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均价多少元-特斯拉价格2020

tamoadmin 0
  1. 特斯拉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是啥?
  2. 特斯拉可以直销,为什么其他厂商不行?
  3. 国产特斯拉来了,本土电动车别慌
  4. 为什么Model 3降价,特斯拉反倒越赚钱了?
  5. 25 万你买大众还是特斯拉?
  6. 特斯拉为什么必须降价

上海特斯拉一年建厂,一年新车下线,2020年1月7日向10名中国消费者交付了国产Model3,这一正式交付意味着特斯拉正式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享受补贴和购置税减免,赠送新能源牌照。在价格方面,Model3从当初官方公布售价的35.58万,下降到了29万元,不到30万的售价直逼国内新能源品牌蔚来。

果然,国产Model3在上海引来抢购潮,买车像买大。其他主机厂懵逼了,国五切国六为了清库存,刚刚大甩卖,车市的寒冬还在无期限的坚挺着,这是怎么了?

《老柳说车》为你分析一下,国产Model3为啥在上海引起抢购潮?

特斯拉均价多少元-特斯拉价格202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车牌是价格重心

根据2019年上海地区车牌价格,私人车牌均价接近9万,公司车牌均价在12万,买特斯拉省了近10万块车牌钱,19万开特斯拉回家,不贵。特斯拉是目前新能源车型中保值率最高品牌,比通用旗下的燃油车还保值,开起又有面儿的车,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问问二手车商,新能源车什么品牌最保值,只有特斯拉,没有第二。

2、国产特斯拉Model?3和进口版的有啥不一样?

一年建厂,说明特斯拉上海工厂只是一个组装工厂,进口配件后上海组装,不排除在非核心零配件使用国内配件,这样相对进口版本成本降低了很多,可以在价格上与其他新能源车打价格战。价格是硬道理。

3、走苹果销售模式

某汽车经销集团的副总曾与《老柳说车》私下聊过特斯拉,目前特斯拉非常强势,不与任何经销商合作,没有所谓的代理商,全是直营店,销售模式和苹果几乎一样,销售模式比较“嚣张”,品牌保护比较“霸道”。

如果从使用这个角度看,特斯拉充电是个麻烦,因为他的充电接口与很多国内的充电桩不匹配,简单说特斯拉是专用的充电桩,多数充电桩不能充电。但技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价格与品牌却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是汽车销售的核心问题,特斯拉国产后解决了价格问题,随着特斯拉的普及,价格会进一步下浮,加上本有的品牌优势,特斯拉会让“桑塔纳”的故事在上海滩再次上演。

蔚来,准备接招吧!

新一轮的新能源车价格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是啥?

本周在我们为iPhone?12重拾iPhone?4的边框设计而感到沉闷之时,特斯拉的一份三季度财报无疑为“美国制造”重新正名。

在?Q3?季度,特斯拉屡破记录生产和交付数量,不仅让其总营收、汽车销售收入等创下新高,而且汽车业务利润更达到?21.05?亿美元。同时,特斯拉还还创下了历史新高的?23.5%?总体毛利率和?27.7%?的车辆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愈发走高的整体毛利率和车辆毛利率还是建立在Q3同比降低的车辆销售均价上,这样一来,相信各大车企都在为特斯拉在Model?3/Y?车型上愈发强大的成本控制力而瑟瑟发抖。

这样一来,尽管特斯拉近期频频降价新闻备受争议,但是和苹果在新iPhone上仍沿用十年前的设计,而价格也并未下降多少的举动相比起来,特斯拉的创新和降价似乎更“顺理成章”。

不过,与其说特斯拉的Q3财报数据让各大车企看了皆“羡慕嫉妒恨”,还不如说特斯拉如今在生产制造每个环节上的垂直整合能力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差距”所在。

“We?made?the?machine?that?made?the?machine?that?made?the?machine.”(我们生产了制造汽车的那台机器的制造机器)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虽然读着很拗口,但特斯拉的工厂如今确实已成为暂时还无人能逾越的“行业壁垒”。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这点对于之前一直以“供应商造车”模式的传统车企来说,纵使追赶难度巨大,但是又亟需补上的一课。

好比近日宝马集团正式投入运营的FIZ?Nord研发中心,不仅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网络的新核心,而且还是宝马意欲构建的新“护城河”。

据官方称,这个拥有100个测试台和200个实验室的研发中心,可为4800名汽车研发人员打造创新平台。未来,宝马新车的软件和硬件,都将由此“诞生”,进一步助推宝马的数字化转型。

不过,马斯克如今希望特斯拉在制造上尽量垂直整合的做法是否明智还未能过早作出定论,但各大传统车企还是希望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来谋划未来。

最近,丰田汽车决定向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广州汽车集团提供“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也是丰田首次向海外企业提供核心的混合动力技术。

尽管有分析指出这不过是丰田在其混动技术专利已过保护期之后的一次“顺水人情”,但我们更应洞察到的是,此次转让对象为何是广汽?丰田又想“交换”些什么?

