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汽车是什么级别的期刊-时代汽车是国家级期刊吗

tamoadmin 0
  1. 停车方向盘没有回正,车子真的废了吗?
  2. 汽车技术类(汽车工程、汽车技术、客车技术、客车技术与研究等)相关专业期刊
  3. 有哪些叫某某时代的杂志啊
  4. 夏天停车熄火不关空调,真的会伤车吗?
  5. 冬天开暖风到底费不费油?
  6. 开车为什么老被副驾驶上的人骂?

如果驾照考出来,害怕事故不敢上路,可以少看点合集,多去马路上练练。

实在害怕,也可以买个模拟器练练,或者买一份全程保姆式的陪练服务。

新手可以选一条好路经常练习

新手想要变得更自信,只能靠多练习来提升驾驶技术

时代汽车是什么级别的期刊-时代汽车是国家级期刊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海交通大学有论文,《“本本族”青年驾驶人事故发生机理与驾驶行为模式研究》上面讲。

5000km的累积驾驶里程对于“本本族”的青年驾驶人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

达到临界点之后,安全态度开始由负面转向为正向趋势、危险行为和事故频率也是由增长转为减少的趋势,5000km。

西南交通大学有论文,《低驾龄驾驶人典型驾驶心理-行为特性研究》上面也有讲到:低驾龄驾驶人的自信程度,也叫做“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他的驾车表现的。

就好比说:你做个自己很有信心的拿手菜,一般来说,会比别的菜做得更好一点,发挥也更不错一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要练。

练的话,也有很多地方是要注意的:选一段适合练习的路,对于我们新手司机朋友来说,提升驾驶技术、克服恐惧,都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低驾龄驾驶人在复杂的、困难较多的条件下行驶,往往会夸大困难的倾向,容易导致过分的精神紧张,给行车带来比较大的威胁。

所以说:选一个车流量比较小一点的路段还是比较要紧的。

再呢,和大多数人想得不太一样,选择快速路或者主干路练习,其实效果是会更好的。

清华大学有论文,《基于行为和生理指标的驾驶风险分析与模式识别研究》上面讲。

我国的城市道路可以分为次干路与支路、主路与干路、高速与快速路。

这当中,高速与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和相关设施水平是最高的,主路和干路稍微差一点,次干路和支路当然是最低的。

在相同车流量的情况下,通行能力和相关设施水平越高,单位车流量或者单位道路长度的事故数量就越低。

怎么理解?水管质量是越好,越粗,漏水、堵牢、不通的概率就是越低的。

当然你要注意:高架开开是可以,你不要听我这么一说,直接往高速公路去,实习期不能去高速的(※有老驾驶员陪同除外)。

汽车与安全》期刊上面也有论文,《刚出驾校的司机为什么不敢开车上路》上面也有讲。

大部分驾校的训练场地基本上都是要求在20到30km的速度下慢慢地在那边练,60km速度甚至更高速的高速训练,是很少能够提供的。

这就导致我们新手司机很难掌握安全视距、跟车距离、高速状态下的捕捉道路坐标、观察危险因素等等的方法,就导致我们新手司机不敢上路。

就好比:天天就做小学难度的题目,突然之间:“大学论文写一篇。”“没有把握,「嗯嗯嗯」这「嘀哎哎」……”就挡不住了。

所以说:新手司机更需要进行的,其实是相对高速的练习。

不过刚才那篇西南交通大学的论文还讲了:高速公路事故比城市道路事故严重很多,我国每一年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事故的数倍之多。

所以综合得来看,车流量相对较小,又能保证一定速度的城市快速路或者是主干路,相对是比较好的选择。

速度太快的高速路,一个:实习期就是不让单独开;再一个就是:你能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太危险了。

太慢的次干路和支路对我们驾驶技术的提升又不是那么的明显。

新手少看,否则有反作用

对我们司机是有警示作用的,但新手司机最好少看一点,否则会起到反作用的。我把依据都找出来了,一开始我自己都不信。

时代汽车》期刊有论文,《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上面有讲。

新手司机可能会因为目睹过严重的事故,在自己驾车上路的时候,对的恐惧感进一步增强,造成动作僵硬、心虚害怕、缺乏自信。

一旦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新手司机反而就更加不敢上路练了。

就好比:你看个恐怖片,想要练练胆。

结果不小心看多了,原来晚上是不怕黑的,现在躺在床上,灯一关,准备睡觉,睡不着了:“「哦」好黑,好害怕。”有这种可能性的。

如果说,本身就是比较害怕开车的,就不要再去看各种平台上面的事故集锦、集锦:一撞,一个人飞出去;一撞,一个车子变两半。

不要看这个东西,越看越怕,越怕越不敢开,越不敢开,开车水平越差。

赛车模拟器,也可以提升驾驶技术

“「哎呦」我就是不敢!”还是不敢上路,其实是可以稍微花点钱,自己买个赛车模拟器,在家里先试试看,对提升驾驶技术也多少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安徽建筑大学有论文,《游戏赛车运动模拟器的结构设计与测试》上面讲到。

