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员工薪酬等级是多少_蔚来汽车员工薪酬等级

tamoadmin 0
  1. 本周大|蔚来调整换电/Model 3改款/拜腾复活
  2. 蔚来和上汽集团哪个工资高

蔚来,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讨论价值的商业案例。如果说前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最值得讨论的案例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能再往后五年、十年,中国汽车行业贡献的第二个经典案例就是蔚来的出现。

我翻阅了之前写过的关于蔚来的文章,其实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在2016年的时候,蔚来被看好的程度远不如乐视汽车,论人才、资金、热度,那时候斌哥还只是易车网出来的斌哥,贾老板却已经是大讲“生态化反”的互联网领袖。未曾想到,六年之后,蔚来现在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新能源势力的领头羊,而贾老板还没有回国……

基本上到了2017年左右,整个行业才开始关注到蔚来,我也是在2017年上海车展后发了第一个关于蔚来ES8的知乎回答,那时候对这款产品的定义和定位不是很看好。但是那时候根据蔚来找来的人预判了蔚来已经开始推进量产车,只是说第一款车给人的感觉并不太好。

蔚来汽车员工薪酬等级是多少_蔚来汽车员工薪酬等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差不多到了2017年年底,因为新势力的层出不穷,包括FMC、威马、小鹏都开始出现,并且蔚来也开始了寻求与广汽、长安这些传统车企的战略合作,整个态势扑朔迷离。

进入2018年,蔚来基本上就开始比较高调了,ES8开启交付,其高端品牌的野心算是浮出了水面。当时虎嗅还出了一篇很火的文章《蔚来被严重高估了》,发于蔚来IPO之前,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很快一苒回复了一篇《蔚来可能被高估了,但虎嗅这么写不对》,基本上把虎嗅怼了回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篇文章发布时机的恰到好处,一苒很快也就不是局外人。现在再来看这两篇文章,真的很有意思,虎嗅说对了2018年到2019年的蔚来,而一苒赌对了蔚来的未来。

到了2019年以后,蔚来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不过是负面居多。在这个时期,蔚来在媒体上几乎孤立无援,各种造谣蔚来资金紧张、破产清算的谣言一波接着一波,蔚来车友和微博KOL们的鏖战也是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当时蔚来公关体系的摇摇欲坠。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蔚来车友们还能据守在蔚来APP这个圈子打气,算是撑起了蔚来高管们最后的信心。

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的一场疫情差点把蔚来打趴在地,然而又改变了蔚来的未来。一开始是蔚来连薪酬都快发不起、李斌好不容易找到2亿美元可转债来续命,一度又传出广汽和吉利给出收购报价,最后李斌选择了合肥

就是这生死一线之间,由于疫情凶猛,美国财政部选择“大放水”,把特斯拉不断推向了500美元、8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的历史新高。特斯拉的暴涨也带来了整个新能源车企的价值重估,蔚来的股价从不足两美元逐步向上,摆脱了股价归零的风险。

而随着热钱不断涌入,造车新势力的股票也迅速拉升。加上蔚来拿到了投资,整个销售循环开始加速运转,原本在几美元徘徊了半年的蔚来股价,就像坐上了火箭,以每一个月一倍的速度飞升,到了10月份其600亿市值已经超过了众多传统车企集团

这就是过去六年蔚来的回顾,现在故事还在继续。

在不短的六年时间,“蔚来”经历了一个中国汽车品牌从来没有过的高光时刻、群嘲围攻、风光上市、生死一线、股价狂飙……然而,经过这些以后,蔚来才算是刚刚起程,从一家年销量几千辆的车企,迈过了五万辆的产能扩展门槛,准备进入一个豪华品牌应有的市场规模。可想而知,蔚来这个样本将来必然还有更多的讨论空间和观察余地,无论是之后蔚来更加成功,亦或是戛然而止,这家新势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具备讨论的价值。

那么,如果仅以现在这个时间点讨论蔚来,其讨论的核心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包括以下几点:

1、新势力要怎么花钱;

2、新势力的前瞻性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3、创新模式是烧出来的;

4、传统模式可能过时了,但互联网思维不能主导一切;

