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特斯拉的起源与发展

tamoadmin 0
  1. 大众为什么会拒绝入股特斯拉?
  2. 科学家所说的3,6,9真的是万物的真相吗?
  3.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4. 电机的起源和发展
  5. 为什么有那么多科学家,怀疑太阳系是被设计出来的?
  6. 特斯拉ModelS足够先进,但对比保时捷Taycan,不够均衡
  7. 特斯拉与比亚迪这次穿一条裤子,先靠便宜卷死燃油车?

崇拜马斯克的人确实很多,而崇拜一个人肯定是比较了解他的,当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 科技 骗子,但事实是马斯克做成了很多产品出来,有特斯拉电动 汽车 ,重型火箭的回收与再次利用,还有发射大量网络卫星,最近还发布了脑机接口的一些最新进展

还有很多的项目在不断的增加中,有人会问,他的精力怎么会那么旺盛?这种 科技 奇才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有人说马斯克是天才,其实他并不是天才,而是童年加少年的曲折经历造就了马斯克强大的信念。

特斯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特斯拉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马斯克童年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这让他很苦恼,于是就把自己的全部经历用在了夜以继日读书上,每次父亲带他出门买东西,经常就会消失在身边,但是一定会在不远处有图书的地方找到他,他是一个标准的书虫,他家里附近和学校有书的地方的书他都看完了,在他小小的年龄里每天读书至少十个小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还不算什么,在马斯克十岁左右也就是1981年有了自己的电脑,别人要好几个月才能学会的编程语言他只用了一周就学会了,而又用这台电脑和编程语言制作了一款 游戏 ,并且卖给了 游戏 公司赚了500美金。

马斯克童年到少年一直都是呆呆的,别人叫他经常没有什么反应,家人以为是听觉有问题,动了手术切除了扁桃体,但是情况还是没变,这样的一种状态也使他成为了被同学欺负的对象,直到15岁那年马斯克再也忍受不住了,自己下定决心不能再让人欺负了,开始努力学习功夫,最后勇敢的进行反击,终于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转,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欺负马斯克,他的自信心从此开始爆棚,学习也是突飞猛进,在学生时期就完成了作为 科技 创新者的一切基础理论知识。

马斯克是疯狂的,也是一个努力惊人度很高的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在他的思维里没有类比,只有从本质出发进行推论,这是马斯克敢于打破常规做很多天马行空产品的思维模式。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云和马斯克有了第一次公开场合的对话,结尾的一句话是他今生最高的目标。

马斯克: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我们要为意识长久的存在而奋斗。

看到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的一些回答,我很想反问:在 科技 领域,有什么理由不崇拜马斯克呢?在 科技 领域,如果马斯克的成就还不能让人崇拜,那谁的成就才能让人崇拜呢?

科技 要跟科学分开, 科技 重在技术,科学重在学术。 科技 重在科学的落地与实践,科学重在理论的研究与 探索 。

反对者说马斯克是骗子,什么特斯拉亏钱啦,在美国本地都没有有投资啦,什么星链12000颗卫星像忽悠大众的大力丸,根本不可能实现啦,什么猎鹰火箭也仅仅是多出一回收技术啦!全都是屁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拿马斯克的当今任何一项 科技 成就出来,你要是能找出实力相当者,就算你牛逼!

特斯拉

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的领航者,没有特斯拉,世界各大 汽车 厂商不会跟进电动 汽车 行业,没有特斯拉,各国不会这么快意识到燃油 汽车 的天花板及对环境的污染,没有特斯拉,哪家公司会投入经费进行无人驾驶的研发?

如果说特斯拉亏钱?你可以仔细想想为什么亏欠?企业凡是亏欠,从数学公式上讲就是投入大于收入!这还不明白吗?投入的经费太多!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经费呢?原因显而易见:马斯克就是要打造世界第一品质的电动无人驾驶 汽车 !不像一些厂商,在创办之初就先制定一份只赚不赔的商业模式,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因为真正的赢家是拿产品的硬度来长期打动消费者的!

SpaceX

2002年6月成立的,到2019年5月30日,整整17年!试问,世界上航空公司那么多,为什么只有SpaceX在短短17年内就打造出了震惊世界的猎鹰9号的猎鹰重型火箭?色起源?不好意思,它的背后老板是个大商人,贝佐斯只是想拿下航空这块大蛋糕,他并没有马斯克那种铁血般要登陆火星的执着!况且,现在蓝色起源的火箭技术,比SpaceX差的远。蓝色起源2000年就成立了,比SpaceX还要早两年,但现在却处于完全落后的状态!如果不是最近几年SpaceX在火箭领域的硕果累累,贝佐斯不会多瞧他的蓝色起源一眼!

论火箭推力,谁人能跟猎鹰重型相提并论?

论火箭发射成本,谁人能跟猎鹰两雄相提并论?

论火箭产品的未来,谁人能跟SpaceX即将推出的BFR相提并论?具体什么是BFR,可以去看看我的相关文章。

星链

19年5月24号已有60颗星链卫星在天上巡逻了!请别再说12000颗是忽悠人的!12000颗星链卫星,马斯克的预算是100亿美元,其中火箭发射成本大概是50亿美元。猎鹰9号一次可发射最多80颗卫星,猎鹰重型一次发射200颗小意思!如使用猎鹰重型火箭来发射,一次200颗,只需要60次发射即可完成12000颗卫星的上天任务,猎鹰重型火箭的一次发射成本是9000万美元,60次也只有54亿美元而已!