游戏赛车运动模拟器是可以用来模拟逼真且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的,广泛应用于驾驶技术培训当中的。

日本甚至曾经有过“每个汽车驾校必须配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法律规定。

就好比:正式高考之前,每个学校不是要搞个模拟考的吗?让我们适应一下气氛和感觉。

座位都分开来,大家都离得老远,还有很多监考老师在那边转来转去,就先适应一下这种感觉,对不对?别管题目一不一样,感觉可以先一样地适应起来。

甚至是F1车队,最高级的赛车了,对不啦?它也是把模拟器当成一种非常重要的练习和训练工具的,而且几乎每支F1车队都是有自己的车队的。

有兴趣,你可以自己去查查看。

所以说:实在对自己驾驶技术不够自信的话,家里装套模拟器来练练,不丢人的,还挺好玩。

也可以找个经验丰富的陪练

如果害怕自己一个人练,也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陪练。

宁波交警有一个介绍,他说:“找一个老司机坐在新手的旁边,主要是有2个作用。”

“提前预判和突发的应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新手因为看漏或者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的。”

而且说:总安心嘛,我知道边上坐了个老司机,他能够帮我提前预判,和突发来帮我应急一下,我就感觉安全一点。

心理上面和实际地开的时候,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陪练的。

辽宁师范大学有论文,《驾驶决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面讲:司机对或***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到驾驶决策。

积极情绪下的个体倾向于规避风险,而消极情绪下的个体则倾向于风险偏好。

如果副驾驶的陪练,一直在这边:“「啊啊哎哎」太快了!「哦」你在干什么?”

大呼小叫、小题大做,比你还害怕,司机的犯错概率反而是会更大的。

实在找不好陪练,没办法,网上找个专业陪练,一般一个小时收费是几十块钱到上百块钱不等的。

就有点像:你不想搞卫生,网上请个专业的阿姨,服务行业,对不对?就是这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

代驾也有的,陪驾肯定也是有的,对不对?找一找都是找得到的。

正规的陪练公司,不光是陪练员经过培训,还是会签订正式合同的,明确事故责任的划分。

甚至还有专门用来陪练的陪练车,和教练车一样的,副驾驶还是带刹车的。

你看看他有没有合同,有没有证照,有没有专门的车子,问问清楚,不是说随便来个人,他说:“我是专业的。”你就信,不一样。

找对方法,就可以尽快开车上路

所以总得来说,拿了驾照不敢上路,主要还是对自己的技术不够自信,开车容易紧张。

找对方法,就可以尽快开车上路,5000km之后,就有显著的成效。

停车方向盘没有回正,车子真的废了吗?

现在车子越来越智能化,还需要CarPlay吗?

CarPlay从目前来说,确实是比较好用,至于苹果会不会变成昔日的诺基亚,倒是不太好讲,我们能够明白的,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权利的游戏或者说是一个利益的博弈。

为什么说CarPlay可能会被淘汰

站在车企的角度,肯定是不希望这个CarPlay越做越大的。

车企想把握车机利润,不想交CarPlay钱

首先,汽车中控这块屏幕是能够给车企带来不少利润的。

简单举个例子:流量费。

小鹏汽车每个月为用户提供的5G的免费车机流量,超过之后要自己买了,1G流量的价格是6块钱,5G15块钱,也可以购买999元的包年无限流量套餐。

新华网在2021年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车主每个月消耗的平均车机流量是7.9G,不小。