5、价值观营销是永恒的内核。

蔚来的成功很大部分在于李斌超强的融资能力,如果不是他最后用了2亿元可转债续命,然后等到合肥的资本到来,现在蔚来还不知道在哪。然而复盘来看,蔚来最后的活命机会在于融资能力强,可是蔚来一开始的走火入魔也是因为融资能力太强,然后变得毫无顾忌……

蔚来花钱的故事就不用再赘述了,什么几倍薪酬挖人、大手笔的NIO?DAY、创始纪念版车主奢华的试驾会、研发上的大手大脚等等。这就是之前李斌融资能力实在太强了,完全没有顾忌的概念,以为车发了就能形成正循环,哪知道汽车产业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随便一个坑都要用同等的花费去弥补。

另外,在最好的地段选择最贵的店铺、选择最好的设计师、建立最好的体验店、端出最好的咖啡……《大腕》中的这些段子都出现在蔚来的营销体系里面,“用户为先”的思维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让绝大多数只能以年盈利5-8%发展的传统车企巨头瞠目结舌,也让那些后来者无法学习。

而前期过于夸张的花钱速度,让蔚来在2019年吃了大亏,不得不各种方式砍成本,然后被砍掉的这些“故事”又变成了负面舆论,把蔚来拉下深渊。当然,也不得不说,花钱这个套路也不是蔚来一家,前面还有乐视。

学习蔚来“花钱能力”的新势力,比如拜腾,现在已经烟消云散;少数有了前车之鉴的新势力,比如理想和小鹏,都已经美国上市了;还有一些既没有钱,却又花钱的企业,比如赛麟,更是魂飞魄散。

那么从蔚来上面要学习到的花钱经验是什么呢?大概是在创新模式上努力花钱、不要省,但是在务虚的层面不要大手大脚,更关键的是人力支出要花得值当。

蔚来现阶段成功了,个人认为最大的一个成功因素是“换电模式”这个产品基础,让蔚来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空间。

据说给出蔚来换电方案的工程咨询公司也把自己的方案兜售给过不同的车企,传统车企没有接招的,毕竟模式上跑不通。蔚来接受了,所以整个产品模式都是基于换电模式。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当时蔚来到底是冤大头,还是说蔚来坚信换电模式是电动车发展的技术路径呢?

这个答案没有人知道了,但是这个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概念确实成功了。这个成功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更是说蔚来把这个换电模式转换成了国家支持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竞争壁垒,避免了特斯拉对自己的冲击。换句话说,蔚来的前瞻性不只在于某款产品在某个时间点怎么领先,而是要始终领先——大概可以理解为硬件也能够OTA,只是蔚来这个赌注太大,然而收获更大。

还有一个可以讨论的前瞻性,是蔚来如何构建高端豪华品牌的“质感”。举一个例子,很多车企都喜欢在朋友圈发海报,每次海报的设计风格、话术都完全不同,一看就是临时想起来做。而再去看看蔚来的每一张海报,都非常有质感,所有的设计元素也都相当统一,不会有突兀和廉价感。

这一点,蔚来几乎是学习了豪华品牌的CI视觉管理系统,在用户发展部门的背后有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来主导所有的形象产出,大到店面风格和大型活动设计,小到一张营销海报和朋友圈传播物料,都是有精细化的管理。这种对品牌质感的管理,是一种缓慢的积累,同时也需要随时响应,这点没有战略层级的要求是无法做到的。

另一个前瞻性的讨论其实蔚来一开始是失误了的,那就是接不接受国有资本的支持,完成自建厂造车。

从一开始,蔚来的想法可能很简单,那就是不拿的钱,这样更有主动性:如果拿了的钱,那么当地建厂、生产都是一系列后续——那时候蔚来还比较单纯的想着互联网思维、小米代工模式这类的,人家有厂、有人、有资质,自己何必呢。

可是六年过去了,大概蔚来也不再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拿了合肥的钱,蔚来中国的总部也放到了合肥,江淮的工厂也不断投入,甚至国家产业政策都调整了,基本上蔚来折腾了一大圈还是回去了。但实际上原本蔚来是有机会在上海建厂的,这对于蔚来整个供应链管理、人员管理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很多人会把国有资本的“控制欲”想象得太强——实际上真正要干实事的企业,并不担心国有资本的注入,只有那些想“跑路”的人,才会担心钱被追回去——但考虑汽车产业对于地方GDP的影响,本身就不可能脱离当地的支持。因此,除开蔚来之后,大多数新势力都还是选择自建工厂,从成本上看,几十亿的投资和获得的政策支持来说,并不算亏本买卖。与此同时,代工的问题还要考虑***的要求,别家代工也是要现款现车,而新能源补贴下来了,也是先到别人家的口袋。