事实上,早前应用了广汽新能源AION?S整体技术的广汽丰田iA5,背后实则是丰田对广汽新能源纯电技术的认可。

与此同时,广汽新能源最近传出即将独立的消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有相关投资人更指出,若广汽新能源独立上市,或将成为目前国内估值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总而言之,广汽在纯电领域具备的核心技术以及专属平台,或才是丰田最为“觊觎”的关键。事关大众MEB平台的电动车即将推出,而丰田的e-TNGA要真正落地估计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眼看国产化的特斯拉在华攻势如此猛烈,想必丰田也开始着急了。

当下,各大车企之间对于汽车产业未来技术趋势的争夺虽然已日渐白热化,但特斯拉在短短十年之间成为了未来汽车制造的“明星代表”,这当中显然有着行业更应理性和深刻思考的地方。

或者,对于“量产”这词,在未来将会被重新定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可以直销,为什么其他厂商不行?

? 我认为,特斯拉能快速崛起的原因得益于马斯克的精神追求、冒险精神和公关能力和领导力等品质。

首先,来自于马斯克的精神追求,给品牌注入了生命力。马斯

克通过纯电动汽车、太阳能业务、电池制造和充电桩布局,系

统地建设新能源生态体系,毫不动摇地践行“加速世界向可

持续能源的转变”的使命。这种“理想性”的追求促进了品牌

的认可度。

? 其次,马斯克的冒险精神,是品牌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在公司多次因关键技术、资金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的时候,马斯克仍继续领投或购买公司股票,并于2018年9月成为

特斯拉的第一大股东。不顾公司可能破产而倾其所有地注

资的行为,是一个企业家冒险精神的极致体现。马斯克的冒

险精神还体现在与上海市签订的对赌协议上。按照协

议,特拉斯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上海市按照市价的1/

10向其提供土地,并协助其向银行低息。但2023年年

底开始特斯拉每年的纳税额必须达到22. 3亿元,届时上海

工厂每年的销售收入将不低于750亿元人民币,否则特斯拉

建厂的土地将会被收回。按照2021年年初特拉斯上海工厂

的两种车型四种配置的均价32. 49万元计算,实现750亿元

销售收入要出售24万辆车,平均每辆车的税收成本达到

9660.33元。显然,在签署协议的时候,马斯克还是冒着一定

市场风险的。

第三,马斯克的公关能力和领导力等品质,是品牌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马斯克被称为硅谷极

客,不但具有相当的社会声誉,而且还具备创业成功的经验, 这些因素铸就了马斯克的上述企业家品质,并成为公司的真

正主导者。

国产特斯拉来了,本土电动车别慌

前些天,特斯拉入驻天猫了,这是特斯拉首次在中国第三方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不过在海外,特斯拉去年就已经在亚马逊上开店。

虽然不直接在天猫上卖车,只提供试驾服务,但特斯拉在电商平台上的举动,再一次表明这家创新工厂在直销模式上做出了努力。

不光入驻天猫,特斯拉的直销模式还十分体系化:在中国多个城市建设了体验店;在抖音、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开设有官方帐号,以最近的距离接近用户。

特斯拉可能是个例外,在汽车行业,大部分厂商都是经销商分销的模式。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还免除了中间商赚差价,多好啊,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汽车厂商不这样做呢?

其实是这样的:

关于汽车直销的方式,特斯拉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别人在尝试直销模式的时候,特斯拉还没被生出来。

1956年之前,福特汽车就尝试过建设自己的汽车直销体系,只不过被同一时期的通用汽车的分销体系打败了。美国当时的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直销模式的存在,不过在195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汽车经销商特许法》,把直销和分销的关系在法律上做出了界定。

《联邦汽车经销商特许法》以及美国各州出台的相关法律,阻止了美国汽车厂商的越权行为,而另一边,美国经销商协会对经销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这样一来,法令就使得汽车厂商在销售终端受制于经销商,而当经销商做出对汽车厂商不利的决策时,汽车厂商也束手无策只能听任其摆布。

此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与其经销商的关系,有进有退,有得有失,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在跳舞,两方每天如此。

在我们国内,汽车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也十分复杂。二者经常相爱相杀。而汽车厂商不直接卖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主要是因为“汽车厂商+经销商”的分销模式,比汽车厂商直销更成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