试问有谁可以将12000颗卫星送上天而只花费54似美元?在整个太阳系里你都找不出第二家!

星链要干什么?星链是要革传统的互联网陆地线路的命!有位美女说的好:我在澳大利亚访问美国的服务器,每天都忍受着300毫秒的延迟!马斯克马哥你快点将你的星链组入使用,我就可以体验20毫秒延迟的***啦!!

太阳之城

能源枯竭在未来是板上订丁的事!但在未来,太阳不灭,太阳能永存!也唯有太阳能,让百分百确保人类的继续繁衍生息!

这不牛逼吗?这理念不先进吗?

人工智能

马斯克有两个观点:

第一:人工智能绝对不得不妨!

第二:人工智能在初期就要制定相应的“脑机接口”!

大体的意思是,在马斯克看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智力上一定会超越人类,所以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初,一定要设计一套将人工智能跟人脑思维绑定在一起的互通机制,而且必须要让人脑思维处于主控地位,如此一来,人工智能才会永久受制于人,确保人类在将来的安全!

总结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马斯克的各个商业的出发点都是以“人类将来会更好”的理念来开展的,他不像多数的CEO,眼中只有钱!如果这种 科技 帝国的领航者都不让能人崇拜,那应该去崇拜谁?

他代表的是人类的未来,当然还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所以有人使劲黑他。但是事实摆在那里,不光设计科幻,回收火箭这种科幻的事情都搞定了,不崇拜都不行啊。只要能让 科技 上一个台阶,只要能完成一个理念或者梦想,砸锅卖铁都可以,这已经就足够人们崇拜他了。举个例子,SpaceX为了实现回收火箭,失败了3次,摔了3枚火箭,马斯克卖车,抵押房产,接着实验,最后终于成功实现火箭回收。这种人为了梦想可以失去大量财富而且还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梦想,这就足够让人崇拜了。而且因为他的创新真的使人类航天 科技 进步了一大步,他即使不成功,他也一定是一颗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的新星。

马斯克也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差距,马斯克是一个天才,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天才,你无法定位他到底是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科学家如果说他是一个企业家,他却能不计成本的投入到SpaceX的研发中区,而且自学大量的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研发火箭技术,这明明是一个科学家干的活

如果说他是一个科学家,他却很早创立的Paypal,开起来互联网支付的先河,后来的支付宝 微信支付都是跟他学的,特斯拉电动车更是无人能及

如果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和企业家,他又能提出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甚至是冒险,科幻家才能想到的东西,比如移民火星,他的SpaceX也正在为此而努力,有人说:如果谁一本正经的跟我聊移民火星的事情,我一定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如果马斯克谈论这个事情,那多半是认真而且是切合实际的已经实施了。

马斯克是亿万富翁,但是他不像中国的一些富豪一样把钱看得这么重,没有妻妾成群豪车遍地、保镖排成队,也没有到处买奢侈品炫富,因为真正有钱的无须去炫富,也不像中国的一些富人一样吧钱留给儿子孙子,而是把钱用在了航天领域,应在了人类最前沿的领域,这才是他真正的伟大之处。

看了这里面有很多的评论,不禁深深地感到我们国家和美国的不同。在美国,整个 社会 和文化对宏伟大胆的创意和创新整体态度是支持的,虽然肯定也有质疑的声音,但是整体而言是支持的,对那些愿意努力做出积极改变的天才有的更多的崇拜,理解,包容和支持。而我们国家的文化好像一直以来都是以质疑居多,枪打出头鸟的居多,不相信的居多,从这里面对马斯克这样的人有那么多的质疑就能看出来。那些完全不了特斯拉和spacex对各自所处行业内所取得的成就的人就会看到特斯拉的车内饰不行,会自燃会失控,完全看不到如果不是马斯克和特斯拉,现在整个 汽车 产业都不会像现在那样朝着电气化转型,也不知道特斯拉是美国这个 汽车 王国里唯一一家在过去100年里能够成功量产的新车企。那些看到了但是选择怀疑的人,就会说如果不是得到了nasa的支持,spaceX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马斯克也就是一个懂得吹牛的人。但不知道任何成功本来就肯定是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支持,不是谁都能够构想庞大宏伟的远景,号召和吸引那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道努力,并且肯一步步拼命去实现的。10几年前特斯拉创建时的目标就不是去卖电动车赚钱,而是促进人类向可再生能源的出行方式转变,这是何其宏伟的目标,人家也正在一步一脚印的在实现。说那些spacex是因为得到了NASA的支持才成功的只是对了一部分,因为谁能像马斯克那样把以使人类成为多星系种族作为公司的使命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spacex初期不断的发射失败、没有人愿意投钱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个人积蓄砸进去,只要最后一次发射失败就会破产的情况下去拼命的。如果没有以殖民火星作为目标,也就不会有去回收重用火箭助推器这样的创意,旁人连想都不敢想事情,马斯克却带领他的团队做到了。

面对这样的人,在美国得到的主要是支持,在中国得到的主要是质疑,这也许就是我们国家在从0到1的创新上不如别人,落后挨打的深层次原因吧。很让人悲哀和难受。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最近几代人出不了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个人和创新的缘故。

马斯克的转发了好几个,其在短短二十间,从最早的网络支付,特斯拉电动 汽车 的诞生,可重复回收再利用的猎鹰运载火箭,龙飞船,再到前几天的一箭60星,组建太空星链,还有隧道公司,太阳能电池公司,个个成就惊人,令人震惊!别的不说,马斯克是排美俄中这三个航天大国后,第四个航空巨匠(而且还只是个私有公司),一个私有公司的 科技 实力竟能匹敌三个大国,其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同为商界巨头,是谷歌还是亚马逊创始人曾表示,愿意死后把个人财产都捐赠给马斯克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促进 科技 方展和改变全人类的生活。

