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会议主题-新能源汽车会议

tamoadmin 0
  1. 工信部: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2. 新型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3. 第25界世界电动车大会主题和详细规划是什么?
  4.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5. 以长城汽车2023年内部会议纪要为基础,展望未来
  6. 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新指向,本地新能源品牌是未来发展重点
  7. 国常会表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会对购车者、新能源车企有哪些影响?

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发展到高质发展,一直都是国家企业思考和布局的重点。

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从而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根据规划,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会议主题-新能源汽车会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这对于像恒大汽车这样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是一个极大利好。

从201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裂变,一是合资车企大肆进入新能源领域,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行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竞争者。

诚然,因为中国新能源发力较早,加上国家的扶持,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水平,但随着全球车企的发力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小。

中国新能源需要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的最大弊端是技术含量不够和过度信赖国家政策,造成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力不足,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企业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无疑是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因素。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读,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

此次顶层文件的出炉,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紧贴规划布局发展的车企,潜力已无须多言。

据了解,规划鼓励的技术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恒大汽车涉猎颇深,这些都是恒大引领中国新能源车企与国际车企巨头抗衡的重要基础。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合作,已在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动力总成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等领域,与世界顶级企业订立了合作协定,确保了研发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恒大汽车按将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已展现出了占据行业顶流的实力。比如首批公布覆盖乘用车所有类別的6款“恒驰”系列车型,不仅造型出众,与世界顶级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內涵”,同样让市场对恒驰的性能和品质抱有高度的预期。

此外,恒大汽车在全球计画建设多个按工业4.0标准打造的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广州两大基地已逼近具备生产条件,初期规划年产能100万辆,以匹配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恒大汽车还在全国700多个社区建设运营智慧充电服务,覆盖200多万业主,为恒驰走进千家万户做好了“预案”。

充电桩方面,恒大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恒大”,目前恒大全国1000多个社区中已有700多个社区运营智慧充电业务,覆盖200多万业主,而未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恒大的充电桩业务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恒大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在挑战特斯拉的同时,并带动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除了让恒大们获得良好发展机遇,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解决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从消费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在于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普通消费者的不满意,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面提升了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另一面明确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无疑会大幅提高消费意愿。

在崔东树看来,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站、换电站,这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对应行业的新增长机遇,出租网约车发展等都有有利作用。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百公里。

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利用先发优势,让比亚迪等企业迅速成长,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国,但随着世界各国发力,以及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他们的技术优势让中国新能源优势渐渐被蚕食。

而在中国新能源的自我发展中,由于一直是驱动,骗补和盲目投入现象造成新能源市场的混乱,再加上技术研发不够,市场驱动力不足,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升级愈发艰难。

面对当前产业和市场痛点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补齐短板,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

如此来说,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不言而喻。(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新能源汽车迎来质变时刻

政策持续支持、市场逐步认可、技术不断提升、体系日渐完善——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循环愈发成形

随着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天然的使用成本优势,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节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处于“总体过剩,但优质产能稀缺”的结构性过剩,对于这种状况,不能简单搞“一刀切”

相对于产能过剩,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更严峻挑战是小和散。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投资界的一句名言。

新能源汽车似乎正是这样一只“猪”。不但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先后入局,一些房地产企业也玩起了跨界造车。传统车企更是不甘落后,纷纷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出更大音量。

与资本热捧形成呼应的是,新能源车市持续火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3万辆和179.9万辆,累计销量的渗透率接近11%。这意味着,每销售10台汽车,便有1台是新能源汽车。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技术弱势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变,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领先。

智慧芽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66.79%,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

政策持续支持、市场逐步认可、技术不断提升、体系日渐完善——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循环愈发成形。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访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2012年院发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正式拉开了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大幕,历经“十年磨一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政策、市场、技术的三轮驱动下,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区。

中国汽车产业借助新能源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愿望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要剖析各路资本为何争先恐后布局新能源汽车,有两大背景不得不提。

其一,从数据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约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1%。

其二,我国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不断退坡、且补贴对象已由制造商转移给用户,部分新能源车企依靠吃补贴获利的路径基本被堵死。