换句话说:大部分情况下,可能都是要额外掏点钱去买点流量的。

就算每个月只购买1个G,一年就是72块钱,设只开10年,也要720块钱,销量几万、几十万的这么一上去,一乘,一笔不小的利润了。

还有一些车型,比如说:像荣威RX5、长安CS95等等,虽然宣传说是“终身免流量”的,但只是免基础流量。

听音乐、看**这些产生的流量还是要收费的,不是照样还有钱赚嘛。

这个时候车企肯定是不希望CarPlay来分这块蛋糕的。

而且,我们之前《CarPlay这么好用,为什么原厂车几乎都不装》上面也有讲到过:车企装CarPlay是要额外付钱的,要多花钱去买一个专门的芯片才行的。

这就好像:你们本来家里面就是卖早餐的,结果早餐用的饭盒还要去别人家买,不在这个饭盒里面这个早餐还装不进去,心里总归是不太开心的。

一些新势力的车机功能强大,不一定差

另外,现在不少造车新势力的这些车机做得也挺好了,用起来也不比CarPlay差,你要什么导航也有的、听音乐也有的。

配置上来说,比如说特斯拉这种,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都是AMD芯片都在用了。

再说功能,比如说:特斯拉的车机系统除了常见的地图、导航、音乐、人工智能这些,还带了一些车载游戏。

另外,通过OTA不断地升级,甚至还能玩一些欢乐、欢乐等等在线游戏。

我自己住的那个小区,停完车回家路上还看到一台特斯拉的车子,有个车主就坐在里面在那边打游戏,打完了再上楼。

这些功能消费者朋友们也是越来越看重了。

张妍、庞有俊等人发表在期刊《时代汽车》上面有篇论文,《车载信息系统用户体验与偏好研究》,上面说。

功能是车机的必备功能之一,用户驾车不只是为了实现交通目的,也是将驾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

简单来说:现在用户对车机的要求其实跟买手机非常接近的,一开始能打电话就行了,短信挺好用,有一个,没了。

现在可哪是这么回事情,对不对?像素高不高?打游戏卡不卡?发热怎么样?充电好不好?有没有无线充电的?手机支不支持VR的?一堆的。

而且现在做汽车的不少厂家都想去做手机了,是吧?CarPlay要是不做出一些改变的话,被淘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短时间内很难被淘汰

但是要说CarPlay马上就完蛋,就要被车企和这种造车新势力就要去抛弃了,也没那么现实,甚至可以说CarPlay短期之内是不会被淘汰的。

消费者使用习惯改变需要时间

首先就是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时间是不少的。

刘蕙发表在期刊《设计》上面有篇论文,《情境对帮助信息产品用户形成习惯的影响》,上面讲到。

从一般的行为到形成习惯需要经历3个阶段:行为纳阶段、行为重复阶段、习惯化阶段。

而从最初的行为纳到行为重复再到行为的习惯化,是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

简单讲:想要放弃CarPlay这个使用习惯再转而使用车机,先要忘记一个习惯,再养成一个新的习惯。

这不是三五天,今天买来一个新车有这个功能就行的,有的朋友有可能几个月都做不到的。

更别说还有个大前提了,就是你先要买辆车,车机本身的使用体验还足够地好,可以和CarPlay有的一拼。

像是不少车主或者说现在不少的车子,这个原车的车机是没有CarPlay好的,宁可自己多花钱搞一个盒子,也要把这个CarPlay给接上去,对不对?

某东、某宝上面不少CarPlay的盒子,商品评价都超过上千条的,买的人也是不少,价格还不便宜了,对不对?

CarPlay也不是没办法做得更好

另外了,虽然车机系统的确是越做越好,但是CarPlay也不是坐吃山空,吃老本的,苹果官方对于CarPlay的优化也没停过。

比如说:在2018年,升级支持第三方地图;在2019年,支持分屏显示,而且优化了整个UI界面;2020年推出了支持手机解锁汽车的CarKey等等功能。

至于说一直没有推出一些游戏应用或者怎么样,主要是苹果官方在驾车场景上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不希望车载系统出现更多分散驾驶者注意力的东西。

简单讲:很多化功能不是做不了,是就是不想做。

CarPlay对车载硬件的要求没那么高

还有一点就是CarPlay对车载硬件的要求没那么高,寿命可能是更长的。

因为CarPlay说到底就是一个映射方案,土话叫做“投屏”了。

真正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还是手机,车载屏幕更多就是承担一个显示器或者是触摸屏的这么一个功能。

车载系统里面的车机就不一样了,是吧?不光是显示,里面的CPU好不好?快不快?

你看手机觉得慢是可以更新的,车机你把它拆下来换一个?麻不麻烦暂且不说,主机厂提不提供新版本还不一定了。

现在用起来比较流畅的车机有可能过几年软件一多,或者说是其他的这些功能、需求、要求一上去,有可能就吃不消了。

但CarPlay没事,反正只要手机没问题,插上都是没问题的。

CarPlay短时间内被淘汰不太现实

所以,总得来看,CarPlay在未来被淘汰当然是有可能的,什么都有生命周期的。

但短期来讲的话,CarPlay本身用户基数非常地大,用户基础也比较好,想要改变习惯,需要有和它性能比较匹配或者能扳个手腕的车机系统本来也就不多。

即便是有了之后,随着时间的迭代,手机可以更换,车机不太容易换,这个其实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反过来讲,不少做汽车的这些厂家也开始琢磨这个手机的事了,到时候是CarPlay还是PlayCar就不好说了。

汽车技术类(汽车工程、汽车技术、客车技术、客车技术与研究等)相关专业期刊

先说转向系统

由于车子出厂时对转向系统本来就有严格要求,所以停车时方向盘不回正,对转向系统寿命的影响几乎为0。

《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上面讲:转向系统施加正反方向的疲劳寿命试验扭矩,最少能够承受要求是30万次循环试验。这个标准简单来讲,就相当于是:一直左右来回打死方向盘,转向系统能承受大概30万次,而不产生疲劳寿命。

