motors 等。主要配套车型有宝马的 Megacity、i3(EV)、i8 (PHEV)以及 X5、330e 等,还有菲亚特(Fiat500EV)、保时捷(Cayenne S)、奥迪(e-tron)、奔驰(S-Class)等顶尖车企的重要车型。

产能规划及工厂布局: 四家动力电池厂商 2020 年的规划产能均超过 50Gwh。从具体的工厂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工厂(德国)正在加速建设;松下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中 国工厂的扩产;LG 化学和三星 SDI 在欧洲、中国、韩国和美国均有布局, 中国工厂的扩产加速推进。

技术布局: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布局正在加速 推进,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松下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是圆柱型,正极 材料体系为 NCA;LG 化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软包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三星 SDI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完成对本土整车企业的布 局;在北美市场,松下和特斯拉充分绑定,通用也是 LG 化学的核心客户; 欧洲传统整车企业较多,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 化 学、三星 SDI 及 SKI)布局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CATL、孚能 科技 等) 正在凭借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加速切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在 中高端车型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主要看点在于电池企业对合资品牌份额的争 夺,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压力剧增。

4.3、锂电材料: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

我们认为,国内锂电材料环节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首先,我国已经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企业与海外竞争对手的差 距迅速缩小,个别企业已经具备和海外龙头竞争的实力;其次,日韩电池厂 商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压力较大,引入高性价比的材料供应商是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日韩电池厂在中国境内的产能,国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等 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我们对宁德时代和三家海外电池厂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2017 年 CATL 的净利率为 21%,而松下的圆柱动力电池尚未实现盈利,LG 和三星 SDI 也 有较大的盈利压力。

在 3C 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和海外电池厂 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测试中国供应商的产 品,预计 2019 年起测试结果会逐步落地。尽管锂电材料企业仍然处于毛利 率下滑的阶段,但海外电池厂的国产化有望推动其出货量快速增加。

一个家庭两辆车,最好的组合是什么?有没有具体车型推荐?

王朝主打高端、e系列主打低端,是细分市场明确主攻,但是关键看营销操作。做不好就是王朝系列自降身价,这是考验比亚迪的营销和管理能力。目前能买中大型纯电车的人,都是有一定基础,甚至相当比例有额外的燃油车的人。这部分买电动的人,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个性和新潮,特斯拉正好满足以上要求。蔚来也切中了这点

三个月后这句话(能干倒BYD的只有比亚迪)可就不会这样说了!不过恒池对标的是特斯拉而非比亚迪,如果恒池也推纯走量的中低端车形的话相信比亚迪会很难受。E9同样使用比亚迪最高水平的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NEDC续航可以达到605公里;基于比亚迪测试成绩基本与实际续航能力相同的特点,这台车作为网约车或者巡游出租车使用都是可以满足的了。

比亚迪品牌纯电中大型轿车E9交付滴滴出行,用作商务型专车的消息充斥各大网络内容平台,媒体又开始疯了,而好事者和水军们也纷纷出动,大言不惭地发帖“‘能干倒比亚迪的只有比亚迪现在国内环境很好,市场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塑造。我们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应当放眼全球。能干倒比亚迪的只有比亚迪,超越自己就能不断进步!

,比亚迪汉抓住了私家车主购买者的几个心理:1.外观必须好看但不能山寨;2.车标必须得高端一些,不能是BYD三个字母。这两点主要的要求在比亚迪汉上都符合,比亚迪汉,特别是EV版本外观原创度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全球第一。比亚迪汉,是我见过最完美的国产车。很拉风,很大气。

亿纬锂能否认“供货特斯拉”,市值逼近2000亿

一个家庭两辆车,怎么搭配其实挺有学问,要根据个人爱好、开车习惯、主要用途、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家庭人员构成来确定。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搭配方案。

1、一辆轿车+一辆四驱SUV这种组合基本是适合大多数家庭,平常可以两个人各开各的,分头办事。如果一起出行,开一辆车,则可根据道路情况选择开哪辆车,市区,高速公路可开轿车,出去 旅游 ,走路况复杂道路开SUV,SUV一定选四驱,城市SUV即可。

2、轿车+MPV组合,适合家庭人口较多,追求乘车舒适性,以城市及高速为主,不走烂路的家庭。人少时开轿车,人多时,开MPV。

3、轿车+轿车组合,适合以城市及路况好的公路行驶为主,不走非铺装路的家庭。一般是一大一小配备,男士开大车,女士开小车。一起外出,开长途或商务类活动开大车,买菜或市区代步开小车,好停车。

4、小型(紧凑型)SUV两驱+中型(中大型)SUV四驱组合,适用于喜欢车内空间大,舒适性要求不高的年轻人。小型女士开,中大型男士开。一起时市区开两驱, 旅游 或长途开四驱。

5、MPV+SUV组合,适合追求乘坐舒适性,喜欢大空间,常常出游旅行的家庭。一般SUV宜选择中大型。

至于具体车型就要看家庭经济实力了,量力而为。

富豪肯定不止两辆车,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买两辆车的多数应该是小康之家或中产阶级。

对于小康之家,建议一辆紧凑型或小型车+一辆中级车,普通品牌即可,不要买豪车。

对于中产家庭,建议一辆普通品牌,一辆豪车品牌或两辆豪车品牌。

具体车型推荐:

小型SUV:

丰田CHR,本田X-RV或缤智,马自达CX-3,奔驰GLA

紧凑型轿车:

卡罗拉,速腾,马自达昂克赛拉,沃尔沃,V40,奔驰A级。

中级轿车:

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迈腾,大众CC,阿特兹,宝马3系,奔驰C级,沃尔沃S60L

紧凑型城市SUV:

CRV,荣放,宝马X1,沃尔XC40,马自达CX-4

中型或中大型城市SUV:

汉兰达,普拉多,冠道,宝马X3、X5,沃尔沃Xc60、XC90,奔驰GLC、GLE,大众途锐,大众途昂,

C级轿车:宝马5系,奔驰E级,雷克萨斯E级。

MPV车型:GL8,本田奥德赛。

大型轿车:不推荐。

不推荐纯越野车,如需要体验越野,临时租一辆最划算。

不推荐房车,如需要体验房车生活,临时租一辆最划算。

喜欢驾驶感受,追控性的,可以考虑宝马、马自达及大众CC,注重安全性的可以优先考虑沃尔沃。喜欢厚重感、底盘扎实的,优先考虑奔驰、大众。

总而言之,小康之家推荐十二到三十万的车,中产推荐二十到六十万的车,不推荐百万以上豪车。

普通农村人在昆明打工,两辆都选了同一个橙色,买不起合资,只能够买两辆国产的,一辆老婆开一辆我上班代步。

一个运动王者四驱328,一个越野王者3.5霸道,图三mpv鼻祖不说了出个问题看谁认识[捂脸]

我家一辆燃油车,一辆纯电动轿车,开了一段时间,感受颇深,选家用 汽车 一定要清楚轿车、SUV、MPV、纯电动 汽车 之间的区别,以免买了后悔。

这10多年以来,家里从轿车换到SUV,又新买了纯电动 汽车 ,经过长时间使用,深深体会到轿车、SUV、纯电动 汽车 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优缺点。