此背景下,对投资回报和商业风险颇为敏感的社会资本依然大举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特别是百度、小米、大疆、滴滴等科技企业相继入局,更值得关注。毕竟商业跨界本就风险较高,而造车又被公认为投资多、难度大的项目。多年来,全球汽车格局高度固化,鲜有后来者能取得成功。

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有一个解释最具说服力——资本充分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出台的国家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还是出台的新版“双积分政策”,抑或是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

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这是新能源汽车第一次出现在政治局会议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支持,信号已经很直白。

更长远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行业高速增长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我国汽车产业面向2035年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汽车产业碳排放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加快发展新能源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统汽车由三大件组成: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电”,只有底盘能应用到传统汽车的技术基础,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条全新的产业链。这让此前许多和传统汽车行业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干系的行业企业能够深度介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当中。

尤其是随着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有点偏离传统汽车的“车”的属性,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种科技产品。这也解释了新一轮的新能源造车热背后,为何屡屡有互联网大厂的身影,因为新能源汽车给了它们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舞台。

随着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天然的使用成本优势,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显著提高。

根据交强险数据,2019年私人新能源汽车增加量占新能源汽车总增加量的比重达到54.3%,2020年这一比重迅速增长到71.5%。

这其中,非限购城市的政策约束性小,更能说明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在非限购城市和限购城市的销量分别为60.7万辆和30.3万辆,约为2:1的比例,非限购城市的购买比例较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节点,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说。

多重利好加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可以冲到250万~3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设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20%的渗透率、500万辆销量的目标,很有可能在2022年或2023年就提前实现。

“这样的市场前景,对资本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沈进军说,这一过程中必定会有许多竞争者被淘汰,但的行业竞争格局仍处于“战国时代”,谁能最后“称王”远未盖棺论定。

“这就如同参加奥运会一样,都知道最后能获奖牌的只有三个人,但谁也不会轻易放弃去参加比赛的机会。毕竟没到终点,谁也不知道最终谁会站上领奖台。”在他看来,这或许可以解释各路资本为何格外钟情于新能源汽车。

诱人的赛道,挤满了各路掘金者。在助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愈演愈烈。

业界通常将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区间为79%~83%,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足;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

基于乘联会预测以及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在建项目及车企产能,赛迪研究院认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可达3661万辆,而当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为530万辆。以此计算,届时产能利用率仍将位于14.47%的低位。

访中,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等业内人士表示,产能过剩无疑会引发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闲置与浪费,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尚未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要更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

首先,规划产能不等于实际产能。

有业内人士分析谈到,所谓产能利用率,简单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应当是实际产量与实际产能之比。但一些分析在计算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时,用所谓的规划产能来代替实际产能,是不准确的。

“大量的规划产能只存在于文件里或PPT中,现实中并不存在。”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产能并没有权威统计,但远小于规划产能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实际的产能过剩程度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

其次,产能过剩为行业质变打开空间。历史上,不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产能过剩或者所谓的“泡沫”,但往往正是这一现象为行业实现自我淬炼和提升倒逼出动力和空间。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美国掀起互联网技术革命,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也要看到,在此过程中,美国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领导者。凭借着优势地位,美国制定了全世界互联网大部分的标准体系、游戏规则,获得巨大话语权。

国内来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兴起时,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一度多达数百家,行业出现较多泡沫。“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相关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掺硅补锂技术、干法生产工艺、刀片电池等纷纷亮相,推动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迈上新台阶,并催生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池企业。

访中,专家们强调,在国际汽车标准体系中难觅中国标准的身影,我国制定的多项动力电池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纳,这与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实力的提升不无关系。

“换一个角度看,出现产能过剩,反映出资本对这个行业前景的看好。毕竟,一个没有前途、无人问津的行业,是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沈进军强调,市场经济的要义是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出现泡沫,竞争才会激烈,通过竞争才能打造和筛选出强者,进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最后,化解产能过剩不宜简单“一刀切”。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看,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少数头部企业产销两旺,大部分企业表现不佳,甚至生存艰难。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高于4万辆的8家车企占据了近三分之二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品牌月销量不足1000辆,个别企业产销仅为个位数。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谈到,从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集中于头部优质品牌的现象不难看出,终端市场对于优质产能的判断力是有的。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步暴发,稀缺的优质产能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明显。