众所周知,整车车辆的类型非常复杂,它又是大宗商品,需要大型仓储,物流运输十分不便,这些都给厂商直销带来了很大难题。

你想,一家汽车厂商光是生产厂房都要租很大的场地,花费很多;如果做直销,直接卖车,就必须要在全国各地再租场地,建设销售门店,招聘员工,那不得要更大的现金流才行。

以一个百万辆级的车企为例,均价为10万的车型,意味着这是一个千亿级规模,如果一家厂商要从制造上游覆盖到销售终端,相信资本还需要放大几十倍,可是一旦终端销售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断了。因此,厂商需要经销商的协作,经销商就相当于一个个小型蓄水池,将厂家流水线下来的车逐步分流,每个经销商每个月分担几百辆,减少了积压的风险、减轻了资金的风险。

一般来说,国内汽车经销商都是全款提车,打款给厂商才能提车拿到合格证,经销商又拿合格证去抵押,等到车辆卖掉资金回笼,再去还款,这样一环扣一环,做到了现金流的通畅。对厂商而言,即使有一家经销商出现问题了,也不会影响全盘。出现问题后,只需要给出问题的经销商一定的金融支持,就可以重新顺利运转起来。

同时,由于经销商的存在,厂商的物流成本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费用。厂商运输到统一的地点,总比要挨家挨户送到客户家里成本更低。

所以说,汽车厂商直销要面临的风险更大。

特斯拉能够直销,只是因为它每年的销量才2万多辆,而且购车消费者可以等待,如果真的是大众品牌,特斯拉的模式运作根本不现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Model 3降价,特斯拉反倒越赚钱了?

Model?3在中国投产,这对特斯拉有多重要?至少对特斯拉CEO马斯克来说,这件事足以让他高兴得忍不住在交付仪式上跳舞。过去3个月,特斯拉的股价几乎翻了一倍。而另一些人可能对这段舞蹈高兴不起来——本土的电动车公司们。他们的产品尚未赢得市场,就迎来了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不少分析认为国产特斯拉会压垮国产电动车创业公司。

竞争关系当然明显,比如蔚来针对中的第三辆量产车,已直接表示其定价策略将会考虑特斯拉Model?Y的因素。不过,冷静想一想,国产特斯拉上市对于本土电动车厂商来说,机会或许大于威胁。

溢出效应

特斯拉称目前上海工厂的产量达到每周3000辆,并且有信心充分利用产能,这意味着特斯拉对Model?3的销量预期是每个月1万辆以上。而现在中国纯电动车一个月才卖出不到10万辆。这其中,与Model?3一样处于30万元价位的车型极少。也就是说,Model?3虽然会抢掉一部分新能源车型的潜在车主,但它更多的价值有可能是带动做大整个电动车市场的蛋糕。

现阶段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还远未到需要厂商时刻关心市场份额被对夺的地步,因为这个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太小了,远未达到期望。而入局者此时的第一要务,应该是集中精力拓展增量市场。

只有当道路上出现更多绿色的新能源车牌照、停车场里出现更多充电桩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电动车。这个过程需要政策的推动,也需要明星车型的***。如果Model?3能受欢迎,那它至少证明了一个被接受的电动车细分市场,而其他品牌只要推出有竞争力的车型,就能承接Model?3溢出的需求。

差异化优势

特斯拉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领先并非已经板上钉钉。特斯拉不是完美无缺。作为一辆新车,Model?3被车主诟病的缺点不算少。而且这些缺点恰好是中国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最在意的地方,比如内饰的配置和做工。你肯定无法用“豪华感”来形容Model?3的车内空间,只能说是简单。另外,自从Model?3上市以来,关于它做工粗糙的反馈就不少。去年11月购买进口版Model?3的陶媛婷告诉《第一汽车频道》YiMagazine,她的新车交付时就有车窗玻璃橡胶封条缺损等小毛病,而且在拿到车之后,她才知道销售介绍的480km续航里程是“理想状态”,实际情况得“打八折”。

好脾气的陶媛婷接受了特斯拉的解释和修理方案,毕竟她的消费逻辑很明确:电动车适合自己,而特斯拉是她心目中最好的电动车品牌。不过换在别的品牌上,这些毛病足以引发一场小小的售后危机,和口碑下滑。随着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车型老化,Model?3的类似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而内饰细节和车内人机交互体验,恰好是本土电动车擅长的部分。随着电动车市场的扩大,这些优势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特斯拉向10位社会车主交付Model?3。

品牌祛魅

国产Model?3之所以能受到关注,更多还是因为特斯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到30万元就能开上特斯拉”,这对不少消费者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力。随着Model?3(和将来的Model?Y)成为特斯拉的主力车型,它在中国的新车均价和豪华品牌印象肯定会逐步下降,这对特斯拉不是什么坏事,但会让它祛魅。