这些优缺点不仅是车本身存在的,也是随着家庭日常需求而选择不同的车型,下面我详细来分享一下这几年随着需求的变化选择不同车型的经验和感受,希望能帮到将要买车的朋友们。

买了轿车之后慢慢发现轿车满足不了日常需求

早些年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当时还没结婚,经济能力一般,加上日常工作上偶尔需要跑长途出差,所以选择了轿车,但是开了几个月,慢慢才发觉轿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越来越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

比如说,那时候偶尔要回老家,下了高速,有的路段还不是铺装路面,坑坑洼洼,记得有一次经过一个小水沟,直接托底而过,很不幸油底壳都被石头磕瘪了,

最后花了一千多才弄好,这主要还是轿车底盘太低了,普遍轿车底盘离地间隙只有10-15厘米左右,路况不好时候,很容易擦到底盘。

每逢节日,我比较喜欢自驾游,城市周边风景看厌倦了,想着到人烟稀少的小景点看看不一样的景色,往往这些地方路况都不是太好,走过两次,后面也就放弃开轿车野游了,轿车通过性是真的差。

还有一点是轿车空间小,家里老人坐车总说有点闷,很容易晕车,刚好那几年SUV车型越来越多,也算是随潮流,用轿车置换后买了一辆本田C-RV。

可以说在很短一段时间里,对这辆SUV非常有好感,没有遇到值得挑剔的地方,它几乎满足了日常绝大部分用车需求,以前回老家、自驾游遇到烂路是多么头疼的一件事,有了SUV,过坑非常自信,SUV的通过性肯定没挑剔的。

长途自驾游,后排空间大 ,不仅随身携带了很多出行必备的物品,我还在车里直接装了气垫床,长途旅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山区还是服务区,不用愁找住宿,都可以直接躺在车上车睡觉休息。

SUV视野完胜轿车 ,车身、座椅较高,前后左右视野都比较好,正所谓坐得高,看得远,再也不用像开轿车时候需特意把座椅调高一些,整个空间也较大,即便是1.85米这样的身高,头顶也还有一个拳头的空隙。

当然了,SUV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就像有人说的,轿车和SUV的区别,跑一趟长途就知道了,的确如此,那时候出差时间也多,基本上都是单程300多公里。

同样的高速路,开轿车时候是真没觉得脚酸、疲劳,但开SUV,全程不休息,到了目的地会明显感觉多了几分疲惫,后面几次200多公里时候,我就到服务区休息一下。

这也是轿车和SUV坐姿最明显的区别之一,轿车座椅低,感觉是像半躺着开车,整个脚可以伸直去踩刹车,这样用力也较轻。

但是坐在SUV车上,脚和身体整个坐姿标准的90度,踩刹车全靠脚后跟和脚掌的力度配合,大腿不好伸直,脚用力的时候感觉力道有点“憋着”,时间久了多少会有点皮疲劳感。

SUV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同级别甚至价位还超轿车的SUV,厂家也都有降噪技术,但高速上 噪音SUV确实偏大 ,这和它车身高大是直接相关的,车身宽而高,底盘高,风阻系数远超轿车,伴随着声噪也较大,舒适性上来说确实差了些。

同样,车身高大既是SUV的优势也是它的软肋,同样的车速,高速过弯SUV车身侧倾较大,刚开始高速过弯总有种担心翻车的错觉,以至于不敢开快,同样的300公里的路程,开轿车我三个半小时就到了,开SUV全程车速就慢了些,比轿车多花了近20分钟。

油耗偏高, 同样是2.0排量,开轿车的时候平均油耗8L左右,开SUV时候油耗接近10L左右,有时候高一点会达到11,总体下来,SUV百公里油耗比轿车高了1-2升左右。

成家立业后,随着家里用车频繁,一辆车已经不能满足日常需求,这时候考虑再添置一台车,定位是家用,日常上下班代步车。

这时候也曾为买燃油轿车还是纯电动 汽车 而纠结,经过向周边买纯电动车朋友的了解以及亲自试驾,最终选择买了续航达680千米的小鹏P7。

说实话,自从开了一段时间的纯电动车,我已经越来越不喜欢开燃油SUV了,这两种车区别真的很大,

无论是从驾驶感受还是从经济性方面,可以说纯电动完胜燃油车,当然了纯电动也有它的3个硬伤,下面详细说。

一、从省钱来说,纯电动车完全碾压燃油车

开燃油车, 2.0排量,百公里油耗8L左右,以95号汽油7.5/L来算,一年大约跑1.5万公里,实际燃油费接近1万左右。

开纯电动车, 除了新车送的3000度电,每百公里耗电量多算一点,20度,我80%都使用家用充电桩,晚上充电,6毛一度,其他充电方式平均算1.2元一度电。

家用和其他方式平均算下来8毛钱一度电,百公里电费为16快,一年也按1.5万公里来算,电费只需2400多块,比燃油车节省了7500快, 设开8年,那也可以省下6万+。

二、保养费,纯电动完胜燃油车

人有车一年小保养两次,每次算600,一年1200,不算其他零部件问题,8年近1万左右保养费,而纯电动相对燃油车来说其保养费几乎为0,反正开了1年半,保养上没出过1分钱。

三、驾驶感受和乘坐舒适度:优劣并存

纯电动毕竟是靠电机提供驱动,全程驾驶中,风噪很小,车上真心很安静,不像燃油车有明显抖动,且噪音大,20多万的车,百米加速和60万车型不相上下.

但不足之处还在于动力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我刚开纯电动时候,我自己没感觉,但坐车的朋友几次都在吐槽,差点晕车,的确,动力很直接,一脚电门踩下去,动力瞬间而来,没有缓冲,推背感太强。

而红绿灯放了油门随之踩刹车,又瞬间失去惯性,坐车内整个身体向前倾斜,这种感觉真心不好受,当然了慢慢开习惯了,也就好很多了。

四、外观炫丽, 科技 感十足

二十多万以上的纯电动车,外观上和功能配置上一直是车企们主攻的方向,这也让很多年轻人产生下手纯电动 汽车 的冲动,尤其是功能配置上,像安全驾驶技术,远超同级燃油车几条街.

目前已经有多款纯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安全级别达到了L3水平,这已经是当前较高级别了,可以说满足日常多种驾驶场景,全车智能AI语音控制系统等,让很多玩车发烧友爱不释手。

1、续航里程短,充电麻烦且时间长

续航里程一直以来都是纯电动 汽车 的软肋,这也是阻碍其迅速拓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像P7官方标注额定续航里程为680公里,但是实际上,综合续航只能达到550多公里,续航是很多想跑长途最担心的问题,当然在城市周边那这些问题都无需担忧。

2、纯电动车“三怕”,怕冷又怕热,更怕高速

这是电动 汽车 技术上存在的不足,锂电池在寒冷的冬天,其蓄电能力和放电效率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也是冬天续航里程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纯电动跑高速,相信很多车友都知道,虽然目前很多服务区有充电桩,毕竟充电耗时,最快也需要40多分钟才能充满,但充电桩数量有限,如未来或者节日,车流较多,仅仅排队充电估计都需要好几小时,所以想纯电动 汽车 安心上高速,就目前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奢侈的事。

