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汽车公司背景-沃尔沃原公司

tamoadmin 0
  1. 济南沃尔沃值不值得去
  2. 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了吗?
  3. e汽车亲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十年: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4. 三个关键词,读懂沃尔沃未来转型之路
  5. 2010到2020,沃尔沃不可替代的十年!

[?亿欧导读?]?国际化,中国车企的“最终梦想”。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张嫣

沃尔沃汽车公司背景-沃尔沃原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距离成为一家世界级汽车集团,吉利似乎又近了一步。

最新的消息是:2月10日晚间,沃尔沃汽车发布消息称,正与吉利汽车筹划将双方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吉利将不仅100%控股沃尔沃,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也将进入新汽车集团体系。未来,新集团或将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10年前,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穷小子娶公主”的故事,看起来有了一个更圆满的结局,掌门人李书福得偿所愿。

双方合并后,吉利汽车的市值可能会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

2月12日收盘,吉利汽车市值已达1354.80亿港元(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保守测算,沃尔沃估值在120亿-180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重组合并后,公司市值将在300亿美元左右。按双方2019年销量估算,合并后销量将达到222万辆,净利预计可达154亿元。与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第九位的福特公司相当。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汽车的股价已经不复2018年2100亿市值的高位,这与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不无关系。作为自主品牌头部车企,近年来吉利的日子并不好过——高端化遇困、净利润下滑,每家车企都在遭遇的难关在上市公司身上,则被不断放大。

吉利需要新题材支撑股价,并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显然是一个“好故事”。另一方面,这也是吉利汽车不断成长的最好解读。从刚合并之初在沃尔沃董事会上的被排挤,到如今双方合并,吉利对于沃尔沃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是沃尔沃,近年来,吉利买下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等外国车企,海外之路越走越远。

外媒分析认为,此番重组也有利于吉利获得资金,偿还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吉利净债务为81亿美元,是2018年同期的两倍多。在此期间,李书福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或增持了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沃尔沃以及路特斯汽车等公司的股份,还收购了飞行汽车生产商Terrafugia?Inc。

如今,吉利的国际化故事,要开启新的一章。

01“蛇吞象”之后

2002年,吉利在浙江临海召开了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忽然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构想:“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当时,吉利汽车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

在那时,李书福就已经规划:通过收购,走入欧美市场。

2010年,在质疑声中,吉利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艰难收购每况愈下的沃尔沃。当时的吉利营收勉强突破200亿元,而沃尔沃汽车营收达到1130亿瑞典克朗(约合822亿人民币),不及沃尔沃的四分之一。

“蛇吞象”并不容易。然而,故事的走向让人意外。

收购之初,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研发、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避,李书福定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双方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这一管理智慧为后来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基础。

当时,吉利提出:沃尔沃独立定位,塑造保持其独立品牌价值,以激发沃尔沃自身活力。

在品牌定位上,双方作出了明确区隔;市场战略方面,吉利致力于巩固沃尔沃在欧美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共同积极开拓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国家市场,在各自优势市场相互托举借力。组织管理上,双方协商构建三层架构董事会,沟通明确规范双方职能,规避跨组织干涉等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李书福的大手笔让沃尔沃起死回生。2011年开始,沃尔沃已经扭亏为盈,不仅营收及净利润逐年见涨,全球市场销量连续六年稳定上行,吉利也在沃尔沃技术协同的助力下登顶自主品牌第一。

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约为70.55万辆,同比增长9.8%,这也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

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销量占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的22%。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汽车在华总销量约为16.14万辆,同比增长18.2%。其中,内地市场全年销量约为15.46万辆。

02?技术融合先行

在收购后的10年里,随着彼此认同度的提升,双方的合作在近几年开始突飞猛进。

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开始运营,集纳了吉利、沃尔沃的研发优势。依托哥德堡优势研发,在瑞典、中国杭州三地设立研发中心,开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架构和和相关部件。

基于CEVT,双方共同打造了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平台——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下一代中级车模块架构的共用体系,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对未来紧凑型产品的多重需求,以期在沃尔沃和吉利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共享。

领克的诞生便是联合技术研发的产物,在CMA架构上,分别开发出吉利旗下的领克01-05系列和沃尔沃的40系列。

技术合作随之加快。

2017年7月,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成立技术合资公司,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购。

2017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三方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技术合资公司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购。

技术融合先行,让规模效应和协同优势发挥地更为明显。凭借CMA模块化平台的技术支持、沃尔沃设计支持及欧美市场成熟营销经验,领克即是吉利品牌年轻化、差异化的尝试。

沃尔沃汽车总裁、CEO汉肯塞缪尔森曾表示:“领克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将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形成互补,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领克汽车的发展。”