那时,它将不再是那个自带“环保”“极客”“酷”“豪华”等诸多光环的特别品牌,而是许多电动车品牌中的一个。购买30万元的特斯拉,注定不会让人产生品牌上的越级感。这一点在奥迪等豪华品牌上也出现过。当然,特斯拉的品牌力在电动车中应该还会是最强的,只不过在将来,这种领先优势也并不会把别的品牌压得喘不过气。

供应链影响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只能算是“半国产”。虽然整车在中国组装,但零部件大都从国外进口,它的目标是今年年底100%使用本地零部件供应商。承诺提升本土供应链的能力,这正是地方给予特斯拉中国工厂空前支持的原因——它从中国的银行那里获得了上百亿利率优惠的无抵押,工厂建设的所需手续也以最快速度通过,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创造所谓“特斯拉速度”。

特斯拉有底气把Model?3的国产官方售价降低,正是因为本土供应商的进展顺利。而换个角度看,这些供应商也因此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订单,并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些产业利好影响,最终也会帮助到其他电动车公司的发展。还是那句话,现在本土电动车最大的课题,是如何从燃油车那里争夺市场,生产成本的降低一定是好事。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主要市场,还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整个电动车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城市。其中不少城市整体新车的平均售价早就超过20万元,有的城市甚至超过30万元。2019年的上海,奔驰和宝马的市场占有率接近10%,而它们的新车平均售价都超过40万元。针对20万至40万元这一主流价格段市场,电动车产品则相对缺位。国产Model?3近期受到瞩目的原因,恰恰在于它抓住了这个空间。当然,别的电动车公司一样也可以进入这个市场。

十年前,当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爆发的时候,汽车公司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随,某个细分市场出现领先车型后,别的公司就尽快推出类似的车型,虽然影响力和销量未必能超过第一名,但自己也获得增量。这可能是最理想状态。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一直有一场“事先张扬”的爆发,之前促使它爆发的,一直是政策。但是2019年补贴一下滑,人们发现,最主要的动力还是来自消费者本身。

如果能有一款让消费者抛开补贴等外在因素也愿意购买的电动车,那对市场只会是好事。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国产特斯拉入市,对于期待中的电动车市场的爆发,肯定是一把火,而不是一盆冷水。商业就是这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5 万你买大众还是特斯拉?

作者?/?陈念航

编辑?/?王德芙

出品?/?汽车之心

上周,特斯拉刚刚发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其当季交付量达到?13.96?万辆。

截至目前,特斯拉今年实现交付?31.83?万辆。

官方预计,今年全球可以达到?50?万辆的交付,这比去年的?36.78?万辆总销量,要增长近?40%。

更让人瞩目,让其他车企羡慕的是,即使在?Model?3?不断降价,Model?S?和?Model?X?也陆续调价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毛利率也高得惊人。

第三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为?76.11?亿美元,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7.7%。

去年特斯拉的毛利率大约是?25%,比宝马和奔驰都要高,在众多车企品牌中可能仅次于保时捷。

今年毛利率进一步增长,说明特斯拉靠卖更便宜的?Model?3?和?Model?Y,比以前更赚钱了。

当前特斯拉的市值在?3800?亿美元左右,是丰田汽车的?2?倍,大众汽车集团的?4?倍。

2019?年丰田和大众都卖掉了超过?1000?万台汽车,同年特斯拉只卖了?36.78?万辆。

所以单纯从汽车销量来看,特斯拉是撑不起这个市值的。

资本市场也不把特斯拉当成一家纯粹造车卖车的公司。

特斯拉的野心也不限于硬件赚钱,以?FSD?为代表,特斯拉在卖车养家的同时,正通过以?FSD?为代表的系列软件赚取更高的利润。

截至目前,特斯拉的软件现金收入累积已超?10?亿美元。

那么这?10?亿美元是怎么赚到的?

智能化的技术,使汽车在出厂之后能通过软件服务不断实现进化。

特斯拉是智能汽车的开创者,也开辟了在卖车、保险和?4S?店修车养车之外,车厂通过软件能够直接向车主售卖服务的经营方式。

在?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特斯拉披露了软件收费的业务创新模式,首次引入了软件应用商店(In-App-Purchase)的概念。

该商店里主要包括了自动驾驶功能升级、OTA?升级包(加速包、座椅加热包等)以及其他高级车联网服务等。

这几个方向基本上也是特斯拉通过软件赚取10亿美元的主要构成:

1、以?FSD?为代表的自动驾驶选装包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Trefis?的估算:

特斯拉在?2019?年交付的?36.78?万辆车中,大约有?57%?的车主购买了自动驾驶选装包,其中?Model?X?和?S?车主中大约有?90%?购买,Model?3?上大约有?50%?的车主购买。

