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无可选择只有向俄罗斯低头
- 关于“小米造车”,雷军有太多纠结与惟一关心
-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 小米成立私募公司,这对小米汽车影响有多大?
- 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股价暴涨
-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
易车讯 10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宣布2021年10月25日举行的本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提呈的普通决议案已用投票方式正式通过。该普通决议案为,批准Xiaomi EV,Inc.建议购股权的规则,以及授权本公司董事于彼等认为适当时签立有关文件及取有关行动,以实施该并令其生效。
管理层表示目前Xiaomi EV暂未有单独上市融资,强调集团有足够的现金以及现金流来支持公司现在全力做汽车业务,而目前的小米汽车人才激励,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来全力做汽车业务。
小米集团9月30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10月25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以批准纳Xiaomi EV的股权激励,授权上限为10亿股,占Xiaomi EV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设立Xiaomi EV旨在营运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而附属公司的股权激励目的在于,为合资格的人才团队提供获取Xiaomi EV权益的机会,用以鼓励励人才团队为Xiaomi EV及公司创造长期价值。
印尼无可选择只有向俄罗斯低头
小米 汽车 之外,小米集团的另一支造车团队也在集结。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 科技 已加入造车大军,前通用泛亚的电动 汽车 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更能表明智米 科技 造车意向的是,有 汽车 设计公司已经在和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
“智米的造车方向也是乘用车,首款车是SUV。”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智米 科技 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 汽车 保持独立,未看到小米行政体系对智米 科技 的明显支持。
智米 科技 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与其他小米生态链公司不一样,智米 科技 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他生态链公司如石头 科技 、追觅 科技 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
从工商信息可以看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持有北京智米超90%股权,拥有实际控制权。刘德是小米生态链发起人,经常代表小米集团在生态链公司中持股。消息人士告诉36氪,在小米公司内部专有的OA系统中,也能看到北京智米 科技 公司的人员体系。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智米 科技 核心管理层求证,对方未立即回应。
今年3月末,小米集团宣布造车,10年投入100亿美元,首批投入100亿元。9月,小米 汽车 实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工厂也定在亦庄。
小米 汽车 团队扩张迅速,目前已经超500人,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据36氪了解,小米 汽车 的整车研发重心在上海,北京团队更偏重自动驾驶、座舱和供应链等。小米 汽车 的首款车会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
虽然小米是全球头部手机公司,拥有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积淀,但新造车浪潮早在2014年就已发起,如今突出重围的蔚来、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等,都已经建立起品牌认知和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从小米 汽车 推出首款车的时间点来看,将会面临一场激烈竞争。
雷军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局面,他的规划相当激进,第一款车第一年的销量就要达到10万台,这几乎是当下新造车公司耕耘3年的成绩。而小米 汽车 在推出第一款车后,此后三年还要保持每年推一款新车的节奏,总销量要达到百万台。
紧迫的造车进度,或许是小米布下智米 科技 这条造车线的出发点。消息人士向36氪分析,小米宣布造车后,吸引到的充沛,多线布局造车,或许可以平衡各方诉求,同时也在内部,加快造车节奏。
但这同样也会是个挑战,荣耀从华为剥离出来以后,再次在国内市场赶超小米手机业务。雷军多线作战的风险又多了几分。
关于“小米造车”,雷军有太多纠结与惟一关心
印尼无可选择只有向俄罗斯低头!7折俄油魅力太诱惑。今天传来两条重要消息,涉及国内国外的经济生活,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印尼向俄罗斯低头或遭受美国制裁的风险?雷军透露小米造车内幕,2024年小米将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
第一条消息。印尼考虑向俄罗斯低头?7折俄油魅力太诱惑。欧洲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大博弈,让欧洲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升级。蝴蝶效应之下,东南亚能源成本也开始上涨,印尼也不例外,印尼9月份的部分燃料价格出现了上调,最多超过30%的水平。因此,不得不向印度学习,购买俄罗斯石油来减缓上涨的压力。
有一说一,印尼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向俄罗斯进口石油了,但是在压力面前。印尼掌舵人佐科表示:购买俄罗斯石油可以抵消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然而,购买俄罗斯石油是有风险的,印尼可能会受到美国的制裁。印尼真是两难啊!一面是国内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另一面是遭受美国制裁的风险,印尼将如何选择?