讨论蔚来,另一个不能避开的话题是蔚来带来的创新模式,比如NIO?HOUSE、NIO?SPACE、NIO?POWER,还有电池租赁、电池灵活升级、服务无忧等等。

这些创新,乍一看确实是非常新颖,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的交易模式和营收方式,很多车企也想***。然而,一定要看到,这些创新模式都是烧出来的,不是今天拍脑袋,明天实施、后天就能赚钱,而是需要一个“烧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会很长。

实际上,就算是蔚来现在很火的NIO?POWER、电池升级这些服务,其毛利率也远不如汽车销售业务,甚至可以说贴钱去做。特别是NIO?POWER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了非议,“完全像是一个公益项目”,一直等到蔚来把换电、充电一起打包才算维持住能源服务的营收。而类似于换电模式这种,建立换电站只能局限于蔚来自己体系,在几万辆规模的前提下,即便在成都这样的城市运营也不算充分,更不用说铺满全中国的高速了。

另外就是看上去高大上的牛屋——NIO?HOUSE,也是一个高运营成本的项目,甚至只能把营销费用打进去一起测算才能看到其价值。并且无论是NIO?HOUSE还是NIO?SPACE,其能够运营的核心是蔚来始终坚持的统一售价和订单模式,这能够促使两种销售业态是可以完成交易行为的,但是这对传统车企而言,基本不可能。

回到前面第一条讨论的,“什么是蔚来在花钱的时候要坚持的”,大概这种对创新模式的认定就是需要长期花钱的部分。一旦中间对任何一个创新点选择放弃,基本上这套模式也就无法延续,这对蔚来的运营模式也是极大的冲击。其实,蔚来也并非没有中断过模式创新,比如“终身免费换电”这些创新就是因为烧不动了进行调整的,然后“服务无忧2.0”也是重新调整了价格。

总而言之,从蔚来身上可以看到,创新不是单纯地拍脑袋,而是顶层要下定决心坚持和投入的,如果做三个月没效果就撤费用,就算真是一个好点子也没用。

关于蔚来造车模式,一开始市场评论为“互联网造车”,也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创新。这里面既有产品层面的迭代更新思维,也有学习特斯拉的智能创新,当然更重要是围绕用户而展开的“用户第一”思维。

这种“用户思维”是早期蔚来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基本上是“用户说什么都是对的”,甚至一些工程上也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在销售和服务过程就更不用说了,关于NIO?POWER补电的段子已经很多了,差点补电小哥就成了全能佣人。而在销售业务上,一开始的蔚来甚至是排斥传统汽车行业从业者的,动辄要求互联网、数码跨界,一个城市店总很可能是从某个大型IT公司的西区负责人转型的,最底线大概是特斯拉的销售了。

这种全盘互联网思维的做法,在前期给蔚来的销售业务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在实际业务层面,蔚来完全无法顺利地完成外拓性的销售,基本上还维持着数码领域那种KOL号召、用户自己研究、然后牛屋的Fellow帮助解答和下单。说到底,就是蔚来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完成破圈,一直处于圈层自我消化的过程,甚至在车展上非汽车行业出身的销售都不会主动出击达成销售。

之所以互联网思维主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思维,忽略了百年汽车产业所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原理。事后证明,蔚来因为这种互联网思维的主导也踩了很多坑,后来蔚来很多业务层级的主管和底层员工都又换成了汽车行业的人,重新启动营销工作,在许多的执行细则上也学习了BBA的策略,以此更加高效的推进销售业务。

换句话说,对于蔚来这样的新势力来说,它的出现的确改造了传统汽车模式中的短板,比如统一定价销售模式、用订单深度替代库存深度、销售的跟踪方式、数字化管理等等。可是全盘否定传统模式也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从汽车这种产品的消费路径上看,本质上还是高消费品,再加上蔚来是一个全新品牌,不会像IT数码产品那样自然形成销售。