折算下来,特斯拉一共卖掉了大约?20.9?万个自动驾驶选装包。

如果按每车?6500?美元的均价来计算,这部分收入价值约?14?亿美元。

2015?年推出的?Autopilot?系统,最初售价是?2500?美元。

此后,特斯拉不断推出了:

Enhanced?AutopilotSmart?SummonNigate?on?AutopilotFSD?Beta?等全新功能和版本

其价格也一路上涨,到今天已经涨至?10000?美元。

在?Autopilot/FSD?调价之外,Elon?Musk?还明确表示过,随着?FSD(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特斯拉也将推出订阅模式,价格为每月?100?美元左右,这个订阅价格还可能继续上调。

相比于当前一次性买断的方式,订阅模式是对消费者的现金流更友好的选项,有点类似于「分期付款」。

外媒预测,如果用付费订阅的模式,将促进特斯拉?FSD?的激活率提升?30%?-?40%。

2、?OTA?付费升级包

与传统汽车按硬件配置区分车型来卖车不同,特斯拉的车型在出厂时,大部分硬件都是标配。

后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软件进行付费升级来解锁相应功能。

其中一个比较早的案例,是特斯拉曾经在?Model?S?上推出过一款搭载?75?千瓦时电池的?60D,这个?60D?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特斯拉通过软件将电池的部分容量锁住,使得电池包可使用的容量为?60?千瓦时,后续车主在需要时,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解锁额外?15?千瓦时的电池容量。

这样硬件标配,软件升级的方式,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同规格零部件的种类,降低用户的购买门槛。

类似的做法,现在在很多智能汽车品牌上也被用:

先在车辆上预埋硬件,然后通过软件升级使车辆不断进化成长,实现「越开越好开」。

近几年来,除了?OTA?续航升级之外,特斯拉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可付费升级的?OTA?服务:

OTA?加速包:四驱长续航版?Model?3?在选购加速包后,通过?OTA?升级可以让车辆的百公里加速性能从?4.6?秒提升到?4.1?秒,海外定价为?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OTA?座椅加热:标准续航版和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3?购买此包后,可通过?OTA?升级获得座椅加热功能,国外售价为?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OTA?续航升级:除了早期的Model?S?60D之外,现在标准续航版?Model?3?也推出类似功能,标准续航版Model?3可通过付费升级为标准续航升级版。

3、高级车联网服务

早在?2014?年?1?月?1?日,特斯拉宣布开展为期?4?年的联网服务免费体验。

到?2018?年,这项免费体验接近结束。

当年?6?月?23?日,特斯拉正式将联网服务划分为「Standard(标准)」和「Premium(高级)」,并且将高级联网服务打造成了一项付费应用。

2019?年?9?月,特斯拉推出?V10?版本的车机系统更新。

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是特斯拉中控大屏摆脱只有车辆设置、地图导航等基本功能的桎梏,走向智能座舱生态构建的开端。

V10?版本的更新对于车机软件生态做了丰富的内容升级,具体包括:

游戏方面:引入了和牌两类在线游戏,并且引入了经典人气游戏《Cuphead?茶杯头》;流媒体方面:国外版本支持播放?Youtube?和?Netflix?两个源;而在国内版本中,则融入了腾讯和爱奇艺。

也是在?V10?版本车机系统发布后不久,特斯拉在?2019?年?12?月宣布将会对?2018?年?7?月?1?日或之后订购的特斯拉车辆,收取「Premium?Connectivity」(高级联网功能)费用,定价?9.99?美元/月,约合?70?元人民币/月。

车主只有在支付服务费后,才能用实时路况、卡拉?OK、流媒体等功能。

今年?7?月份,特斯拉正式推出了一项信息系统升级服务,主要针对?2018?年?3?月之前生产的?Model?S?和?Model?X?车型。

此次升级主要涉及车载信息以及驾驶相关功能,升级项目则取决于车辆本身的硬件版本。特斯拉为此次升级服务定价为?25550?元。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技术,帮助特斯拉推动汽车向智能移动空间的变化,同时也为软件收费铺平了道路。

无论是?FSD?选装包以及后续的功能升级,还是?OTA?付费功能包,亦或是车联网和?FSD?的订阅服务,特斯拉正在通过五花八门的软件服务,让用户为之掏腰包。

10?亿美元级别的软件收入,对于特斯拉来说只是牛刀小试。

软件服务的持续收费才是?Musk?看中的良性商业模式。

这不,FSD?Beta?版刚刚推出,Musk已经宣布FSD选装包上涨?2000?美元,至?10000?美元/车。后续?FSD?订阅服务的推出,将为特斯拉进一步带来长期、持续的营收。

今天特斯拉在全球有超过?100?万辆安装了?Autopilot?的车辆,随着?Model?3、Model?Y?的交付,特斯拉车辆的保有量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设想一下,这些车辆每月支付数百美元的软件订阅费用,将为特斯拉带来多大的营收规模?