第二条消息。雷军透露,2024年小米将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小米创业思考》中,雷军详细讲述了小米造车思考过程,全文充斥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敬畏之心”等词。雷军透露了小米造车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造车的第一个突破口,“汽车工业的各个模块都非常复杂,其中自动驾驶最复杂。”但小米“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条险路。
按照雷军的说法,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家团队规模超过500人。雷军的“小米自动驾驶”的话题被贴上“吹牛”、营销话术、赚噱头等标签。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在微博上公开发言,认为烧钱速度远超其他行业、堪称九死一生的新能源汽车,可能成为拖垮小米的隐忧。
但深谙营销之道的雷军并不这样认为,他更多地是勾画蓝图。他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写道,“他们当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造车——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赶风口,而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是公司管理层反复论证、慎重决策的结果”。在雷军看来,如果不做汽车,小米有可能沦为一个失去成长空间的“传统公司”。据雷军透露,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造车,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3月30日晚,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如此说道,言语中既有对于造车项目的热切期盼,但更多的似乎还是“没有任何后路可言”的毅然决然。
值得一提的是,新品发布会开始前两个小时,小米突然发布了一项正式决议:小米智能电动 汽车 项目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在过去3个月里,对于传闻一直“半推半就”的小米终于决定“下场”造车。
那么,在这场接近3个小时的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究竟透露了哪些关于造车的关键信息?
“纠结”的决策与“米粉”的鼓舞
对于造车,雷军坦言是一个无比纠结的决策。
“有时候白天觉得有100条能做,但晚上一冷静,又给了自己100条不能做的理由。”雷军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据雷军介绍,自1月15日起,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并且听了很多意见,“一大群拼命劝我造车,说小米对硬件和互联网都很懂,完全不理解你们不造车,你想一想,你们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就落伍了,但那时我还只想做手机。”
“当然还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他们告诉我说 汽车 工业非常复杂,投入巨大无比,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周期很长,很容易翻船,你们是外行,搞不定的,别人的电动车都搞了五六年,现在是不是晚了。”雷军表示。
而对于这个纠结的决策,雷军认为是广大“米粉”给了他勇气和决心。
发布会上,雷军指出,在去年年底的“雷军的新年愿望”活动上,一位米粉的愿望是开着全套智能小米房车周游中国,这一个小愿望对他触动极大。
“很多米粉特别喜欢车,只要米粉需要的,就是我们该做的。”雷军表示。
小米造车将是全产业链投入
在此次发布会上,雷军重新解读了关于小米造车的公告,指出了三大关键点:
第一,小米将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换句话来说,小米管理层有权在10年内调动10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动车领域,雷军特别指出,这是在规划之初就下达的“硬指标”。
第二,雷军重点强调,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生态体系,小米造车将以全资的模式来干,所有钱都小米自己出。
换句话来说,小米造车将是全产业链的投入,可以预期的是,不同于很多企业寻找代工生产,未来小米将极有可能取自建工厂的模式。
“在启动项目前,很多投资者都来问我有没有投资的机会,我收到过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案,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考虑,我认为只有将所有生态环节全部拉通,才有可能给米粉带来全新的体验。”
最后,雷军表示,自己将亲自带队,做全资公司的CEO。
具备四大造车优势
事实上,对于造车而言,雷军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也接收到很多“负面能量“,但是其仍旧认为小米造车具备不小的优势。
首先,雷军就指出,对于造车,小米亏得起。“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3月24日,根据小米2020年财报显示,其年度总营收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其中经调整后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现金总储备超过了1000亿元。
“在拥有现在的现金储备基础上,不打一场硬仗,简直愧对米粉。”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的75天,小米举办了85场业内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资深人士研讨,内部开了4次管理层深度讨论会以及2次董事会。
此外,雷军认为,小米所拥有的全球万人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系统都是支持小米重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我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就是上百亿投资,至少3-5年的投入。但是我也在想,我们今天的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小米,当时只有3,5人的团队,而凭借今天小米的积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雷军表示。
“我已经做好5-10年的准备 ,并且怀揣着对于造车无比的敬畏进入这段全新的征程。“雷军表示,经常有人会问他压力大不大,但自从他下定决心的这一刻起,就只关心小米能不能做出感动人心的好车。
校对:丁晓
小米成立私募公司,这对小米汽车影响有多大?