核心部件研发方面,2019年10月,双方探讨合并发动机业务可能性。双方表示:此次整合将在研发、生产、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不断融合的背后,是规模化摊薄成本的需求,也是双方关系的不断融洽与深度绑定。

03?资本故事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吉利与沃尔沃的重组无疑是个利好。

实际上,沃尔沃汽车曾数次传出独立IPO的消息,但在上市的讨论中,相关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远低于吉利对沃尔沃的预期。考虑到沃尔沃在短期内不会有爆款新车上市,未来一段时间增长动能或将触顶——对资本市场来说,沃尔沃独立IPO的潜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说服力尚且不足。这导致沃尔沃独立IPO进程多次延缓。

如果沃尔沃与吉利合二为一,在资本运作上将达到1+1>2的效果。

二者在经营上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吉利在国内市场相较于竞争对手优势明显,那么沃尔沃借道吉利汽车在港股间接上市,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成算将大大提升。

对吉利而言,稳定资本市场、提振股价则是迫切需求。

自吉利汽车2005年港股上市至2018年的13年间,股价总体走势波动上升,在2018年达到2416.24亿港元(约合2172亿元人民币)的市值巅峰,股价从每股不到0.2港元暴涨150倍,至30港元高位。

但2018年车市凛冬降临后,全行业销量增长失速,吉利股价应声从高点被腰斩,低迷徘徊在每股15港元上下,两年来未见起势。

吉利背负不小的融资压力和资金压力,又囿于汽车产业低谷期,亟需好故事来获取融资并稳住股价。

单从经营层面来看,合并将带来全球化、成本及管理方面的效益增强。这与双方各自战略不谋而合,在此次双方披露的公告中,最核心目的同样如此——“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沃尔沃在十年间汽车经营情况不断改善,2019年销量达到71万辆,但在体量和地位上仍与一线豪华品牌有差距,属于二线豪华品牌,对于汽车市场影响有限。吉利虽心怀全球,但海外市场份额却不高。

以跨国巨头的标准来衡量,二者都有局限性,这便是重组合并的意义所在,如吉利内部公告提及,"此次重组的目的是使新公司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

04?猛踩国际化“油门”

作为最早出海的自主企业之一,吉利近年来保持"全球购"节奏,李书福遍寻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合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良机。

2017年6月,吉利收购马来西亚DRB集团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及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为插旗东南亚市场开道。2018年年初,李书福再豪掷70亿欧元,一举购得戴姆勒集团近10%股份,吉利控股成为戴姆勒的新晋最大股东。

如果此番完成重组合并,新集团未来实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对吉利来说,将率先成为自主品牌中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车企,另外,领克原于2020年至2021年登陆欧洲和北美市场,届时也将依托沃尔沃在当地市场成熟的营销和品牌。

吉利汽车有夺取中国市场更高占有率的野心,沃尔沃汽车意图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双方都加足马力布局国际化,重组整合一举多得、互利共赢。

吉利近年来在全球化布局上颇为突进,每一个动作都指向发展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车企这一终极目标。毕竟李书福对吉利汽车最初的愿望便是“生而全球”。

合并潮与淘汰赛已经开启,集团国际化作战成为产业转型时代的新特征。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中,各国车企品牌呈现高度集中化是必然趋势,如李书福对汽车行业一直以来的预判——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只有两三家车企活着。

因此,吉利和沃尔沃此次资本层面整合,将着重打破组织结构壁垒,促进双方在研发和购体系及管理效率上的进一步融合,以应对全球化路上降本增效的挑战。迅速凸显吉利旗下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各品牌的独特品牌特性,培育市场认知与口碑,同时实现品牌矩阵与全球布局的合纵连横。

吉利和沃尔沃第二个“十年”正在翻开序章。

而另一个事实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冲击着汽车产业,白热化的竞争推动着车企直面变革,抱团取暖,在全球范围内寻协同和规模化效应,打破国际化壁垒,实现技术和资本联合出海。

2019年汽车界的合纵连横已初见端倪,FCA与PSA合并成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丰田与铃木斥资百亿日元各自持股,一汽、东风与长安注资T3项目,上汽与广汽抱团取暖……吉利将沃尔沃收入囊中,是业内联合作战的必然之举。

多方合作将提升利用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协同打造成熟产品体系。如今自主品牌与传统跨国车企实力悬殊,要想在激烈角逐中虎口夺食,构建起自身的全球化体系竞争力,才有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距离“生而全球”的梦想,吉利又近了一步。但掌控一家全球车企并让它长远的发展,绝非易事。这家汽车集团表现如何?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将给出最客观的评价。