蔚来在前六年的成功还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价值观营销永不过时,也是一个创新企业最有力量的支撑。

什么是价值观营销?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非产品要素的溢价,本质上是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的因素,以此构建的差异化定位。

在蔚来之前,特斯拉是电动车领域最成功的企业,通用汽车、雷诺-日产这些传统车企试图追赶,然而毫无意义。因为特斯拉给到硅谷新贵的感知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一个具有数码ICON的符号,代表着引领世界趋势的体验。

而蔚来几乎接过了特斯拉的这些符号,然后进行了中国本地化改造——更豪华的产品、更尊贵的服务、互联网式的定价原则等等。不过最终让蔚来唤醒中国年轻豪华车消费者的,是APP中的那种“无偿的服务意识”。比如可以看到蔚来车主给潜客详细的讲解,又或者NIO?DAY的时候参与到各种志愿者服务中,另外还包括提供各种莫名其妙的创业帮助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点,在这个一切需要代价和付出的时代,蔚来的车主群似乎拥有着人类内心最为珍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就带给中国年轻豪华车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蔚来这个品有一种很耀眼的光芒,没有传统豪华品牌那些光怪陆离的非议,也不会显得自己过于轻浮,同时自己是对整个社会有余力并愿意付出的心态,诸如此类。

其实很多品牌都有所谓的车友会、官方群,为什么就蔚来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输出呢?个人的观点还是蔚来本意上的主观引导,或者说从蔚来成立一开始,在用户层面就有意构建这样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传递产品本身的价值。这种战略层面的碾压,是蔚来相比于大多数传统车企车友会的绝对优势,就算BBA有这样的软件,大概率也无法形成这样的共鸣,毕竟别家很难把维系几百万用户的共同价值观这件事情放到一个最优先级上。

以上就是大家在讨论蔚来的时候,我所想要讨论的内容。其实从中每一个点都可以再扩展出几千字的内容,因为整个蔚来模式的构建都是一环套一环,没有说某一个环节是核心支撑,更像是每一个环节都在推动另一个环节,形成了不断的迭代和更新。

如果再过几年,我们再来讨论蔚来的时候,我个人会去选择观察,在用户基盘超过20万、30万辆的时候,蔚来的价值观是否还会存在,蔚来的营销模式是不是也会有内卷化的存在,蔚来是不是也会因为业务的盈利而取关停并转。还有就是,蔚来那时候的股价会是多少。

文|刘学晓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周大|蔚来调整换电/Model 3改款/拜腾复活

蔚来用薪资换股票的“巧”办法,对于员工来说究竟是赔还是赚?

作者?|?郭岩?编辑?|王鑫

●?●?●?

2月13日,有消息爆出蔚来汽车调整了内部员工的薪资发放日,并对员工提出用公司股票兑换员工十三薪的替换方案,该消息发出后立即引发媒体关注。

“钱包抵工资”成了当日舆论同情蔚来员工的一句玩笑话,只不过“钱包抵工资”是过去皮革厂员工的无奈之举,股票换薪水却是蔚来对内的一波主动操作。

那么此次薪水换股,蔚来员工是赔还是赚?

根据蔚来汽车提供的置换方案,员工需要出于自愿的基础上才可将十三薪全部或部分置换成股票;蔚来则在员工申请置换金额的基础上给出1.1系数的股票溢价。

根据该方案,设A员工在蔚来的月薪为2万元,那么接受股票置换条件后将获得价值2.2万元的等价持股数。虽然从实际收益的角度看,员工短期内获得了超出薪资基础的溢价,但既得的利益将与蔚来接下来的经营情况直接挂钩。也就是说置换成股票的2万元薪资,“今天”还值2万元,但“明天”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就不一定了!