“市场表现冷热不均,证明头部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并不大,甚至是不足的。”在安庆衡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处于“总体过剩,但优质产能稀缺”的结构性过剩,对于这种状况,不能简单搞“一刀切”,而应区别对待。一方面,要遏制低端产能无序扩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完善关键技术链条,助力中国车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能源车汽车市场中占据优势。

“切忌一禁了之。”对于结构性过剩,比较理想的治理思路是投资门槛可以放宽,以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但产品上市门槛要提高,倒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

相对于产能过剩,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更严峻挑战是“小”和“散”,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弱”。

工商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有479家,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其中注册资本超过4亿元的大型企业仅占14.6%,注册资本小于4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则占41.3%。

汽车行业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具有产业链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因此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产业集中度不够,便难以培养出足够体量的头部企业来引领行业发展。

表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虽然连续六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但国内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也缺少明星车型和国际知名品牌。

更加紧迫的是,竞争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在全球减碳、电动化提速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前卡位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新赛道,而是各方都瞄准发力的主赛道。不少原本对电动化不太上心,或者“雷声大、雨点小”的跨国汽车巨头开始在这一领域频出实招:以ID系列为代表,大众汽车加速推进电动化产品的落地

如果说中国凭借着起跑早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先机,那么当跨国巨头动真格了之后,小而散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否在这场“正面硬刚”中将优势变成胜势?

挑战显而易见。“无论是制造技术、资金实力、研发能力还是产能供给方面,跨国汽车巨头都占据优势。”

以研发投入为例,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蔚小理”三大新势力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9%。尤其是主打智能科技的小鹏汽车,研发投入占比更是逼近21%,远高于大众、戴姆勒、丰田、宝马等国际巨头4%~6%的研发投入占比。但即便如此,前者一年的研发费用也不过十多亿元人民币,而大众汽车仅仅为一个MEB电动车平台就豪砸500亿欧元,这背后的创新能力差距不言而喻。

但优势也有目共睹。比如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就称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三个突破”。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瑞银中国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巩旻分析说,美国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但制造环节成本偏高;欧洲消费环境较好,但在电池、自动驾驶等方面有所缺失;日韩在电池及原材料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他方面较弱。

“在不计算补贴的情况下,中国产品的成本比欧洲同级别产品便宜20%~60%,证明了我们的成本优势;在制造环节,我们的产业链规模、完整性和制造效率都更好,展现出强大的全链条综合竞争力。”

因此,尽管并不容易,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有足够的机会去实现“换道超车”的远大抱负,关键是要让整个行业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表示,要从四个方面推动新能源车企做大做强。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加强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要抓好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试点。

三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各方面提供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

“这些举措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用更高的发展质量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沈进军谈到,比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面对全球电动化趋势,中国车企单打独斗或小打小闹的做法,显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而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优势,集中兵力进行技术、产品、市场的突破,既可以提升品牌竞争力,又可以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访中,业内人士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多年积淀,正以喷薄之势开启行业发展新未来。在经历补贴退坡的阵痛后,又遭遇海外巨头的正面竞争,面对汽车业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预见,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从注重规模效应向注重发展质量的关键转变。

新型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主题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媒体提问: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快速发展,能否系统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分享一下背后推动的因素?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党中央、院坚强领导下,有关各方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从市场规模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从技术水平看,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

从企业品牌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达到81.2%,比2021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配套环境看,大幅增加至398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25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体会。一是保持“一张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策,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院在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明确顶层设计,使得一批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着眼全产业链布局,出台科学完备的支持政策。地方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形成了携手共进的发展格局。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产品性能大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还存在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编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网云图”一体化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开发,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和保障能力。

四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第25界世界电动车大会主题和详细规划是什么?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它。新能源&rdquo话说,今年两会再次强调&ldquo新能源汽车&rdquo。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在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多次被提及,包括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三年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是政策关注的焦点。然后,汽车编辑会告诉朋友们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一是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个人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近75%。