编辑:郝秋慧、奚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济南沃尔沃值不值得去

经过长达十年恋爱长跑,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或将更进一步。

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HK.0175)对外宣布,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的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2020年,恰逢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周年。吉利与沃尔沃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重组有何深意?后续重组关键点在哪?重组之后会对双方中长期带来哪些影响?此次重组又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期“一品大咖谈”栏目就吉利与沃尔沃整合这一话题,与“智库”大咖们深入交流和探讨,以期多维度了解业界对吉利&沃尔沃整合的更多看法以及后续影响。以下是精彩观点——

01

汽势Auto-First总编辑?周光军

这个消息一发出,就有人戏称整合为一家汽车公司后的的吉利沃尔沃应该叫“李氏车行”。虽是戏称,且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我认为“李氏车行”的名字是对李书福最好的褒奖。从吉利这个“穷小子”上演迎娶瑞典公主的蛇吞象神话,到让沃尔沃放虎归山,再到十年时间,沃尔沃亚太从零起步建立起完备的万人研发体系,以及期间诞生出沃尔沃灵魂附体的领克品牌,背后无不是李书福的一系列神操作。

我们注意到,这个消息源的“电头”出自沃尔沃的总部哥德堡,而非吉利总部杭州,此举释放出沃尔沃在整合过程中并不被动,甚至主动的强烈信号。整合后的吉利沃尔沃挂牌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指日可待。

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

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至今,也到了需要合并的时候,在企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想要做大做强的车企必须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路径,同时在汽车技术研发、成本控制、财务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吉利和沃尔沃筹划合并也是想要做一个更大的全球化汽车集团。

目前公布的大框架看,吉利还是吉利,沃尔沃还是沃尔沃,二者还是各自独立的品牌,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谁兼并谁?谁管理谁,而是一种强强联合,未来的工作目标还是要围绕研发、成本控制和包括生产在内的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未来汽车“新四化”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即便是像大众、丰田这样的全球顶级汽车集团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无法自己独立在全领域推进,丰田章男曾表示:“面对汽车新四化不能只靠一家车企,更多是强强联合。”而吉利和沃尔沃有特定关系的存在,因此他们的强强联合会更有默契,相互之间了解对方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整体收益也会更高。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胡津南

整合是吉利近几年的整体思路,无论是从居安思危的角度,还是从应对新四化产业变革的角度。所以这次合并并不让人意外。这跟十年前“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不矛盾。

回望过去两年,我们会发现小而美或者说品牌很强但是规模适中的传统跨国车企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这次的产业变革,再强的品牌如果没有相当大的规模,会转型得非常吃力。

所以,我们看到大众集团CEO一再强调旗下各品牌的协同效应,同样的原因PSA要跟FCA合并,包括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股份,再如日本车企之间加深联盟,都归于同一个思路。所以整合的关键点也在此,整合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实现更高的协同效率和创新效率。

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

我感觉这次初步协商的结果,既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全球汽车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大变革时期,各方都在寻找出路,因此说不上谁借谁的牌,可以说是吉利和沃尔沃走到这个历史节点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是初步协商,所以未来的发展还要看双方股东的最终决定以及具体细节,包括在香港和瑞典股市的政策,双方的批准都会左右这次整合的未来走向。

下一步的关键点,我觉得还是要讲清楚各自的责权利,以便为未来整个吉利沃尔沃集团的发展奠定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纵观历史上历次国际汽车业的合并,利益是最说不清楚,也必须说清楚的事情,这是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

这无疑将促进吉利和沃尔沃汽车业务更深层的合并。之前吉利和沃尔沃发布公告称将合并旗下的发动机业务,如今的合并或许是在此之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汽车业务合并在一起,共享新平台、公共购来节省成本,甚至在全球市场用联合销售的策略。

中国消费者报高级记者、汽车事业部主任?施乾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在品牌塑造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带动了吉利的快步发展,为吉利打造全新自有品牌、并购其他外资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车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重

尽管目前双方只公布了大框架,但从近几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的规划可以判断,双方不仅在“新四化”上实现大规模的投入,还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合作中开展极具想象力的合作创新,可以看出,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合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吉利正在通过全球合作的形式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效率,运用更多合作形式加快发展效率,应对汽车产业内外部结构调整。

吉利方面回应此次合并的根本是为了投入、降本和财务,通过合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是核心。现在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为上汽集团,总市值为2483.90亿元人民币。吉利与沃尔沃当前的市值之和约为2389.4亿元人民币。而吉利和沃尔沃如果完成重组,吉利和沃尔沃组合的新公司不仅能提升双方吸引中国资本的能力,也对接和扩大了双方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会发挥“1+1>2”的效果,双方市值肯定将继续攀升。

根据,吉利四大汽车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同时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使得瑞典的股民和投资人可以直接投资。