人们崇拜这位SpaceX老大,主要是因为他有成就。2017年9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公布了一张非常科幻的照片,宇航员身穿宇航服站在龙飞船之前,这身行头被认为是SpaceX最漂亮的宇航服。超现代的宇航服用黑白相间设计,与龙飞船内部设计很搭,相比于此前用于太空行走的笨重的宇航服已经非常轻薄化。尽管这种轻便宇航服还只能在空间站内部使用,但是SpaceX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宇航员进入,已经穿上了。

这就是成就。美国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在绕地球飞行18圈后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进入龙飞船。龙飞船内有一位名叫雷普利(名字来自**《异形》)的人,雷普利身上装有传感器,用来收集相关数据。 对于2019年的人类空间事业而言,SpaceX可以说再次引领了美国的空间发射节奏。可以说,载人版龙飞船对接空间站的成功,让美国欢呼已经摆脱了对于俄罗斯发射载体的依赖。

具体到龙飞船(Crew Dragon)的特点,它其实是“龙”货运飞船的载人版,用流线型设计,SpaceX公司的项目初级目的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NASA的宇航员,最终目标是利用它把人类送上火星。 2019年,SpaceX对龙飞船进行载人测试,并为波音的CST-100“星际航班”(Starliner)提供发射服务。 SpaceX的龙飞船,也被称为“龙2”“龙V2”,最初的名字是“龙骑师”(DragonRider)。这种先进的航天器拥有先进的乘员舱。“龙2”高8.1米,直径3.7米,容积14立方米,净重6400千克,载荷3310千克,再入负载3.5G。 龙飞船拥有强大的空间滞留能力。

根据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发射之后,将搭载宇航员飞向国际空间站,尽管任务时间并未公布,但是它拥有的强大空间滞留能力,能够保证首次飞行测试的成功。 龙飞船的航天舱可容纳7名宇航员,重建之前可进行10次太空飞行,是SpaceX可重复发射的另一大亮点。鼻锥体用于对接,还能容纳备用降落伞。主推进器为着陆和逃生系统提供动力,共4个。机动推进器共18个,用于空间机动。

龙飞船内部结构非常科幻,黑白风格的超现代化设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内部有七个座位,由碳纤维和阿尔坎塔拉材料制成。SpaceX公司在设计龙飞船内部结构时,本着让宇航员进行愉快的太空旅行的理念,设计了四个窗户,给宇航员带来太空观景的快乐。 载人舱内部有圆滑的数字显示器,显示飞船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以及载人舱内部设备信息。舱内设计了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舱内温度控制在65 80华氏度(18.3 26.7摄氏度)。 龙飞船通过SpaceX的“猎鹰9” Block 5火箭发射,这种火箭在2018年5月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该公司可回收火箭的最鲜明代表。私营企业SpaceX将龙飞船设计成全自治飞船,宇航员在飞船内部只需要监测数据,掌握飞行动态。 其实,龙飞船是SpaceX公司与NASA合作的商用载人空间项目,2015年,NASA选择SpaceX公司进行载人商用空间发射,保障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送任务,这是NASA首次允许SpaceX公司运送美国宇航员。可以说,商务空间飞行,距离普遍人已经不再遥远。

龙飞船完成任务之后,仍将在海洋上回收(或称为溅落)航天员,着陆任务即可在大西洋也可在太平洋完成,如果获得批准,公司将把墨西哥湾作为备用回收地点。有趣的是,SpaceX 将“猎鹰9”最初降落用的无人船,起名为“我当然依旧爱你”! 龙飞船的逃生系统非常先进,用来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如果发生故障,该系统可快速脱离火箭。逃生系统设计了赛车式的座椅,逃生方式不是一个宇航员接一个地弹射,而是乘员舱整体被弹射出去,这种设计目前还是首创。

龙飞船有四个主降落伞,用于返回舱的海上着陆,多个锥套降落伞在主伞打开之前负责“制动”。在正式飞行之前,SpaceX公司进行了16次模拟降落伞测试,证明了回收系统的可靠性。

从本质上来看的话,马斯克可能确实是一个非常擅长营销和造势的人,他对用户心理的把握和对品牌的建设,包括对营销的理解都是超出常人的。

加上本身来说特斯拉所涉及的产业都是 科技 范儿非常高的,所以说在年轻一代甚至是对硬件以及 科技 感兴趣的年轻人群体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几乎就是个神。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崇尚创业成功的人,那么事实上马斯克目前虽然还没有做到如此高的级别,但无论是特斯拉 汽车 还是此前的space x, 还包括他的所谓的第一性原理等等,这些都是年轻人的偶像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即便它是一个可能更偏重营销,更懂用户心理的人,他依旧是一个可能比较合格的榜样或者说是模范相比来看的话,我们国内很少出这样的人,大多数可能更是侃侃而谈,比如说是贾跃亭或者造氢燃料 汽车 的那位!