3、电池寿命的顾虑,换电池较贵,保值率低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纯电动 汽车 一组电池都要好几万,有的近10多万,一组电池寿命大约在7-10多年,那也就是意味着超过这个时间段,如果厂家不能按照承诺维护电池或者免费进行更换,那车主自行更换其成本至少都需要5万以上,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了,目前的纯电动车企,针对电池,基本都是承诺“8年或者15万公里”、终身免费维护等这样的质保服务,这样来看,也似乎解决了车主对电池的担忧。

说了这么多,虽然目前纯电动 汽车 不足之处多,但整体而言,相比前几年只有200多公里的里程来说,这几年纯电动 汽车 无论是在续航、充电时间还是充电桩数量等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以时日,续航短、充电慢、充电难等问题或许也不再是问题。

因此,家里已经有一辆燃油车的情况,第二辆车选纯电动就比较适合,像日常代步用车,用车半径在200公里范围内,所在城市限牌、限号,驾驶新手,想体验 科技 感的发烧友,对它们来说,纯电动车绝对是首选。

比如说,一家人超过5人,有老人又有小孩,尤其是二胎家庭,日常也喜欢一起出行,也追求舒适性,那可以买 一辆纯电动车+一辆MPV ,日常代步用纯电动,出行用MPV。

当然现在SUV也有6座、7座的,如果喜欢出游,考虑到各种复杂路况,那就选择 纯电动车+7座中大型SUV

常见家用燃油轿车: 日系居多,如卡罗拉、凯美瑞、天籁、雅阁、轩逸等,德系大众朗逸、速腾、迈腾、帕萨特、沃尔沃S60等,上至BBA系列,奥迪A4L、A6L、宝马3系、奔驰C300等等都不错。

常见SUV车型: 哈弗H6、H9,本田C-RV、汉兰达、传祺GS8、途观、CT4等等。

纯电动 汽车 : 比亚迪汉、小鹏P7、特斯拉Model 3、蔚来、理想系列也是不错选择。

当然了,其他燃油轿车+燃油SUV/MPV,SUV+MPV等这些组合都不错,关键还是看个人喜好,经济能力以及日常用车情况,

而轿车、SUV、MPV、纯电动或者插电混动这几种车型,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不同的用车需求,选择不同的搭配。

上个月同时换的两个车,家用足够了,新325Li、新途锐。换之前进口吉普指南者,蒙迪欧,本人30岁。应该算可以吧

我的理想是,凌志570+奥迪RS6

我家一辆3.5四驱汉兰达顶配,7座,平时主要作为工具车家庭货车使用,车子质量好,空间大,保养便宜,92油,平时偶尔出去撒个欢基本上没压力;

一辆是雷克萨斯ES300H,油电混合,作为家庭市内通勤车,上下班接送孩子,92油,百公里5升油,车子质量好,安静舒适,保养省心质量可靠;

一辆是奔驰E300L,工作用车,平时上班,偶尔商务接待出行,质量很好,高速稳定,空间傻大;

一辆宝马1系,车辆短小强悍,停车方便,主要接送孩子用;

四辆车最喜欢开雷克萨斯,行驶感觉舒服,如行云流水一般,最喜欢坐奔驰后座,空间大,氛围好,翘起来二郎腿没压力。

因此,如果家庭仅仅两辆车我建议

1:丰田酷路泽+奔驰S400L

2:丰田 普拉多+雷克萨斯ES300h;

3:丰田汉兰达+丰田凯美瑞油电混;

4:本田CRV油电混+丰田卡罗拉油电混;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因为,中国家庭,成员组成、年龄大小可谓千差万别,因而在两辆车的需求上,更是五花八门。

这不,就在答主最近一直在选择家庭第二辆车(其实是第三辆,因为LP上班代步车***art可忽略)时,无意中看到题主这一提问,因此,我的回答应该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答主家庭目前一辆凯迪拉克4驱SUV,供答主本人日常使用和一家子节日出游,一辆***art是LP上下班代步车。家有4老人,俩老人随我住在一起。

选择家庭第二辆车的动因,主要还是4个老人们一天到晚心心念念外出 旅游 。

节日,一大家子7人一起出游,车辆一直以来都是5+2模式,别说老人们嫌坐起不舒服(凯迪拉克SUV即使再宽大,后排坐三人,短途可以克服,长途的确非常具体),***art就不说了,基本是为满足一家人全部能出门充个数。大多数情况下,我家千金选择放弃,这样座位组合勉强说得过去。因此,选择家庭第二辆车势在必行。

就当下中国的 汽车 市场以及家庭现有车辆,能选择的车辆不外乎以下几种:

越野——老人们年龄都七老八十了,这个组合对他们而言,舒适度显然不可取。

轿车——我家千金最反对买轿车,觉得这货出游“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国”,性价比严重不划算。

房车——根本不能考虑。一是没地方停放,二是使用率较低,三是睡不下那么多人,最重要的是,老人们对睡眠环境要求比较高,房车很难满足。

目前,我一直就在奔驰V级MPV和克莱斯勒大捷龙最新混动版两者之间犹豫:

选择奔驰V级MPV,是因为它品牌知名度高,可以极大满足内心那点小虚荣,但是奔驰车都没有备胎,这一点对我“打击”比较大!

这个“打击”源于刚不久,我同事一家奔驰GLC300自驾新疆,回程途中到甘肃武威时,一枚轮胎坏了,当地无法修补,跑遍整个武威市,都没有可配这车的轮胎,据说兰州有这车轮胎,然后找拖车把这GLC300运到兰州,到了兰州奔驰专卖店,说这轮胎要从成都调,要等几天,结果,因为没备胎,我同事一家被迫滞留兰州3天,吃住花钱不说,关键是行程被打乱,同事只有给单位请事,扣工资不说,年终奖也收到全勤项影响……

选择克莱斯勒大捷龙混动版呢,主要是这货可以上绿牌(在成都不限行,停车免费),但是它的纯电续航能力理论上只有100公里,实际只有30—50公里,这对于喜欢跑***、新疆乃至内蒙古的人而言,始终是一个梗——没使用过混动版 汽车 ,内心多少有点打鼓……懂车的朋友,能给点建议么?谢先!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再加上二孩政策的放开使得家庭成员增多。想要跟上生活节奏又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的舒适度,那么 汽车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些家庭一辆车已经难以满足日常使用,所以购买第二辆车或者第三辆车已经提上日程。

我个人而言家里就有两辆车,一辆是老款福特福克斯,另一辆是比亚迪的F0。平时我们上班都比较近,媳妇通常是骑电动车,偶尔天气不好才开福克斯,因为它是自动挡。而我由于考虑油耗问题则是大多数选择F0,偶尔出去玩就开福克斯。

那么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两辆车如何选择又成了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包括车型、价位等都需要考虑,这里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应该如果有两辆车应该如何选择。

一大一小

汽车 分大小,大的有MPV、SUV和B级轿车等以上车型;小的有A级轿车、两厢车、A00级轿车等。一个家庭如果有两辆车,那么建议一大一下。

大车平时男士开,男士由于天生对车辆控制有天赋,所以可以轻松驾驭。平时上下班代步,周末偶尔一家人带上些许物品出去野餐或者 旅游 ,就算遇上大物件搬送也可以游刃有余。