02

汽势Auto-First总编辑?周光军

第一,产生协同效应,助力吉利国际化前进一大步,包括品牌、资本和形象;第二,为其它品牌兼并重组提供一面镜子。

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

若双方合并,首先在资本方面,吉利是一个港股上市公司,沃尔沃有在斯德哥尔摩上市的,而现在沃尔沃仅有一些在瑞典本土或欧洲的资本注入,但与吉利合并之后,可获得中国这一庞大资本市场甚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外双方合并之后,人力、管理层以及整个生态的认可都是双方需要考虑的点。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持续走低,虽不否认有发展潜力,但新四化到来之后还会淘汰一波企业,最后生存下来的只有那么几家,所以中国品牌需要在面对未来包括5G技术在内的技术考验、资金考验、研发投入的考验的同时保持高效率的提升,强强联合是必经之路。

此外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一个口号,不是谁收购了谁就叫国际化,从长远角度看,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使命感、企业家的眼光,每个企业都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去发展。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胡津南

任何的战略结果都不是100%确定或者可预见的,但是我们希望看到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还有集团旗下的其他几个品牌未来在规模成本和创新协同上产生互相放大的效果。当然高效协同也要面对一些挑战,目前吉利集团旗下各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如何在提升经营和创新效益的同时,依然保持各自的调性和特质,这个也是合并后要注重的细节。

中国车企国际化的路径各不相同,但是吉利无疑是资本层面走的最深远的,从沃尔沃到宝腾到戴姆勒,就像有人说的这是一盘大棋。汽车产业一直在谈走出去,那到底是什么走出去?仅仅是产品吗?所以启发就是,不光要走出去,因为当我们说走出去的时候,潜台词是我们的坐标还是在国内,而真正的国际化视野要跳到外面去考虑,而且要在多维的框架下考虑全球化的配置。

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

沃尔沃最大的优势,是他的品牌和历史,以及他成熟的研发积累和市场体系,但是吉利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沃尔沃的短板,也就是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掌控。所以,双方走到一起,成为一家完全融合的集团公司,我个人比较看好。他的未来相对而言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具有的正向意义更明确一些,对于吉利品牌本身未来的发展正向意义也更强烈一些。

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国际化资本运作的模式,大约就是:吉利沃尔沃、上汽荣威以及现在围绕新能源车而产生的吉利斯玛特、长城光束等等。传统汽车产业的国际资本整合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未来的资本大戏应该是以蔚来威马为代表的新势力的大浪淘沙,还有2022年之后,类似特斯拉和丰田宝马奔驰大众在独资领域的争夺。

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国际化的路径已经不再是寻求对有限存量的合资购并,而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和间接融资来寻求自身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打开一片资本市场的海才是正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

两者经过十年的磨合之后终于有了调整,这无疑可以做好优化配置,更好的发挥协同效应。此前的中国市场有着多起收购,但由于运作、管理等因素,最终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而吉利无疑会给其一些警示作用。

中国消费者报高级记者、汽车事业部主任?施乾元

此次并购意向如果成为现实,将会在财务、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合并重组,为这个企业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实现技术以及成本协同,助力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汽车集团。

有车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重

由于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良好互补,重组后的公司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性的汽车企业,而吉利本身也将借此机会稳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同时为进军海外市场埋下伏笔。而对于沃尔沃来讲,他们通过吉利的关系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市场为基础谋求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约为70.5万辆,同比增长9.8%。这也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其中,在中国市场年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18.2%。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16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300亿美金的大集团。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未来,随着双方业务的进一步重组,协同效应将持续强化。一方面在业务环节,从技术研发、生产前端进行协同,促进吉利技术水平提升,同时在销售环节进行深度协同,吉利有望将销售网络延伸至国外,真正的“走出去”。而对于沃尔沃,重组将助其继续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定位。

此前,资本市场对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给出过预测,多数意见认为吉利或将出售沃尔沃另觅新欢,或者让沃尔沃独立上市融资。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选择了第三条路:吉利与沃尔沃再次整合。充分反应了吉利人的智慧与决心。也是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一个范本。

吉利这个中国品牌,从产品到资本市场开启全面的全球化步伐,实现未来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到那个时候,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市值来看,这个新集团才能够有力量和底气与全球一流的汽车集团和公司进行正面的交锋。通过合作协同占领技术制高点,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引领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了吗?