江苏大学有硕士论文,《转向节和转向节臂疲劳强度研究》上面讲:转向节和转向节臂是转向系统中重要的部件。通过实验之后发现:在通过不平整路面、紧急制动、急转弯这些工况下,转向节和转向节臂仍然满足最低30万次的强度要求。

都不用记,总得来讲就是说,几乎就是没有什么影响,停车就更不要说了,前面还是在颠了、在动了,原地停在那边转,问题不大的。就好比:小明奥数试卷都能考95分,普通的卷子得心应手,问题不会太大。

悬挂

第2个担心的点就是:怕停车的时候,方向盘不回正悬挂受到影响了,这个也有可能是我们多虑了。

《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上面有论文,《车辆控制臂疲劳损伤分析与寿命预测探讨》上面讲,车子在满载的情况下,在石块路上面做了个实验。悬挂系统摆臂结构件最少能够承受3.96万小时的疲劳寿命。

换算一下:一直颠、昼夜不停地颠,整整4年半。车子正常停着的时候,方向盘无论有没有回正,它都只是在承受整个车身的重量而已,是没有悬挂的运动的。也就是说:方向盘不回正,悬挂寿命也不会受到影响。

再开玩笑地讲,自己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左右配重还不一样了,右边没人,左边有人,我重一点的,是吧?悬挂受力不均匀了。有些人就担心了:“按照这个逻辑来说,时间长了不是压塌掉了吗?车子都歪掉了。”

轮胎

最后一个担心的点就是:怕轮胎左右受力不均匀,磨损程度会不同,这也有一点杞人忧天了。实际上,车轮本身就是存在倾角的,轮胎并不是完全垂直于地面在那边跑的。

《时代汽车》期刊上面有论文,《汽车车轮前束外倾角分析》上面讲。汽车前轮一般都有1°左右的外倾角,往外面趴一点的,前轮外倾是可以避免满载的时候,因为车身的承重造成的车轮的倾斜,从而减少轮胎不均匀的磨损。

有的情况最好是不回正

刚才说的是方向盘不回正车子不会坏,不用担心伤车,但有些情况为了安全考虑,停车时方向盘不回正,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比如说,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法律规定的:车子比如说在山路、坡道停车的时候,必须把车轮转向一侧,降低溜车时候造成的伤害。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车子朝着上坡方向,方向盘就要往左边打死,这个术语就叫“Uphill parking”。

正常情况下方向盘可以不回正

总得来讲,正常情况下停车,方向盘是完全可以不用回正的,根据自己习惯和方便来好了,不要有心理负担。倒是坡道停车的时候,最好是把方向盘往正确的方向打死,它是可以降低溜车的危害的你和朋友去聊聊,说不定也分享到了好知识

方向盘到底能不能打死?停车的时候方向盘可以不回正,有些朋友还说:“你方向盘最好不要打死,它是很容易坏的!”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转弯的时候,我明明自己没有用力气,方向盘自己怎么回着、回着就回到正的方向了?这个又到底是什么原理?

有哪些叫某某时代的杂志啊

报纸部分

重型汽车报 CN37-0061

北京汽车报 CN11-0193

东风汽车报 CN42-0063

汽车时尚报 CN51-0042

中国汽车报 CN11-0056

一汽集团报 CN22-0048

当代汽车报 CN42-0018

上海汽车报 CN31-0035

期刊部分

汽车之友 11-1308/U

汽车工程 11-2221/U

北京汽车 11-2227/U

汽车与驾驶维修 11-2984/U

中国汽车市场 11-3418/F

汽车与安全 11-3680/U

汽车与社会 11-3714/U

中国汽车画报 11-3717/U

汽车维修与保养 11-3940/U

商用汽车 11-4390/TH

汽车族 11-4420/TH

汽车知识 11-4722/TH

汽车导购 11-4837/TH

汽车测试报告 11-5043/TH

中国汽车界 11-5240/F

汽车观察 11-5288/U

汽车与运动 11-5325/U

家用汽车 11-5372/U

商用汽车新闻 11-5506/U

汽车制造业 11-5557/TH

汽车零部件 11-5661/TH

汽车周刊 11-5855/U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11-5904/U

汽车纵横 11-6024/TH

CHINA AUTO中国汽车 12-1184/U 中英文

汽车运用 12-1186/U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12-1228/U

世界汽车 12-1234/U

汽车生活 12-1318/U

军用汽车 12-1323/U

汽车工程师 12-1411/U

汽车维修技师 21-1465/TH

汽车文摘 22-1112/U

汽车技术 22-1113/C

汽车工艺与材料 22-1187/U

汽车维修 22-1218/U

大众汽车 22-1227/U

汽车工业研究 22-1231/U

汽车与配件 31-1219/U

上海汽车 31-1684/U

汽车维护与修理 32-1438/U

汽车世界 33-1342/U

军用汽车管理 34-1145/U

重型汽车 37-1259/TH

专用汽车 42-1292/U

汽车科技 42-1323/U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42-1406/U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42-1448/TH