大车的话个人推进SUV,因为SUV空间大、视野好、底盘高,兼顾了MPV和轿车的一些优点,再加上较好的通过性,即便是在野外崎岖路面也可以应对由于,可以满足男士强烈的驾驶欲望。同时SUV还有一个优点,根据家庭成员可以选择座位配置,5座或者7座可以任意选择。

小车平时女士开,车辆越小女士驾驭起来越游刃有余,平时上班逛街,每天接送孩子买买菜,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车个人推荐两厢车或者是紧凑型SUV,一般这样的车都不大,尤其是在市区行车的话还是游刃有余的。女士开车比较温柔,喜欢灵巧且方便的车型,两厢车完全可以满足女士日常代步和购物的需求,即便是带着孩子也毫无压力。

至于具体应该买那一辆车个人在这里不便推荐,这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定的,只列举几个常见的品牌和车型来做参考。

大车

SUV :宝马X5、奥迪Q7、本田冠道、CR-V、丰田汉兰达、RAV-4、大众途观L、哈弗H6、奇瑞瑞虎8和宝骏530等。

轿车 :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本田雅阁、日产天籁、丰田凯美瑞、帕萨特、迈腾、迈锐宝、别克君威、吉利博瑞等。

MPV :这个车型并不多,大体就是GL8、奥德赛、比亚迪宋MAX、吉利嘉际等,再有就是丰田埃尔法、大众迈特威、GM8和大同G10等。

两厢车 :两厢车就多了去了,宝马X1、mini、奥迪A1、高尔夫、逸动XT等等。

结语:

一个家庭两辆车是生活发展的方向,但是买车的时候如何搭配还要综合考虑,尤其是新能源 汽车 已经逐渐兴起,很多限号的家庭开始考虑新能源,但是一切还需要从自身出发,考虑实际用途和价位来搭配才行。

家庭绝配

智能汽车越来越火爆了,未来智能汽车的领头羊会是谁?

5月16日晚间,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未与特斯拉就磷酸铁锂电池做商务沟通,相关报道并无根据。

上周五(5月14日),路透社表示,特斯拉公司正在与电池制造商亿纬锂能就将其纳入其上海工厂供应链一事进行谈判,购后者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预计协议将于第三季度达成。

当日,亿纬锂能股价上涨9.75%。随后,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网上热传关于EVE可能向特定公司提供LFP(磷酸铁锂)电池的新闻,没有根据。

对此,部分投资者认为,宁德时代2019年公告也称未和特斯拉接触,但现在宁德时代就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

也有投资者担心,澄清公告是否会影响股价下跌。但5月17日,亿纬锂能股价开盘跌2.53%后逐步走高,截至发稿上涨5.51%,收于101.90元/股,最新市值1925亿元。

汽车 分析师钟师对时间 财经 表示,当年宁德时代的情况并不一定适用亿纬锂能,此一时,彼一时。亿纬锂能也许是因为火候没到,如果公司下一步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也许能进入特斯拉供应商名录。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董事长刘金成是电池专家。公司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是锂电池行业内少数同时拥有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BMS及电池系统开发等全面解决方案的平台。

2020年11月,刘金成家族以373亿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89名。

磷酸铁锂占比提升

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4月装车量前10位电池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共为7.8GWh,占总装车量比为92.6%。其中,亿纬锂能排名第6位,装车量0.22GWh,占总装车量2.6%。

关于此次传闻的供应特斯拉磷酸铁锂,亿纬锂能布局较早,目前步入收获期。

早在2014年,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预判确定性高增的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客车)电池需求,率先布局商用车铁锂电池领域。

纯电客车需求于2017、2018年爆发,亿纬锂能的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排名也随之由第八跃升至第四,市占率8.8%。同时,公司在下游深度绑定主流商用车企金龙和开沃,公司在金龙的供货比例达到30%,储能则与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以及沃太能源达成合作。

财报显示,2020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4.7GWh,同比增长71%,其中铁锂2.3GWh,三元软包2.4GWh。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产能为6GWh,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扩到20GWh,随着惠州工厂产能全部释放,2022年底产能将达到40GWh。

4月新能源 汽车 完成销量20.6万辆,已经连续10个月刷新当月 历史 新高。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 汽车 完成销量73.2万辆,渗透率超过8.3%,相较2020年数据提升了2.9个百分点。

从动力电池装车量来看,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受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季末冲量正常回落后环比略降,产量环比持续增长,维持行业高景气度。

1-4月,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31.6GWh,同比上升241.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2.6GWh,同比上升455.9%,占总装车量的39.8%,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接近四成。

实际上,此前磷酸铁锂的电池装机量一直下降,直到2020年出现拐点。从2016年至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数据来看,三元电池的份额越来越高,由2016年的23%增长至2019年的62%,而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占比由72%降至23%。但在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出现拐点上升,从2019年的32%上升至35%。

在《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1年第4批)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占新能源乘用车的比例达到了45%,在A00车型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例为78%。

川财证券一份研报称,预计未来在中低端乘用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甚至有观点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将冲击三元锂主导地位。不同电池技术路线下,车企电池形态需求也不尽相同,目前欧洲车企多使用LGC的三元软包,国内车企以宁德时代的方形三元/铁锂为主。

特斯拉主要使用松下的三元圆柱,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辆仅在中国销售,特斯拉加拿大上的Model 3规格页进行了一些更改,也许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将在不久后出海至加拿大。

早在二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就表示将逐渐把所有续航版车型动力更换成磷酸铁锂电池。还有消息称,蔚来 汽车 将对现有70kWh三元电池包进行升级,新电池包用磷酸铁锂电池,或超75kWh,今年四季度发布。

国内锂电池是两条技术路线并举。在磷酸铁锂之后,亿纬锂能紧随着布局了三元软包电池。2019年亿纬锂能与韩国动力电池三巨头之一SKI合资建厂,进一步拓展三元软包业务。目前,亿纬锂能三元电池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在2020年已进入产能释放期,软包三元电池产能已提升至9GWh。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自研三元软包已批量供货小鹏,且送样戴姆勒新项目。公司还借助三元软包的经验,独立研发出三元方形,并于去年7月21日获得华晨宝马定点,标志着公司技术上正式脱离SKI。

股价重回百元

除了动力电池,亿纬锂能是锂原电池龙头,产品应用于ETC、智能电表、胎压监测等领域,公司2018年全球销量市场份额仅10%,全球第三;消费电池抓住了TWS、电子烟、电动工具及两轮车等风口,受益多赛道布局与前瞻投资。

因为在多元化布局的过程中多次踩中风口,亿纬锂能也被称为“风口之王”。2018年电子烟公司麦克维尔业绩爆发,使得亿纬锂能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1.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麦克维尔为亿纬锂能贡献0.9亿投资收益。市场预见电子烟巨大的成长空间,股价较长时间内维持向上趋势。

2019年下半年,政策驱动下ETC需求猛增,锂原电池贡献纯增量,助力亿纬锂能2019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高增199%,股价随之抬升。

2020年上半年,TWS耳机需求爆发:亿纬锂能切入三星供应链,开始批量出货,激发股价上升。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 汽车 下游需求旺盛,产销预期上升;思摩尔大客户悦刻美股上市,带动股价上行,总市值一路高升,跻身千亿公司行列。

1月25日,亿纬锂股价达到峰值,每股120元,随后逐步下跌。2021年3月,工信部与烟草专卖局宣布研究起草烟草专卖法的征求意见稿。政策发布次日,亿纬锂能盘中一度跌19%。

