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背景-比亚迪汽车背景图

tamoadmin 0
  1. 比亚迪是合资还是国产
  2. 比亚迪上市了吗
  3.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4. 比亚迪是国企还是私企

成立背景:

比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

公司现状:

比亚迪汽车背景-比亚迪汽车背景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车标含义:

比亚迪LOGO在2007年已由天白云的老标换成了只用三个字母和一个椭圆组成的标志了,BYD的意思是build your dreams ,即为成就梦想。比亚迪的英文名称BYD,比亚迪公司用其企业文化“build your dreams”来诠释,意为“成就梦想”。

扩展资料

IT产业包括:

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是合资还是国产

自主品牌苦合资久矣。

但2021年开始,情况起了变化。

一方面,合资品牌占尽优势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开始从“存量”走向“减量”阶段,同时多个自主头部品牌开始上探且取得不错成功,市占率出现此消彼长。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则迎来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长机会,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长期深耕新能源的品牌迎来快速增长,而转型不利的合资品牌却没有能力分享这块新市场蛋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比亚迪以491,245辆的成绩稳居新能源销量榜首,达到特斯拉近两倍的水平,不过今年之前比亚迪还是个在市场存在感并不强的品牌。

而“专注”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合资品牌几乎毫无存在感,唯一两个TOP 15合资车企一汽-大众、上汽-大众,1-11月累计销量还不足比亚迪的四分之一。

通过当前新能源市场格局,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每一次行业技术变革背后,都会让整个市场迎来重新洗牌,并诞生新的巨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比亚迪将成为“头号玩家”,和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大众品牌市场地位相当甚至会更高。

1、 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内卷,大众告别“品牌强盛时代”

谈比亚迪之前,不妨先看看大众品牌。

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化至今,大众品牌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大众、丰田、本田为代表的的合资品牌更是长期压制着一众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50%以上。

其中,大众品牌更是“稳如老狗”,一直是国内市场最大赢家,市占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从2015年乘用车市场进入2000万辆+时代后,大众品牌市占率便长期维持在13%-14%左右的水平,大众品牌更是在中国市场创下了317万辆的惊人成绩。

但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市场面临着一线自主品牌冲击、合资内耗以及豪华品牌降维打击。

严重挫伤了大众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2020年,大众品牌更是首次跌破300万辆大关,仅售285.1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看,大众品牌(不含捷达)市占率已经跌至11.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对应到具体的合资车企身上,情况则更为糟糕。

由于主品牌大众表现不佳,2021年1-11月份,上汽大众累计批售销量仅110万辆,全年预计在125-128万辆之间,而2017、2018、2019三年间上汽大众曾连续突破200万辆大关。

一汽-大众方面,剔除奥迪、捷达后,大众品牌同样也出现了销量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在增长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市场,大众品牌竞争力与其在燃油车市场的竞争力则大相径庭。

前三季度,在4款ID.系列电动车同时在售的情况下,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仅为6.96万辆,市占率不足4%,甚至不足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销量增速也只有同期整体新能源市场增速的一半,远低于预期水平。

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下滑,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市场双线哑火,两个利空因素之下,就不难理解大众品牌市占率显著下滑了。

与此同时,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合资品牌加速内卷,以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大众品牌却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很难对大众品牌抱有乐观心态。

从上帝视角看,大众正在告别长达过去30年之久的“品牌强盛时代”,逐步走向品牌衰退期。

2、 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市场执牛耳者,明年最高挑战150万辆

了解了大众品牌的浮沉,也许我们会唏嘘,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暗流涌动下,纵使强如大众的品牌,也会成为时代的背景板。

反观比亚迪,则走了一条和大众截然相反的路线。

传统燃油车市场,比亚迪长期存在感不强,截止目前也仅推出F3一款可称为“爆款”的车型,而这款山寨风格极为浓厚的车型也曾一度让比亚迪品牌“毁誉参半”,大众品牌则长期稳居行业NO.1,并推出了至少10款燃油车常青树。

不过在体量快速提升的新能源市场,则出现了两极反转。

比亚迪打造了汉EV/DMp、宋PLUS DMi/EV、秦PLUS DMi/EV、元Pro、海豚等多个爆款车型,这些车型也成为各自所在细分市场的爆款产品。而大众品牌方面,无论是提早布局的PHEV车型,还是寄予厚望的MEB平台ID.系列车型,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2021年1-11月份累计销量达到491,245辆,其中11月单月更是暴涨247%至90,142辆,达到市场二三四名之和,DMi+DMp系列更是占了整个插电混动市场半壁江山。

从市占率角度看,比亚迪1-11月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19.5%,11月单月占有率更是高达23.8%。这样的市占率数据,已经明显超过近年来大众品牌的市占率水平。

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今年全年其将实现6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

按美国著名分析师Harry S. Dent, Jr的说法: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将加快,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

而最近几个月的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远超10%,甚至多次达到20%的“繁荣值”。

中汽协认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也在沟通会上表示:“变革的时代真的很难看清楚,现在来看2022年和2021年如果保持一样的增长速度(2021年月均渗透率增加1.3个pct),2022年全年整体渗透率应该在25-27%,对应销量应该在500-550万辆。”