当然就本质上来说,埃隆马斯克可能并没有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样绝对优秀,但他从商业层面来说,确实是做的蛮成功的,从营销学方面来说也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形象啊,我觉得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加上本身特斯拉在电动 汽车 领域里,是非常出色的同时space x的技术性能也是如此出色的。

所以马斯克是担得起这样的荣誉的。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神,我想唯一能担当的起这个职位的也只有马斯克了。他所做的事业真的改变了这个时代,伟大程度真的不亚于第一次工业文明。他还很年轻,他这一生注定会给人类带来诸多惊喜,像这样的牛人真的希望他能永远不死。他不但是美国的马斯克,更是世界的马斯克。

马斯克在全球商业界是如乔布斯一般的人物,很多人将好莱坞**《钢铁侠》的原型人物说成马斯克,就是对马斯克的肯定。

企业家分两类:一类是地球企业家,一类是宇宙企业家;

马斯克就是最典型的宇宙企业家,他的梦想就是全球各国称赞中国时用的“星辰大海”!

马斯克创建了特斯拉电动车、太阳能公司、spaceX等高 科技 公司,spaceX将100万人类送往火星移民,太阳能公司提供生产所需能量,特斯拉提供交通工具,火星移民就有了雏形

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时,马斯克的眼光已经放到了宇宙。

不单马斯克,亚马逊的贝佐斯的梦想也是星辰大海,蓝色起源也在冲破地球的束缚。

马云和阿里的“一站一星”,也给了我们很多想象。

像马斯克、贝佐斯、马云之类的能够为了人类未来命运而铺路的企业家,我们能不喜欢吗?

大众为什么会拒绝入股特斯拉?

今天上午,特斯拉客户支持官方微博发文称:我们换“新Logo”啦。

该微博账号,连同特斯拉官方微博账号,均换上全新头像, 此前的红色背景Logo变成了现在的灰色背景。

有网友在评论中调侃:“不太吉利的样子”“灰心了”“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啊。”

据了解,特斯拉标志性的“T型”车标已经广为人知,特斯拉 汽车 以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命名,Logo即起源于该品牌的首字母“T”。

不过, 它的车标代表的并不只是特斯拉(Tesla)的首字母 ,背后还有另外的含义。特斯拉的CEO马斯克曾在推特上解释, T型标实际上代指的是特斯拉电动机的横截面。

其中,字母T的主体部分代表的是电机转子的一部分,而T字上方的圆弧代表的则是电机定子的一部分。

科学家所说的3,6,9真的是万物的真相吗?

“Diesel gate”(柴油门)让大众汽车在美国付出了250多亿美元的涉案罚款赔偿,在遭遇严重挫折之后,也迫使董事会迅速做出决定,更快速地进入电气化时代。

实际上在目前大众汽车的产品目录里,已经有多款GTE车型——Plug-in Hybrid插电混合动力。除此之外,大众汽车也可以提供像Up纯电(e-Up)、高尔夫纯电版(e-Golf)这样的“新势力”解决方案。收购特斯拉的传言

事实上,收购谣言起源于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2019年8月的一次访。他当时接受德国《Manager Magazin》(经理人杂志)访谈表示,因为软件技术和电池性能行业领先,大众汽车有意收购美国“新势力”领导者——特斯拉(Tesla)的股份

但是根据当时的访话题来看,回答问题的人是Diess的助理,原话大概为“如果可能,他会马上买入”。

一时间,大众收购特斯拉的传言便四起,外界纷纷猜测大众汽车是否具备这个实力。因为此次收购如果成行,将会消耗大众汽车270-300亿欧元的资金。有银行家认为,如此巨额的收购案几乎不存在可行性。即便有意向,也不可能获得皮耶希(Piech)和保时捷家族(Porsche families)的授权。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想要了解宇宙最快的方法就是你得了解3、6、9这组数字,只要能了解这组数据,你就能了解宇宙。这个奥秘是尼古拉?特斯拉想出来的。特斯拉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了。首先特斯拉是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各种物理现象,比如交流电、无线电、雷达甚至是太阳能,都是他发现的。另外特斯拉还是一个具备文艺范的专家,他能写诗,能养动物,对了,特斯拉还精通各种语言,是那种可以用来做复杂专业交流的精通,大概精通十一种吧。特斯拉还是个发明家,总共发明了1000多项的技术,可以说特斯拉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3、6、9这个是特斯拉逝世之后,他的手稿被后人发现。手稿最奇特的就是有个数字漩涡。在特斯拉还在世的时候,特斯拉其实会热衷于一些神秘的实验,他的所有生活都会想办法跟3有关,比如进屋之前会绕着大楼走三圈,擦盘子一定会用18张餐巾纸,外面的人看特斯拉觉得他像是有强迫症的人。不过,仔细想想,这个还是有依据的。

你要是仔细看人类那些文明,你会发现基本上那些文明都是个3有关系。比如说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会有3个并排排列。自然界也是有的,比如蜂巢大部分都是六角形的。另外就是关于9的特别,通过一些建模可以发现,能量、销量、共振都是跟9有关的。

其实这种说法在中国也是有的,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某种程度来说,在对于万物的起源上面,中西方其实是达成了共识。都是跟3有关的数字,只不过西方觉得进制的方式更加的科学、合理。

电机的起源和发展

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驱动汽车。

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

1838年,英国人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被称为汽车发展史上一次革命。

1859年,普兰特发明了铅酸蓄电池。

1860年法国工程师洛娜发明第一只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

1862年长安公司成立。

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于1885年宣布放弃专利。

1877年,罗孚公司成立。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购买了奥托的内燃机专利,并成功将内燃机和加速器安装在一台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

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研制成功的第一辆单缸三轮汽车专利申请,证书号37435,这一天被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

1887年,奔驰汽车公司成立。

1888年,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成立,发明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