汽车之旅 42-1615/U

时代汽车 42-1738/TH

汽车电器 43-10/TM

汽车与你 44-1203/U

汽车导报 44-1552/U

当代汽车 50-1179/U

汽车杂志 51-1130/U

汽车博览 51-1681/U

汽车驾驶员 61-1118/U

汽车实用技术 61-1394/TH

汽车自驾游 61-1480/G0

夏天停车熄火不关空调,真的会伤车吗?

致富时代.财富时代.广告时代.IT时代周刊,中国新时代.数码E时代.DV@时代.时代中国.科学时代.时代杂志,网络科技时代.电气时代.大学时代.商业时代.Time 时代杂志.时代经贸.直销时代.时代楼盘.双语时代杂志.数字时代.分销时代.光时代.信息时代期刊.家纺时代.中学时代.科技新时代.数字商业时代.JING时代.数位时代.美容新时代.城市时代.物流时代.读者时代.时代英才.时代地产.汽车时代.营销时代.用卡时代.大学时代.繁华时代.创富时代.商业时代.美与时代.大学时代.通信时代.时代文学.时代潮.玩具新时代.闪酷&中学生时代杂志.

冬天开暖风到底费不费油?

夏天停车熄火前不关空调,是怕把车子给伤了,对现在的车子来说,担心得有点过头了。

心疼车子,人之常情;防患未然,可以理解,但熄火前关空调的做法属于“可以,但没必要”。

毕竟车子是给人服务的,没有那么娇气,许多问题厂家当然也是知道的,设计的时候,肯定是尽量考虑、尽量解决的。

会不会损伤电瓶和起动机

一般来说,大部分朋友担心停车熄火不关空调伤车,主要是怕车子再起动的时候负载过大。

因为下次开机,不是空调和发动机一块起来了吗?影响电瓶、起动机的寿命。

现在的车子完全不用担心的,我们2个方面来讲。

起动时,空调等用电器会自动断电

首先,车子起动的时候,各种用电器会自动断电,确保电瓶“专心”地给起动机供电,现在不用担心过载损伤电瓶的问题了。

期刊《时代汽车》上面也有论文,《汽车起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与维修方法》上面讲。

直流电动机会在几百安培左右的大电流作用下,产生足够的起动力矩来驱动发动机飞轮,实现车辆起动。

因为瞬时的起动电流非常大,为了优先给起动机供电并且保护电瓶,电脑是会根据逻辑来控制车内其他用电器短暂降压,甚至是断电的。

有些车子会:灯突然之间变暗一下、车机屏幕突然黑一下、音响播放中断,都是有可能的。

像吉利帝豪GS的车主手册上就有说的:在发动机起动瞬间,一些电器设备将停止工作

就有点像:我们几年前,手机用用,越用越卡,运行大型软件之前,我们先清理一下后台无关的程序,把足够大的内存腾出来,差不多的道理。

压缩机的起动受智能化电路的控制

除此之外,也有朋友担心车子起动的时候,发动机需要额外输出力去带动压缩机,负载不是过大,容易引起发动机的折寿了。

现在车子,不管是定排还是变排空调,都在起动的时候是受到智能化电路控制的,确保不出问题的。

首先,定排量空调压缩机是有电磁离合器的,能和发动机接合或者分离的,有点像开关一样的,可以控制压缩机的开闭的。

车子熄火之后,定排量压缩机离合器是断电分离的;等到车子再起动的时候,电路智能控制离合器的吸合的。

清华大学有博士论文,《汽车智能电器系统》里面讲。

汽车空调里面有一套控制器电路的,里面是包含很多复杂的控制器算法的,可以实现对空调提供电源、供电诊断、集空调请求信息等等各种功能,进行控制的。

说人话就是:我们开车的人,A/C键「bia」按下去,保持开启的状态,只是给车子下达了一个指令。

具体是怎么执行指令、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都是基于车子控制电路的逻辑来判断的,它是不会故意把自己给弄伤的。

就好比:人要过马路,他自己就会看,绿灯亮了再走,确认安全,没问题再走。

不会一股脑儿,往前走,立刻就往前走,一辆车子「嗯」把他带走了,不可能的,对不对?