二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小伙伴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龙头企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瓦时/公斤,价格达到1.2元瓦时。这两项指标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两倍,下降了70%。

三是企业实力明显提升。骨干车企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骨干企业R&D投资占比超过8%,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

四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收费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高速公路等重点场所覆盖率大幅体系化。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公共桩21.4万桩,同比增长51%,居世界第一。新用户私桩安装率超过80%。

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汽车国家和企业加快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全球市场规模正在加速扩张。截至去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320万辆。2013年至,年均增长率为45%,欧洲和挪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6%。较早前,有人提出禁止售卖燃油车的议案。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已基本超过1%,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跨国汽车企业要加大电动汽车投资,加强战略合作,加快电气化转型。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奥迪等企业基本明确了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表,提出了2030年甚至2025年实现电动化转型的目标。丰田、宝马、雷诺、日产等企业率先成立电动车联盟,在共享R&D成本和技术成果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从中国的产业发展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数量的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突出。

首先,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的短板。目前我国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整体规模仍然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约为50万个,但仍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不匹配。我前面提到3.5:1,不算太高。如果按照2020年全年200万辆的产销量和我们建设的充电桩数量来看,这个指标不会优化,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局不一定足够合理,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尚未通过发展改变。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消费者的高收费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完善。随着货币化支持政策的逐步退出,便利获取等后续政策要提前研究,快速布局。中央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支持政策衔接不够。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立地方目录,影响消费者选车空之间的巨大压缩,造成市场碎片化,抑制发展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不大,但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与跨国企业相比,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一致性保证、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从整车来看,我们的新一代纯电驱动平台大部分还没有纳入企业的R&D,现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原厂燃油车做的改装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用用结合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不一定相似,售后服务的配套体系滞后,这也与培育消费市场有着必然的负面关系。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规范缺失、流通体系不完善、汽车保值率低等问题都与新车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关。此外,积分法已发布,但部分企业仍面临较大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企业中有42家未达到油耗规范要求。其中,也有生产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从2019年和2020年的需求需求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布局上还有必要的差距。企业需要根据平均油耗标准和积分法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尽快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反应慢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被动发展。

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发展变化进一步发展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部门间政策措施的协调衔接。科学协调项目布局、储备开发和回收利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坚决打破地方保障,引导地方财政补贴逐步由鼓励购买向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服务费用转变。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质量提升增量。加快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制造创新中心建设,集中行业优势协同攻关,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平台和整车集成方面的创新,重点攻克下一代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系统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为了加快产品升级的步伐,2020年实现单节电池350WHR/公斤、模组260WHR/公斤的目标颇具挑战性。提高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整车轻量化和智能化水平,力争整车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抓好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加强补贴资金监管,完善新能源汽车监管信息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在这方面,小伙伴们担心补贴政策会有所调整,其实这种调整势在必行。如果把一次性调整推迟到2020年底,还不如分阶段释放调整压力,让朋友们顺利度过这段不断下滑的关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二手车交易等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积分,提供多种交易模式。还需要研究制定积分经济管理办法,激活积分交易市场。提前研究发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需求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车积分管理制度。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发展水平。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率先制定国际规范,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关系。从技术、规范和规则的模仿者、追随者和追随者,逐渐转变为捕捉者、创造者和领导者。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方面,自主率先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比例限制试点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合资合作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设立国际R&D机构,积极做好海外布局,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R&D、品牌培育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好了,今天有那么多关于汽车系列小伙伴们简单介绍的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不知道小伙伴们听完汽车系列的简介,对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理解。希望边肖汽车的简介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那就关注这个网站。边肖车在这里等你!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本次世界电动车大会由电动协会发起,由亚太、欧洲、美洲相应电动车协会协同承办国权威学术团体主办,每一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亚太、美洲和欧洲国家举办,是当今世界电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过激会议和大型展览会。

展览会以整车、汽车零部件及基楚配套设施等实物,展示各国最新技术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其权威性、前瞻性、战略性倍受各国、各界青睐。

大会的地点是: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三路1号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将携“LUXGEN纳智捷”品牌首次惊艳亮相,现场将搭建此次大会中最大的800㎡展台,发布多款电动车,其中世界第一款智慧电动概念车将进行全球首演。也代表着两岸携手打造的华系自主电动概念车量产成为可能。