1890年,戴姆勒公司成立。

1896年,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

1896年,ABT公司成立。

18年,兰索姆·E·奥兹,投资5万美元,创办了奥兹莫比汽车公司。

1898年,路易斯·雷诺创建雷诺公司,发明汽车传动轴。

1899年,奥兹莫比汽车公司与奥兹汽车发动机厂合并,成立奥兹汽车生产厂。

1899年,奥古斯特·霍希公司成立(奥迪之父)

1899年,菲亚特汽车公司成立。

1902年,凯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

1903年,别克汽车公司成立。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

1906年,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成立。

1908年,福特用了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促进汽车大众化消费。

1908年,威廉·杜兰特,将别克、澳克兰、凯迪拉克、奥斯比尔等21家汽车公司、10家汽配公司和1家销售公司联合,成立通用汽车公司。

1909年,凯迪拉克公司加入通用汽车公司。

1909年,布加迪汽车公司成立。

1909年,奥迪诞生。

1910年,阿尔法罗密欧成立(原名伦巴第汽车制造厂)

1911年,雪佛龙汽车公司成立。

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得妇女也爱上汽车。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流水线汽车装配系统,世界汽车制造业发生大改革。

1913年安德烈·雪铁龙创建雪铁龙公司,发明人字型齿轮。

1914年,玛莎拉蒂汽车公司成立。

1914年凯迪拉克推出美国第一台8缸发动机。

1914年,道奇汽车公司成立。

1916年,宝马公司成立。

1917年,林肯品牌诞生。

1919年,宾利汽车公司成立。

1920年,日本铃木公司成立。

1920年,马自达公司成立,是世界上唯一研发和生产转子发动机的汽车公司。

1920年,日本成立东洋汽车工业公司。

1921年,迈巴赫诞生。

1924年,英国名爵汽车公司成立。

1925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立。第一辆敞篷车Imperial 80问世。

1926年奔驰和戴姆勒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汽车。

1927年,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

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收购道奇兄弟公司,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1929年,法拉利汽车公司成立。

1929年,克莱斯勒制造出安全的铝合金轮毂。

1930年,Lorinser(罗伦士)汽车公司成立。

1931年,保时捷汽车公司成立。

1933年,奥迪公司与霍希公司、漫游者公司,DKW汽车公司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

1933年,日产前身——塞米股份公司成立。

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

1935年,捷豹汽车公司成立。

1936年,日本三菱公司开始生产汽车。

1937年,丰田汽车公司成立。

1937年,大众汽车公司成立。

1937年,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

1940年,因世界大战,欧洲车商转向生产军用车辆。

1941年,Jeep汽车公司成立。

1944年,韩国起亚汽车公司成立。

1948年,本田公司成立。

1948年,路虎诞生。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

1953年,斯巴鲁汽车成立。

1955年,Deesse汽车亮相于巴黎车展。

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8年,北汽制造公司成立。

1958年,红旗轿车诞生。

1958年,克莱斯勒首创电子燃料喷射与点火系统。

1959年,MINI诞生。

1963年,兰博基尼汽车公司成立。

1965年,ALPINA公司成立,主要负责BMW车型基础上调校和生产高端汽车。

1967年,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大宇汽车公司成立。

1967年,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动工。

17年,巴博斯公司成立。

1982年,帕加尼汽车公司成立。

1983年,道奇推出全球首款前轮驱动厢式旅行车

年,长城汽车公司成立。

1986年,阿尔法罗密欧被菲亚特集团收购。

1986年,吉利汽车公司成立。

1986年,讴歌诞生。

1989年,英菲尼迪诞生。

1993年玛莎拉蒂被菲亚特收购。

1994年,科尼塞克汽车公司成立。

1994年,奔驰与Swatch手表公司合作打造了***art品牌。

1995年,比亚迪汽车公司成立。

1996年,迈凯伦汽车公司成立。

19年,上海通用汽车成立。

19年,奇瑞汽车公司成立。

1998年,戴姆勒奔驰兼并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成立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1998年,大众集团收购布加迪。

1998年,兰博基尼归于奥迪旗下。

1999年,标致与雪铁龙合并成立雪铁龙汽车公司。

1999年,雷克萨斯诞生。

2002年,五菱汽车公司成立。(公司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于1958年成立)

2003年,劳斯莱斯被宝马接手。

2003年,特斯拉汽车公司成立。

2005年,南京汽车集团收购MG罗孚汽车公司。

2007年,上海汽车集团收购南京汽车集团。

2008年,保时捷成为大众集团子公司。

2013年,乔治·巴顿首次亮相。

2014年,蔚来电动汽车公司成立。

为什么有那么多科学家,怀疑太阳系是被设计出来的?

电机工作基本原理是利用带电导体和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把电能变为机械能。电动机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转子和定子。转子为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转轴座组成,导体绕组的排列方式决定电动机的类型及其特性。

182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证明可以把电力转变为旋转运动。最先制成电动机的人,据说是德国的雅可比。他于1834年前后成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带动轮轴转动。后来,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装置。安在小艇上,用320个丹尼尔电池供电,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时速只有2.2公里,与此同时,美国的达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驱动印刷机的电动机,印刷过美国电学期刑《电磁和机械情报》。但这两种电动机都没有多大商业价值,用电池作电源,成本太大、不实用。