这种行业趋势下,左手DMi+DMp,右手BEV,插电混动、纯电动双线并举且持续丰富产品线的比亚迪,无疑将在相当长期间内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最大赢家。

目前,比亚迪已经公布了极为激进的2022年目标,新能源保守销量110-120万辆,乐观目标销量更是达到150万辆。

这样的目标也意味着,明年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25%左右。也就是国内市场每卖出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挂“BYD”LOGO的。

3、 “顺势而为”成就今天的比亚迪

某种程度上,比亚迪和大众这样极为戏剧性的反转剧情,也许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从一开始,玩电池出身的王传福似乎没想着靠燃油车在市场立足。

毕竟想要在对手熟悉的领域打败对手是几乎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今天不少自主品牌在性价比、造型设计等各方面碾压合资竞品的情况下,依旧无法获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早在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时,比亚迪就已经开始了DM双模电动车的研发立项,并最终于2008年12月15日推出首款插电混动车型F3DM双模电动车。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事,“股神”巴菲特的希尔伯克哈撒韦在2008年时以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并于2010年亲临深圳为比亚迪站台,王传福也被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评价为“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

随后,比亚迪又在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e6,这款车补贴前售价高达36.98万,显然这样的价格然很难获得私人消费市场(今天去深圳出差时,依旧可以打到e6出租车)。

不过,当时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市场接受度等,都决定了这两款的“超前”技术理念产品不可能在那个阶段获得成功。

比亚迪可谓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件正确的事”。不过比亚迪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并于近年来推出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新技术。

与此同时,市场在那个阶段“亏欠”比亚迪的,也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对比亚迪进行“补偿”。现在来看,“某个阶段”就是从2021年起到后面的若干年。

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这种补偿将是无比的丰厚,让比亚迪能够有机会在明年成为全球首个在单一市场迈过100万辆大关的新能源品牌,这将是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毕竟拥有万亿市值的特斯拉至今也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明年也没有可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慨2008年两位大洋彼岸的“股神”眼光足够超前,用18亿的投资赚了数百亿。

但对每个普通的我们来说,现在选择和比亚迪(002594.SZ)做“时间的朋友”,似乎也为时不晚。

比亚迪上市了吗

比亚迪是国产自主汽车品牌。

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和电池。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

比亚迪旗下车型普遍具有超高性价比,其技术核心以刀片电池为代表,应用车型是比亚迪汉,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EV的比亚迪打造的中大型纯电轿车,分为两驱及四驱版,四驱高性能版电动机总功率363kw,总扭矩680nm,NEDC最大续航里程550km,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3.9秒,两驱版NEDC最大续航605km。

知名国产汽车品牌:

1、吉利

在19年进入汽车领域,在轿车和SUV界综合实力都很强,旗下的博瑞、博越、帝豪、远景等十多款整车产品已经涵盖了A级、B级、SUV等乘用车范畴。

2、长城

成立于年,历史悠久,以皮卡起家,专注于SUV领域,自从2003年推出哈佛品牌,慢慢的在SUV领域站稳脚步,长盛不衰,打破了十几年前SUV被合资品牌垄断的市场格局。

3、长安

拥有100多年军工背景的长安,涵盖了微车、轿车、客车、卡车、SUV等乘用车领域,是一直用心开发自主汽车品牌的企业。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比亚迪上市了。

比亚迪分别在国内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002年在港交所上市,港股代码为01211,2011年在深圳上市,股票代码为002594。

1、上市背景。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

在任职期间,王传福不断积累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并发现了电池领域的巨大机会,在当年,买一部“大哥大”就要花两三万的高价,而买的人趋之若鹜,王传福深知电池的需求会随着手提电话的发展不断升高。

2、转型。

1995年,比亚迪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品质赢得了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订单。

19年,比亚迪迅速成长为中型企业。

2000年,比亚迪获得来自摩托罗拉的订单。

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正式上市,并凭借着优势明显的锂电池产品赢得了诺基亚手机电池的订单。

2002年的7月份,比亚迪全资收购了北京吉普的吉驰模具厂,开始为破冰汽车制造行业打基础。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收购了秦川汽车,成为继吉利汽车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发展产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等、汽车及相关产品。

比亚迪是国企还是私企

6月15日消息,华为与比亚迪合作,拟与之探索华为麒麟芯片上车的规划,这标志着华为在5G商用、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方面又有了最新进展。此前,华为就曾推出5G通信芯片、HiCar投屏方案等上车,这次则可以说是前一次的延伸。

实际上,华为在汽车产业尤其是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早在2019年5月,华为总裁办就签发成立了专门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用于专门做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华为集团轮值CEO徐直军也曾对外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会聚焦ICT技术,为‘造车企业’造好车。”这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

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即不进入产业链冗长的汽车制造领域,只是基于自身擅长的ICT技术,做汽车的增量零部件厂商。

而比亚迪作为一家立足能源科技的汽车公司,长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比亚迪对汽车的研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更为彻底,两家各有优势互有度短长,两者合作也是必然。

华为想要的不只是麒麟“上车”