值得。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济南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6月13日,负责人为何宝力,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主要从事于从事总公司经营范围内的业务联络,同时一切业务都经过国家法律批准,该公司待遇丰富,员工拥有五险一金,节日正常休息,之一家安全,合规,值得一去的公司。

e汽车亲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十年: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是的。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6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的资金也将在同年下半年陆续结清,吉利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达成签署协议。

扩展资料:

伴随着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沃尔沃轿车正式落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旗下,同时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顺利完成,也将意义这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的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协议正式签署四个月之后,该交易通过了中国部门的批准,意味着此项交易已接近交割日期;整个交易将比预期提前近一月完成,而在此前的6、7月,该交易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

而当时因经济导致欧美汽车市场的急速下滑,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变卖资产换取现金,相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收购机会,从贸易的角度上借助海外并购这一捷径,让中国车企“走出去”减少很多阻力;同时并购后的产品就能够直接在美国市场销售,解决了汽车出口的技术标准、环保法规等众多问题。

人民网-吉利完成收购沃尔沃

百度百科-沃尔沃

三个关键词,读懂沃尔沃未来转型之路

3月28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平常的一天,但是对沃尔沃和吉利甚至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而言,却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

时钟拉回到十年前。2010年3月28日下午四点,从瑞典回国的李书福,以及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的团队,刚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奔赴位于北京长安街1号的东方君悦大酒店。酒店会议厅,300多位记者早已就位等候。他们很期待能撬开李书福这张嘴巴,之前对于并购沃尔沃一事,他一直三缄其口。

在那天,李书福首次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当天签署了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集团100%股权的正式协议。“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重大的海外收购之一,这不仅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向前迈出的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李书福说,“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吉利通过多次的投标,取得了这样一个资格。”

回望历史,那是一场举世震惊的"蛇吞象"式收购案。而正如李书福所说的,吉利和沃尔沃,甚至世界汽车的命运在那一天也开始改写。

准备充分,完成"蛇吞象"

在数目繁多的跨国企业并购案中,成功案例并不多。而吉利收购沃尔沃能成功,从现在复盘来看,是因为它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当时的大势;而且吉利自己做到了优秀。

犹记得,2007年李书福在宁波发出《宁波宣言》,以此为标志,吉利控股集团开始实施战略转型。"我们这次为什么要战略转型?就是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的。"李书福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根据他的研究,福特早晚会卖掉沃尔沃。

因此,当时国内事业蒸蒸日上的吉利,除了在战略上谋求中国市场的突破,更欲进军全球市场。但彼时吉利多次对福特表明来意后,福特的回复都是:对不起,沃尔沃不卖。

时势给了李书福一个助攻?。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整个世界经济都遭到重创,美国汽车市场受影响严重,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则在逆势上扬。在这一大背景下,2008年末,福特汽车明确表示,"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有了这句话,吉利快速组建了专业的并购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2009年9月,吉利迎来了收购沃尔沃的一个关键节点:福特汽车公开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记忆深刻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插曲至今广为流传。

2009年8月,为了说服强大的沃尔沃工会,李书福带着团队去了瑞典和比利时,先后拜访了所有工会领袖和相关部门。在与工会成员对话的过程中,李书福突然听到这样的提问:"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只用三个词来形容,让李书福有些措手不及,正当在场的其他人想要打圆场的时候,李书福灵机一动,脱口而出:"I?Love?You."。瞬间俘获了不少工会成员的心,根特工厂的工会更是立马拿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

这意味着,在当时的大势与环境下,收购这事已经基本成了。

不过,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三天,吉利还是再次召开董事会,对是否收购沃尔沃进行最终决策。当时业界对并不强大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充满质疑,面对即将到来的签约之日,李书福要做出最终的选择。而李书福在这场董事会的内部讲话,此前10年从未被外界所知晓,现全文奉上:

"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做这个决定,但是,风险由我一个人承担!"

"今天的选择,我觉得我的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灵也面临着巨大的震撼,这完全是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抉择,我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却也看出了李书福的决心。下定决心收购后,2010年3月28日,收购签约前2小时,瑞典当地时间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上7点,李书福通过越洋电话,与包括基层管理团队在内的近千名吉利员工连线讲话,提出为创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而奋斗。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010年3月28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集团签订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100%股权收购协议。

十年融合,实现双赢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始终坚持放虎归山、充分授权、探索发展、深度协调。一方面,尊重沃尔沃原有的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全球运营,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实现双方深度协同的方式。"在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看来,沃尔沃和吉利之所以能够在此后皆实现快速发展,与两者始终坚持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密切相关。

回忆当初,吉利与沃尔沃在技术研发、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差距。为避免品牌稀释、文化冲突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收购初期,吉利坚持执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文化包容理念,让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沃尔沃人的好感与认同,这也成为此后双方成功融合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吉利在沃尔沃后续发展上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2011年开始,吉利向沃尔沃输血110亿美元,主要用于开发新的SPA平台和在中国建厂。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沃尔沃的业绩开始改善。

显然,吉利的慷慨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包容理念,打消了沃尔沃团队的顾虑。此后,双方此后开始在各个层面全方位融合。

2011年11月,"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吉利和沃尔沃开始步入技术协同的新阶段;2012年3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签署技术转让协议;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开始运营,双方正式开展深度技术合作;2017年7月,吉利控股宣布将与沃尔沃汽车成立技术合资公司。同时,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式签署协议,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