直到第一台实用直流发动机问世 ,电动机才行了广泛应用。1870年比利时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在设计上,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很相似。后来,格拉姆证明向直流发动机输入电流,其转子会象电动机一样旋转。于是,这种格拉姆型电动机大量制造出来。效率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德国的西门子接制造更好的发电机,并着手研究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于是西门子公司制成了世界电车。1879年,在柏林工业展览会上,西门子公司不冒烟的电车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西门子电机车当时只有3马力,后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试验的电机车已达12—15马力。但当时的电动机全是直流电机,只限于驱动电车。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国发明家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又称感应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结构简单,使用交流电,无需整流,无火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家庭电器中,交流电动机通常用三相交流供电。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首先提出同步电动机构想。

同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同感应电动机一样,由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便转子绕组用直流供电,转速固定不变,不受负载影响。因此同步电动机特别适用于钟表,电唱机和磁带录音机。

直流电动机是直流激磁,工作特性接其激磁绕组的接线方式不同而有区别。串激电动机起动转矩大,适用于牵引和起重,并激电动机转速随负载大小而变动较小,且可以调节,可用为定速或调速之用,复激电动机兼有以上两种激磁方式发动机的特性。

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即转子具有换向器的交流电动机。因它既可用于交流 又可用于直流,故称作交直流两用电动机或通用电动机,多用于家用电器。

特斯拉ModelS足够先进,但对比保时捷Taycan,不够均衡

太阳系和地月双星系统的完美性,使得我们开始怀疑整个太阳系是不是都是被高级文明设计出来的。如果单独地考虑,太阳系的每个特征都存在偶然的可能性。但是当所有偶然都发生在太阳系身上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就变得非常的小,以至于我们开始怀疑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被设计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地球和太阳系中都有哪些不可能的亮点。

太阳处于系中的独特位置–两条螺旋臂之间

太阳系一直位于系的稳定轨道之中,该轨道远离系的中心,位于两条旋臂之间。通常,系的大多数恒星都在螺旋臂之中运行,即使存在一些不在旋臂之内的恒星,他们也不会在那里停留很长时间,最终都会被扫入螺旋臂内部。只有在距系中心一定精确距离的情况下,恒星才能持久保留在两个螺旋臂之间的位置。而太阳正好就位于这里。

为什么这很重要?如果我们太阳系处于系的螺旋臂之内,那么整个太阳系都将受到宇宙中其他天体的极大威胁。我们在螺旋臂之外使我们在宇宙中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位置,因为这里的天体密度非常的低。

地球独特的倾斜角和椭圆公转轨道

地球以23.5°的角度倾斜黄道平面。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个角度使地球出现了季节的变化。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大陆都位于北半球,因为土地具有更高的吸收太阳能量的能力,所以当北半球指向太阳时,地球变得温暖,这恰好是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候(此时地球轨道处于远日点),否则地球上的夏天将更炎热,冬天则会更加的寒冷。

地球拥有月球作为卫星

由于月球的质量很大,所以它不能被地球的引力捕获。关于月球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好解释是,在大约42.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是撞击残余物形成了月球。

但是,两个行星在太阳系中碰撞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任何的“正常”碰撞都不会导致月亮的形成,因为通常的碰撞不会将抛射物抛到离地球这么远的地方以形成月亮。经过计算机模拟表明,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必须非常精确,才能形成月亮,这么精确的碰撞到底是巧合还是被设计出来的?

地球上异常稀薄的大气

为什么月亮对地球上的生命很重要?因为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形成月球的同时,也导致了地球上原始大气的喷出。如果没有发生这种碰撞,地球将拥有类似于金星的大气,它是地球的80倍。金星上如此厚的大气层导致的温室效应非常严重,使金星的表面温度达到700余度。如果地球的大部分原始大气没有喷射到外层空间,地球将遭受同样的命运。

实际上,地球的质量比金星大20%,并且距离太阳更远,这两个因素都应该导致地球大气层比金星更加的厚。但是出于某些奇怪的原因,我们的大气非常稀薄,密度恰到好处,可以同时存在固态和气态水,刚好可以维持生命。这是自然的巧合还是精心的设计?

范艾伦辐射防护屏是地球独有的

这个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碰撞的另一个的结果是,地球拥有了庞大而沉重的金属核。实际上,地球是我们太阳系中所有行星中密度最高的。巨大的镍铁芯产生了我们的地磁场。该磁场使地球形成了范艾伦辐射屏蔽罩,该屏蔽罩可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的冲击。如果没有这个盾牌,地球上将不可能有生命。除了地球外,太阳系内唯一具有磁场的其他岩石行星只有水星,但其磁场强度比地球小了100倍。

因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须在50°C以下的温度下生存。所以如果星球想要孕育出生命,它需要有稳定的星系(仅螺旋形,如系),稳定的恒星(恒星不能过大、不能过小,也不能是双星系统),稳定的行星轨道(轨道偏心率必须很小),适当的自转周期(较长的自转周期会导致温度变化太大,而短的自转周期会导致剧烈风暴)。

由于太阳系同时满足了以上的诸多要求,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一切是不是都是被高等文明设计出来的。这是有可能的,不是吗

特斯拉与比亚迪这次穿一条裤子,先靠便宜卷死燃油车?

郑重声明:这是一篇有关于理念的文章,我们要探寻的是品牌间的区别,对此不感冒的车友谨慎阅读。

有人认为电动车还是未来的时候,其实未来已来!