但随着业绩发布,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逐步兑现,2020年营收大幅增长93.08%,从绝对数值上几乎追平了消费电池,同时两个板块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6%。

业绩方面,公司自2009年以来连续11年净利润为正,CR高达40%。2020年,亿纬锂能实现营收81.62亿元,同比增长27.3%,归母净利润16.52亿元,同比增长8.54%,如不考虑司思摩尔国际非经常性和非现金项目计提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1.91亿元,同比增加43.93%。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58亿元,同比增加126.0%,环比增加4.8%,营收再创 历史 季度新高;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加156.2%。

此外,公司2018-2020年账面货币资金高达11.2亿元、21.0亿元、38.0亿元,且公司2020年产业链资金占用能力达25%,相较2017-2018年水平大幅提升,居同业高位,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具备一定话语权。

2021年,亿纬锂能定下“2025年实现3个200”战略:动力电池产能达200GWh;消费电池营收达200亿;电源系统营收达200亿。因看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在二线中突围,公司股价随之震动上升,重回百元,基本已弥补电子烟政策影响。(北京时间 财经 陈世爱)

纯电动汽车排名

最近,百度要造属于自己的电动车的传言愈演愈烈,百度和传言中的合作车厂对此皆不予置评。为何"百度造车"传闻屡屡成为热点?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百度有成为一家顶级汽车公司的潜质,其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三大赛道上积淀深厚,隐隐有全球领头羊的苗头露出,故而让市场对其造车一事拥有无比的期待,所以,百度每一次与汽车主机厂的互动都引人注目;正因为如此,全球的各大机构和投资者也纷纷看好百度,工银国际、莲花、Arete 等知名投行纷纷给予百度"买入""跑赢大盘"评级;市场也没有掩饰对百度的宠爱,自 12 月 8 日百度召开 Apollo 生态大会后,股价就开始狂飙,并创下 2020 年新高,即 201.11 美元 / 股,市值约为 680 亿美元。不过,这依然不能体现百度的价值!

百度造车传闻愈演愈烈,源于和车企的频繁互动?

风起于青萍之末。12 月中旬,外媒的报道又一次引发了行业内外对"百度造车"的无限猜想——百度正在试图自己制造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并与包括吉利、广汽、一汽红旗等车企进行了磋商,探讨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

不过,结果又让"吃瓜群众"失望了:百度对此事不予置评;吉利说不知道这事儿;一汽也没有回应此事;广汽则态度开放,称已与百度方面达成战略合作,一切皆可谈。

当然,浪成于微澜之间,无缘无故的也不会传出"百度造车"的消息。实际上,此则传闻涉及的多方确实频繁的亲密互动。

太远的不说,就简单从 2019 年捋捋。2019 年 7 月 3 日," Baidu Create 2019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召开,在主论坛现场,百度宣布与吉利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临现场见证。

也是在同一时间段,百度与红旗携手打造的中国首条 L4 乘用车前装产线在长春投产下线。当时,百度还宣布 L4 级别自动驾驶城市道路测试里程已经正式突破 200 万公里。

时间到了 2020 年,12 月 8 日,百度与广汽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互补、技术互补等有效合作方式,共同进行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开拓。上文中广汽说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指的就是此事了,新鲜出炉的强强联合大。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知名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背后也有百度的支持。2020 年 9 月 22 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 100 亿人民币的 D 轮融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百度则是目前为止威马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

不过,这些互动都是表象,并非是"百度造车"的直接支撑,俗话说"没有精钢钻别揽瓷器活",巧了,百度恰恰有着进军造车领域的"金刚钻",没错,就是" Apollo ",该于 2017 年由百度正式发布,时至今日,Apollo 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三大赛道已经硕果累累,只待振翅而飞。

Apollo登顶冲刺前夜,三大赛道狂飙突进

美国的"阿波罗"是登月;百度的" Apollo "则是要让我们在地球的道路上跑得又快又稳又安全,而且要解放双手双脚。所以,三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百度的 Apollo 和自动驾驶画上了等号,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因为除了自动驾驶之外,百度还有智能信控、语音助手、地图、车路协同、Robotaxi、ANP、AVP 等相关汽车业务,归纳起来,即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三大板块。

未来,汽车将全面数字化,2020 年,很多车企刚刚意识到面对汽车智能化浪潮需要 all in 的时候,从 2013 年开始就深耕这一领域的百度已经成为"资深玩家"。

在智能汽车方面,百度 Apollo 的先发优势正在扩大。12 月 8 日,百度 Apollo 推出了包括智舱、智云、智驾、智图四大系列产品,并将其称为"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Apollo 智舱已实现超过 1500 万台车辆的搭载;全球权威咨询机构 IDC 在 11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Apollo 智图系列持续获得市占率第一名;智驾则将自动驾驶量产方案由泊车领域拓展到了行车领域,即 ANP 领航驾驶,自动驾驶时代已经启幕。

在智能交通方面,百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导者。今年 4 月,Apollo 发布了下一代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ACE 智能交通引擎",目前已经在 20 多个城市落地实践,并且还中标了今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最大招标订单,金额近 4.6 亿元。

在自动驾驶方面,百度更是领头羊。12 月 7 日,Apollo 已独家获得北京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在北京、长沙两地无人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 5.2 万公里。而且,ApolloGo 是全球唯一在多城开展 Robotaxi 与 Robobus 运营的出行服务,接待乘客超过 21 万名。根据 Nigant Research 在 2020 年 1 季度发布的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百度位列第一梯队,同处该梯队的队友分别是 Waymo、Cruise 和 Ford Autonomous Vehicies。

今后,"百度造车"这样的传闻将并不稀奇,因为百度和车企的合作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市值大涨资本青睐,背后到底有何逻辑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落地,对于 Apollo 的未来的前景,资本市场的态度非常直接:买买买!

12 月 10 日,瑞银发布研究报告,将百度评级从"中性"调高至"买入",目标价也从 130 美元 / 股上调至 190 美元 / 股。

同一天,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 伍德(Cathie Wood)创立的基金买入了超过 17 万股百度股票,之后至 12 月 15 日,已经连续加仓到 98.3 万股。

其实,自 12 月 8 日百度召开 Apollo 生态大会后,其股价就开始狂飙,并创下 2020 年新高,即 201.11 美元 / 股,市值约为 680 亿美元。

分析认为,这是市场对百度和 Apollo 价值的重估和补偿,但这依然不能反映出其真正的价值,短期的股市存在波动,但一家好的公司的长期价值却可以把握,那么百度到底值多少钱?