文 | 南方
编辑 | 美龄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造车的话题真的层出不穷。
首先是小米,一直否认造车的小米还是没有逃过“真香”定律,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并揭秘定位中高端的小米首款 汽车 将在3年内推出;据悉滴滴也已经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就在前两天,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厂商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的首款Huawei Inside(HI)智能纯电轿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华为“造车”顺利迈出第一步。
而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也一度引发轰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蔚来创始人李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正因如此,“雷军成立造车者联盟对抗燃油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今年恰巧是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这次同学会的参与者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美团创始人王兴、滴滴创始人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以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等一众投资圈和互联网圈的大佬。显然,此次“同学会”的举办,让众多企业家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内容展开探讨,这不仅将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未来发展上形成共赢,也将为小米集团进军造车领域提供更多意见。
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时说的话,颇为壮烈,“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在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中,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整合,抱团取暖的确十分务实且必要。
官宣造车简单,但真正要造一台车其实并不简单。造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个难度几何级上升的红海领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李书福当年回应造车时曾经说过,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而智能车大行其道的新赛道上, 汽车 似乎要变成“一部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了。
2014年,雷军作为法人的顺为资本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 汽车 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 汽车 ,也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投资。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三家龙头企业,雷军一人就投了俩。紧随其后的2015年,小米开始申请各种 汽车 专利。
作为特斯拉最早一批车主、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的早期投资人,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 汽车 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先稳固手机的基本盘,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表示自己白天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处于风口之上,前有一众造车新势力慢慢煎熬即将出头,还有恒大来分一杯羹,百度、苹果等 科技 巨头的入局,更是为火热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作为最早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下场了。
做这个决定之前,雷军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抉择。他说,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处境,当时巨头林立,小米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如今已经是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米是不是还有当年的勇气和决心。
雷军的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有千亿现金储备、有完善的智能生态的小米,已经不用考虑新能源 汽车 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智能 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中必不可少环节。小米拥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智能 汽车 能够将小米在手机、 汽车 、家居等智能生态链上的全部产品打通,不仅为小米智能家居硬件提供了向外延伸的空间,更是为以“小爱同学”为代表的语音交互等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中,小米以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构建的全新业务版图,能够带动全品类业务的提升,商业逻辑会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实现当初所期望的“万物互联”的愿景。雷军这一步棋,不可谓不高明。
广泛的用户群、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庞大的数据积累,让小米在对用户的理解方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也让雷军对进军造车业务的决心很足,而小米充足的资本也让他有底气撑得起那句“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因为雷军清楚,只有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才能带来核心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产品上的集中输出。