汽车预言家对比此前使用过工资置换股票的案例后发现,大多数企业在股价波动大的时期,会以结算当月股票平均价或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作为参考价为员工进行结算并置换。兑换价格的选取方式不同主要由公司近期股价波动的幅度决定。由于近期蔚来汽车股价上涨势头弱,加之此前蔚来股价出现过1美元触底的情况,这成为蔚来员工对此次工资换股票的最大担心。

一位蔚来员工透露:蔚来股价在近一个月内都维持在3.7-5.1美元之间,前日的结算价也基本停在一个中位数的位置。所以从置换政策看,如果蔚来给出的限制性条件不严格,股票到手即抛,那所有参与换股的人都不赔,但如果限制条约规定太长的行权期,那对大家来说都有“摩托换单车”的风险。

相比员工对蔚来股票长线持股的存在风险,某证券公司汽车行业分析师有不同看法,他表示:“近期蔚来股票交易量较大,但价格波动小。尽管不排除有投资人的行为,但频繁的买入和卖出也证明了蔚来股票具备一定活力。”至于蔚来股票的投资价值,他认为散户中长期投资蔚来收益大于风险。

既然股票收益大于薪资价值,蔚来为什么还提出用股票换薪水?对蔚来前景始终持乐观态度的李斌又为什么默许薪水换股票的提议?该分析人士指出,蔚来资金吃紧是其选择这一薪资发放方式的主要原因。

访中获悉,2019年底蔚来汽车曾因内部管理原因调整一次工资发放日期。如果根据蔚来此前三季度报中所表示在2019年底将人员压缩至7500人以内来计算,蔚来于3月6日待发放的人员薪酬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事实上,蔚来内部资金吃紧从去年发布的3季度报中就已经凸显。当时蔚来汽车的净亏损就达到25.217亿元(约合3.528亿美元),且蔚来汽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9.607亿元(约合2.743亿美元)。

就在2月14日当天,蔚来又发布公告称已完成1亿美元可转债融资项目,但相比目前薪资发放情况看,有相关人士判断,蔚来薪资问题直接导致此次蔚来融资资金活力将被大大降低。虽然蔚来官方表示了“其他融资项目仍在进行”,但现金短缺仍是目前蔚来汽车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短期内能帮助企业减少开支且分摊资金压力的措施是蔚来汽车的现实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和上汽集团哪个工资高

蔚来调整换电权益

从10月12日0点起,蔚来正式调整了用户的换电权益,自10月12日0时起支付大定及购车的用户将基于专属充电桩的情况享受不同的免费换电权益,其中,保留免费专属桩权益的用户每月前6次换电仅收取电费,免收服务费;放弃专属桩权益的用户每月前6次换电免费。

对于已提车及在10月12日0点前支付大定金且正常排产的用户将依然享受蔚来此前的免费换电权益,即:首任车主驾驶爱车前往全国范围内任意一家蔚来换电站时将终身享受免费换电,不收取电费与工时费,且这项权益没有距离、次数以及换电站限制。

其实对于蔚来调整换电权益是意料之中的,只是这个调整的时间节点在什么时候而已。

蔚来首座换电站在2018年5月20日投入运营,到2020年5月25日,蔚来用户累计完成50万次换电;而到了2020年10月5日,蔚来用户已经累计换电超过100万次,换电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

独立运营如此大的换电体系,NIO?Power自然是花费不菲,在外人来看,这绝对是“烧钱”或者说“不可持续”之举。不过钱花的值,毕竟新鲜事物需要时间来教育用户,目前调整的时机恰如其分。

此前蔚来就寻求拆分旗下能源补给服务NIO?Power,将其独立运营。虽然李斌曾说过:“蔚来对NIO?Power的定位是:不挣钱,希望最终能够持平。”但是,在巨额亏损面前迫使蔚来必须持续改善盈利能力,而拆分NIO?Power能够缓解自身压力,独立后拥有更大自***的NIO?Power势必也将获得更强的扩张能力及盈利能力,对自身、对于行业来说均前景可期。

但是,必须说的一点是,此次换电权益的调整并不会是终点,下一次调整永远不会缺席。

特斯拉Model?3中期改款

近日,外媒曝出一组改款?特斯拉Model?3的谍照。从照片来看,新车车窗装饰条、门把手等装饰件都由镀铬饰条变成了哑光黑色饰条;此外,新车中央扶手前方储物槽、前备厢等区域也有细节变化。

从外观上看,车窗周围的装饰条以及隐藏式门把手,从镀铬饰条换成了与Model?Y类似的哑光黑色装饰。具体来看,在车窗装饰条、侧转向灯、外侧门把手、外后视镜下饰板等均经过了黑化处理