单看自动驾驶业务方面,12 月 10 日,瑞银发布报告称:我们保守地设 Apollo 的估值为 100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瑞银对 Waymo 的估值是 300 亿美元,百度的自动驾驶估值为 Waymo 的三分之一。但是,瑞银在自动驾驶方面一向持有保守态度,摩根士丹利给 Waymo 的估值则为 1050 亿美元,参照这个数值,即便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估值仅为 Waymo 的三分之一的话,也超过 350 亿美元了。蓝莲花预测,2025 年,中国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率将达到 30%。这对于 Apollo 而言是巨大利好。

再看智能汽车方面,以特斯拉为例,其市值已经超过 6200 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其核心软件 FSD 的价值约占总股价的三分之一,即超过 2000 亿美元了,当然,特斯拉是汽车市场里的一个异数,连头号车企丰田都不能摸到其衣襟,我们就不拿其与 Apollo 的智能汽车业务对比了。

好在国内还有知名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而对于市值超过 710 亿美元的蔚来汽车,中金报告显示,蔚来软件部分估值占到市值的 1/2,即 355 亿美元。参考其估值可以看出,Apollo 的智能汽车业务估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毕竟 Apollo 的智能汽车业务的装机体量和智能程度更强。

而智能交通方面,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或者说是爆发前夜。而百度的" ACE 智能交通引擎",是国内外第一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广州黄埔区落地,启动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 MaaS 平台,并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在内的 4 支车队。中国首个车 + 路 + 云的自动化网联监管系统建立,意味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机遇即将大规模释放,价值空间难以估量。

AM车镜总结

汽车行业决战智能化的总攻号角已经悄悄吹响,一切反对或抵触这一浪潮者都将成为历史车轮下的看客。Apollo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有着强大的先发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化条件,未来,一定是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王者。而目前,百度及 Apollo 还是在被低估。

风口都吹不动新能源货车

纯电动汽车排名是:特斯拉Model X、北汽EU系列、日产的纯电动汽车、捷豹I-PACE、新款逸动EV 。

1、特斯拉Model X

如果你不用考虑预算,那么选择纯电动汽车当然要续航里程高的,而续航里程达到417-565Km的特斯拉Model X是比较好的选择,虽然它不是特斯拉续航最高的车型,但是造型和实用性都是相对较好的。

Model X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后排电动鹰翼门设计,类似设计经常出现在超跑上,为鸥翼门,不过Model X的电动鹰翼门结构更加复杂,实用性也不错,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了极大便利。

2、北汽EU系列

北汽EU5是在北汽绅宝D50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夸张的C型LED日行灯是最大亮点,整体感觉紧凑干练。动力方面,EU系列有丰富的选择,不同车型的续航里程也不一样,分别为300、416以及460Km。

3、日产的纯电动汽车

日产的纯电动汽车在全球销量非常不错,其中很大部分销量都是凭借日产聆风车型,不过聆风没有引进到国内,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轩逸。造型方面和燃油版车型相似,同样在不容易观察的位置上增添了蓝色细节。动力方面,轩逸纯电版搭载了最大功率为80KW的电机,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38Km。

4、捷豹I-PACE

如果要从豪华品牌中选择一辆纯电动汽车,捷豹I-PACE值得考虑。充满捷豹家族设计的I-PACE,并没有因为是纯电动而科幻了外形设计,整体设计类似轿跑型SUV,车身更宽更低矮。动力方面,I-PACE前后分别有一台电动机,以此实现四驱功能,最大输出功率为294KW,电池容量为81 KWh,在欧洲NEDC工况下纯电动续航里程为500km。

5、新款逸动EV?

新款逸动EV?是基于全新逸动来打造,整体造型和燃油版保持一致,同样使用了大量蓝色元素来表明自己新能源汽车身份。动力方面,逸动EV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00KW电机,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405Km。

购车技巧

1、明确付款方式

购车渠道多样化催生出各种购车付款方式,我们常见的有全款购车、购车、以租代购等等,新手买车前要综合考虑,看哪一种付款方式更适合自己。如果是不差钱的土豪完全可以全款,预算不多或者没有足够流动资金的可以考虑购车。

2、确定购车预算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新旧品牌不胜枚举,价格从几万到上百万都有,所以买车的第一步要明确自己的消费能力,就是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可以用来买车,10万、15万还是25万,在确定好预算之后,再开始选择车型。

3、明确用途与喜好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用途,汽车又分为轿车、SUV、MPV、皮卡等车型,所以每一个价位下面都有几十款甚至上百款车可以选择,这时候就要看自己是喜欢哪一种车型了,是偏重乘坐舒适的轿车,还是驾驶视野更好的SUV,如果是商用则可以选择MPV和皮卡了。

豪车电动化争夺战,谁能笑到最后?

锐公司(ID:shangjiezz)报道

作者/ 唐伶

货车市场来了一批上绿牌照的车。

销售老田跟大货车打了30年交道,还是第一回看不懂车辆参数。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取而代之的是电池和电机。

新能源车已经不新奇了。外有特斯拉把马斯克送上世界首富,内有五菱宏光一辆三万的小车一年卖出31万辆。满大街都跑着绿牌照,给 汽车 “去油”已经成为了风向标。

新能源的下一个风口,会是大货车吗?

“太子”的尴尬

为什么需要新能源货车?

受“双碳”目标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影响,新能源车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对于以柴油燃料为主的货车,新能源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高排放、高载重的货车在城市道路行驶有诸多问题,不仅存在交通隐患,也不利于城市环保和路面安全。自2017年开始,针对载货车辆的限制不断加大,各地路权限制不同,但基本以城区限行为主。

货车从业者苦不堪言。有关大货车销售、运输的行业统统迁移出市区,落脚在城市外环周围,办理营运证和通行证也很麻烦。运输作业只能在城外进行,需要进城卸货的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

新能源货车的出现为受限的货车运输带来了一丝生机。

绿牌照的新能源货车受到推广,在各地都免除了大部分路权限制。除了解除新能源货车的城市限行,一度令卡友们困扰的通行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在上海,新能源货运车辆优先核发通行证;在重庆,除个别道路外,新能源轻卡不受货车限行管理限制,无需再办理货车通行证(小于4.5吨的车型)。

再加上电费远低于柴油价格,使用成本较低,新能源货车占据了各方面优势。政策支持、成本较低,在运行中也能得到各方帮助,简直就是“太子”般的存在。

但新能源货车的销量并不乐观。

根据上牌信息,2020年前11个月,电动微卡、物流车、中卡、重卡共销售1.6万辆,同年货车销量达468.5万辆,仅占3%。一位一汽解放的零售经理透露,店内的新能源货车的销量只占店内总成交量的1%左右。

新能源货车不好卖的最大原因是,车型少,适用人群受限。

在售的新能源货车车型主要以轻型卡车、皮卡车为主。以知名卡车品牌福田 汽车 为例,在售的各类货箱卡车就有20余款,但新能源货车只有一款轻卡和一款牵引型重卡。

汽车 卖场能看到的车型就更少。在西南某占地200万平方的大型商用车市场,也只能找到十余款新能源货车。

为什么车型少?主要是电池问题。新能源商务车经常被诟病电池难以承受更高的载重,其实不然。对于现有的车型来说,电池完全够用。但如果想要货箱更大的重卡,目前的锂电池技术还跟不上,因此几乎只有长度4.2米以内的货箱,载重不超过5吨。

这样的车型也是目前新能源货车中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轻载重、短货箱、短续航,适用于一般的城际运输——如商超运输、物流派送等。这类车主的诉求主要是城内不限行、充电便利,现有的新能源车型刚好能满足。

除了个人车主以外,许多企业也有相同的需求。如菜鸟裹裹的“ACE”、京东的“青流”,包括顺丰速运和货拉拉等物流运输企业都有与车企达成的合作,以满足城市运输的需求。

但城际运输在整个陆运行业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低于5吨的载重、不足500公里的续航无法满足大部分车主的需求。