卖车只是开始。

在造好车的同时,特斯拉的软件服务生态正在逐步完善,而这也将助推特斯拉营收越来越可观、越来越可持续。

这类模式也是今天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们追赶的方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为什么必须降价

84.8?kWh?电池包、NEDC?续航?555?km、MEB?纯电平台、后驱?+?四驱,再加上「高级感」十足的大众标,ID.4?在今晚的中国首秀中可谓风光十足。

但这些都是配菜。

ID.4?补贴后价格不超过?25?万的消息一出,台下的观众一片欢呼,屏幕前的我先是跟着一阵兴奋,但随即又陷入沉思——25?万正是?Model?3?在中国市场的起步价。

问大家一个问题,目前的市场上,20?到?30?万之间有什么值得买的电动车吗?

我想大家很快会说出特斯拉?Model?3,紧接着还会有比亚迪汉?EV、小鹏?P7。

没毛病,那我再加一个定语,目前的市场上,20?到?30?万之间有什么值得买的纯电?SUV?吗?

面对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犹豫了?

而这就是?ID.4?的目标——成为?20?到?30?万区间纯电?SUV?的首选。

空降大魔王

ID.4?到来之前,大众在中国的纯电产品我们看看都有啥:

高尔夫纯电,14.77?-?16.88?万(进口版?24.08?万)

朗逸纯电,14.89?万

宝来纯电,13.68?-?14.68?万

途岳?e-Tharu,19.48?万

以上产品除去最近新上的途岳?e-Tharu,其余几款无一不在终端有着巨大的优惠,其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油改电」车型,定价比原型燃油车贵出不少,但产品实则一般。

而消费者自然不会热衷为这样的产品买单。在混动产品线上,这一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也不理想,原因也不尽相同。

不过话说回来,同厂家同级别的车型,电动化车型比燃油车贵是常理。其实这没关系,关键是和其他纯品相比,这个价格怎么样。

相比家用纯电轿车市场的肉搏战,20?到?30?万区间,国内的家用纯电?SUV?的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已有的产品中,传统品牌的车型绝大多数综合能力不怎么样,而头部新势力几乎都选择避开这一区间。仅有广汽?Aion?LX、比亚迪唐?EV、ARCFOX?αT、天际?ME7、威马?EX6?等产品坐落在此区间。

而上面的这?5?款车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看看数据。

ARCFOX?αT?目前还没开始交付,剩下的四款车今年?9?月销量和前?9?个月累计销量如下:

广汽?Aion?LX,152?台,2062?台

比亚迪唐?EV,27?台,729?台

威马?EX6,57?台,534?台

天际?ME7,6?台,6?台(9?月才开始交付)

这个数据有多惨我想已经不用多说了,而残酷的事实也证明,ID.4?来到的这个区间还没有一个站稳的竞品。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提蔚来?他们做的是豪华市场,一个成交均价?38?万的品牌和「家用」没啥联系。

而且?25?万的价格是一汽?ID.4?CROZZ?的曜夜首发版价格,按照行业规律,这大概率是该系列的顶配车型,换句话说,ID.4?系列的起步价会低于?25?万,而这个价格已经几乎和大众同级的燃油车探岳做到了一个水平。对于一向定价「高级」的大众,这次可以说是一反常态了。

20?到?30?万区间,作为处于国民接受程度头部的合资品牌,「大众品牌」这张牌如果打出去,当前的竞品们可以说没一个要得起。而区间之下的品牌力只是一张牌,ID.4?这手王炸的另一张牌,是?ID.4?可预见的高产品力。

***阶段结束,我们再回归理性,看看?ID.4?的产品层面的内容。

今天对于大众而言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改头换面」,从发布会现场的风格,到?ID.4?的外观内饰,再到平台架构、电子电气架构,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新。

今天晚上发布的?ID.4?分别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引入国内国产,一汽-大众国产的?ID.4?叫做?ID.4?CROZZ,上汽大众国产的?ID.4?则命名为?ID.4?X。