在可见可触摸的范围内,我们耳熟能详的特斯拉,以纯电动品牌的立场杀出燃油车重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稳步迈进,甚至于还有国人很陌生的美国纯电超跑Elation?Hypercars等等,事实上,在技术储备上电动车已经有了普及的能力,唯一制约我们购买的原因,在于充电桩的布局而不在于电动车本身。电动车发展到今天,电动车品牌和车型已经非常丰富,每一个都想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而在顶级电动车市场,?保时捷Taycan又有着不一样的景象。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看官,有多少人亲身体会过顶级电动车的性能,比如0-100公里加速只需要2.1秒的特斯拉Model?S?Plaid版,那种悄无声息的炸裂推背感,会让人在一瞬间出现感官错乱的精神恍惚,你知道它很快,快到自己的胃都感觉要吐出来了,但是没有发动机的轰鸣声,没有燃油车的线性提速,在安静的氛围里眨两下眼睛,好了,时速已经达到了100公里,如果当时你还能眨眼睛的话。

电动车加速快是个常识,特斯拉Model?S就是这个常识的底层基础,只要它还在就没有人会说电动车加速不好。所以保时捷Taycan的加速能力相比之下,好像就变得没有那么值钱,百公里加速2.8秒的Turbo?S售价高达179.8万元,保时捷的选装条件和豪车税还需要遵从,所以它的实际落地价格,可以换两台特斯拉Model?S?Plaid版(官方指导价格117.49万元),说不定还有余钱做点别的事情。

所以在保时捷Taycan上市发布会上,即便厂家的接待规格足够高,但是依旧有抵触的情绪蔓延。太贵了,这样的价格为什么不买一台特斯拉呢,剩下的钱还能……。对于收入普通的汽车媒体人而言,计算商品价值的思路历来都是这么朴实无华,“就行了”的消费思维,有时候会切入到工作思维当中,因此对价格的对比往往是独立于产品力之外,如果保时捷Taycan告诉你:我搭载两台变速箱,不是来和特斯拉ModelS比0-100Km加速的。

又该如何看待?

这里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品牌本身的调性,特斯拉是一个极具前瞻眼光的车企,在马斯克的带领下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如果我们追溯到品牌起源会发现,特斯拉出现的初衷,其实就是要另辟蹊径然后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伟大的企业多种多样,存活并且挣钱才是统一追求,这样的电动车企很多,特斯拉既是前辈也是儿,不过17年的品牌生命,可以让它优秀但是未必能够让它伟大,在我看来,特斯拉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少年。

保时捷却足够成熟,数十年的品牌、市场以及赛道历练,让它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均衡的伟大企业,积淀深厚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理念,是特斯拉短期内难以超越的鸿沟,如果特斯拉还在强调加速、续航和软件,那么保时捷还是坚守着自己的超跑理念,只不过将燃油发动机,换成了电动机而已。新旧技术的融合兼顾并非易事,在燃油系统上建立起来的机械性能,如果过渡到纯电动技术,这是保时捷需要深思,而特斯拉可以无视的转型。

看上去玄而又玄,但是真正开过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S之后,才能体会到深思和无视之间的区别,一样的安静,一样的加速炸裂,但是在转动方向盘的那一刻,你才能明白为什么保时捷Taycan?Turbo?S,可以换来两台特斯拉Model?S?Plaid版,0.7秒之间的加速差距,只有在进入高速收费站之后能短暂体验一下,但是在车流中闪转腾挪的机会则要更多,保时捷Taycan依靠超跑级别的性能,将这个机会把握的更加牢靠。

开上特斯拉Model?S,在脑海里的类比对象是同为中大型轿车的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6L,它赋予车主的驾驶体验确实别具一格,但也没有超脱轿车的范畴,我们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要花费成倍的价格选择一台C级轿车,但是开上保时捷Taycan之后,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要放弃燃油版的保时捷911。前后两台变速箱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动力体验,仅此一项,就让保时捷和特斯拉拉开了距离,相对比之下,特斯拉Model?S足够先进但是并不均衡。

因为保时捷Taycan不仅仅有着更好的性能,同为中大型四门轿车,它在实用性方面也同样可圈可点,唯一不如特斯拉的地方,就是其续航里程确实相差甚多,在没有足够的充电桩为支撑下,对于车主的出行半径有着更多的客观制约,所以终究还是一个鱼与熊掌之间的选择。

理念上区别就此结束,下一期,我们就来说说实际驾驶感受上的区别,有兴趣的车友可以关注一个辣哥,持续奉上好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毫无疑问是全球汽车电气化的领军车企,在这里我甚至不想为其加上“之一”。虽然先发的优势在中、美、欧,分别被大众、比亚迪以及福特等车企们蚕食甚至是挑战,但刚刚走过的2022年依旧可以说是特斯拉至今表现最好的一年。131万辆特斯拉纯电动车交付记录,全年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126亿美元,实现了连续14个季度盈利等等。这一系列成果,似乎对应了特斯拉前两次长期战略的规划,而最新的“秘密宏图”第三篇章又规划了一个怎样的未来?特斯拉是否能够实现,或者说实现它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特斯拉的前两张PPT没画饼,第三张问题也不大?