新能源货车再好,也不是想开就能开。对于大部分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而言,能够进城固然重要,但和载重、续航相比,他们宁愿忍受夜间工作的辛苦。

货车司机:开不起

展场上相同载重、相同大小、相同品牌的两辆货车摆在一起,柴油车卖掉了一台又一台,电动车却无人问津。

当询问原因时,选购车辆的消费者只说了三个字:开不起。

即使新能源货车有各种补贴,使用成本也低,但还是难掩其“贵”。

第一个贵就贵在售价。

以同一品牌长4.2米货箱的轻卡为例,柴油车的售价在8到16万元左右,电动车的售价在二十万元以上,几乎有一倍的差距。再考虑到换车的折旧损耗高,如果不是经常出入城市中心,这样的成本差距实在太大。

第二个贵体现在时间成本上。

使用成本低是新能源车的最大亮点,有卡友换算过,柴油每升6.8元,平均每一百公里大约需要花费130元。如果是电动车的话,家用充电桩每度电0.58元,每百公里花费二三十元。从使用成本来看,电动货车远远低于柴油车。

但为什么用户会觉得开不起?这里的成本除了指钱以外,更多的是指时间。

对于轿车而言,200公里以内的续航在日常生活中绰绰有余。即使要上高速,现在高速公路也配备了足额的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对于货车而言,这远远不够。

在现有的几种运输方式中,陆运已经算得上是成本高、速度慢的一种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数次充电,更会大大拉长运输时间。加一次油的时间不到10分钟,充一次电却需要2-8个小时。时间成本才是运输行业最交不起的成本。

如果新能源 汽车 想在货车领域大展拳脚,那解决续航问题绝对排在第一位。常有消费者自嘲:“开新能源,就怕开着开着停在路上了。”

其实除了售价高和充电慢,很多货车用户所担心的问题反而不足为虑。

一些消费者拒绝新能源货车的原因是觉得电池贵:“如果电池老化了,换电池太贵,还不如直接换车。”纯电货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的核心就是电池。能载多重的货、能跑多远的路,都取决于电池的质量。

纯电车的电池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循环重放次数多,但价格也贵。以100kw/h功率的电池为例,更换一组需要数万元,约占新车价格的40%到50%。

“根本不用担心电池,大部分货车的使用年限比电池的质保还短。”一位货车销售解释,现在新能源货车刚刚进入大众市场,在普及阶段都会给电池提供较长的质保甚至终身质保。普遍来看,大部分货车用户的换车周期在3-4年,但电池质保会提供到5年以上,完全能解决车主的后顾之忧。

新能源货车的贵或不贵,都与电池有关。

专业打不过业余

除了传统商业车在尝试接触新能源,新能源车企也想借此机会想要拓展货车产品线。这对于两者来说都是一次激烈的碰撞。

但传统货车车企缺乏自主研发的技术,而乘用车品牌想要挤进货车市场也并不容易。

比亚迪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在一众白色或红色的货车中,外貌“俊俏”的比亚迪新能源货车格外吸引眼球,“好看得不像大货车”是卡友对它的评价。

乘用车品牌进军货车市场看起来很大胆,实际上是必经之路。

首先,新能源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只发展乘用车是一种浪费。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推出了纯电动重卡。最大续航里程达到804公里,最大载重量为36.29吨。比国内大部分现有的电动货车更成熟,可见新能源乘用车进入电动货车领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销售实力,比亚迪都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具有领先地位,它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车企,销量也是一度问鼎新能源 汽车 销冠。

其次,商务车本身也在比亚迪这样的大型车企的业务范围。公交车、客运车、环卫车、出租车都是比亚迪的重要业务。尤其是大客车和公交车的销量非常好,2020年1-11月份,全国新能源客车销量48763辆,同比下降19.03%,其中比亚迪以8121辆的销量国内排名第二,同比增长98.07%。

最令比亚迪骄傲的是它的自身研发,一条流水线的生产体系。就像电脑一样,有将来自不同厂家的硬件组装在一起的组装机,也有一体机。也许各有好处,但一条流水线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售后。不是所有修理厂都能修补所有部件,但比亚迪可以承诺原厂返修,全车质保。

纵使比亚迪对自己的专业度充满自信,销量上还是打不过传统货车品牌。不仅是因为它售价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它不是这个市场的“名牌”。

轿车讲究品牌,品牌高不高档比车的配置好不好更重要。但货车的名气来自市场占有率。

“大货车没做那么多广告,路上跑的车就是活广告。”一名资深货车销售解释道,“货车是经常需要维修的,哪些品牌的车卖得多,对应的维修点、服务站也更多,售后更有保障,客户也更放心。”

从2020年的新能源重卡销售数据来看,比亚迪的销量在主流车企中只能排到7、8名的位置,年销量不足100辆。值得提醒的是,在其他货车企业中,新能源车只占很小一个部分;但对比亚迪货车来说,新能源的销量就是全部货车的销量了。

再加上比亚迪从去年才开始进军货车领域,在这个市场上完全属于新人,品牌力反而不及传统货车品牌,这自然不利于比亚迪在货车市场立足。

比亚迪货车的零售商如果想要有不错的收益,不能像其他门店一样销售单一品牌,需要同时售卖其他品牌的燃油车,不然仅靠电车的销量实在难以维持营收。

“路漫漫其修远兮。”受访的比亚迪销售这样感叹道,“新能源货车才刚刚起步,但同样空间也很大。就像当年也没有人想到电动的公交车、小轿车会成为主流。”

货车转型路漫漫

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这一趋势已经在乘用车等领域有了明确的风向。在我国“双碳”目标以及“双积分”政策的背景下, 汽车 全行业都在为了低碳节能而努力。

蔚来、小鹏等年轻的新能源车企崛起,也给传统车企造成了压力,使其更迫切地寻求电气化转型。中国一汽、广汽集团、长城 汽车 等主流车企相继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

在乘用车领域,几乎已经渡过了尝试新能源的阶段,已然出现了行业领先的企业。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转型的时间和机会都在缩小,已经从尝鲜快进到了淘汰赛。

但对于货车,新能源才刚刚进场,一切皆有可能。

微型货车和皮卡车是第一步,物流公司是第一批客户,他们验证了小型新能源货车在城市中成长的可能性。紧接着轻型卡车也在慢慢地被短途运输、邻省运输的从业者接受。

马云在发布菜鸟ACE时提醒过——物流快递业未来10年发生的变化是过去10年的无法想象的。

今年7月,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新能源物流车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

即使眼前仍有许多问题待解,但未来节能与新能源的趋势已经明确,加上货运平台的兴起,货运这样的传统行业理应跟上时代步伐。

我们有理由期待新能源货车的发展,期待绿牌大车跑满高速的那天。

?2023年开年,特斯拉率先开启价格战,搅动车市一池春水。

不过这并未波及豪车市场,从数据来看,1-2月,30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依然以BBA为主导。但在舆论端,电动化大势之下,蔚小理树立的“新豪华主义”的确占据上风。

恰逢近日BBA和蔚小理接连发布财报,对过去和未来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各家企业周密的战略部署,隐藏着比现阶段的销量和舆论风向更为真实的企业发展轨迹。

我们试图揭开这些数据背后的秘密,探究豪车市场的电动化交锋,未来究竟谁主沉浮?