内饰部分,现款Model?3中央扶手前方拥有贯通式储物槽,而手机在储物槽前方的无线充电板上充电时容易滑落到储物槽内,据悉,新车的该储物槽将用分体式设计,从而解决手机滑落的问题。同时该区域改成了类似于Model?S/X的可移动式设计。

新车前备厢设计细节有改动,而且新前备厢的纵向深度看起来可能比老款前备厢要稍小一些,但是多了纵向防滑条的设计,理论上能更好地防止物品滚动。因此我们猜测新车可能配备了热泵空调。

该系统能够在寒冷地区将空调加热效率最大化,同时尽可能的减小由于空调加热,对车辆续航里程的影响。参考Model?Y车型,热泵系统极有可能会通过选装的方式加装。

此外,还有消息称改款Model?3将拥有双层隔音玻璃、电动尾门、可移动式中央扶手等配置,但目前官方尚未给出明确消息。关于新车更多信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拜腾有望起死回生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拜腾董事会和股东会已经正式批准了拜腾重组方案,这意味着拜腾汽车将重启运营。

在上个月,拜腾汽车被曝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这家名为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盛腾)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段连祥。它的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该公司股东包括南京兴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成都蓉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段连祥以及厦门道合智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据悉,未来南京盛腾将聚焦于车辆、电动平台研发,而拜腾将聚焦于车辆生产、市场销售。两家公司将进行一体化管理,在职能架构上相互补充。此外,有消息称,南京盛腾将由拜腾首席事务官丁清芬、供应链管理和研发副总裁段连祥,以及拜腾汽车总经理应展望三人共同管理,戴雷不参与新公司运作。

回顾:拜腾停产重组过程

在今年6月29日晚10点,拜腾汽车CEO戴雷临时组织召开了中国区全体员工电话沟通会,超800名拜腾汽车在职和离职员工参加。戴雷在沟通会上表示,经过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沟通,决定自7月1号起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

在停工停产期间,大部分中国区员工将待岗,仅有小部分员工留岗值守,维持公司最基本的职能运转。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分留岗值守员工大概率留下不到100人(中国区),生产和研发占50%。

此外,拜腾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已根据当地法律,启动破产申请程序,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分别保留10余人。

其实拜腾的衰败早有迹象,早在2020年4月1日,拜腾中国区人事向内部员工发邮件称:“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面临巨大变化,为减少短期固定成本支出,公司决定推行临时性员工薪酬缓发,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对公司运营的冲击”。该邮件还提到,“除了以上员工薪资延期外,我们的C级别和VP们将分别减薪80%和70%,这将为我们降低成本作出重大贡献”。

究其原因:造车太烧钱了

回顾拜腾的融资历程,拜腾汽车此前一共完成了三轮融资,累积融资金额为8亿美元,除了2016年12月的Pre-A轮之外,在次年的8月还获得了包括苏宁、丰盛控股和南京国资委共计2.4亿美元的A轮投资。到了2018年7月,拜腾官方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5亿美元,其中一汽集团领投2.65亿美元。奈何对于动则烧掉数十亿的新势力造车“门槛”而言,8亿美元很快就挥霍一空。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延续生命的途径除了不断吸收外来资金之外,还需要自身有“造血”能力,像蔚来、威马、小鹏这些头部玩家已经实现了量产车的规模交付,交付除了能实现资金回笼,还能引来更多投资者。但拜腾的首款量产车型到现在还不能投产,交付更是后话了。

在去年9月,拜腾就曾宣布将于今年年中实现首款车的量产投产,较原来2019年量产推迟了足足半年,而目前拜腾南京工厂建设基本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进入了调试阶段,想不到尚未投产,拜腾资金链就断裂了。

本来按照,拜腾M-Byte于2020年中开始量产,随后首先交付给中国消费者,预计2020年开始接受欧洲和北美地区的预订,2021年正式进入欧美市场。

目前拜腾已融资四轮,融资金额累计约84亿元,新一轮融资因疫情因素延迟,融资仍在进行中。也有消息称,作为股东方的一汽集团也在联合其他投资方推进融资,以加速拜腾M-Byte的量产。