对于没有电磁离合器控制的变排量空调压缩机来说,期刊《汽车实用技术》上面也有相关论文,《传统与现代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上面讲。

变排量压缩机有电子控制的压力调节阀,结合多个传感器,这样就能实现无级控制,从而自动改变排量、调节输出功率。

功率本身是可变、可控的,起动的时候,就是逐步地、慢慢地来介入的,也不会一下子「ong」拉到顶了,也不会增加负担。

会不会造成发霉和异味

另一种说法就是:发动机熄火前不关空调,停车之后空调系统里不是有水汽凝结?留在那边不是有细菌?就会发霉、有异味什么的。

提前把A/C按钮关掉,再让鼓风机工作,吹一段时间,就能吹干管路了。

真的是一种好习惯,但如果怕热或者嫌麻烦不这么干,每次定期保养,把这个事情带掉,车子也是不会伤的。

就好比:有的朋友是为了管理身材,会严格要求用餐的时间和食物的种类;大部分朋友只要一日三餐是正常地吃,身体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提前关闭压缩机能有效避免发霉和异味

理论上,提前关闭压缩机,空气流动确实是可以加速水分蒸发的,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不太好把控的。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汽车空调部件及系统性能优化研究》上面讲。

为了保证空调系统工作正常,蒸发器表面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有用,一般是4℃到6℃。

如果熄火停车前,提前关闭的A/C时间太短了,蒸发器是没有办法恢复常温的,外界热空气仍然有可能遇冷凝结出水,干燥是不彻底的。

就好比:夏天喝个冰镇饮料,冰箱里拿出来,你也没马上喝,就放了一会,放了一会你再喝,边上不是还是有水的吗?这不是一样的吗?

如果是梅雨季节,或者其他潮湿的天气里面,即使车子不开、空调不用,空调滤芯、蒸发器还有管路也是有一定的几率不同程度地受潮的了。

定期更换滤芯和清洗足以解决发霉和异味

定期更换空调滤芯、清洗空调,其实是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发霉和异味的问题了。

期刊《汽车维护与修理》上面有论文,《浅谈汽车空调系统清洗养护及养护品的选择》上面讲。

空调滤芯脏污严重会产生异味,更换周期一般是1年或者是1万km。不同车型的话,手册看一下,有可能不同,大差不差。

期刊《汽车维修与保养》里面还有论文,《汽车空调系统异味的来源及清洗方法解析》上面讲到:建议每次换季至少清洗一次空调系统。

在4S店、维修厂洗洗,百元上下吧;想要自己来,我之前也是做过演示,自己操作都是搞得定的。

你看,每次去纠结这个东西,还不如一口气每个季度搞一下,一年也就4次,对不对?

想要掏钱,得着方便;想要自己来,也比每次按A/C、算时间、掐表,要来得……我是觉得更方便一点。

部分车型自带熄火后通风的功能

另外了,还有一些厂家是已经考虑到我们车主有这样的担忧,是增加了熄火后能够进行自行通风的这么一个配置,也就不用特意提前关空调了。

比如说:现款的长安二代逸动,空调设置里面就有的,“空调自干燥”,有这么个功能开关的。

如果把它打开,熄火之后它就会根据情况继续吹风一段时间,保持管路和车厢的干燥了。

同样的,宝马也有类似的功能的,现款X3举个例子:车辆一熄火,就弹出了“驻车通风”这么个选项,点“开始”,空调也会吹出自然风的。

手册上是这么描述的: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或者运行就绪状态,可以直接或者设置时间来启用和关闭系统。

你看,人家想到了,都有这些功能了。

夏天熄火前没必要特意关闭空调

总得来讲,夏天熄火前特意关闭空调这个做法,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了,不关空调直接熄火,对车子的电瓶、起动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害。

厂家现在也考虑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新功能,我们也陆陆续续地看到了。

开车为什么老被副驾驶上的人骂?

冬天开暖风到底费不费油?为什么有人开了之后油耗显著增加?

冬天只开暖风,费的油很少很少,但如果开暖风的同时,把A/C按钮给按下去了,油耗会变高。

燃油车只开暖风几乎不费油,鼓风机的功耗可以忽略不计

单纯开暖风理论上会费油,但实际上,基本忽略不计。

首先,暖风的原理就是让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到热交换器当中,再由鼓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入到车厢内。

土话是什么呢?供暖也是所谓的“废物利用”,就是:发动机本身的热量,在外面被吹吹掉,还不如吹到车厢里面来嘛。

但是鼓风机本身要耗电的,也意味着它会费油,这也就是有些朋友说开暖风会费油的原因

《时代汽车》期刊上面也有篇论文,《车辆用电设备与车辆油耗的关系》上面说:汽车启动,正常运行之后,车上用电设备基本全靠发电机提供电能。

当发电机功率增加的时候,对发动机本身的输出功率而言,影响微乎其微,反映在油耗上几乎看不出变化。

这像什么?就好比,饭店大厨每天要炒很多的菜,有时候一桌客人临时说:“我要加个番茄炒蛋!”那对工作强度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另外,《科技展望》期刊上也有篇论文,《水温传感器在发动机中的检测和故障分析》。