ID.4?CROZZ

长宽高?4592*1852*1629?mm

轴距?2765?mm

整备质量?2130?kg

电池容量?84.8?kWh

NEDC?续航?555?km

电池包能量密度?175?Wh/kg

电机最大功率?150?kW

电机最大扭矩?310?N·m

ID.4?X

长宽高?4612*1852*1640?mm

轴距?2765?mm

整备质量?2120?kg

电池容量?83.4?kWh

NEDC?续航?555?km

电机最大功率?150?kW

电机最大扭矩?310?N·m

虽然在尺寸上?ID.4?X?的长度和高度分别比?ID.4?CROZZ?略高?20?mm?和?11?mm,但是二者都基于大众的?MEB?纯电动平台打造。

虽然从尺寸来看,ID.4?的定位是紧凑级?SUV,但是从外媒制作的车型对比图来看,在乘坐空间上,ID.4?丝毫不逊色定位中型?SUV?的?Model?Y。

续航方面,以发布会上刚亮相的?ID.4?CROZZ?曜夜首发版为例,长续航车型搭载了宁德时代提供的?811?电池,电池容量?84.8?kWh,续航?555?km。

先别急着喷续航短,从价格来看,同级别的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3?售价同样在?25?万左右,但是?Model?3?的?NEDC?续航也不过?468?km,而?ID.4?是?555?km。

再从级别来看,ID.4?的车长仅?4.6?米左右,这是一台定位紧凑级的?SUV,在这个级别中续航能够站上?550?km?的只有?ta?和广汽的?Aion?V。

这么看?ID.4?的续航是不是就非常香了?

有人认为,ID.4?高配?25?万的价格是一个为了抢占市场而压缩利润的价格,毕竟一台出自?T1?合资品牌的?84.8?kWh,NEDC?续航?550?km?的专属纯电平台?SUV?卖这个价格真的出乎众人意料。

而支撑大众把?ID.4?的价格打到?25?万背后是?MEB?平台巨大的出货量。

大众预计?2020?年?ID.?车型交付量?2?万辆,2021?年?10-16?万辆,2025?年?60?万辆。这样的平台规模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们望尘莫及的。

作为多车型平台化开发的标兵,大众集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凭借这一技艺,大众在燃油车领域做到了成本和新车开发效率上的两手抓。

尽管是第一次做纯电平台,但大众对电动化和?MEB?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其实并不低。

且不说?MEB?的研发投入,大众光是在上海?MEB?工厂投入就达到了?170?亿人民币。

2019?年?10?月?31?日,大众的?MEB?发布会上宣布其与国际头部电池供应商们签订的供货订单已经达到?400?亿美元,并将电池成本做到?100?美元/kWh。

据大众宣称,到?2023?年大众会在国内推出?8?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车型,上汽和一汽各?4?款。而?MEB?全球的产品规划中包含不同尺寸的轿车、轿跑、SUV、MPV?等车型,在?MEB?平台上大众再一次展现出强大的模块化与共享化能力。

高拓展性平台之下,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老牌企业,大众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也再度凸显。

而且从供应链的消息来看,目前大众?ID.4?的电池成本大约在?7-9?万元,考虑到这是一块容量高达?84.8?kWh?电池,9?万元的电池成本,意味着大众已经把电池每?kWh?的价格干到了接近?100?美元左右,这也是一个行业公认的电车和燃油车成本持平的节点。

当然解决了续航问题并不够,造车新势力在消费者眼中饱受好评的还有背后完善的补能体系,在这一点上,大众在发布会上打出的目标是,承诺到?2021?年底,10?个重点城市每?5?km?内有一个合作的超充,并且支持手机?APP?预定充电位置。

根据我们从一汽-大众处得到的消息,他们的目标是全面普及?120?kW?的直流高功率充电桩,这是大众作为一家老牌车企对整个行业的贡献。

目前限制电动车普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补能便利性,现阶段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及加油站,随着大众的进场,需求量的激增,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说完了能源,我们再说智能。

在这一点上大众同样做出了巨大的变革,先从大家看得见的说起。

内饰方面?ID.4?用了一块?5.3?英寸的液晶屏幕作为仪表,辅以?AR-HUD,中控是一块?10?英寸的触控屏幕,搭载?L2?级别驾驶,支持整车?OTA。

从电子电气架构层面来看,大众将原来的分布式?ECU?集成为了?ICAS1?舒适行驶控制器、ICAS2?智能行驶控制器和?ICAS3?信息控制器,基于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理论上?ID.4?可以实现丰富的功能,但是从目前国外已交付的?ID.3?车型来看,现阶段的软件依旧存在大量的?BUG。

价格、空间、续航?ID.4?站稳了牌桌,智能做得如何,仍然有待验证。

说完?ID.4?的产品信息,回到开头的遗留话题——25?万这个价格,正是特斯拉?Model?3?的起步价。

而这个明显有意而为之的起步价也是?ID.4?的冷酷之处——它无缝衔接了?Model?3,并且从车型、空间、实用性三个方面成为了?Model?3?的互补产品。

我身边已经有很多?20?多万的预算需要在限牌城市买一台家用车,一番选择最后入手标续?Model?3?的案例。

Model?3?固然是一台好车,但空间和实用性真的不是它的长项,而人们之所以还买?Model?3?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纵使实用性不足,但权衡品牌和产品力,Model?3?依然是这个区间的首选。