但雷军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相比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这些都是小米缺乏的。而且造车作为重资产业务,势必会对小米的主业和营收带来较大的负担,一旦影响到主业,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呢?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视着死亡深渊一样。虽然造车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和雄厚资本的小米来说都并不是问题,但在 汽车 量产之后,还有包括产能效率、交付时间、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曾让新能源车企折戟的难题等着他们。
就连雷军自己也在发布会上感慨,“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 汽车 的时代。对于雷军而言,小米造车的目的和初心是,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用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眼看特斯拉负面消息愈演愈烈,大家对于国产智能电动车的期盼望眼欲穿,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不负所托,毕竟更艰难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股价暴涨
一个名字叫做?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于二零二一年5月23日创立,注册资金一亿元,坐落于北京经济发展经开区,法人代表林世伟。透过公司股权结构,其控股股东异常为小米雷军。就其经营范围来讲,该企业将来将从业私募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创投股权投资基金服务项目。将来小米手机私募投资股票基金还必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员办理备案后,才可以对外开放募资,从业私募投资、风投等业务流程。
在管理层工作人员中,小米个人总股本股票基金的监事会、主管为林世伟,现阶段为小米集团副首席战略官首席运营官(CFO)。从牛津大学毕业之后,林世伟得到了工程项目研究生学位,有着20很多年的投资银行工作经历,曾任瑞信亚太区投资银行资产业务部经理和高新科技、新闻媒体和电信增值业务负责人;他还曾出任摩根士丹利证券有限公司亚太区域高新科技、新闻媒体和电信网领域金融市场业务流程的董事总经理。刘德是小米私募投资股票基金的监事长,现阶段出任小米科技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智米高新科技监事会。
数据信息表明,刘德是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工业产品设计和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负责人,北京新锋锐设计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北京凡朴工业设计公司明斯克航空项目经理。
小米引起网民强烈反响。小米创立私募基金公司冲到微博热搜榜,网民炸起锅,强烈反响猛烈。也有网民好奇心,不清楚小米手机会聘请由谁来出任私募投资基金主管,为自己的第一只股票基金取名。也是有网民说,雷布斯果真或是想当雷菲特。也是有网民把小米手机做私募基金和不久前小米手机造车联络在一起,说新的私募基金公司专业为卵化出示小米汽车所需各种各样零部件的大中小型即将上市企业而开设。可是也是有网民对于此事并不看中。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
腾讯新闻《潜望》 王潘
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视为战略级决策,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消息也***了资本市场,该消息直接导致小米股价一度拉升10%。对于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团管理层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小米内部确实讨论过此事,但最终是否会造车以官方公告为准。
此前,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两家新造车企业,两家企业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并在2020年完成触底反弹,目前市值也都在数百亿美元,其中蔚来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亿美元,与小米市值相当。
在蔚来和小鹏 汽车 发展过程中,雷军都曾深度参与帮忙,其中蔚来发展早期,曾借鉴了小米的社群运营经验,而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也多次与雷军探讨造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2019年下半年小鹏 汽车 最艰难的时期,小米集团参与了对小鹏 汽车 的投资。
如今,随着百度、华为、苹果等 科技 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小米也开始考虑进入造车领域。然而,小米也是这几家 科技 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具有造车能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话已经晚了将近7年时间,可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过去七年,蔚来从无到有,以用户企业为发展目标,成为首个平均售价超过40万且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中国品牌,要知道这是以往红旗都没做到的成绩。
理想 汽车 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上市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而小鹏 汽车 也从零做到了自动泊车、语音交互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先,并且在特斯拉降价的情况下销量还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造车比传统 汽车 行业的人更加洞悉用户需求,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经确立,而后来加入的百度、小米以及传言中的华为,都在时间上落后不少。
如果是做手机,一家企业在研发上落后7年几乎无法追赶上,因为很多人的换机频率通常都在一年内之内,7年时间足以使市场上的已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但是与手机相比, 汽车 迭代周期更慢,这也是小米和百度等 科技 企业考虑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百度已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与吉利 汽车 合作进行造车,并且已选定该造车公司CEO人选。百度过去几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推广,意味着其造车显得理所应当,并非真正从零开始。