按照华为的,华为的定位是向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而不是传统汽车,这是有原因的。传统汽车源于西方,目前已经形成了德日美等一大批强势车厂,全球格局已定,但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对汽车零部件变革也有了新的要求。

第三方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哪怕只是参与其中一个部分,也会受益匪浅。同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已经逐步触顶,业务发展需要新的动能。

而作为5G大潮的重要引领者,华为在5G应用、智能物联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要构建“1+8+N”的智能网联世界,也离不开汽车的参与,这正是华为参与汽车行业建设的重要原因。

据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华为布局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以及智能通信等方面。”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昇腾芯片为基础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以麒麟芯片+鸿蒙OS为基础的车载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管理(包括充电、电驱、电池管理)方面的整车管理操作系统,以及实现汽车网联的人车交互网联系统等四大部分。

总之,麒麟“上车”只是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的一个方面,华为的目标是打入整个汽车产业链之中。

深度布局智能汽车,华为还缺一个好帮手

在2019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的智能能源业务包括mPower多形态电驱、充电及电池管理系统,由于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用电管理,因此该业务被视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根基。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看,华为在技术论坛上还发布HUAWEI?HiCharge新品,这可以看作是华为在智能能源领域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

事实上,华为研发的直流充电模块,已经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的核心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充电桩质量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可见,华为已经在智能汽车整车管理方面具备自己的一些优势了。

此外,2019年8月华为发布的旨在实现“人—车—家”用户体验的无缝衔接HiCar系统,也具备更多实用功能。比如,Hicar系统能够实现车机交互,通过华为手机自带的NFC打开载有Hicar系统的汽车车门,通过HiCar系统远程操作家用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电饭锅、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

华为在其他领域也动作频频。比如借助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成为第六家具备甲级电子地图资质的数字地图服务商,为其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增添了不少助力。

不过,华为在汽车领域要想大有作为,也需要借助外部厂商的力量。毕竟,华为毕竟不是做汽车的,它对如何将自己的软件应用与汽车的零部件、汽车性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并不擅长,这正是华为选择与外部汽车厂商合作的原因。

那么,为何华为选择了与比亚迪合作呢?

比亚迪的特长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翘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比亚迪起家于能源电池,多年来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已站稳脚跟。与如今被很多媒体营销宣传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更像是新能源汽车圈的“”大佬。

据最新出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来看,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上,北汽EU系列以超过11万辆的销量成为销量榜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

在销量榜前十名中,比亚迪元EV系列以61551辆名列第二,比亚迪唐DM以34084辆名列第五,比亚迪e5以超过32000辆名列第六。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比亚迪汽车独占三款,这在前十名中绝无仅有,三款车合计总销量超过第一名的北汽新能源。可见,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比亚迪能够取得做出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比亚迪长期以来深耕新能源汽车,让其在能源电池研究、新能源汽车芯片研发、整车制造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具体来看,比亚迪成立了专门的比亚迪电池公司,专注电池研究,目前其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家的汽车以及一些外部厂商。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芯片厂商,目前其研究的IGBT芯片4.0版本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车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拥有诸多发明专利。

相比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汽车前身是具有国有厂商背景的秦川汽车,它的根基更加牢固,其在造车方面也更专业一些,在双方比较中更稳健。从其在纯电动领域深耕的时间来看,他几乎与特斯拉同时起步,而且在很多方面并不逊色。

从各方面来看,华为与比亚迪合作,都是双赢。但在实际上,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不乏竞争。

更深层的考虑

从两者的体量地位来看,两者的合作还有更多深意。比如比亚迪可以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比亚迪代工厂与华为其他终端业务之间的合作。

此外,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拆分独立,未来两者说不定还能在芯片领域擦出更多火花。尤其是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已经涉及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等全产业链,对华为未来的布局也能助力不少。

另外,华为在车载芯片方面的研究、自动驾驶的升级,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而在这些领域,比亚迪不会甘心只做个无名小辈,加深两者之间的合作必然存在更多可能性。从这方面来看,两者加强合作,自然是最好的安排。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不是国企,也不是私企,而是一家民营企业。

首先,比亚迪没有接受过国有资本的注资,也没有接受过的投资,不能算是国有企业。其次私企是一个有明确法律界定的概念,其特征包括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属于营利性经济组织。而民企则是一个非国有国营的概念,像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都属于民企,所以比亚迪属于民企。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自主品牌,品牌主要生产的是商务轿车以及家用轿车和车用电池,截止到2003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商。

比亚迪车标的含义:

比亚迪新标识将不再沿用原有的蓝白相间色,图案改为椭圆形状,并加入了光影元素。从字体的排列、图形的颜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了比亚迪汽车的创新、科技和企业文化精髓,令比亚迪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比亚迪高层人士透露,比亚迪新标识更加简洁直观,并具有国际化元素。通过这次换标,比亚迪汽车将围绕打造国际品牌这个目标,全面促进企业产、科、研、销各个层面国际品牌意识的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洞察力,最终达到比亚迪品牌的优质和高含金量。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比亚迪

标签: #比亚

上一篇比亚迪纯电车-比亚迪纯电车保养一次多少钱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