以长城汽车2023年内部会议纪要为基础,展望未来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院常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做出部署,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据央视报道,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会议明确,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是近年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产业克服多因素影响,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巩固优势地位。

国常会还提到,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堵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宏观经济整体上保持回升向上势头,但仍存在内需不足、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等问题。着眼于扭转经济修复节奏放缓势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既需要宏观政策相机而动,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王青认为,国常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旨在有效解决当前民间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具体实施细则出台。当前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首先是持续优化舆论环境,其次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切实放宽市场准入,解决“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问题。最后,短期内在融资环境、税费减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不仅会促进民间投资,还会对稳就业、促消费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新指向,本地新能源品牌是未来发展重点

长城汽车内部会议纪要曝光,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下面将既要分为三段进行一一解析,首先是对未来的展望。

“混动大有可为,传统自主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无需长城汽车来说。

目前销量最高的汽车厂商是比亚迪,其一半的销量来自插电混动汽车;销量最高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是理想,该品牌目前只打造插电增程汽车。所以长城汽车对未来的展望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可能存在争议。

其预测结果是2027年的纯电动汽车达到1387万辆、占比45%,插电混动汽车799万辆、占比26%;剩下占比20%的604万辆车是“油混”,这个预测结果很难苟同。就目前来看,打造非插电混动汽车(油混)的厂商以合资车企为主,其中以丰田和本田为首,而这两大车企的油混车的销量表现似乎是愈发的不济;油混车的基础驱动架构其实与插电混动或增程汽车无异,区别只是动力电池组容量更小,没有充电模块,制造成本低很多。

所以油混汽车的竞争力远不如插混(含插电增程)汽车,除非其价格足够低!可是现在已经出现起售价不足10万的紧凑型插混轿车,油混车即将失去生存空间,油混和插混不可能平行,随着动力电池材料和其他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下调,插混和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与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长城汽车承认存在战略、战术失误,首战失利。

长城汽车承认了战略规划失误,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销量表现不佳,在战略上没有重视新能源,产品规划以小众车为主,过度追求高端化,产品定价偏高,渠道发力、营销弱势。

这都是客观事实,在友商加速切换到新能源汽车阵营的时候,长城汽车主力品牌还在主推燃油车;这使得长城汽车失去了先机,比如哈弗。而欧拉和魏牌等品牌的车辆确实存在定价偏高的情况,只是为何会定价偏高呢?个人认为这是长城汽车对于自身技术的自信。自信程度决定车辆价格,而自信的基础是综合技术和品牌分析后的结论。

所以在这一章节里还是没有看到长城汽车的真实观点,其描述了存在部分战略战术失误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可是却没有说清楚到底失误在哪是;并且在之前还讲到了柠檬混动效率高、动力强、平顺静谧、成本均衡等优点,综合优势还很突出,系统还在快速的迭代。

那为什么这些车还是没有理想的销量呢?

如果这套系统真的做到与描述相同的话,貌似这些车的性能价格比是足够高的,销量不应该低才对。

全面变革、落地在即,目标清晰,能否逆转?

第三节是长城汽车对2023年的展望,在今年里会聚焦新能源,目标是重塑销量增长势能,集中发展新能源(汽车);第二步是定价策略的变化,以性价比为导向;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大单品,这点很重要。

长城汽车的哈弗、欧拉、魏牌,这三个品牌都缺少爆款大单品,说白了就是每个品牌里都缺少销量足够高的热门车,究其原因应当是其讲到的“性价比”(不够高),所以塑造全新大单品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究竟会是哪些车呢?

参考下图,这是最重要的一节!