相比起百度长期耕耘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车领域缺乏相应技术的积累,过去几年并没有在 汽车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向进行研发,看起来不具有造车的基因。但实际上,造车与造手机同为硬件领域创业,在很多大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过去几年,小米以及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做出的多款硬件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军想做一个更大的硬件—— 汽车 。
造车特别依赖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营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而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机的小米很擅长的工作。不同的是, 汽车 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制造都比手机要复杂很多。
资金层面,造车需要至少上百亿的资金,目前小米现金储备数百亿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运转正常业绩向好,足够支撑起一家 汽车 企业的资金需求。
造车模式可选项
小米一旦进入造车领域,具体模式具有多种可选项,包括从零开始自主造车、与现有车企合作或者收购一家非头部车企做大等。
考虑到小米入局时间已经较晚,如果再拿地建厂再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交付首款量产车,而这时的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交付五款以上的量产车,随着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无论在软硬件还是自动驾驶层面都更为成熟,小米将会与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这并非上策。
另一种可选项是参考百度与吉利 汽车 ,以及蔚来与江淮 汽车 的合作,也选择与现有成熟车企进行合作,小米负责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合作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如果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诸多车企;如果选择与新势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与小鹏 汽车 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
小米造车最为讨巧的方式是,收购市场上的非一线新势力车企,然后将其改造再做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有效避免自己与特斯拉以及几家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差距过大。
考虑到头部新势力的市值已经拥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场上可供小米收购的新势力车企,主要是处于二三线或更落后的车企,如零跑 汽车 、爱驰 汽车 、哪吒 汽车 、拜腾 汽车 、高合 汽车 、游侠 汽车 、奇点 汽车 等。
潜力与隐忧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小米 汽车 的营销与知名度将会直接受益于此,这也将帮助小米提升销量。考虑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 汽车 发布后销量可观,未来将真正实现人、车与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这件事,无疑将会成为横跨手机和 汽车 两大行业的超级 科技 巨头。最乐观的情况下,小米有望同时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手机品牌和 汽车 品牌,成为同时对标苹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业,其市值也远非现在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开始造车,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分散到 汽车 项目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业务的发展。如果小米双线作战,在面临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的竞争时就会疲于奔命,容易丢掉领先优势,如果华为再度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剧小米的竞争压力。
与百度相比,小米造车具有其明显优势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短板。优势之处在于雷军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家具有狼性的企业,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便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往往容易杀出一片天,百度就缺乏这种狼性与狠劲。而短板就在于小米过去的现金流储备没有百度充裕,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面临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对小米而言,造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可让公司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决定,这也是过去两年雷军对此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小米内部近日发文宣布组织调整,其中,手机部原Xiaomi产品部和Redmi产品部合并,成立手机产品部,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1小米手机业务在端午前夕迎来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
在这次调整中,原Xiaomi产品部和Redmi产品部合并,成立手机产品部,下设Xiaomi产品部、Redmi产品部、Pad产品部,任命凌小兵担任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向集团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和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双线汇报。
石莎莎担任手机产品部Xiaomi产品部负责人,向总经理凌小兵汇报;郭瑞敏担任手机产品部Pad产品部负责人,向总经理凌小兵汇报;凌小兵兼任Redmi产品部负责人。