当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理论值时,ECU会加大喷油量,维持发动机正常工作。

由于暖风热量来自于冷却液,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的朋友来说,为了保持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开暖风还真的会增加一点油耗,感觉得出来。

都吹冷了,又要搞热;又吹冷,又搞热,就这个道理。

如果开着A/C开暖风,就会费油

但是,如果说开暖风的时候,把A/C也给按下去了,增加的油耗会比较多。

我们之前也是讲过的,如果暖风开着,还要再开个A/C,空调压缩机其实是在运行的,吹出来的暖风是冷风、暖风混合的结果。

这是什么?干什么用?开冷风、暖风可以除雾的,有这么个作用。

但是开暖风的时候,A/C再一开的话,油耗就增加了,因为是压缩机在运行,压缩机运行就有能耗了,这和夏天开冷空调就差不多了。

所以说,有雾的时候A/C开一下,没雾的时候关掉,也是一种办法。

《汽车技术》期刊上面有论文,《空调对轻型乘用车油耗影响的试验研究》上面讲。

汽车空调制冷时的功率,大概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10%到15%,空调对整车油耗影响显著,增幅大概是15%到26%。

就相当于:原本百公里油耗10L,A/C「pia」一开,暖风在那边吹,就增加大约1.5L到2.6L的额外油耗。

当然了,即使A/C灯亮着,压缩机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要看车型的。这个车是智能一点的,油耗低一点;按着一直开到底的,油耗就高一点。

《汽车电器》期刊上面有论文,《车用自动空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上面说的。

在A/C指示灯亮的时候,当蒸发器温度低于1.5℃的时候,为了防止结霜,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控制模块会自动关闭压缩机的。

有的是1.5℃,有的有可能可以调的级数就比较多,要看车型。

电动车开暖风有多费电

刚才说的是燃油车了,那么电动车呢?对不对?冬天开空调就相当于是费电了。

实际上,电动车的暖空调是有2种形式的:一种叫“PTC”,还有一种叫做“热泵”。

普通的PTC加热,就是把热敏电阻当作发热源,简单理解就是:电吹风里面那个发热的东西,耗电量很高的。

《汽车实用技术》期刊上面有论文的,《电动汽车组合式暖系统的低温试验研究》上面讲。

用PTC电加热,效果不会受环境温度影响,但是能耗比较高,会使电池续航里程减少18%到30%。

用热泵空调的电动车,相对来说会省电一点。

《汽车工程》期刊上面也有论文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研究》上面说。

热泵空调可以实现消耗较小的能量,变换为较大的制热量,耗电量较低。和PTC相比,可以降低约41%的能耗。

也就是说:用热泵空调开暖风,续航里程会减少10.6%到17.7%,和燃油车差不多;用PTC的话,烧得就有点厉害了,一下电就没了。

燃油车只开暖风,增加的油耗很少

所以总得来说,燃油车只开暖风,增加的油耗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说A/C开在那边,又想要暖风、又要除雾,那增加的油耗就和夏天开冷空调的时候差不多。

对电动车来说,冬天本身电量衰减就严重,再加上开暖空调很费电,大家都觉得很难受的往往是PTC制热,用热泵的就会好不少。

开车的时候,有没有老是被副驾驶上面的朋友,或者说男、女朋友骂过?

主要是因为双方接受的信息其实是不太一样的,确实有可能会导致副驾驶上的人更紧张。

这个时候,你应该果断给他来一句:“玩你的手机去,不要瞎指导我开车。”

为什么副驾驶老是喜欢吐槽副驾驶和司机接受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为了保证驾驶安全,汽车是必须保证前排视线良好的。

国标《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上面有讲:对驾驶员前方180°范围内直接视野是有要求的,对于后排就没有相应的规定了。

就好比:坐火车,也只需要保证火车头司机视野好就行了,后面的乘客,边上看看差不多了,有风景嘛,差不多,都一样。

所以说:同为前排,副驾驶座的视野也是相当不错的,和司机几乎是一样,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以及障碍物,对副驾驶造成的视觉冲击和司机是差不多的。

但之所以说,副驾驶的视野和司机几乎一样,就是因为还有一些关键的东西,副驾驶和司机的确不同。

吉林大学有论文《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车身内部布置方法研究》上面讲。

在某车型的内部布置设计上,包括仪表、内外后视镜等等和行车安全有关的部件,都是应该充分考虑人眼的视野特性,以尽量靠近驾驶员的直前视线为宜。

也就是说:副驾驶一般是看不到后视镜和仪表盘显示的行车信息的,对于是否安全,副驾驶和司机的判断肯定是不同的,获得的信息量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后方或者侧后方,突然出现一个车「唰」这么上去了,司机有可能通过后视镜已经看了它2分钟了,超上来,我让让你,是不是?