01

稳健财务数据,是BBA最大的杀手锏

单从财务数据来看,当前的豪车市场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老牌选手BBA捷报频传,而新势力企业蔚小理则陷入不断加大的亏损迷雾中。

3月3日,蔚来发布了2022年财报,年度亏损144.37亿元,是有纪录以来最高年度亏损。由于业绩不及预期,蔚来美股隔夜大跌5.96%,而港股收跌13.17%,报收69.2港元,创上市以来股价新低。

就连十分擅长成本控制的理想汽车,2022年亏损也扩大至20.12亿元,毛利率降至19.4%。

小鹏情况也不好,2022年企业年度净亏损达91.4亿元,去年同期为48.6亿元,汽车毛利率为9.4%,去年同期为11.5%。

而豪华车市的另一面,传统阵营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稳健盈利局面。数据显示,奔驰创下了近11年以来的最好业绩。其2022年营业额达到1500亿欧元,净利润达到148亿欧元。

宝马紧随其后发布财务数据,2022年宝马营业额达到1426亿欧元,同样实现了185.82亿欧元的高水平净利润表现。

奥迪也在2022财年创造出了营业利润的历史新高。数据现实,2022年,奥迪销售收入增长至618亿欧元,营业利润达到76亿欧元,用笔增长近40%,随之而来经营销售利润率也从10.4%上升到12.2%,财力值拉满。

盈亏之间彰显出新势力与传统阵营巨大的实力差距。好在消费端,蔚小理扳回了一局。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的年度销量分别是12.25万辆、12万辆和13.32万辆。虽然BBA2022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33.3万辆、21.58万辆、11.82万辆)接近甚至高于蔚小理的新能源销量,但值得注意的是,BBA给出的是全球销量,在新能源的核心战场——中国市场中,蔚小理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BBA。

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的35-50万的新能源市场中,理想L9、蔚来ES6和理想L8排名靠前,而前五名中不见BBA旗下车型的影子。

由于新势力企业前期成功的营销,目前豪华车市的“豪华”内核已然发生改变。消费者对于豪华的定义已经弱化了品牌历史的概念,转而追求智能化体验。

从这一层面而言,新势力企业又在BBA绝对的财务实力前扳回一局。双方各有所长,也各有缺位,目前来看打成了平手。

02

扩充产品线,争夺市场份额

从财务数据来看,BBA与蔚小理还算是互有所长,但随着传统巨头接下来密集投放新能源产品,将给这些造车新势力们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其中,奔驰的动作最为激进,随着2021年奔驰从“电动为先”加速为“全面电动”后,其电动化产品布局是越来越快。

今年,奔驰带来6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包括全新EQS纯电SUV、全新EQE纯电SUV,S级与迈巴赫S级的插混版本,以及全新迈巴赫EQS纯电SUV也将于上半年亮相。

届时,奔驰将组建起一个多达17款车的电动军团,从混动到纯电,从紧凑型到大型,从轿车到SUV,从高效动力到高性能,从30万到百万级以上,从商务车到乘用车,形成了全覆盖。

燃油时代,丰富的产品线是奔驰确保豪华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如今它试图在新能源时代***同样的故事。

再看宝马,虽然没有奔驰产品多,但2023年纯电动产品也将扩充至11款,包括创新BMW iX1、劳斯莱斯SPECTRE、BMW Motorrad CE04等,加上不久前,宝马集团在2023年财报年会上首次揭秘新世代车型产品规划,接下来将发布创新纯电动BMW i5、创新纯电动BMW iX2以及创新纯电动BMW i5旅行车,届时其纯电产品也将几乎覆盖所有的主要细分市场。

最后是奥迪,动作相对较慢,但不久前发布《面向未来生产》,宣布从2026年开始,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车,至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今年下半年,奥迪将推出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奥迪Q6 e-tron。到2029年,奥迪全球所有自有生产基地都将至少生产一款纯电动车型。

看这个架势,BBA接下来是要火力全开了。

反观蔚小理这边,车海战术不如传统巨头,过去每年基本上只推出1-2款新车型,理想更是很长时间内仅凭理想ONE一款车型打天下,不过去年统统按下了加速键。

其中理想一口气发布了L7、L8、L9三款车,未来还有L6和L5,覆盖30-50万价格区间以及三种(全尺寸、中大型、中型)尺寸级别车型。

蔚来在今年上半年将交付5款新车型,包括在2022年底NIO Day上上市的全新ES8、EC7,以及将在今年上市的全新ES6、全新EC6、ET5猎装版。

小鹏去年上新的G9虽然销量不如预期,但今年依旧是大动作的一年,除了P7、P5、G3i三款在售车型会换代外,还将推出两款全新车型。

看来,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的增加,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让品牌进入新的成长阶段,不管是BBA还是蔚小理,都在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产品来实现规模效应。

03

未来谁主沉浮?

2023年是关键之年。

一方面,传统及新势力阵营都将迎来产品爆发年,电动豪车市场的争夺将在这一年被彻底点燃。

另一方面,行业预测2023年新能源市占率将超过30%,新能源产业发展拐点已至。

未来,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充满变数,BBA过去在中国市场的弱势地位或将在今年被扭转。

除了车海战术,BBA在“新豪华”定义权的争夺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把控也更具优势。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这些老牌豪华汽车厂商财务稳健、收益良好,有绝对的资金和all?in电动化。而蔚小理虽然现金储备可观,但持续扩大的亏损是一大隐患。

在后续定义“新豪华”理念上,虽然蔚小理拥有“先发优势”,但汽车行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在经验和耐久力上,比不得老道成熟的BBA,后者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及资金支撑,更有话语权。同时,它们也有足够多的,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以达到控制新能源汽车价格的目的。

当然,蔚小理也不是没有机会,它们已经是BBA百年来威胁最大的挑战者,并牢牢把控着新能源转型的前沿阵地——中国市场,按照中国市场的内卷程度,凡是能在中国市场“死人堆”里充分竞争还能活着爬出来的企业,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多半没对手。

别看蔚小理全球市场规模目前比不上BBA,但在国内市场充分把商业模式跑通后,后续出口全球前景十分可期,或将稀释BBA在全球市场的新能源份额。此前蔚来出口欧洲便获得了一片好评。

而且即便是此时,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路线选择上,也没有新势力来得坚定。

由于在燃油车市场的巨大份额和优势,让传统车企一时不舍得丢掉这块肥肉,奔驰们在新能源转型中隐约透露的保守态度,也是蔚来们发展的绝佳机会。

比如奔驰CEO康林松在不久前的奔驰集团2022年财报发布会上,强调了新能源转型的节奏,他表示不能一下子就把产品全部推出,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主要还集中在30万元以下,高端电动车还没有成熟,奔驰也不可能以极端政策大量投入。

观点:

豪华电动战场的角逐全面打响,市场走势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前,BBA的电动化转型备受舆论质疑。而当造车进入深水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也将高调的新势力企业拽回现实。

从今年开年披露的财务数据和未来的规划来看,BBA们雄心勃勃,试图用财力加速变革。蔚来们需提高警惕,这些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豪华先驱们,真的有两把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特斯拉蓝牙钥匙是什么样的-model s蓝牙钥匙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