领克无疑两者合作融合的关键一环。作为吉利往高端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既可以用沃尔沃来背书,又能填补吉利和沃尔沃品牌定位中间的空档。首款车型领克01于2017年上市后受到热捧,领克02和03车型紧接着在2018年上市,证明这一战略开始大获成功。

到2019年10月,吉利与沃尔沃进一步宣布双方正在探索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可能性,旨在建立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显然,一旦整合成功,无疑将使双方在研发、生产、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

"自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技术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为双方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成为了行业协同发展的典范。"杨学良对e汽车表示。

一张张成绩单能够证明。十年间,沃尔沃从收购之初以瑞典为核心的品牌,成长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十年来,沃尔沃的全球销量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中国销量增长了5倍。十年来,沃尔沃扭亏为盈。营业利润(EBIT)从2009年-?51.9亿瑞典克朗到2019年143亿瑞典克朗。品牌价值提升。2020年,?Brand?Finance评估发布的2020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排行榜,沃尔沃汽车以169.14亿美元排名第10位。

十年间,吉利汽车成长为百万级销量的中国品牌领军者,营收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净利润从2009?年的13.19亿人民币,跃升至2018?年126.74亿人民币;吉利控股集团从2012年起,连续8年进入世界500强,攀升255位至220位,营收超3300亿。吉利控股集团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2020年,?Brand?Finance评估发布的2020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排行榜,吉利汽车品牌成为品牌价值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成功并购沃尔沃,正式帮助吉利开启全球化之路,为此后吉利成功入股宝腾、路特斯、戴姆勒实力背书。

十年间,吉利控股集团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了制造、研发、购、销售的全球布局。联合全球伙伴,通过协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吉利实现技术对标向技术立标的升级,并形成"新四化"有效路径。十年来,吉利打造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建设天地一体出行生态,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变。

双赢的局面,让"蛇吞象"成为了一段佳话。

而如今,面对"新四化"浪潮,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加速重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车企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拥抱变革,在挑战中把握战略机遇。

尤其是李书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汽车行业的幸存者只有两三家,而"单打独斗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为此,2020年2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只有拥有更强技术能力和,才能持续引领行业变革。吉利和沃尔沃第二个十年的序章,正在翻开。

并购十年,意义几何?

"吉利并购沃尔沃是顺势而为,符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即规模化、专业化和全球化发展。产业变迁的规律不可阻挡地使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从西方移向东方。"杨学良表示,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企业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事实也是如此。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开启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先河,开辟了中国品牌加速全球化扩张的重要途径。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并成功运作,向外界证明了中国汽车公司参与全球汽车工业格局重组的强大实力。

更重要的是,此并购是对以往汽车发展模式的突破,它找到了改变汽车竞争格局的支点,为中国汽车业的崛起树立了信心。

对吉利而言,通过并购和融合,自身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研发和造型设计的原创能力;通过联合开发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CMA,吉利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架构能力;通过并购和融合,吉利加速实现了质量体系标准化,完成了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最终达到了品牌影响力全球化。

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中表现出来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所做承诺的坚守,也为吉利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的背书,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如今,吉利不仅推动了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复兴和持续发展,还实现了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汽车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携手戴姆勒集团深度合作,协同效应正在发生聚变,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并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最终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工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从最开始的孱弱进化到如今的繁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吉利汽车,从最初的不被人看好,到义无反顾地扛起自主品牌创新向上的大旗,用超前的眼光不断整合全球,在圆中国人汽车梦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人在全世界赢得了尊严。

从十年前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完成"蛇吞象",到十年后协同发展和引爆行业期待,汽车行业的变化,都浓缩蕴藏在了其中。

而吉利和沃尔沃的故事,却还在继续。

我们期待着,继续见证吉利和沃尔沃下一个十年的佳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0到2020,沃尔沃不可替代的十年!

易车原创?7月21日,#沃尔沃汽车问道2021·创享之旅#论坛在位于上海嘉定的沃尔沃亚太总部举行,多达六场、来自数十人、总计八个小时的分享,内容很多,抽丝剥茧,用三个关键词归纳总结,意在一窥沃尔沃未来转型之路,结合自身思考、以飨读者。

关键词一:可持续

近一个月来,全球范围极端气候频发,这也让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场论坛显得颇为必要和应景。沃尔沃官方明确表示,到2025年的时候,单车碳排放将比2018年降低40%。

抛开这些具体的目标先不说,考虑到中国面临2030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的大目标与汽车高居我国各行业碳排放第二名的大背景,沃尔沃在此时提出这个颇有难度但C端感知并不那么强的目标,还是让人非常佩服的,又或者说,安全与环保,确实是刻入这个品牌骨髓里的DNA。