但副驾驶他不知道,「轰」一下,「哦哟」就吓一跳。

又或者说:司机明明是看了速度表了,确认是没有超速。

但是副驾驶有可能看得远觉得车速慢,低了头看一看:“「哇」你是不是开得太快了?你是不是超速了,或怎么样了?”担惊受怕。

因为车速表是在驾驶员这边的,对不对?

这就好比:你去过鬼屋了,还看过攻略了,你带着朋友去,哪里有鬼会跳出来,你都知道的。

「哇」一个鬼跳出来,你说:“「哦」原来这个鬼果然像攻略里说的一样在这里。”边上那个叫:“「啊」这是什么东西!”就是这个道理,吓个半死。

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等,很有可能就是造成副驾驶骂骂咧咧的最大的原因。

驾驶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人情绪急躁

除此之外,司机和副驾驶日常开车的方式差异,也有可能会让副驾驶开始骂人。

电子科技大学有论文《飞行驾驶舱情景意识研究及情景意识测评系统开发》里面有提到。

在某些意外的因素出现或者自己预想的模式和客观实际差距大的时候,人是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的。

也就是说,一旦司机没有按照副驾驶的预想来开车,就有可能会引起副驾驶的情绪急躁,开始骂人。

比如说:某个路口绿灯还有5秒钟,司机:“我平时开开,能过。”「嗯」踩了脚油门就上去了。

而副驾驶一般是6秒钟的时候,就开始刹车减速,就等下一个灯再过去好了。

这一进一出,一个在加速,一个是踩刹车。

副驾驶心里想:好刹了,好刹了,好刹了,你怎么还踩油门啊?情绪马上就急躁了,很有可能就会骂人了。

就好比:2个人约好了一起赶飞机,时间剩下了2个小时,一个人觉得没问题,很轻松。

还有个人觉得:“「哎呀」要赶不上了,要赶不上了!快去,快去!”都比较像。

怎样让他闭嘴转移他的注意力

前面也讲到过了,副驾驶上的人容易骂骂咧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副驾驶和司机在视觉冲击上比较接近,但实际信息方面又不对等。

想要他闭嘴,办法之一就是:让他不要接受这些信息,转移他的注意力。

华中师范大学有论文,《基于脑电波的注意力训练研究》上面有讲到:由于心理操作有限,注意力也是具有有限特性的。

注意力就好比是一个过滤阀门,会选择性吸收我们感兴趣的信息,过滤掉其他的信息。

关羽在刮骨疗伤的时候,不是还要下下象棋的吗?他光在想:我怎么才赢他呢?赢了,晚上就可以吃大盘鸡了……“「哎」刮好了?”就差不多这种感觉。

所以说:让副驾驶闭着眼睛休息休息,或者说,偶尔玩玩手机,不至于头晕的那种,或者再看看外面的风景。

然后问问他喜欢听什么歌,“你觉得我这个车子怎么样?”各种各样,聊一聊,就过滤掉了行车过程中的这些视觉冲击。

没看到、没有接收这些信息,自然也就不会急躁不安。

上车前和对方明说,被骂会导致紧张

上车前也和对方明说:如果自己被骂,可能会导致紧张,这也是个办法。

《时代汽车》期刊上面有论文,《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上面也讲。

驾驶员的心理反应极易受到各种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影响,有的驾驶员在不良心理情感支配下会产生什么?惊慌失措、举止失常,无法发挥正常的驾驶技术。

上车前就和副驾驶上的人说说好:“你不要老盯着我开车,你也不要骂我,不然反而更危险。”

就好比:有个人看着我吃饭,不时还点评两句:“你这筷子拿得后面点,不要拿得前面点。”我饭都吃不下了,不会吃饭了,难道用手抓吗?有点像。

如果开车的时候,对方没有忍住冲动,还是开始吐槽了,我们也可以反复提醒他:“不要说了,不要说了,你再说,越说越不妙。”也可以。

尝试引导驾驶舱氛围

如果自认为驾驶技术比副驾驶上的人好,或者资格比较老,还可以尝试引导驾驶舱里的氛围。

还是刚才电子科技大学的论文,《飞行驾驶舱情景意识研究及情景意识测评系统开发》里面讲的。

驾驶舱内年龄小,或者经验、技术差的一方,在心理上是属于被管理者,“听话”是他们惯有的心理,往往喜欢“聆听”和“执行”,会产生“从众”行为。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停地暗示对方:我们驾驶技术很好的,经验非常丰富的,从而占据驾驶舱的主导权。

就好比:打篮球,大家也会习惯性地依赖技术比较好的那些人,经常喜欢给他传球,很少抱怨他失误,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标签: #汽车

上一篇赛力斯汽车以前叫什么-赛力斯是什么车型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