在这之前,凌小兵担任红米产品经理,向卢伟冰、曾学忠双线汇报,石莎莎担任小米手机产品总监,向常程汇报。今年1月底,小米官宣集团副总裁、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其工作由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兼管。
“主要还是基于提高效率的调整。”一位小米人士称,此次调整后,手机产品组合在一个部门,有利于共享,提升效率。
不过,在一名接近小米的人士看来,这次组织调整与小米手机增长乏力有关。“小米手机的大盘在下滑,手机业务目前增长乏力,调整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销售。”
在此之前,市场已传出包括小米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砍单的消息。
一位熟悉小米的手机业内人士透露,小米原定全年出货目标为1.9亿台,目前已降到1.5亿台。
小米两周前公布的季度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5亿元下滑11%;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50万台,较去年同期的4900万台下滑21.4%。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以17%的市场份额超越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为此,雷军特意发布全员信,形容那是“梦幻般的成就,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在之后的十周年演讲上,雷军强调小米的任务是真正站稳全球第二。但第三季度,小米丢掉了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市场的第一,全球出货量跌回第三。去年第四季度,小米仍未实现雷军的期待,全球出货量仍处于第三。
除了OPPO、vivo,小米还多了荣耀这个竞争对手。去年第四季度,荣耀以17%的中国市场份额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三,并已挺进海外市场。前不久,荣耀CEO赵明在接受媒体访时称,今年是荣耀的海外元年,公司会把很多分配到国外去和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从***息可以看出,荣耀盯上的'也正是小米希望寻求增长点的东欧、中东、非洲等市场。
为了跟OPPO、vivo“夺食”,小米还开出了更多的门店,下沉到它们的腹地。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在国内已经开了超过10500家小米之家。但扩大渠道覆盖面尚未明显推动业绩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在近年来变得极为频繁。有媒体统计,去年一年,小米调整组织架构和人事任命高达30余次。
事实上,在小米发布季度报的同一天,公司员工同时也收到了一份集团内部组织调整及干部任命的通知。
在那份通知中,集团组织部被更名为集团总干部部;徐然担任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向集团总裁王翔汇报;笔记本电脑部并入手机部,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高峥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
“每次调整都是因为业务承压,但效果怎么样还要后续观察。”上述接近小米人士表示,“今年618将是小米检验此次组织调整的第一个‘大考’。”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2小米内部近日发文宣布组织调整,架构出现重大变动。
其中,手机部原Xiaomi产品部和Redmi产品部合并,成立手机产品部,由凌小兵担任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向集团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和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双线汇报。
同时,在手机产品部下设Xiaomi产品部、Redmi产品部、Pad产品部。
石莎莎担任手机产品部Xiaomi产品部负责人;
郭瑞敏担任手机产品部Pad产品部负责人;
Redmi产品部负责人由凌小兵兼任。
据悉,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此前在常程离职后,一直由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兼任,这次算是解决了这部分的空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Xiaomi产品部、Redmi产品部、Pad产品部原则上来说隶属于同一个部门,这三方的产品协同或许将更加灵活。
以下为邮件全文:
各位小米的同学:经集团管理层研究决定,现做如下组织调整及干部任命:
一、手机部原Xiaomi产品部和Redmi产品部合并,成立手机产品部,下设Xiaomi产品部、Redmi产品部、Pad产品部,任命凌小兵担任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向集团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和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双线汇报。
1.任命石莎莎担任手机产品部Xiaomi产品部负责人,向总经理凌小兵汇报。
2.任命郭瑞敏担任手机产品部Pad产品部负责人,向总经理凌小兵汇报。
3.Redmi产品部负责人由凌小兵兼任。
此任命即日生效,特此通知。
小米组织架构出现重大变动3小米近日发文宣布组织调整,小米产品部与Redmi产品部合并成立手机产品部,由凌小兵担任手机产品部总经理。
据悉,手机产品部下设Xiaomi产品部、Redmi产品部、Pad产品部,石莎莎担任手机产品部Xiaomi产品部负责人;郭瑞敏担任手机产品部Pad产品部负责人;Redmi产品部负责人由凌小兵兼任。
此次调整与此前常程的离职也有一定关联。
今年 1 月,小米发布内部文件宣布,原集团副总裁、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常程离职后,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兼任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
此次调整,一方面是解决常程之后的空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小米手机、Redmi 手机,以及平板产品之间的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数码博主曝光了一份小米集团的组织部文件,显示小米笔记本部门并入手机部门,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高峥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理由是加强手机和笔记本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率。
据5月小米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22年3月,全球及中国大陆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29亿,同比增长1.038亿;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56亿,同比增长1700万。
标签: #小米