“PPT造车”是汽车电气化,特别是新势力车企崛起之后,大家习惯性的调侃。但至少对特斯拉而言,其PPT更像是一则长期指南。比如2006年特斯拉第一个“秘密宏图”中,明确了“高开低走”的发展规划。即先推出昂贵车型,然后逐步将产品下沉,直至生产价格更为实惠的车型。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特斯拉Roadster率先问世,随后交棒给相对“亲民”的Model S与Model X,最后则是落到了将特斯拉普及到全球的Model 3身上。

在以上持续10年的第一张大饼基本完成之后,特斯拉在2016年出炉了第二张大饼。第二个“秘密宏图”中强调了更多产品之外的,诸如储能、智能驾驶以及共享汽车等方面的概念。但由于全球范围内汽车共享化这一项目速度远低于预期,特斯拉这块似乎也不例外。不过在产品部分,特斯拉依旧展现了很强的执行力。先后推出了Model Y(SUV)、Semi(卡车),以及反复跳票,但基本落地的Cybertruck(皮卡),极大丰富了旗下的产品线。特别是Model Y的出现,基本上与Model 3一起担负起了特斯拉全球的主销任务。

或许是眼看第二张大饼也已经基本完成,仅仅7年之后,特斯拉启动了“秘密宏图”第三篇章。由于产品线的逐步完善,具体车型在特斯拉长期规划中的地位开始削弱。众所期待的所谓廉价车型,看来只是虚晃一枪。而新篇章中铺排的一揽子可持续清洁能源甚至有点“跑偏”,因为这一的时间落款甚至放在了2050年,完全不像此前特斯拉规划中的那样紧凑。但在唱完“高调”之后,特斯拉还是图穷匕见,那就是在下一阶段,追求更为极致的降本增效,更通俗的说法就是薄利多销。

如果特斯拉打对折,没有谁能跟得起?

在控制成本这一块,不用等到“秘密宏图”第三篇章落地,特斯拉早就展现了过人的天赋。年初入门版Model 3把价格压低至22.99万元的操作,便是特斯拉价格控制力的现实写照。但在已经打出了一体化压铸车身,4680电池等手牌之后,特斯拉的产品线还能继续降价吗?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尚未公布真身的HW4.0平台,目前已经处于一种半透明状态。预计新平台将减少75%碳化硅的使用,并将不再使用稀土材料,以节省约1000美元的成本。同时,新一代平台的GPU或改为直接贴片,在技术上实现“标配”,同时强化规模化效应。车辆设计方面,未来的车内低压系统将统一至48V电压,实现一根电线连接全部低压电器,提升装配效率。而电机与供电系统进一步整合,电驱系统实现减重20%,减少25%稀有金属使用。另外还将增加同时工作的人或机器人数量,提高操作密度和效率,以Model Y为例,将有望减少50%的制造成本。总之,脱胎于新平台下的Model 3、Model Y等车型,都将有潜力变得更便宜。

而在宏观上,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方面,从21700到4680电池,其产线的复杂程度也在降低。另外,购更为廉价的磷酸铁锂电池,也一直是特斯拉不会拒绝的降低成本的方案之一。另外,特斯拉在买矿之外,还将入局精炼锂矿领域。同时特斯拉还再次展示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进展,并且有望实现“自己造自己”。从长远来看,把握上游供应链,以及更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等等,都是从根本上调整生产效率的办法。

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这款2018年发布的车型至今成本已经降低了近30%。如果换装新平台、新电池,成本砍半或许真不是危言耸听。届时,20万元以内的特斯拉Model 3或将成为现实。不要忘记,特斯拉还拥有着其它车企难以比拟的毛利水平。根据此前财报的信息,特斯拉在现阶段就能够拥有近30%的毛利率表现。仅仅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掀起降价潮之后,其毛利率才适当回收至25%左右。而同样是新势力的蔚来、小鹏、理想等等,其毛利率水平基本在10-20%左右。即使传统车企中控制成本的大佬丰田,面对特斯拉也无能为力。可以说如此规模化下的特斯拉,进一步降本增效之后,如果真的打起价格战,没有几家车企能够在不烧钱的基础上与之陪跑。甚至传统车企构筑的价格体系,都将被特斯拉打破。

造车省钱不稀奇,燃油车早就吃过亏?

回看下来,所谓第三篇章,除了过于长线的规划之外,其核心无非就是降本增效四个字。从含金量上面来说,与前两次战略规划相比,确实有点划水的嫌疑。但就算是降本增效,其实在燃油车时期就已经被诸多传统车企所反复提及。其中落脚到产品方面,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说法,就是模块化制造。

从MQB到TNGA,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在用模块化生产,以降***造成本,提升效率与利润率。要追溯其起源,那基本可以回顾到福特的T型车诞生。但日趋集成化、同质化的制造工艺,也使得车企背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即原本仅涉及某一款车型的设计或制造问题,在模块化生产的当下,就有可能变成全覆盖式的暴雷。比如丰田“刹车门”、大众“排放门”这种设计、制造方面的问题,以及诸如高田气囊、神户制钢等供应链带来的潜在暴雷压力等等。

回到特斯拉这边,召回本就是“家常便饭”。仅仅去年一年,特斯拉在中、美两国市场,就累计召回了近450万辆汽车。如果说现阶段特斯拉所遭遇的召回,大多还是与制造“粗糙”相挂钩,且更多依赖OTA技术远程升级就可以弥补的话。那么随着保有量的增加,以及制造集成度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特斯拉潜在的遭遇设计、制造,以及供应链环节连锁反应暴雷的风险,也是在客观增加的。

总之,更快、更多、更便宜,是特斯拉翻开新篇章的重点注脚。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实际上这些正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参与的必经之路。比如比亚迪早早落子磷酸铁锂电池,并一直致力于三电部分的高集成度,以及多品牌多元化战略。还有包括理想等车企在增程式技术上不遗余力的推广,以及宁德时代即将推出的钠电池等等。但特斯拉毫无疑问在一整套组合拳方面,走得比大家都要更远。不过,越是走向极致控制,特斯拉遭受的争议也就越多。如果说特斯拉曾经因为产能的问题差点把自己玩死,那么把成本推向极致的平衡失调,也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暴雷火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解放550马力费油怎么回事-解放牌50载重汽车油耗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