沃尔沃怎么做呢?一句话总结就是要从制造和物流两个环节来大力降低碳排放。

一方面,其自身在国内的三大生产基地(成都、大庆、台州)和所有一级供应商的工厂都要100%使用水、风、太阳能等清洁电力,再比如到2025年制造环节塑料、钢、铝三种材料的再生使用率要分别达到25%、25%和40%。

另一方面,沃尔沃要求所有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车型要实现100%国产化率、核心零部件产地到沃尔沃三大工厂的距离不能超过400公里,进而通过提升装载率、缩短运输距离来降低物流环节的碳排放。

沃尔沃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呢?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一方面,我们国家正在加速调整能源结构,到2025年将火力发电的比例从目前的约70%降低到50%,清洁能源占到一半,到2030年清洁能源比例进一步提升到70%以上;

另一方面,在现场的供应商展示区,诸多上游供应链企业已经展示了一系列不同的回收再生技术,比如三电系统中稀土材料的回收、生物皮材质的方向盘、用天然纤维制造的坐盆、塑料材质的转向拉杆连接杆、回收废旧塑料再利用制造的织物布料,等等等等,并且这些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换言之,沃尔沃在主机厂中率先提出这一目标,进而以需求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进,从中长期来看,这样的示范效应也必然促进行业的加速转型,这可能是相较这一目标本身,对于汽车产业、乃至国家战略、甚至人类命运,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二:电动化

既然说到可持续,那电动化显然就不得不提,在这次的论坛上,沃尔沃全球高级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也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30年沃尔沃将成为成为全球豪华纯电动汽车品牌。

这也是目前传统豪华汽车品牌提出的最为激进的,但对于沃尔沃来说倒也并不意外,全系四缸2.0T的它们在转型的时候确实没有多少大排量的执念,或者说心理负担。

而支撑沃尔沃电动化转型的核心就是全新SPA2架构了,在论坛开始前播放的一条十多秒的短片中,出现了以下信息

1、基于电动化重新优化整车结构布局与安全布置;

2、搭载中央计算电子电气架构,实现软硬件分离与整车OTA快速迭代;

3、主要基于谷歌安卓生态自研VolvoCars.OS集成式操作系统,并支持开放式API;

4、改进电芯布置形式从而降低电池包厚度、优化车内空间;

5、标配Luminar激光雷达与英伟达Orin高算力芯片;

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曾经表述过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与传统主机厂对于电动汽车理解的不同,后者的认知这依然是一台汽车,但是能源与驱动形式变了,而华为的理解就是一个会行驶的智慧终端,智能是它的根本属性。

从SPA2架构的情况来看,沃尔沃也开始更多接受前者目前被证明更受消费者认可的理念了,这其实可能是最本质的进步。

要说这其中消费者感知最强的无疑是第5条自动驾驶硬件部分了,这两项装备此前在蔚来ET7、R汽车ES33上已经出现过,基本也是目前业内的最高规格了。

沃尔沃的CitySafety系统在L2级别ADAS中有很好的体验与口碑,但在新势力极力推动的更高阶驾驶领域,此前传统主机厂其实是有明显的滞后的,现在,沃尔沃再次成为了它们中的旗手!

此外,沃尔沃宣布的“标配”不仅再次体现出其对于整车安全的执念,也将激光雷达融合方案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之争进一步引向了白热化。特斯拉刚刚在海外推送的FSD Beta V9.0版本所具备的城市NOA功能,其背后的实质是特斯拉作为先行者与自有生态建设者在数据领域的巨大优势,而这恰恰是传统主机厂的劣势。

对于这两条技术路线,从冗余的角度,我个人是更偏向融合方案的,但必须承认或者需要意识到的是,特斯拉的方案一旦走通,将在成本方面形成巨大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从特斯拉超级工厂到依靠单台发动机实现降落回收的星舰,这恰恰也是马斯克极为擅长的地方。

除了数据驱动,上述技术目标中最难实现的就是涉及软件的电子电气架构与集成式操作系统了,大众高层在去年坦诚在电子电气架构领域落后特斯拉8-10年,而现在沃尔沃提出的目标是要达到甚至超越特斯拉最新的Model Y,对于企业架构、研发体系、技术DNA都大不相同的传统主机厂而言,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至于VolvoCars.OS操作系统,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说明,依据现场的只言片语其应该还是基于安卓底层,有趣的是,现场的PPT中显示“开放协作远胜于单打独斗”,但在给到的文字材料中又有“目前,VolvoCars.OS 已经有 400 个注册开发者,有超过 200 个软件开发团队。当下,这套操作系统有约 30% 的软件是沃尔沃内部开发的,后续目标为 60%。”这样一段描述,两者略显矛盾,在生态建设方面的路线图,还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