苹果再获多项专利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公布了苹果公司新获得的66项专利,其中有一项跟苹果公司的“泰坦项目”有关,介绍了利用电永磁体改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从而减少车辆能耗的方法。

该项专利名为“配备电永磁体的主动悬架系统”,利用控制系统识别车辆运行特性的变化,并根据识别到的变化,利用该控制系统向致动器系统输出稳定指令,并基于接收到的稳定指令,利用该致动器系统将具有预定强度的第一磁场应用于一个电永磁体上,并持续一段时间。

苹果专利图1展示了一辆配备新型悬架系统的汽车;专利图2展示了汽车控制系统的概述图

第一磁场会将该电永磁体从第一状态变成第二状态,然后该电永磁体会生成第二磁场,得以在汽车悬架系统中改变至少一个弹簧常数或悬架组件的机械强度。在第一磁场消失后,该电永磁体会在预定持续时间之后,仍保持第二状态。

此前苹果获得两项新专利

在2019年,苹果泰坦项目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的两项新的专利。此次获得批准的两项专利涉及汽车稳定控制系统和自适应定位车门。前者旨在解决在不平坦道路上的车辆自动驾驶问题,而后者主要研究如何将滑动车门应用在车辆上。

(来源:patentlyle)

第一项专利是关于自动驾驶装下的车身稳定控制,苹果的汽车稳定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测量方向盘的转向角度来确定转向方向。例如,根据横向加速度、车轮速度以及车辆是否稳定等特征数据来预测车辆的动向,当车辆失去部分稳定性时,该系统就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某个车轮进行制动或增大扭矩。对于影响车辆加速、制动或转弯的驾驶场景,比如风雨、路面上的碎石或泥土,甚至是越野时的不平坦地形等,该系统能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苹果公司的该项专利可能会用于其泰坦项目的自动驾驶汽车上,当然也适用于半自动驾驶汽车。

测试中的苹果泰坦车辆

另一项专利是自适应定位车门,其实是一种可滑动车门设计。苹果所展示的示例中展现了全新设计的汽车样式,同样是前后左右四车门,但车门与车门中间没有中央门柱。该技术能够让自动驾驶汽车车门根据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自我调整,灵活开启,避免与其他车辆碰撞,方便乘客上下车。

关于苹果造车和泰坦

说到苹果汽车,肯定要先说Project?Titan(泰坦),该项目在高峰时期有超过1000名员工在Cupertino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基地参与研发工作,后来经历几次裁员以及管理层重组之后,Project?Titan一度传出要被搁置。

在2019年5月,有消息显示泰坦其实还在秘密进行当中,目前苹果正在加利亚州建大型测试场所,并且开发一些与电池相关的技术。另外苹果还聘请了特斯拉工程副总裁Michael?Schwekutsch,他曾参与包括宝马i8、菲亚特500?EV、沃尔沃XC90以及保时捷918?Spyer的电动、混动系统的研发工作。

(苹果秘密试车场所)

这也表明了自动驾驶并不是Project?Titan的全部,与其只做自动驾驶技术,苹果更想彻彻底底做一款电动车。据2018年9月的一份诉状报告(FBI公开的一起有关苹果知识产权案件)显示,目前参与苹果造车项目的人数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700名员工可以登陆泰坦项目数据库,这就意味着至少有2700人直接参与了这个项目。

2016年,苹果与汽车相关的专利申请开始浮出水面,专利适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领域。随后几年被曝光的专利越来越多,包括配有智能安全带系统的车门、代替传统汽车B柱的外铰链式车门、特殊的电池保护底板、多个回反射器回射系统(能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识别道路标志)、高级加密防黑客入侵的车门锁等等。

(苹果申请的汽车专利)

而同年5月,苹果还向滴滴出行投资了10亿美元。外界指出,泰坦可以从滴滴出行那获得丰富的数据从而改进其自动驾驶算法。

究竟苹果何时推出第一款电动车,我们期待一下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的工资更高一点。企业网络招聘工资概况,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发布职位人事管理专员,上海薪酬,7000元每月,蔚来汽车,工资待遇,工资收入月薪,6000元,五险一金没有保险无住房公积金

标签: #蔚来

上一篇汽车降温系统原理,汽车降温器坏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