长城汽车明确了各个品牌的大单品和对标竞品,具体为:

魏牌蓝山SUV,理想L8哈弗如歌、枭龙或两车MAX版本,宋Pro DM-i、宋PLUS DM-i坦克500 PHEV欧拉SUV、轿车魏牌家用和商用MPV,轿车

这不仅包括爆款车型还有品牌新产品规划。

魏牌蓝山DHT-PHEV对标理想L8,目前看来不是没有压力,因为理想汽车的销量很高,二月份的品牌销量是16620辆,其中一半左右来自理想L8;理想L8的指导价高达33.98-39.98万,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能实现如此成绩是非常难得的,自主品牌里目前仅此一台。

实现热销的基础是无疑是车辆前卫的设计、智能的座舱、强劲的动力和平顺与静谧;魏牌DHT-PHEV搭载的是两挡混动专用变速器,混动系统其实与哈弗H6 DHT-PHEV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内燃机用了1.5T、增加了后桥电机,一套混动系统从入门级车用到高端车,这是否合理是值得思考的。

至于外观设计就不讨论了,见仁见智。

如歌、枭龙,这两台车还没有上市,但能确定的是其搭载的混动系统也是DHT-PHEV,和哈弗H6、玛奇朵、拿铁等车没有区别,具体区分也无非是1.5L/1.5T和是否增加后电机组成四驱而已。

魏牌系列面对比亚迪王朝汽车已经输了,哈弗H6 DHT-PHEV不温不火。

二代大狗已经上市,其短续航版本价格重合的是宋PLUS DM-i长续航版本,仅此一点就会影响竞争力;而且现在不仅有宋PLUS DM-i,还有零跑C11插电增程版这样的搅局者,之前的价格体系已然被打破,即便是比亚迪也得考虑重新规划产品线。所以二代大狗的市场表现无法看好,这台车似乎没有体现出其内部纪要提到的“定价偏高”的战略战术失误的调整。

如歌和枭龙面对宋系列能否逆风翻盘只能看价格,拭目以待吧。

展望:

长城汽车给2023年和2034年定下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

2023年要达到60万辆!

2024年要达到110万辆!

然而2022年的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是13万辆,这还是在欧拉品牌没有下滑的前提下实现的成绩。今年的第一季度就快结束,目前哈弗品牌仍旧看不到特别有竞争力的插电混动汽车,欧拉品牌暂未出现大的调整,在剩下的九个月里,长城汽车能否狂销掉超过五十五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个内部纪要仿佛看到了一切,又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常会表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会对购车者、新能源车企有哪些影响?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像2008年之后的房地产市场一样迎风而上,各大车企都在马不停蹄地研发着新能源车型。而以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这股趋势还将持续很长一阵时间。

比如,在刚于昨日举行的上海市常务会议上就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2021-2025年)》和《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会议指出,上海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要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充电桩的设施布局,全力打响上海新能源汽车品牌。

所以说未来五年,对于使用新能源车型的车主来说,和便利程度都会维持以及不断扩大化。所以就着这样的大背景,小编这次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时下热门的新能源车型,也让大家赶上一回大热势。

轿车:ER?6

补贴后售价:16.28万起

推荐理由:潮流时尚代表

虽然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已经相对普及,但是在新能源的准车主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抱着尝鲜的态度选择了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那么既然要追赶潮流,为什么不选个最新潮的呢?

今年5月,荣威汽车正式宣布启用“R标”用于其高端新能源车型上面。而在8月中旬,全新R标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ER?6正式上市,可以说新鲜出炉。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24/1835/1493mm,轴距为2715mm。算是标准的紧凑型车,正符合当下年轻的人购车需求。

而在动力方面,ER6搭载一台由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所生产型号为TZ204XS1152的驱动电机,其最大功率为184马力。该车将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达到620km。这样的数据,作为市区代步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SUV:?EUNIQ?6

补贴后售价:17.58万起

推荐理由:大五座新能源SUV

说完了新潮座驾再来说说百姓用车。要说现在中国车市最火的车型,还是要属SUV。但在众多SUV中,每款SUV的卖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车主推动力,有的车主推技术,但是作为一款新能源SUV,在“通电”的情况下,动力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起步加速都非常轻松。科技同样也不是问题,新能源车型没有哪个不是全车装满高技术的。作为一款纯电动SUV,?上汽大通MAXUS?EUNIQ?6就非常为消费者着想,在拥有充沛动力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大五座SUV”。