当然,反过来说,数据与软件的难度越大,其带来的收益也越大,沃尔沃亚太研发高级总监在现场也特别提到了产品开发周期与快速迭代优化,它举了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例子:开发一个针对夏季高温高湿的空调舒适模式,过去需要拉动多家相关供应商,对接协同、开发测试,再到车型改款新增功能,需要至少大几个月的时间;而软硬分离后,这仅仅是数百到数千行的代码新增,从开发、测试到OTA远程升级,这最多不过几周的时间。

博世、上汽等传统巨头纷纷开始组建上万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到汽车厂商招聘结构的剧烈变化;从特斯拉、华为对传统主机厂展开技术层面的降维打击,到沃尔沃高层直接在论坛现场喊出欢迎各类软件人才加盟的邀请……

软件定义汽车,绝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三:新服务

论坛的最后部分,沃尔沃亚太负责销售与售后的高层以及车主代表,围绕服务体系做了一系列分享。

没错,当蔚来以“对车主好不是手段、而是目标”的理念建立起足够深的品牌护城河之后,当蔚来用户运营+车主口碑的全新营销模式大获成功之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谈服务、谈用户型企业。

但沃尔沃在这方面其实是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的,一来其相对高端的定位近五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传统豪华品牌中,沃尔沃身上“豪”(主要理解为豪气和土豪)的感觉几乎是最弱的,而它雅致、脱俗、车主群体高素质的形象却又恰恰是与蔚来、特斯拉等高端头部新势力最为接近的。

在具体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方面,沃尔沃的六大服务已经上线了一年的时间,具体如下:

1、预约快速养:预约客户基础保养1小时内交车;

2、免费取送车:20公里内免费提供上门取送车;

3、尊享代步车:三包期内,保修留店超过3天(《三包法》规定为5天),免费提供品牌代步车。

4、超长时营业:预约基础保养,营业时间延长至上午8点到晚间8点;

5、零件终身保:更换的原厂指定零配件,只需一次付费,享受终身保修;

6、全天候守护:Volvo On Call 随车管家为拥有该配置的沃尔沃车主提供7*24小时一键呼叫的全天候服务,包括:一键呼叫,SOS应急呼叫,碰撞自动求助,道路救援协助,防盗通知等功能。

从现场的介绍来看,六大服务推出一年来受到了车主群体的广泛赞同与支持。其中免费取送车服务,已100%覆盖全国沃尔沃经销商,截止2021年5月底,沃尔沃已累计向10万多位车主提供19万余次服务,按照单次取送车20公里计算,服务里程至少达到386万公里,相当于中国2020年公路里程的77%。

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沃尔沃还将在7月份完成对全网270家经销商安装NEWBIE系统和透明车间的服务,这是一套实现用户、经销商和主机厂三者数据实时打通管理的数字化系统,旨在通过

今年的3月28日是特殊的一天,今年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控股并购十周年纪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十年前后的改变,沃尔沃汽车实现了从连年亏损到盈利,让3月28日这一天,非常值得纪念,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成功并购沃尔沃汽车,在这次合作中,当初被很多人不看好,很多人都称吉利是在蛇吞象。

意料之中的协作

最后的结果给了他们一个大巴掌,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宣布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只为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与财务方面更加有效融合。这一重大措施让沃尔沃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

不得不说沃尔沃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都要得益于10年前的机遇——与吉利控股完成并购。曾经,因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汽车。最后,吉利抓住了这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沃尔沃也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归宿。

在2002年,吉利的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中,李书福就宣布:要并购沃尔沃,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后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良好以及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相对地位逐步提高等大背景下,贸易金融有望迎来发展期,表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最终吉利成功完成并购沃尔沃。

从沃尔沃的角度来讲,在福特出售沃尔沃汽车的机遇下,他们也做出了最适合的选择。除了吉利之外,还有很多由沃尔沃工程师工会提议成立的瑞典财团Konsortium jakob等竞争对手。可是,最终沃尔沃选择与这位来自中国的李书福携手。对于李书福来讲,他真的很尊重、爱慕沃尔沃,最终赢得了沃尔沃的信赖。

共同协作展望未来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并购案是非常成功经典的。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并购成功之后表示,将继续严格执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观念。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放虎归山”,尽早恢复沃尔沃汽车往日雄风。这一方针,在沃尔沃技术创新层面上表现的非常突出。

曾经,这个战略在2011年还不被大家所理解,可是随着同级别竞品纷纷主打2.0T动力,以及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对沃尔沃drive-E 2.0T发动机的青睐,如今已经再也没有人质疑沃尔沃和吉利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沃尔沃

上一篇特斯拉滚动模式怎么关闭-特斯拉滚动模式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