而?ID.4?的加入,精准地填补了这个空缺,不论是价格层面,还是产品层面。另一方面,伴随?ID.4?的加入,大众和特斯拉也组成了?20?到?30?万区间纯电产品的包围圈。

「要驾驶乐趣和科技感买?Model?3,要空间和实用性买?ID.4。」

我相信这会是不久后?20?多万预算买车时会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作为汽车行业的顶级巨头,大众这艘巨轮驶入新能源的大海后着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9?月份,ID.3?开始交付的第一个月便在欧洲市场取得了?8,571?台的销量数据,空降欧洲新能源销量榜第三,仅次于雷诺?Zoe?和特斯拉?Model?3。别忘了,这还是一台刚刚交付还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的新车。

回归中国市场,ID.4?的登场加上这个杀伤力巨大的价格,对于我们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个好事。首先我们又多了一款非常值得考虑的家用纯电?SUV,填补了目前存在的需求空档。其次这一强力产品的登场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促进友商竞品的降价或者换代升级。

对于行业而言,大众的加入也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按集团规划,2021?年南北大众?MEB?车型的预计销量为?10?-?16?万台,若实现,这个数据几乎抵得上今年新势力?3?强之合。

同时,大众此举如果在中国市场吃螃蟹成功,对于其他合资品牌的模板作用也不言而喻。

不过对于友商,尤其这个区间的自主品牌,ID.4?的强势入局伴随的就是「凶多吉少」了。品牌加产品力再加价格的这一套连招可以说招招致命,如果还没有大动作,大众统治燃油车市场的剧情大概率会在这个区间再次上演。

但这并不意味着竞品们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如前面所说,智能电动车,大众的「智能」从目前欧洲市场的反馈来看并不突出,ID.3?这方面暴露出的众多不足和?BUG?与其科技感十足的外形并不相符。至于这种不足会持续多久,目前还是问号。

而即便智能化上可以超过?ID.4,外形设计、产品力、品牌等方面依然是?ID.4?的长板,且不说要全面超越,要正面对抗,至少得互有胜负吧?

不过以上这一切的分析和预测目前都是「虚拟语气」,燃油车里的大众会不会成为继续成为电动车里的大众,等到?ID.4?上市,答案自然会揭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为什么必须降价

4月8日,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很多富裕的批评者不明白,规模化的需要是受负担能力限制的。特斯拉的产品有很多需要,但是如果价格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那么需要就没有意义

了。

马斯克原文用的是demand,华尔街见闻翻译的是需求,我第一眼看的是中文翻译,我正疑惑马斯克为什么会用需求这个单词,我觉得是翻译者的原因,我个人觉得需求是不对的。需要是想要但是没有购买能力,需求是既想要又能够买!从上下文来看马斯克应该说的是需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需要变成需求才有意义!

1.特斯拉走的是不同的路线

特斯拉刚一上市价格是很高的,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高端豪华车品牌,但像比亚迪这样的,就是从低端往高端发展,国内的一些新势力其实学的是特斯拉的策略。

其实他们各有优点,从高端往低端走相对容易,从低端往高端走比较难。但是一个是降价一个是涨价,不断的降价其实会使消费者形成不确定的预期,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可能不利于销量的增加,从低价往高价走就不一样了。

2.为什么特斯拉必须降价?

马斯克其实已经给出了解释,特斯拉需要把需要转变成需求。特斯拉的目标是2030年年销量两千万辆,所以它不是想做一个小众品牌,他想要做的是大众的消费品,特斯拉现在均价近35万,这么高的价格不太可能年销量达两千万,要知道丰田也不过刚超一千万辆,丰田的单车均价只有十几万。

特斯拉需要做的是提高产品性能从而提高用户黏性将需求曲线右移,另外是生产更低价的车型从而提高需求量。从特斯拉的市盈率来看,市场也是给了特斯拉未来更高的销售量预期。

3.降价对特斯拉会有什么影响?

只要是在富有弹性的区间降价,降价不一定就会减少收入,特斯拉一方面不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降价,单车利润理论上可以不受影响,受益于规模化的优势,头部车企在价格竞争上更有优势!新能源汽车其实可以走和传统车企不同的盈利模式,不一定要靠车来挣钱,可以通过以后的智能化服务。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究竟什么样的价格是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需要不断去尝试,因为没有现成的需要曲线。

从另外方面来看,头部车企通过规模化优势将其他车企挤出局不一定就是好事,现在消费者可以受益于充分竞争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最终形成寡头的格局,寡头车企议价能力提升,这对消费者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是在汽车生产这行业,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奇瑞汽车保养知识-奇瑞汽车保养知识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