对于城市用车来说,其车内空间一直都是消费者最在意的一部分。EUNIQ?6的车长为4735mm,拥有同级最长车身长度,为乘客提供了更大的脚部空间以及后备箱装载空间;车宽为1860?mm?,?较大的车身宽度带来了宽敞的横向空间,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车高为1736mm,让乘客的头部空间更为充裕。而轴距为2760mm,同样是同级最优轴距,为乘客带来了极为宽绰的内部纵向空间。同级别中只有宋Pro新能源的车宽勉强达到EUNIQ?6的尺寸,如果想拥有一款乘坐舒适的纯电动SUV,EUNIQ?6绝对是一款非常好的选择。

最后在动力性能方面,EUNIQ?6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30Kw,?峰值扭矩310牛·米的电动机。而动力电池则为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为70kWh。同时拥有来自华为的电控系统,支持快充模式。NEDC综合工况续航则为510km,对于日常城市用车完全足够。

而如果车主需要更大的续航距离,还可以选择EUNIQ?6?PLUG?IN。其NEDC综合工况续航则可达到900km,平均油耗仅为百公里1.5L,同样非常实惠。

MPV:?EUNIQ?5?PLUG?IN

补贴后售价:16.58万起

推荐理由:真七座新能源MPV

上面提到的EUNIQ?6是一款大空间的SUV。但是作为SUV车型,为了保留一定的道路通过能力,无论如何在车内空间及乘坐感受上都无法和MPV车型相提并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新能源MPV车型并不多,但仍然有值得推荐的车型,比如这款EUNIQ?5?PLUG?IN,它是唯一一款上海本地品牌的新能源MPV。

EUNIQ?5?PLUG?IN整车尺寸为4825/1825/1778mm,轴距为2800mm,属于同级别中尺寸较大的车型。EUNIQ?5?PLUG?IN第二排的腿部空间为937mm,第三排为866mm,这在同级别属于非常出众的了,可以保证后排乘客在乘车出行期间拥有极好的用车体验。同级别中,嘉际的第二排座椅就较为窄小,像是坐在板凳上,第三排更是有一种直接坐在地上的感觉,宋max的第三排也有同样不舒服的体验。

相比之下EUNIQ?5?PLUG?IN就是一款真七座新能源MPV,它还支持第二排座椅滑动功能:可向前滑行距离80mm,向后滑行距离30mm,再加上第三排侧窗视野可见区域684mm*338mm,头部空间充足不压抑,让乘客进入第三排更轻松。

另外,不仅是乘坐空间,当EUNIQ?5?PLUG?IN第三排座椅升起时,其后备箱容积依然非常可观,车主可以同时放下1个28寸和2个24寸的行李箱,而同级的宋MAX则只能放下一个20寸的行李箱和一个背包。相比之下,EUNIQ?5?PLUG?IN的后备箱容积极大的保证了在满员出行的情况下,车主依然可以携带足够的出行物品。这样的车内空间,无论在汽油MPV还是新能源MPV中都是非常优秀的表现,是真正考虑到每一个座位上的乘客的MPV。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五年,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成为新能源车主的五年。相信很快各地都会接连推出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家放心购买新能源汽车。而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必然会更加完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非常重要。广州摇号中签人低。油车要购置税。节能号从来没人想要。原因就是节能车 技术方面仅过渡。而新能源车 不仅免购置税。连上牌号都没拦截。真的方便大家。时间省还省钱。最重要的是

所有比亚迪车型。全网同价。价格透明度高。

反观新款 丰田/ 本田。

他们价格全是油车上加价改出来的。混动车型22万/Ephev 25万起步。

车企业间销售人员 随意搭配减价。价格差异大部分 分配置太多。次顶配车型。都还可以。而像有部分车型。如威兰达/ R4。顶配置都没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也没。

混动价格高了。原因是2.0 还没油电混动版。仅仅2.5L带着混动让你价格比比看看。不是消费者所想。如皓影2023 Ephev。仅电池容量低75公里左右续航。还有充电仅慢充电。接个充电桩建设慢。

所有国家政策是美好。好企业都是有技术。而不想成为油车淘汰出局对手般。仅仅支持混动或节能减排工作。而价也是非常坚挺。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特斯拉的logo像什么-特斯拉的logo含义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